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乃上将军-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抬头望了一眼天色,李延喃喃说道,“今晚吧……待用过饭,我等便返回皇陵……”
【这么快?】
谢安微微吓了一跳。
不可否认,当听说李延无心帮他平定江东太平军伍衡的叛乱时,谢安对李延与皇陵龙奴卫多少也有些忌惮与猜疑,毕竟龙奴卫中皆是对大周李氏皇族心存怨恨的李氏子弟,若不加以栓制,或许会引发不逊色三王之乱的另一场内乱。
因此,谢安暗暗希望这支身份不得了的军队早早地返回原地,但没想到,李延竟然一日也不打算逗留,打算今日便启程回冀州安平国的大周李氏皇族陵墓。
想了想,谢安拱手说道,“此番得延殿下与五殿下义助,下官日后定当禀明天子与朝廷……”
“呵!”李延不置褒贬地笑了笑,眼眸中丝毫不曾在意谢安所说的那些赏赐,在微微摇了摇头后,轻笑说道,“说起来,承也提过谢大人……”
“下官?”谢安略微有些惊讶。
“啊!”点了点头,李延回忆道,“世态炎凉……承被关入大狱寺重牢的那几晚,唯有谢大人不顾二人当下身份悬殊之别,陪他醉酒纾解心中郁闷,那家伙不知对我说过多少遍……他至今仍然很感激你,谢尚书!”
【五爷……】
谢安只感觉心中微微有些发堵,谁说安陵王李承是无情无义的男人来着?
而这时,远处走来几名龙奴卫士卒,朝着李延点头示意,或许是在表示,他们已准备好上路的行装。
“即如此……”转头深深望了一眼谢安,李延拱手说道,“阿承的剑,李某便带走了,回皇陵替他造个衣冠冢,若是……若是谢大人侥幸能找到阿承的遗骸……”
“延殿下放心!”谢安拱手说道,“若下官有幸能找到,定当派人好生护送至皇陵……”
“呵呵!”李延点头笑了笑,虽然他与谢安都清楚,既然找了那么久也寻找不到安陵王李承的尸体,那么铁定是不在了,在那场大火中化作了灰灰。只不过,二人谁也不愿意点明此事罢了。
“祝谢尚书江东一行马到功成!——告辞了,谢大人!”拱手深鞠一躬,李延撩袍转身,就此离去。
“不送!——延殿下一路顺风!”
望着李延离去的背影,谢安拱手抱拳恭送。
也不知过了多久,冀州兵副帅马聃走了过来,走到依然用复杂神色望着那片废墟的谢安身旁,低声说道,“大人,那支皇陵龙奴卫撤了……”
“是么……”谢安长长叹了口气,在深深望了一眼那片废墟后,转身走向一座较为宽敞的府邸,那是他向襄阳内某位富豪暂时借居的帅所。
来到那座府邸,在书房内,谢安瞧见了正在替他拟写捷报的秦可儿,以及在一旁翻阅记载此战伤亡情况记录的刘晴。
可能是注意到了秦可儿颦眉深思的模样,谢安好奇问道,“怎么了,可儿?”
“夫君回来了?”秦可儿闻言抬起头,喜滋滋地回道,然而待见到谢安身后尚跟着马聃时,她俏脸上闪过一丝红晕,连忙一本正经地说道,“是这样的,妾身正在替老爷拟写捷报……按照老爷所言,拟写四份,两份作为家书分别送至梁丘氏与长孙氏手中,而另外一份,一份上呈天子,一份上报朝廷……”
“对啊!——有什么问题么?”谢安点了点头。
秦可儿犹豫一下,低声说道,“恕妾身愚钝,妾身不知该如何书写秦王李慎那段……”
谢安闻言这才恍然大悟。
因为秦可儿字迹工整清秀,兼之文采不凡,因此,谢安叫她代替拟写捷报,将此战经过详细书写于捷报内,正因为如此,秦可儿犯难了。毕竟,秦王李慎可是有机会用那场洪水全灭十万周兵的。但是倘若当真这般书写,秦可儿有些担忧谢安的威信会因此受损,故而犹豫不决。
“呵!”谢安笑了笑,半开玩笑地说道,“不碍事的,就如实上报!——若不这么写,秦王李慎死不瞑目,本府怕日后夜晚不得安眠!”
