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战争 陈显达攻北魏之战
南齐永元元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南齐太尉陈显达率军攻魏,于均水(今湖北均县附近丹江入汉水段)西岸败北的作战。
正月,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部4万人,进攻北魏,企图收复先前被北魏攻占的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魏孝文帝元宏派前将军元英领兵抵御。二月,陈显达领兵与元英战,屡破之,遂围马圈城(今河南镇平南),历时40天。城中食尽,守军饥疲,食死人肉和树皮。魏军被迫突围逃走,被俘斩数以千计。南齐军入城。陈显达又派军主庄丘黑攻击南乡(今河南淅川西南),拔之。三月,魏帝自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出发,领兵亲征陈显达,进抵梁城(今河南临汝西南)。当时,齐将崔慧景领兵攻魏顺阳(今河南渐川南)。顺阳太守张烈坚城固守。魏帝派振威将军慕容平城率骑兵5000增援顺阳。是月,魏帝抵达马圈城,即命广阳王元嘉领兵切断均口(今湖北均县丹江入汉江之口)交通,堵住齐军退路。陈显达领部众抵达均水西岸,占领鹰子山,构筑工事。当时,齐军已震恐沮丧,跟魏军接战,屡战屡败。北魏武卫将军元嵩脱下头盔,奋勇冲杀,其将士随后跟随,大败显达军。齐将张千战死,显达逃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士卒死亡3万余人。
中国战争 陈与北齐淮南之战
陈太建五年(北齐武平四年,573年)三月至十二月,陈镇前将军吴明彻率军于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击败北齐军的作战。
是年三月,陈宣帝陈顼计划讨伐北齐,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都官尚书裴忌领兵10万北击北齐,吴明彻攻秦郡(治今江苏六合),都督黄法氍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四月,黄法氍部将复广达于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击破北齐军,吴明彻部将程文季率敢死队,拔掉州前水障木栅,进围秦州。北齐遣军援救历阳,为黄法氍所败,又以尉破胡、长孙洪略援救秦州。吴明彻使猛将萧摩诃击斩北齐军前队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余人,北齐军大败,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北齐使王琳赴寿阳(今安徽寿县)召兴,以抵抗陈朝。五月,黄法氍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秦州亦降。十月,吴明彻进攻寿阳,于肥水筑坝,引水灌城。北齐派行台右仆射皮景和等率军数十万援救寿阳,距寿阳30里即扎营,但逗留不敢逼进。吴明彻乘机猛攻,一鼓作气攻克寿阳,俘王琳等,送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斩首。皮景和引军北还。陈军先后攻克北齐数十城。淮南数州郡或占、或降,归属于陈。
中国战争 陈攻北周彭城之战
陈太建九年(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至十年二月,陈司空吴明彻率军进攻北周彭城(今江苏徐州)被击败的作战。
太建九年十月,陈宣帝陈顼闻北周灭北齐,即乘机争夺淮北地区,遂派吴明彻率军北进,陈军至北周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十年二月,陈军绕城布列战船,加紧攻城。北周上大将军王轨率军驰救,占据淮口(即清口,今江苏淮阴西南清水入淮之口),修筑长围,并以铁锁贯连车轮数百沉入清水(即泗水,在今江苏淮阴及其西北),以封锁航道,阻断陈水军退路,在清水两岸筑城,旬日而就。下游水路全被王轨截断。吴明彻前遇坚城,退路被断,遂下令决开水堤,乘水势撤退。不料至清口,水势渐退,船舰触上周军沉入水底的车轮,无法通过。王轨乘机引兵袭击,大败陈军。吴明彻被俘,所部3万及器械辎重为周军所获。陈谯州刺史萧摩诃仅率精骑突围,得返。
中国战争 崔慧景反齐之战
南齐永元二年(500年),齐平西将军崔慧景举兵反齐失败的作战。
