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战争 晋攻前秦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至六月,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军进攻前秦(都长安)的战争。

    永和十年正月,东晋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因北伐失利被废为庶人,朝中大权尽落桓温之手。二月,桓温亲率步骑兵4万从江陵(今属湖北)北上;水军从襄阳(今屑湖北)沿沔水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至南乡(今河南淅川东);步兵从淅川趋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命梁州刺史司马勋由梁州(今陕西安康西北)出兵子午道(自今陕西安康穿秦岭至长安县子午镇)北进,合击秦军。三月,桓温先头部队攻克上洛(今陕西商州)和青泥(今陕西蓝田南),俘秦荆州刺史郭敬,司马勋攻掠秦之西边部分地区。前凉秦州刺史王擢也举兵响应,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东晋大军压境,秦帝苻健派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军5万屯于蛲柳(今陕西蓝田县南)抗击东晋军。四月,桓温率军在蓝田(今属陕西)与秦军交战。苻生骁勇善战,单骑突阵十数次,杀伤东晋将士甚众,桓温督众力战,击败秦兵;将军桓冲在白鹿原(今陕西蓝田西灞河、产水之间)又败苻雄军。桓温军边战边进,进抵长安城东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北)。苻苌退守长安城南,秦主亲率6000老弱坚守长安小城,悉发精兵3万,派大司马雷弱儿等与苻苌合兵共拒桓温军。长安城外的三辅郡县纷纷投降桓温。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欢迎东晋军。是时,顺阳太守薛珍力劝桓温进军长安,桓温不从,贻误战机。前秦适时组织反攻,苻雄率骑兵7000在于午谷袭败司马勋军,司马勋退守女娲堡(疑今陕西秦岭北麓户县或周至县)。五月,王擢部克陈仓,杀秦扶风内史毛难。苻雄率军在白鹿原大败桓温,斩东晋士卒万余人。此时东晋军粮食紧缺。桓温指望关中麦熟补充军粮,但秦人坚壁清野,已将小麦割完,使桓温军粮秣供应困难。六月,桓温被迫撤军,随军迁徙关中3000余户百姓。苻苌等紧随追击,桓温屡败,及至潼关时,逃亡及战死以万计。苻雄等于陈仓击败司马勋、王擢之两部军,迫其分别逃往汉中(今属陕西)、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九月,桓温还至襄阳。

    点评:此战,桓温军初期取胜,但在相持阶段,犹豫观望,加之粮秣供应不足,最终失利撤军。

中国战争 晋攻前燕之战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进攻前燕失败的作战。

    太和二年五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前秦、东晋均欲乘机图之。然而,前秦因王公作乱,无暇外顾。四年四月,桓温亲率步骑5万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开始北伐。参军郗超认为,北伐前燕,路途遥远,汴水又浅,恐难通漕运,供应困难。桓温不听。六月,桓温军至金乡(今山东嘉祥南),适逢大旱,河床干涸,水运断绝。桓温派冠军将军毛虎生在钜野(今山东巨野北)开挖运河300里,引汶水和清水(古济水自钜野泽以下别名清水)会合。桓温率水军从清水进入黄河,船舰绵延几百里。郗超建议,从清水入黄河都是逆流,加以河道曲折,运输困难,如果敌人不立刻接战,我们的运输跟不上,又不能夺取敌人的物资,则形势严峻;不如率全部兵马直捣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燕人多畏桓公威名,一定望风而逃,如其出战,则可立即取胜。即使他们想在炎夏坚守邺城,也不会长久,这样易水以南的各地将竟相归附。郗超还建议,如果桓公认为这个策略太轻率,想稳妥一点,那么不如让大军停止前进,在黄河、济水之间扎营驻守,然后把粮秣准备充裕,到来年夏天再实施进攻计划。这样虽然速度慢,然而成功把握更大一些。桓温仍不纳,继续挥军伐燕。先派建威将军檀玄进攻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克之,俘燕宁东将军慕容忠。