“……”从旁,正在估算此战伤亡情况的刘晴闻言望了一眼谢安。
谢安会怕鬼神之说?刘晴嗤之以鼻。
在她看来,无非是谢安有感秦王李慎在最后手下留情的恩情,故而为了偿还人情,打算以如实上报宽恕秦王李慎罢了。
虽然以秦王李慎所犯下的叛国谋反罪行而言,冀京朝廷说什么也不会宽恕,但是至少,那位城府、权谋皆为上乘的皇三子,死后能够与生母、妻儿一同葬入皇陵,不被革除余大周李氏宗族族谱之外。
“李承,还有李慎的尸体……找到了么?”刘晴淡然问道。
摇了摇头,谢安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动用了大概五百六人手,将那座城守府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五爷与皇三子的遗骸……”
“哼!”刘晴闻言轻哼一声,淡淡说道,“看来,有两位皇子殿下得造衣冠冢了……”
“还好你这话没当着龙奴卫的面说……”谢安无奈地翻了翻白眼,在他看来,若是刘晴敢在李延面前那般说话,后者恐怕会当场翻脸。毕竟李延对李承的态度看来,他二人虽是堂兄弟,但是感情却要远远比李慎、李承这对亲兄弟更为深厚。
“龙奴卫……人呢?”
“走了……五爷死了,龙奴卫也就没再帮我等平定江东的意思了,真是可惜了这股战力……若能得龙奴卫相助,我军平定江东更添几分胜算!”
“你这话什么意思?”颇有些不悦地瞥了一眼谢安,刘晴皱眉说道,“区区伍衡,我一人设计足以!”
“是是是!——伤亡情况估算地如何了?眼下我军还有多少兵力?”谢安敷衍似的应了几声,毕竟他多少也了解了刘晴的心性,一旦事关江东的伍衡,这个小妮子的脾气就会变得颇为暴躁,谢安才懒得和她在这种事争吵。
“十万三千余!”将手中一叠记载着伤亡情况的纸张递给谢安,刘晴正色说道,“其中,冀州兵六万余,大梁军四万余……”
【……】
谢安眼角的肌肉牵了牵。
倒不是说被攻城战的伤亡情况吓到,说实话,襄阳之攻城一战周兵并没有遭到多么严重的损失,满打满算也只有六七千人,虽说这个数字仍然是那么庞大,对于针对历来艰难的攻城战而言,这个伤亡数字显得颇为微不足道。
真正让谢安感到震惊的,是整个三王之乱周兵所蒙受的损失。
记得去年五月,当谢安率兵征讨刘晴所率的太平军时,那时候,身在江陵的八贤王李贤有十万冀州兵,而他谢安麾下,则有八万大梁军,共计兵力一十八万。可如今呢?两支军队加上一起只剩下十万左右,竟折损了整整八万。
这是一个何等沉重的伤亡数字?!
或许是注意到了谢安眼中的惊色,刘晴语气凝重地说道,“先别急着感慨伤亡情况,比起兵力而言,眼下我军还有一个最头疼的问题!”
“粮草么?”
“对!”点了点头,刘晴凝声说道,“前一阵就告诉过你,粮草告罄了!——自打江东落到伍衡手中后,我军来自徐州的粮草,输运便更为不畅……我军前些日子,几乎全靠江陵附近富豪、百姓的援赠……”
“唔……”谢安皱眉点了点头。
“说起来,秦王李慎倒是给我等留了一批粮草……”
“诶?”谢安愣了愣,思忖一下这才恍然大悟,明白秦王李慎这番举动,无非就是为他身后事考虑罢了。
那个男人,无论考虑什么事都极为谨慎、周全,哪怕是身后事。
或许是注意到了谢安脸上逐渐变得轻松的表情,刘晴沉声说道,“先别急着高兴,秦王李慎确实是给我等留下了一些粮草,但是,不足以供应十万人……再者,汉中、两川、豫州、兖州,此战各地藩王战死十九路,撇开被安陵王李承所灭的六个封国,有十三路藩王尚有可继承王位的子嗣、传人,因此,有必要留一支军队在荆州,震慑各路藩王,免得我军离开前往江东,宵小趁机抢占地盘做大!”