三月,齐帝萧宝卷遣平西将军崔慧景率领水军进攻寿阳(今安徽寿县)。崔慧景自建康(今江苏南京)出发前,与其子直阁将军崔觉商定,当其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时,崔觉即逃出京师,前往广陵,与父会合。崔慧景率军越过广陵数十里后,即召集军主会议,商定起事推幼主萧宝卷,大军折返,复向广陵、建康进攻。萧宝卷得知崔慧景起事的消息,即加授左兴盛为右卫将军,领兵讨伐崔慧景。崔慧景在广陵停留两天后,率军渡江南下。当时,萧宝卷派马军主戚平、皇宫外监黄林夫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协防,以阻止崔慧景军进攻建康。三月十五月,齐帝萧宝卷派中领军王莹率领各军于湖头(今南京玄武湖东)构筑城堡,连同蒋山(今南京市境)西麓的驻军共数万人抵御慧景军。慧景军抵达查硎(即查浦,位今南京清凉山南),遂派1000余士卒沿蒋山小径而上,从西麓乘夜进攻。齐廷军惊恐,四散逃遁。不久,慧景进入乐游苑(今南京玄武湖南),包围宫城,石头(今南京西)、白下(今南京金川门外)、新亭(今南京南)等地齐廷军望风溃逃。齐将左兴盛撤退,被慧景军擒斩。京城人心慌惧。萧宝卷派密使诏驻防小岘(今安徽含山北)的萧懿回军援救京师。萧懿领数千人自采石(今安徽当涂西)渡江登陆,抵达越城(今南京南),大败慧景军于秦淮河。四月,崔慧景见大势已去,仅领侍从数人悄然逃出大营,行至蟹浦(今南京西北)被渔夫杀死。崔慧景举兵包围京师12天,最后被齐廷军击败。
中国战争 杜洛周起义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北魏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人杜洛周聚众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
是年八月,北魏柔玄镇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改年号真王。义军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杜洛周率义军围攻燕州(治今河北涿鹿)刺史崔秉。九月,魏帝元诩遣幽州(治今北京)刺史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起义军。当时,官军自卢龙塞(今河北迁安北喜峰口至冷口间)至军都关(今河北居庸关北),沿途置兵,占领险要,阻止义军南攻。二年正月,北魏驻扎安州(治今河北隆化)的官军约2万人叛魏,响应杜洛周,加入起义军。杜洛周领义军与之会合。魏将军常景派兵于军都关拦截,被义军打败。四月,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今北京大兴),遭官军阻击,退回。十一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今河北涿州)。十二月,范阳城内居民暴动,擒魏将军常景和幽州刺史王延年。随即,杜洛周等义军入城。武泰元年(528年)二月,杜洛周被另支义军首领葛荣所杀,部众归入葛荣麾下。
中国战争 沌口之战
陈光大元年(北周天和二年,后梁天保六年,567年)五月至次年三月,陈将吴明彻等于沌口(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即古沌水入长江之口)击败北周、后梁等诸军的作战。
光大元年,陈湘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华皎,闻韩子高谋叛事泄被杀,甚为不安,乃遣使暗中引北周军。又自归附后梁。五月,陈安成王陈顼派吴明彻率舟师3万进取郢州(今湖北武汉),派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率水军5万跟进,又派冠武将军杨文通率步兵从安城(今江西安福西)向茶陵(今湖南茶陵东)、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今江西宜春)向醴陵(今属湖南)进军,共袭华皎。六月,陈帝命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诸军,从陆路进兵湘州。华皎与后梁帝萧岿均向北周求救。闰六月,北周帝遣襄州(今湖北襄阳)总管卫公宇文直督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率军南进助华皎。九月,萧岿亦派柱国王操率水军2万助华皎。权景宣率领水军,元定率领陆军,在卫公宇文直指挥下,和华皎的军队一起顺流而下,陈淳于量驻军夏口(今湖北武汉黄鹄山下),宇文直驻军鲁山(今湖北汉阳东北),使元定军以步骑数干围攻郢州。