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牵庹蚰辖粝堋⒄髂辖删荨⒁硕继赜葜摇⒓嗑疥痰龋潭评窒纾ń窈彼勺潭保そ习叮S氪送保旁で惭烂胖苤嫉嚷势姹800乘夜渡江,在巴山(今湖北松滋西南)多张旗帜,点燃火把,迷惑吴军,并伏兵于乐乡城外,待吴军都督孙歆遣军阻击王濬大败撤退时,随吴军进入城内,擒孙歆。晋军占乐乡,杀吴水军都督陆景。杜预进占江陵,杀吴江陵督伍延。于是吴沅江、湘江以南直至交、广二州,各州郡纷纷降晋。
司马炎鉴于各路晋军进展顺利,于二月十八日进一步调整了部署:命王濬都督益、梁诸军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鹜,直造秣陵”(《晋书·武帝纪》);同时命杜预南下。镇抚零陵(郡治在今湖南零陵)、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衡阳(郡治在今湖南湘潭西)诸郡,并分兵1万人给王濬,7000给唐彬;命胡奋攻克夏口后分兵7000人给王濬;王戎平定武昌后分兵6000人给唐彬,以加强顺流直下的兵力。
依照晋武帝之命,王濬继续顺江而下;王戎即自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今湖北蕲春西南)、邾(今湖北黄冈西北)二城降。王戎又遣参军罗尚、刘乔会同王濬攻克武昌,吴江夏(郡治武昌,今湖北鄂城)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投降。至此,长江上游的作战基本结束。
在长江中下游,司马伷进据涂中,逼临江边,一部渡江破吴国江防守备,斩获五六万人。王浑出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分兵克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高望(今江苏江浦县西南)等城。吴主孙皓闻王浑率部南下,命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3万人渡江迎战。三月,张悌军渡江,围王浑部将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今安徽和县北),张乔兵仅7000,闭栅请降,实为缓兵之计。诸葛靓看破张乔意图,欲斩之以除后患,张悌不允,遂受降后继续北上。旋与晋讨吴护军张翰、扬州刺史周浚遭遇,两军结阵对峙,沈莹率丹阳精锐士兵5000人三次冲击晋阵,不能破,沈莹退兵时部众混乱,晋将军薛胜、蒋班乘机反攻,吴兵崩溃,张乔又率军自后面夹击,大破吴军于版桥(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斩张悌、孙震、沈莹等7800人。王浑屯军江北,等待王濬。王濬率水陆军于三月十四日自武昌东下顺流到达牛渚。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师万人阻击,但军心已散,部下望旗而降。其吴徐陵督陶濬向孙皓自请亲率水军2万迎战,士卒闻知当夜逃溃。王濬军乘势东下,过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三月十五日,以“戎卒八万,方舟百里”(《资治通鉴》·卷八十一),进至建业,孙皓请降。至此,吴国灭亡,三国分裂的局面随之结束。
点评: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堑的江河进攻战。此役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大江河进攻方略,结束了东汉以来数十年的分裂局面,亦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在晋灭吴的战争中,西晋准备充分周密,战略指挥正确,作战部署得当,所以取得了胜利。王濬率的水军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千里长江天堑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何况吴国以舟楫为舆马,水军向来强大。曹操败于赤壁;曹丕攻吴,临江而返,都因受限于长江。司马炎接受了这些教训,编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从巴蜀启航,沿江东下,破铁锁,除铁锥,斩关夺隘,所向披靡,只用40多天就驶抵建业。然后又不失时机地配合步兵发起总攻。终于迫使吴主孙皓投降,灭亡了吴国。