    前燕帝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统率步骑2万人和晋军战于黄墟(今河南开封东),燕军大败,慕容厉单骑逃回,燕高平太守徐翻举郡降晋。晋军前锋邓遐和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郑东北)打败燕将傅颜。慕容暐又派乐安王慕容臧统率诸军抵抗,臧深感不敌。于是,派散骑常侍李凤去前秦求援。七月,桓温进驻武阳(今山东莘县东南),前燕旧将、故兖州刺史孙元率宗族起兵响应,桓温到达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东晋大军连战连胜,使慕容暐统治集团十分恐惧。
    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商议,欲逃故都和龙(今辽宁朝阳)。吴王慕容垂请求率兵抗晋,认为如果不胜,再走也不晚。慕容暐以慕容垂代替慕容臧为南讨大都督,率征南将军慕容德等5万步骑抵御桓温,慕容暐又派散骑侍郎乐嵩往前秦求救,并答应以割,让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西的土地给秦为条件。

    前秦王符坚召集群臣商议,采纳辅国将军王猛先援弱击强,后再乘燕衰而取的建议。八月,派将军苟池和洛州刺史邓羌率领步骑2万救援前燕。援军从秦洛州(今河南)出发,出洛阳进屯颍川(今河南许昌东),又派散骑侍郎姜抚去燕国报信。时桓温在枋头徘徊不进,欲以持久静观燕国内变,坐获全胜。慕容垂遣将与桓温交战,俘其向导段思,又击斩晋将李述,使晋军丧失锐气。攻燕初期,桓温曾派袁真攻打谯(郡治今安徽亳州)、梁(治今河南商丘南),欲占领石门(即汴口),以通水运。结果袁真攻克了谯、梁而没有打开石门,晋军水运断绝。

    九月,慕容德率骑兵1万,兰台治书侍御史刘当率骑5000进屯石门,出晋军之后。燕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5000切断了桓温的陆运粮道。慕容德派将军慕容宙率步骑1000为前锋,与晋军相遇。慕容宙知晋军不善于冲锋陷阵,喜欢乘退进击,遂采取后退诱敌,设伏聚歼的战术,派200名骑兵出来挑战,其他骑兵伏于三处,挑战者未战即退,晋兵猛追,中伏大败。桓温接连失利,粮草中断,又听说前秦援兵将要到达,遂下令焚烧战船,丢下辎重、铠仗,率军从陆路撤回。桓温从东燕(治今河南汲县东南)出发,撤退途中恐前燕追兵在上游放毒,命士卒凿井取水饮用,这样一直行走了700里。

    前燕诸将争欲追击,慕容垂不许。他认为桓温刚撤退时很紧张,必然以精锐重兵断后,现在追击难以取胜,不如等他加快退兵速度,部队斗志大大减弱之后再攻击,定能取胜。于是,慕容垂亲率骑兵8000尾随桓温军行进。桓温果然加速退兵,几天以后,慕容垂遂令诸将急进,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追上桓温。慕容德先率领4000名精锐骑兵埋伏于襄邑东涧中,和慕容垂东西夹击桓温,大败晋军,斩首3万人。秦将苟池又于谯郡截击桓温,晋军死者复以万计。晋将孙元据守武阳抵抗燕军,被燕左卫将军孟高擒获。十月,天气渐冷,桓温收集余众,屯于山阳(今江苏淮安)。至此,桓温攻燕以失败告终。

    点评:此战,东晋军攻燕,桓温屡据良策,粮运被断,导致失败。前燕军进出至敌军后方,威胁其侧背,断绝其粮运,并针对晋军的弱点,实施伏击,最终获胜。

中国战争 晋灭吴之战

    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水陆军六路并进,突破长江防线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吴而实现统一的战争。

    一、战前形势

    公元263年魏灭蜀后(参见魏灭蜀之战),打破三国鼎立数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昭父子之手。2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形成晋、吴对峙。晋当时已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州郡府县,吴沿江为国,仅有荆、扬、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双方接壤数千里,时有攻战。司马炎为了吞灭孙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编练水军。西晋拥有一支50万人的陆军,但缺少水军,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虽“武骑千群,无所用之”(《资治通鉴》·卷七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司马炎命王濬在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造战船,治水军数万人,使晋军的弱点得以克服,实力大为增强。吴国地跨大江南北,战乱较少,有相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军队总人数为23万,尤以水军为强,有舟船5000余艘。(《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注引《晋阳秋》)但孙权死后,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已,政局动荡不安。统治集团与人民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士兵暴动,在今天的浙江和广东先后发生,动摇子孙吴的统治。这种局势对晋灭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双方的战前准备和战略

