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知道点世界名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判》导言》,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此时的马克思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随后他和恩格斯合作先后写成《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于1846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对改造“正义者同盟”进行了努力,使“正义者同盟”领导人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并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底,“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起草“同盟”的纲领。这份纲领就是流传后世的《共产党宣言》,它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了革命,马克思和他的同志积极投入其中,但是革命最终被镇压,马克思和家人被迫流亡伦敦。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工人运动陷入低谷,马克思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埋首著述,伦敦博物馆就是马克思另外一所家。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终于写出了不朽的巨著《资本论》。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阐明了自己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据统计,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多本。
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涨。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集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并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中央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0月份这个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然而第一国际内部流派芜杂,有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同这些流派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坚决反对他们的改良主义、投降主义、无政府主义、分裂主义以及其他破坏第一国际的阴谋活动。
悲观哲学家叔本华
作为时代的呼声,19世纪上半叶涌现了一批悲观主义诗人——英国的拜伦、法国的缪塞、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涌现了一批悲观主义作曲家——舒伯特、舒曼、肖邦,甚至贝多芬;尤其是造就了一个极度悲观的哲学家——阿尔图·叔本华。
叔本华1788年2月生于但泽(即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那时是德国领土)。父亲是一个大商人,母亲是一个颇有才气的女作家。由于父母的性格不合,所以时常借着娱乐活动来减少相互间的摩擦,旅行就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就这样,叔本华从小不得不时常随着父母四处出游。据说他的父亲相貌长得令人不敢恭维,且脾气也很暴躁,而他的母亲则聪明美丽,且富文学才华,外国语也说得很流利。叔本华自己也曾说过:“我的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我的智慧则遗传自母亲。”这大概正是他自己特色的写照,如果确定是这样的话,那么,叔本华在先天就已经播下了“怪癖”和“天才”的种子了。
叔本华8岁那年,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在巴黎近郊滞留了一段时间,其父为了儿子能彻底学会法文,便把他托付给一位商业上的朋友,自己则携妻返回到汉堡。叔本华在此处生活、学习了差不多两年。据他自己称,这是他一生中最最愉快、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欢乐时光。之后,他回到了汉堡的父母身边,并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进入到一所商业学校读书,以便将来能继承父业。由于叔本华的父亲是商界名流,母亲又与文艺界人士素有往来,所以他家中常有名人雅士来往。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环境,使得叔本华开始嫌恶商业生活的庸俗和那种市俗味道,心里从此便埋下了做学问的种子,就连学校里的老师,也从这位小小年纪的人的身上发现出他的哲学天才来。但是,叔本华的父亲坚信文人多穷的观念,坚持不让其独子弃商从文。直到1804年秋,他的父亲去世后,叔本华才脱离开囚役般的从商生活,真正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下面几句话来描述:人生是意欲(或称之为意志)的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担忧,不为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人生描绘得如此灰暗,把幸福看得如此一钱不值,着实让人感到惊奇。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呢?
叔本华的哲学以及一切细节,都在他的那本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有了充分的说明。尽管此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818年尾,但是,这本书的基本概念却早在差不多4年前就已经在叔本华的脑海中形成了。1816年,叔本华正值28岁。可是,纵观他后来写的一切东西,我们不难看出,都是在证实或解释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的哲学思想,在那些著作中,这种哲学思想始终没有变动,既没有增加点什么,也没有减少点什么。到了70岁的时候,他心里仍然让28岁时的观念全部给占据着,虽然他在这数十年中,仍然不断地获得新的更多的知识,但都丝毫没有改变过他内心的一切。他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这就是:唯我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体系、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叔本华除了本行哲学之外,还兼习医学、物理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法律学、数学、历史、音乐等诸多学术领域,而且行行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且行行他都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都能显出他独特的个性来。他的音乐才能还受到了大音乐家瓦格纳的赞赏。正如叔本华本人所说:“人类的问题不能单独研究,一定要和世界的关系连带着研究,……要把小宇宙与大宇宙联系起来看待。”
叔本华的哲学命运开始并不顺利,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于1818年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他所预想的轰动,一年半的时间内只卖出去了140本书,其余的都报废了。这使得他心灰意冷,非常伤心,于是他变本加厉地攻击他的哲学对手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说他们是哲学骗子。之后,他还去了柏林大学,不拿薪俸地讲授他的哲学体系,可惜听课的人太少。与此相同,各大学都不理会其人其书,似乎要证实他的断言:哲学上的一切进步,都是在学院门墙之外取得的。尼采也说:“最使德国学者恼火的,莫过于叔本华与他们迥然不同。”
1831年8月的一场霍乱迫使叔本华逃离了柏林,跑到了法兰克福。这一沉寂便是20个春秋,直到1851年。人们在读到他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充》时,才恍然大悟,认为叔本华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他的哲学整整沉寂了30多年。终于,他像一个从一场长期艰苦的战争中凯旋归来的英雄,顿时名噪全欧、誉满天下。各国人士络绎不绝地去拜访他;全国的报章杂志不断地登载他的名字;他的信徒们三番五次地为他画像、雕像,之后当神一般的供奉在屋中,顶礼膜拜。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这其中竟然还有两位太太曾去造访过他。叔本华的哲学为什么会有这样深远的影响,如此的魅力呢?这首先应归功于他独树一帜的“意志哲学”,其次,他那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叔本华这位素来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最后大概是“乐极”地躺在沙发上溘然辞世。