中国战争 晋灭成汉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率军西征,克成都(今属四川),灭成汉的战争。
东晋建元元年(成汉汉兴六年,343年)八月,李势继成汉主位,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刑法苛滥,加以饥荒,国势更加衰落。永和二年十一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用江夏相袁乔“宜先攻弱”之策,乘机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司马无忌攻成汉,并使袁乔率2000人为前锋。次年二月,桓温水军至青衣(今四川青衣江)。李势命右卫将军李福、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率大军自山阳(今四川双流东南)赴合水(今彭山双江镇)阻拒晋军。诸将欲在江南(今双江镇以北、府河以西之牧马山区。古人以大江为东流,故以大江之西为“江南”)设伏以待晋军,但昝坚不听,率军从江北鸳鸯琦(今双流镇西北,岷江东北岸)渡江向犍为(今彭山西北,岷江之西)开进。桓温军避开犍为郡城及武阳城(今双江镇北),间道直指成都南面之白家场、石羊场。昝坚军正好与晋军异途。三月,桓温攻下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岷江东岸),以参军孙盛、周楚率老弱残兵留守辎重,自率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李福、李权等回军,李福攻彭模,被孙盛等阻拒,李福败后退走。桓温进军途中与李权相遇,三战三胜,成汉军败退成都。昝坚军在犍为未遇晋军,便从沙头津(今新津南,彭山县北岷江边)渡江还军,待赶到晋军时,桓温已攻至成都南郊,昝坚军不战自溃。李势倾城中守军在成都笮桥(今成都西南南河上)同桓温军激战。桓温军前锋受挫,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桓温马首,众惧欲退时,鼓吏误鸣进鼓,袁乔乘势督士卒力战,大破成汉军。晋军乘胜直追,火烧城门,李势连夜逃走,至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遣使向桓温请降。至此,成汉灭亡。桓温还军时,仍以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彭模。周抚经两年扫除成汉残余势力,使蜀地全归东晋。
中国战争 晋平苏峻之战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东晋在京都建康(今南京)地区平定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叛乱的战争。
苏峻自恃参与平定王敦之乱有功,且握有强兵,日益骄横,屡抗朝命。咸和二年十月,晋执朝政的中书令庾亮不从朝官劝阻,以历阳内史苏峻终为祸乱为由,奏请晋成帝诏令苏峻入朝,欲夺其兵权。苏峻闻讯,不赴命,同时派参军徐会往寿春(今安徽寿县)约豫州刺史祖约以讨庾亮为名,兴兵反晋。十一月,祖约派部将祖涣、许柳率兵同苏峻汇合。十二月,苏峻部将韩晃、张健攻克姑熟(今安徽当涂),劫掠晋廷盐米。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反叛晋廷,投奔苏峻。京师建康(今南京)戒严。晋成帝以护军将军庾亮为都督征讨诸军事,以左卫将军赵胤为冠军将军、历阳太守,命左将军司马流率兵于慈湖(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长江南岸)阻据苏峻。次年正月,两军战于慈湖,晋军失利,司马流战死,叛军攻陷慈湖。苏峻亲率兵2万自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渡口)渡江,与晋廷军战于牛渚山(今安徽采石)东北之陵口,晋军屡败。二月,苏峻攻至覆舟山(今南京玄武湖南),逼近建康。京师大乱。负责守卫朱雀航陵以东的尚书令卞壶统率诸军同苏峻军苦战,战败而死。防卫建康其他诸门的晋军也不敌苏峻军,纷纷溃败。庾亮逃奔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苏峻兵入建康台城(皇宫所在地),纵兵烧杀抢掠,驱役百官,改官树党,自称骠骑将军、录尚书事,控制朝政。并遣部将韩晃、管商、张健等分别攻下吴郡及义兴、晋陵等地(皆在建康东南)。三月,苏峻南屯于湖(今安徽当涂境)。