华皎在巴州白螺(州名,湖北监利东南)驻军,与陈湘州刺吏吴明彻等对峙。陈将徐度、杨文通从山路西进突袭湘州,尽俘华皎军所留军士家属。华皎从巴陵与北周、后梁水军顺流乘风东下,军势甚盛,在沌口与陈军交战。淳于量、吴明彻募集军中小船,命令先行出发承受北周、后梁水军的拍舰,俟其发拍(砲)皆尽,以王方大舰发拍(砲)击之。北周、后梁船舰尽为陈军击碎,沉没于沌口中游。又纵火欲焚陈军船舰,因风向转变自焚。华皎、宇文直等单舸奔走江陵(今属湖北)。元定以孤军无援,尽为陈将徐度所俘。吴明彻乘胜攻克后梁河东郡(今湖北松滋附近)。次年三月,陈遣将吴明彻攻后梁江陵,掘堤引水灌城。后梁帝萧岿退驻纪南(城名,在湖北江陵北)后梁将马武、吉彻等军反攻,击败陈军。后梁帝得返江陵。
中国战争 尔朱氏叛北魏之战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北魏太原王尔朱荣等尔朱氏诸将反魏并击杀魏孝庄帝元子攸的作战。
是年九月,北魏太原王尔朱荣因手握强兵,虽身居魏都洛阳(今属河南)之外,仍然遥控着朝政大权,同时把自己的亲信党羽,安插在魏帝左右,以充当其耳目。为此,魏帝甚为不满,遂与城阳王元徽等商议将尔朱荣除去。于是月底,朝廷以诏尔朱荣进京师照看皇后(系尔朱荣之女)分娩为由,将其诱杀。十月,北魏尚书左仆射尔朱世隆派部将尔朱拂律归率胡人骑兵1000人抵达洛阳城下,以索取尔朱荣尸体为名,围攻洛阳。魏诏李叔仁为大都督,率军讨伐尔朱世隆。尔朱世隆军攻克建州(今山西晋城东北),并屠城以泄愤。北魏汾州(治今山西隰县)刺史、尔朱荣侄尔朱兆得知叔父被诱杀的消息,即率兵北上,攻占晋阳(今山西太原),继于长子(今属山西)尔朱世隆军会合。月底,尔朱世隆和尔朱兆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事长广王元晔为魏帝,改年号建明。随后,元哗任尔朱兆为大将军、尔朱世隆为尚书令。同时,以尔朱荣的堂弟尔朱度律为太尉,尔朱世隆之兄尔朱彦伯为侍中,并以徐州刺史尔朱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尔朱仲远这时也已率军直指魏都洛阳。十一月,尔朱仲远领兵攻克西兖州(治今河南滑县)。乘胜西攻。十二月,尔朱兆率军攻克丹谷(今山西晋城东南)后,乘胜从河桥(今河南孟县南)以西涉黄河,冒暴风攻逼洛阳,克之,遂擒元子攸。不久,尔朱仲远、尔朱世隆等尔朱氏军亦相继到达洛阳。十二月七日,尔朱兆、尔朱世隆等拥立的北魏第十二任皇帝元哗,下诏大赦。
中国战争 盖吴起义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至次年八月,卢水胡(匈奴的一支)人盖吴聚众反魏的起义。
六年九月,不堪北魏统治的盖吴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聚众反魏,拥众10余万,遣使上表依附南朝宋。十月,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领兵攻盖吴,纥败死。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征发高平敕勒部的骑兵赴长安(今西安西北),命将军叔孙拔统领并(今太原西南)、秦(今甘肃天水)、雍(今山西永济西南)三州兵马屯于渭水之北,共御盖吴军。十一月,盖吴遣另一支部队的统帅白广平进攻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诸胡群起响应;盖吴又分兵攻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以东,为魏将章直部击败,溺死于黄河者3万余人。盖吴又西向长安发展,在渭北被魏将叔孙拔部击败,死3万余人。时迁居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蜀人薛永宗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今属山西),为当地地主武装所击退。魏帝命薛拔纠合宗族百姓,列营于黄河沿岸,阻断盖吴和薛永宗两部义军往来之路;又使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率2万骑攻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率3万骑攻盖吴,西平公寇提率万骑攻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下设文武百官。