诗人哲学家尼采
20世纪的序幕刚刚揭开,尼采就悄然长逝了。今天,新的世纪又开始了,倘若要探溯上世纪西方思潮的源头,我们发现确实不能撇开尼采。有人说,在上个世纪的思想家中,若要举出两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马克思和尼采。他们都不是学院式的哲学家,但却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意识。
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他本身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对所有的哲学进行批判,但在二次大战后,自己却成为批判的对象。人们对他毁誉不一,用不同的观点对他的思想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尼采也常常遭到误解,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作为思想家的尼采是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要真正理解他是很不容易的。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虞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5岁时父亲病死,此后他便在母亲和姑母的抚育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865年,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的尼采,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1869年,尼采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也许,这位前程无量的青年学者要安心治他的学问了?并不。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同时宣告了尼采自己的悲剧生涯的开始。它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他遭到了正统语言学家们的激烈批评。尼采发现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听他的课。
尼采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但是,他有他的慰藉方式: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还在学生时代,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偶然地购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一口气读完了。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漫游在一个愿望的世界里,梦想找到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把他从时代的缺陷中拯救出来,教他在思想和生活中重新变得单纯和诚实。正当他怀着如此渴望的时候,他发现了叔本华。他觉得叔本华就像是特地为他写了这部著作一样。
正当尼采陶醉于叔本华哲学的时候,他又发现了另一位天才,他就是剧作家瓦格纳。由于尼采也深爱音乐,所以便被瓦格纳深深地吸引住了。尼采欣赏瓦格纳富有革命性的作品,而且二人都对叔本华怀着一份喜爱和崇敬。
正是在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下,尼采写出了那本得罪德国正统语言学界、断送自己学术前程的著作。正是在与叔本华和瓦格纳的不断交往中,尼采发现了他们的不足,也渐渐发现了自己,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些都反映在了尼采后来写成的、富于影响的代表作《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里了。
在自己的体系里,尼采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他用权力意志代替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并试图把叔本华的消极绝望的悲观主义改造为积极乐观的行动主义。其哲学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
尼采给西方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以“理性”动物、“道德”动物自居了,人的虚荣、鄙俗、伪善、平庸的一面被尼采毫不留情地剥落在人前,让人无地自容。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权力意志这个被掩盖已久、被压抑已久的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无论你是去极力地否定它,还是去勇敢地肯定它,你都会感到内心的震颤,这就是尼采哲学的威力所在。
尼采在凄苦和精神错乱中过完了自己的余生。去世以后,他的哲学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对德国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中有两本书是最常见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的强权思想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为希特勒终生恪守:“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所不同的是,尼采的疯狂是学者型的,只停留在口头和字面上;而希特勒是一位实践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
无论如何,尼采思想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和萨特这样一些著名的思想家。
存在主义之父海德格尔
1945年,精神几乎接近崩溃的原弗莱堡大学校长、著名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神情沮丧地坐在被告席上,倾听着“清除纳粹化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有关他在纳粹期间所作所为的总结报告。经过一系列长时间的听证会,弗莱堡大学最终作出了一个严厉的裁决:剥夺海德格尔在大学授课的权利,取消名誉教授的头衔,但仍允许参加大学的其他活动。从根本上说,海德格尔的教学生涯从此结束了,连同他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纳粹思想一起,被尘封到历史的记忆之中。
海德格尔(1889—1976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独创性的、影响广泛的思想家。在20世纪上半期,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哲学的代名词。
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在18岁的一天,海德格尔从一个乡村牧师手中借到了一本题为《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含义》的书,立刻迷上了它。由此,便产生了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个让年轻的海德格尔如此着迷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不知多少位哲学家,但海德格尔希望自己能给它一个解答。
1909年,海德格尔来到了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他马上发现神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而哲学对他却有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当时,胡塞尔的现象学正在学术界兴起,海德格尔马上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胡塞尔的两卷本哲学巨著《逻辑研究》也成了他反复阅读的案头必备书。不久,海德格尔决定放弃神学学习,转攻哲学。
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
1916年4月,享有盛名的现象学哲学创始人胡塞尔来到弗莱堡大学担任哲学讲座教授。这时海德格尔得以有和胡塞尔直接交流的机会,这对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相互的学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