四月,镇守寻阳的江州刺史温峤与庚亮共推镇守江陵(今属湖北)的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移檄四方,共讨苏峻。车骑大将军郗誉也于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发兵增援。五月,陶侃、温峤联兵4万,直指建康。苏峻闻西线兵势强盛,自料难以在姑孰一带拦击,遂自姑孰还据石头城(今南京城西),分兵抵御陶侃等。六月,陶侃诸军进至石头城。侃命在石头城东北筑白石垒,以防苏峻军冲击,并令郗鉴等还据京口(今江苏镇江),以分散苏峻兵力。晋军同苏峻军在白石垒发生激战,庾亮激励将士,击退峻军。七月,祖约因抵御后赵军失败,自寿春逃奔历阳。九月,陶侃遣将至句容、湖孰(今皆属江苏)等地烧苏峻军粮,后闻苏峻军急攻京口一带之大业垒,为解其围,遂督水军向石头进攻。温峤、庾亮统步军自白石垒南进击。苏峻遣将击败赵胤部,乘势率数骑突阵,遭晋军阻击,回营时,马失前蹄,被陶侃部将彭世等所杀。苏峻死后,其部属推苏逸(苏峻之弟)为主,闭城自守。此时,峻军兵势已衰。咸和四年(329年)正月,赵胤派部将征讨占据历阳的祖约,祖约大败,逃奔后赵。二月,各路晋军进攻石头城,苏逸等败死。苏峻之乱始平。
点评:此战,晋廷依仗荆、江两州合兵共讨苏峻,扬长避短,待机而战;筑垒分散峻军兵势,适时焚毁其粮资,终获胜利。
中国战争 浚义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晋奋威将军祖逖领兵进攻投降汉大司马石勒的蓬陂(今河南开封县南)坞堡主陈川及后赵将领石虎所率援军在浚仪(今河南开封)进行的作战。
石勒建基于襄国(今河北邢台),活动于黄河流域,因实力所限而推行北攻南守方针。南面所要对付的主要是祖逖所率领的北伐队伍。而要阻止祖逖北进,首要的在于争夺各地的坞堡组织。太兴二年,陈川疑祖逖分化其部众,于四月叛晋,以浚仪投降石勒。五月,祖逖攻陈川于蓬关(即蓬陂)。石虎率兵5万救援陈川,与祖逖军战于浚仪。祖逖战败,退守淮南(今安徽寿县)。十一月,石勒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次年六月,石虎派桃豹据浚仪,屯兵西台,从南门出入,祖逖则派韩潜据东台,由东门出入,两军相持40日。祖逖用计,使后赵军以为晋军粮足而军心恐惧;同时,派部将韩潜、冯铁等部在汴水截击后赵后勤部队,桃豹供给被断不能据守,败退东燕城(今河南延津东北)。祖逖即命韩潜部进屯封丘(今属河南),冯铁部进据二台,自己统兵镇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并屡次派兵截击后赵军,后赵很多城镇纷纷叛赵归晋。
中国战争 凉州之战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晋将马隆率军击败攻占凉州(治今甘肃武威)的鲜卑军的作战。
咸宁五年正月,凉州刺史杨欣因与羌族关系不和睦,而被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致使河西地区与中原朝廷断绝联系,晋廷震动。司马督马隆向晋武帝司马炎自荐,选募勇士3000西进平定凉州,晋武帝力排群臣非议,遂诏命其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受命后,立即招募勇士,其条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开三十六钧强弩的人,并且当场立靶测试,马隆选募勇士3500人。晋武帝命武库兵器尽供马隆挑选,并供给三年的军资。十一月,马隆西渡温水(即温围水,今甘肃武威东)。秃发树机能等部众数万人,据险阻击其前军,设伏袭击其后军。马隆作扁箱车,上置木屋,遇开阔地带则以车结营,遇山路狭窄即以木屋置于车上穿行,晋军即且战且进。据载,马隆于道路两旁堆积磁石,吸阻。身着铁铠的秃发树机能部众,使其难以行进,而晋军均被犀甲,进退自如。马隆军转战千余里,杀伤甚众。自马隆西进,音信断绝,朝廷上下甚忧,有人以为已战死,后马隆遣使夜到京城,武帝大喜,加封马隆为宣威将军、假节。马隆兵至武威,当地鲜卑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率万余户投降。十二月,马隆联合没骨能等部与秃发树机能决战,晋军大胜,杀秃发树机能。凉州遂告平定。
点评:此役,马隆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在战法和兵器的结合上运用尤为巧妙,故能长距离征战,以少胜多,安定边塞,为尔后晋灭吴解除了后顾之忧。