次年正月,魏帝领军至东雍州(治今山西临汾)围薛永宗城堡,乘北风迅疾,大破薛永宗部,永宗与家人皆投汾水死。魏帝南至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渡河,至洛水桥,闻盖吴在长安北,即沿渭水南岸西进,抵达戏水(今陕西临潼东北)。盖吴得讯,散入北地山。二月,魏帝至长安,经熬厘(今陕西周至东),历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还至雍城(今陕西凤翔东南),所过之处,尽杀与盖吴有通谋者。乙拔等诸军于杏城大破盖吴义军,盖吴遣使向宋求援。宋文帝刘义隆以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并使雍、梁二州陈兵于边境,以为声援。五月,盖吴收集所部兵马,聚于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魏帝又遣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督长安以北诸军进攻盖吴。六月,北魏发冀、相、定三州兵2万人,屯长安南山诸谷,以防盖吴逃逸;又发司、幽、定、冀四州兵10万修筑京畿外围要塞,广纵千里,以堵击盖吴。八月,高凉王拓跋那击破盖吴,俘其二叔,予以收买。不久,盖吴被其叔所杀(一说在作战时中流矢而亡)。拓跋仁又击败白广平、路那罗等义军。至此,盖吴起义失败。
点评:盖吴在此次起义反魏过程中,缺乏有力的作战指导。东冲西突,未能占据有利阵地以作进退的屏障;义军兵力分散,河东、河西两路主力未能及时联合,使魏军得以各个击破。
中国战争 高欢击尔朱氏之战
北魏中兴元年(531年)至次年,北魏晋州刺史高欢举兵反对控制北魏朝政的尔朱氏势力的作战。
北魏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因不满太原王尔朱荣遥控朝政,将其诱杀。随后,尔朱荣侄、汾州刺史尔朱兆联合尔朱氏诸将一起年底攻入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擒杀孝庄帝,另立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为帝。中兴元年(531年)二月,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县)大族高乾及其弟高敖曹联合反对尔朱氏,并向各郡发布通告,讨伐尔朱氏。六月,晋州刺吏高欢应高乾兄弟之邀,联络各路反对尔朱氏的部众,于信都起兵。十月,高欢等拥立勃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公开反对尔朱氏军。是月,元朗以高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高乾为侍中、司空;高敖曹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此时,尔朱氏诸将正联兵征讨高欢。尔朱兆军出井陉(今河;化井陉西北),屯军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号称10万人马。在尔朱氏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高欢使用反间计,致尔朱氏诸将互相猜疑,各路兵马只在原地移动,却不向前推进。高欢乘机集中兵力先与尔朱兆军会战,于广阿大破之,俘其士卒5000余人。高欢乘胜南下,进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相州刺史刘诞闭城固守。中兴二年正月,高欢军攻拔邺城,擒刘诞。三月,高欢拥立的魏帝元朗率领文武百官进入邺城。是月,尔朱氏诸将在尔朱世隆的撮合下,暂时复归于好,重新结盟发誓,同征高欢。闰三月,尔朱天光白长安(今西安西北),尔朱兆自晋阳,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今河南滑县),分别率所部出发,会师邺城。号称20万大军,沿洹水(河南北部卫河支流安阳河)两岸驻扎。高欢以吏部尚书封隆之留守邺城,自率军出城抵御,屯军于紫陌(今河北临漳西南故邺县西北),大都督高敖曹领兵3000跟进。是月底,尔朱兆率轻骑兵3000人乘夜偷袭邺城西门,不克,退走。当时,高欢的步兵不到3万人,骑兵不到2000人,自料难与尔朱氏军匹敌,乃于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设立圆阵,并连接牛驴,以阻塞归路,使将士以必死之心与尔朱氏军作战。高欢亲领中军,高敖曹领左军,高欢的堂弟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