“暂时将大梁军留下……么?”
“不,是伤兵!——此战冀州军与大梁军皆元气大伤,此疲惫之师难敌伍衡麾下十万太……太平军,因此,我建议整编半月,择大梁军中精锐充入冀州兵,其余留守襄阳,震慑各路藩王!”
“唔……”
谢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大周景治十二月,周军主帅谢安听从军师刘晴建议,整编麾下军队,择大梁军中精锐充入冀州兵,得精锐之师六万。
其中,大梁军主帅梁乘被暂时提为襄阳城守,受谢安委任坐镇荆州,后来朝廷加封荆州兵马大都督,总括蜀地、汉中、豫、兖等地各路藩王余党战事。
而成央、齐植、鄂奕、典英等数位大梁军将领则转调到冀州军,成为谢安出征江东太平军伍衡的军中骨干。
另外,三个月后,当谢安的捷报送到冀京朝廷后,朝野欢喜,天子李寿当即下诏嘉奖此战功臣。
其中,加封贤王李贤为齐王,赐青州临淄作为封邑;加封谢安为安平侯,尊长孙湘雨为姬军师,赦免原南唐公主、太平军旧主刘晴之罪,授大周国民身份。
除此之外,费国、马聃、唐皓、梁乘、廖立等功勋战将尽皆受封,就连冀州军与大梁军全军士卒亦受金银赏赐,但因为此时朝廷拨出大笔军费,国库空虚,是故,金银之物等赏赐延后发放。
最后,冀京朝廷追谥安陵王李承为周【厉】王,追谥秦王李慎为周【诡】王,楚王李彦为周【冲】王,韩王李孝为周【惧】王。并剥夺李慎、李彦、李孝三王生前爵位、封邑,但依然葬入皇陵,或有子嗣者,养于冀京相柳寺。
至此,三王之乱平息。虽各地尚有心存不满的藩王作乱,但已不足以影响到天下大势,整个天下,世人的目光再度回归江东与北疆二地。
第六卷 王侯将相,始于布衣
第一章 喜讯?(一)
——大周景治五年三月,安平国,博陵——
安平国,即大周京畿之地。
而博陵作为京师北面的门户,城内住民大概两千户不到,然而常驻兵力却有五千人,与其说是一座县城,倒不如说是一道防备来自北方威胁关隘。
记得十年前,草原部落勇士咕图哈赤率外戎十万入寇大周境内,在短短数月内使得幽州全境沦陷,甚至一度将战火燃到冀州北部,致使冀京朝野震动,军民惶恐不安,或有朝臣进言移都他处、以避外贼锋芒。
但是最终,移都之事还是被压了下来,原因就在于,作为冀京北面屏障的军事重地博陵尚未被攻破。
草原部落的勇士咕图哈赤,最终也未曾攻破博陵这座坚城,而相反地,周兵却在这边陆续展开了反击。
但不可否认,冀州博陵战役,是大周历史上少有的惊心动魄的战事,不知牵动着当时多少世人的心神。
而如今,时隔十年,又有一支来自北方的军队叩击着这座堪称京畿之地安平国国门的城池,但与前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并非是大周抵抗外族入侵,而是确确实实的内战,由北疆之主、大周李氏皇族子弟【燕王茂】所挑起的内战!
燕王李茂,乃大周前皇帝李暨的第四子,自幼武学天赋超群,曾拜入冀京四镇之一的东公府梁丘家门下精修武艺,曾被其父李暨赞为李氏皇族第一勇士,那是名声响彻天下的大豪杰,亦是大周国民心目中抗击来自北方草原威胁的英雄。
北疆不乏勇士,而镇守北疆的大将,更是大周国民心目中的英雄。就好比镇戎大将军、东镇侯梁丘恭,此人便是北方幽燕之地大周百姓心中至今亦牢记在心中的大豪杰、大英雄。
梁丘恭,乃东柱国梁丘公膝下长子,前东镇侯梁丘敬的兄长,后太平军第三代主帅【一人成军】梁丘皓的生父,亦是【四姬之首炎虎姬】梁丘舞的大伯,年仅十五岁时便作为先锋小将随父梁丘公攻打南唐,经历覆灭南唐的整个战役,并且在诸场战事中取得赫赫功勋,屡次受到当时的大周皇帝李暨称赞。因此,在南唐覆灭后,李暨破格提升梁丘恭为镇北将军,请他坐镇北疆军事重地渔阳,为天子守国门。
天子亲授守国门,这是何等的荣耀!