中国战争 后凉平内乱之战
后凉太安二年(387年),凉主吕光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平定徐炅、彭晃、正穆、康宁内乱的作战。
是年十二月,吕光部下徐炅与张掖(今属甘肃)太守彭晃谋叛,西平太守康宁杀湟河太守强禧,反叛吕光,自称匈奴王。王穆则袭据酒泉(今属甘肃),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康、徐、彭、王遥相呼应反吕光。吕光趁叛将尚未连兵之际,迅速出兵击败徐炅,徐炅投奔彭晃处。彭晃乘机扩张,东结康宁,西通王穆,对吕光形成很大威胁。吕光统筹全局,坚持己见,决心乘彭晃与康宁、王穆情契未密之时先讨彭晃,次伐康宁和王穆。吕光亲率3万步骑兼程急行,进围张掖,攻之二旬,彭晃部将寇颇大开城门投降,放进吕光,遂诛彭晃。在吕光的迅猛进攻下,王穆内部发生内讧,王穆发兵攻打其部将索嘏驻防的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吕光闻讯大喜,认为机不可失,遂力排众议,自率2万步骑攻克酒泉,迅即又率部进屯凉兴(今甘肃安西东)。王穆不敢抵抗。引兵东还,途中部众溃散,王穆落荒而逃,最后为骅马(今甘肃玉门东北骟马镇)县令郭文所杀。
点评:此战,吕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抓住战机,平定了凉州内乱。
中国战争 刘裕击桓玄之战
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东晋将领刘裕追击并击败把持朝政的桓玄的作战。
三年三月,桓玄覆舟山之战战败后,逃至寻阳(今江西九江东北)。当月,挟持晋安帝继续西奔。北府军将领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率诸军追词·。桓玄留将领何澹之等守湓口(今江西九江西北)。四月,桓玄进至江陵(今属湖北),增派将领庾稚祖、桓道恭率数千人与何澹之共守湓口。何无忌、刘道规兵至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何澹之随即率水师迎战。何无忌自知兵寡,遂采取集中兵力击敌之弱的方略,大破何澹之,一举攻克湓口,进占寻阳。桓玄集荆州兵力2万余人,率军东进,以梁州刺史苻宏为前锋,又派散骑常侍徐放先行,劝降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率众不足万人,自寻阳西上。五月,与桓玄遭遇于峥嵘洲(今湖北黄冈西北),刘毅等以少击众,又因风纵火,击败桓玄主力,其余部溃不成军,夜烧辎重而逃。
点评:此战,刘裕、刘毅等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击敌之弱,终于取胜。
中国战争 刘裕灭后秦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攻取后秦都长安(今西安西北)灭亡后秦的著名作战。
由羌族贵族姚苌建立起来的后秦,历来威胁东晋。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后,谋伐后秦。义熙十二年正月,后秦国王姚兴派兵攻东晋雍州(治今湖北襄阳),被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败。为晋提供了北伐的借口。二月,后秦国主姚兴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兄弟争位相杀,关中骚乱。四月,西秦主乞伏炽磐侵犯秦边;六月,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北)匈奴部落聚众叛乱。同时,夏国赫连勃勃乘机起兵扰秦边境。后秦因此内外交困,国力大减。
八月,刘裕乘机兴师伐秦。以其长子刘义符和亲信刘穆之等留守建康(今南京),亲率大军,兵分五路征讨后秦。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兵为前锋,自淮、肥一带向许昌、洛阳(今河南许昌东、洛阳东北)方向进攻;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水军,趋石门(今河南荥阳北),自汴水入河水(今黄河);直指洛阳;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部由襄阳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