    司马氏早在灭蜀之前即有灭吴的打算。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资治通鉴》·卷七十八),再并东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为实现先辈统一天下的遗愿,司马炎晋武帝司马炎从晋泰始五年(269年)起,即着手筹划灭吴。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厚待刘禅及诸葛亮等人的子孙,以巩固其在巴蜀的统治,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对吴国实行分化瓦解政策,以动摇其军心民心。改善内政,屯田积谷,安定边防。同时,优选将帅,调整部署,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今属湖北);征东大将军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镇东大将军、东莞王司马仙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泰始八年(272年),晋武帝依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旋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州诸军事,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后命其加快造船进度。如原来王濬在巴蜀只奉令以五六百屯田兵造船,后来又增加各郡士兵一万人,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濬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晋灭吴的准备基本完成。征南大将军羊祜奏请伐吴,指出伐吴的条件已经成熟。应不失时机地向东吴进军,并根据“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灭吴的部署。其要点是:针对吴军部署上东强西弱的情况,确定在徐、扬方向实行牵制,首先集中水陆主力夺取夏口以西地区,然后顺江而下,集中全力合击吴都建业。这一方针的好处是:水陆并进,多路齐发,可以充分发挥水陆军的优势,从薄弱而又重要的长江上中游横切纵割,一举粉碎吴军的整个防御体系,从而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司马炎接受了羊祜的建议,但由于西北鲜卑族首领起兵反晋,后方不稳,加之太尉贾充等的反对,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三年(277年)七月,又以都督豫州诸军事王浑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以镇南大将军司马亮为都督豫州诸军事,左将军胡奋为都督江北诸军事。咸宁四年(278年)十一月,羊祜死,晋武帝发兵20万,依羊祜生前所荐,以杜预继任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孙吴方面,面对晋军进攻的严重威胁。一些大臣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吴国虽有长江天险,但“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资治通鉴》·卷七十九),因此向孙皓建议,在政治上“省息百役,罢去苛扰”,“养民丰财”,以加强内部的安定和经济实力;在军事上,为防晋军从上游顺流而下,加强建平(郡治在今湖北秭归)、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的防务。东吴名将陆抗指出:“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屏障)”,“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三国志·吴书·陆抗传》),因此,他担任乐乡都督后,请求庄西陵屯精兵3万人。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王濬在巴蜀造战船,大量碎木顺流而下,建平太守吾彦见后,知晋将发兵顺流而下,请求增强建平守备。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陆抗再次上疏,陈述加强建平、西陵防守的重要性。他说。“若其不然。深可忧也。”(《资治通鉴》·卷八十)但是,这些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吴主孙皓认为晋无力攻吴,且吴有长江天险,难以攻破。因此他不修内政。暴虐如故。在军事上不重军备。放松长江上游的防务,当然更谈不上通盘的战略考虑和进行全面的防御准备了。

    三、晋军的作战部署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王濬上书清求趁孙皓荒淫凶逆,上下离心,战备松懈之机,举兵伐吴。十一月,司马炎采用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20万人,分6路进攻吴国:1。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2。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州治在今安徽寿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3。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4。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5。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今属湖北)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京广;6。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总的作战意图是:以司马伷、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夺取夏口以西各战略要点,以策应王濬所率的7万水陆大军顺江而下;然后由王濬、司马伷、王浑军南下东进,夺取建业。这样的部署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为吴国尚有兵力20万人,就兵力对比而言,晋军南下的兵力并不占多大优势,只是吴军兵力分散于沿江和江南各地,晋军要分路予以各个击破,才能迅速灭吴。

    四、作战经过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二月,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在王濬自巴蜀顺流东进的同时,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向江陵,并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部循江西上,接应王濬。王浑出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克吴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赖乡诸城,俘吴武威将军周兴。司马伷出涂中,遣琅琊相刘弘等临逼北岸,又遣长史王恒等渡江,破吴边守,俘吴将蔡机等。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二月初,王濬、唐彬攻破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由于王濬俘获吴国间谍,对于吴军设置的这些障碍早有准备。他命制作大筏数十,长百余步,上置披挂整齐。手持武器的伪装草人,另派水性好的士卒驾驶。木筏在船队前面开路,筏遇铁锥,而被扎住,顺流将其带出随筏而去。又制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置于船首,遇拦江铁链即用火炬烧之,须臾铁链融化而断。晋水军舰船遂通行无阻。吴军以为这些障碍晋军难以清除,未派兵把守。晋水军顺利地扫除水中障碍,继续进军。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初五,又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俘吴镇南将军留宪、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