而当时的梁丘恭,年岁尚且不及弱冠,因此,朝廷并不是很看好这位年轻的镇北将军,但是,梁丘恭却用自己后续的赫赫战功,让冀京朝廷与世人领略什么叫做【梁丘家一门虎将】!
在梁丘恭坐镇北疆的短短六年戎马生涯中,前后与草原部落展开战事三十七起,动辄五万以上的大规模战一十三起,未尝一败!
记得当听闻此事的时候,谢安亦是惊得倒抽一口冷气,他很难想象,在梁丘家众子弟遗画像中一手持宝剑、一手握书卷,温文尔雅、一副儒将模样的梁丘恭,事实上竟是百战百胜的名将。
而当时,世人皆尊称这位天下的大豪杰为北疆之虎,哪怕是梁丘恭亡故后二十年,幽燕之地百姓犹牢记着这位为天子、为大周守国门的虎将。
顺便提及一句,三十年后李茂麾下有五位善战大将,当地军民尊称其为北疆五虎,这亦是为了纪念这位镇北将军、北疆之虎梁丘恭。
然而叫幽燕百姓为之扼腕叹息的是,这位英年早逝的大豪杰亡故地实在太早了,仅仅二十二岁便病故于出征草原凯旋而归的归途中。对外言道是水土不服、死于疾病,但事实上,梁丘恭是在力毙敌酋之后暴毙于庆功宴上,与他日后那位名声同样响彻于江南的弟弟梁丘敬一样,这两位天生的虎将,最终还是死在了家门绝学雾炎的后遗症上。
尽管仅仅只替大周守了六年的国门,但是不可否认,梁丘恭对于北疆贡献之大无可厚非,他所组建的渔阳铁骑,一度成为草原部落心中的梦魇。甚至于,在梁丘恭亡故后,朝廷曾恳请梁丘公莫要将长子的死讯告知天下,以免外戎得知其子死后再度来袭。
于是乎,在梁丘恭亡故之后十年,那面纹有【梁丘】二字的旗帜,依旧高高悬挂在渔阳城池之上,悬挂了整整数年。而这数年里,草原部落人人心惊胆战无不避退三分,直到后来这位大豪杰的死讯实在是瞒不住了,被草原部落得知,后者这才敢再次聚众南侵,这才引来当时的天子李暨派遣嫡皇子李勇出征北疆,几度凯旋一事。
可以说,嫡皇子李勇固然是文武兼备不假,但若不是他的前任、镇北将军梁丘恭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嫡皇子恐怕也难成为世人口中文治武功皆为上乘的皇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勇在对待外戎的态度上也并非全然沿袭梁丘恭的战略,比起梁丘恭,嫡皇子殿下的态度更为温和,除非必要,否则甚少开战,他采用的是笼络人心的方法,以赐予草原部落田地、教授其耕种方法、教其读书写字等怀柔办法,逐步分化草原势力,加强大周北疆的统治力。
但遗憾的是,北疆的环境实在过于恶劣,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嫡皇子李勇难抵北疆恶劣的环境,再加上忧劳成疾,最终病死在凯旋途中,未曾完成他逐步教化草原居民、让其归顺大周的战略。
事后,天子李暨哀伤之余,亦不忘派遣梁丘恭、李勇的后继者,但是比起前两位,后继者显然才能不足,凌厉不如梁丘恭,怀柔不如李勇,以至于逐步又回到了屡屡被外戎侵扰疆域的尴尬循环中,直到冀州博陵战役后,李暨的第四子李茂成为了继梁丘恭后第五任北疆大将。
可能是从小就敬仰梁丘家虎将的关系,李茂到任后刨除了李勇死前所定下的北疆攻略,再次启用梁丘恭所执行的凌厉手段,使得北疆一改李勇坐镇期间柔能克刚的怀柔战略,再度对草原部落展开攻伐,叫草原部落再度重温梁丘恭坐镇北疆时期、大周作为泱泱大国的威风。
甚至于,李茂对待外戎的狠辣还要远在梁丘恭之上,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