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战争 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出现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初平元年,曹操任奋武将军,参加讨伐专权于朝的董卓,因孤军奋战而败,遂欲独立发展。二年,曹操镇压了黑山军白绕部,进占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地。三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境内,杀刺史刘岱。时任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的曹操,采纳陈宫提出的趁机“据兖州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的方略,针对黄巾军缺乏后勤供应等弱点,采取昼夜奔袭战术,连破黄巾军。济北(今山东长清南)一战,迫降黄巾军30万,将其精锐收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作战的主力部队(参见兖州之战)。
四年,后将军袁术从南阳(治宛城,今河南南阳)移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招降纳叛,向北扩充实力,欲与割据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的公孙瓒,构成对曹操南北夹击态势。兖州刺史曹操率部攻匡亭(今河南长垣南)击败袁术军,继之连续追击。袁术退据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称扬州牧。
同年,曹操父亲曹嵩在琅琊(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遇害。曹操借口报杀父灭子之仇,兴师讨伐徐州牧陶谦,实欲攻占其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陶谦军,继而转攻虑(今安徽泗县东),纵军屠杀数万人,所占郡县后均背叛。兴平五年(194年)夏,曹操再攻徐州。驻守东郡的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叛曹,迎立奋威将军吕布为兖州牧,所属郡县纷纷响应。曹操被迫回救兖州,与吕布激战于濮阳(东郡治所,今河南濮阳西南),曹军大败。曹操收聚部众,与吕布军相持百余日,因两军乏粮,各自罢战。九月,曹操回撤至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重整旗鼓,决心夺回兖州失地。次年五月,向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发动攻击,斩吕布守将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又欲趁机夺取徐州。谋士荀彧建议“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劝其先打吕布,以定兖州之地。曹操放弃攻徐州企图。不久,吕布与陈宫率1万大军袭来,曹操预设埋伏,以一部兵力挑战,将吕布军诱入伏击地域,步骑夹击,吕布军溃败,逃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收复兖州各郡县,巩固了兖州根据地(见定陶之战)。继于建安元年二月,进军豫州(治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剿灭颖川(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治新息,今河南息县)地区黄巾军各部,占领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七月,汉献帝刘协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时曹操采纳荀彧提出“迎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军进抵洛阳,迫献帝移驾于许,正式迁都于此。十月,曹操击败洛阳诸将势力,攻占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南)。从此,曹操控制中央朝权,得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并在许县和交通沿线实行屯田,减轻民赋,增强实力。
建安二年,建忠将军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成为曹操的肘腋之患。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军至清水(今河南白河),张绣率部投降。张绣又趁曹操毫无戒备,突袭并大败曹军。曹操退到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收集部众,击退张绣追兵。九月曹军进攻在寿春称帝的袁术,迫其南逃淮南。十一月,曹操再次兴师讨伐张绣,攻战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大破张绣、刘表联军,克取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三年三月,曹操急于消灭张绣、刘表联合势力,不纳荀攸提出“暂缓出兵,待机破之”的建议,第三次南征张绣,包围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冀州牧袁绍将趁虚袭取许都,即撤转而返。五月,刘表乘机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示弱伪逃,巧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顺利回到许都(参见穰城之战)。
是年夏,占据徐州的左将军吕布联合割据扬州的袁术反曹。曹操放弃继续南征张绣,于十月率师进屠彭城,击败吕布军,吕布退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操围之,引泗水灌城。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等引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曹军凯旋而归。
四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
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凭恃地广兵多,急欲大举南征。曹操先机占领冀州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部将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以阻袁军南下。并安抚荆州刘表保持中立,解除后顾之忧。五年正月,曹操趁袁绍决策迟疑,击败初占徐州联袁叛曹的刘备,避免了两面受敌(参见徐州之战)。
二月,袁绍亲统10万步兵、1万骑兵进攻延津,派大将颜良围白马。曹操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袭白马斩颜良(参见白马之战),迅疾回军延津南,又诱斩率骑兵追击的袁将文丑。曹操鉴于敌众己寡之势,主动回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待机破敌。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郃、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势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随后,曹操采纳荀彧先定河北,后图荆州的建议,乘袁绍新败士众离心之机,出兵北上,占有冀、青、并州,进攻幽州。十二年击败袁氏残余及与之相勾结的乌桓王蹋顿。十三年(20日年),曹军进取荆襄,迫降继荆州牧刘琮,击溃投靠刘表的刘备。刘备退往夏口(今属湖北武汉)栖身。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参见白狼山之战),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初步奠定统一中国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战略态势。
点评:曹操在统一北方战争中,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
中国战争 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操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作向南方进军的准备。七月,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曹军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省)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省),并率精骑追击南逃的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追及击溃刘备军。刘备退至夏口(今武汉境),曹操继续南下。占领江陵,并乘胜向江东进军。
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监领虎威将军于禁、平狄将军张郃、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荡寇将军张辽、奋威将军冯楷等7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州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方面,曹操在江陵
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备决定联吴抗曹,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大计。当时东吴部分谋臣慑于曹军号称80万的声势,主张议和,孙权在和战之间犹豫不决。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对当前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刘备虽在长坂战败,但仍有一定实力,现在收拢的部队和关羽的水军精兵尚有万余人,刘琦的部队也不下万人,如果与东吴的军队联合作战,实力相当可观。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上只有十五六万人,加之后方不稳,远征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只要善于利用曹军的这些弱点,联合抗曹,定能取胜。孙权因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军会合约5万,进驻夏口。是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退长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为减轻江上风急浪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犹如城堡,使步骑兵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意欲谋攻,以求速战,遂采纳黄盖提出采用火攻的计谋。针对曹军连环战船,黄盖派人给曹操送伪降书,并与曹操事先约定投降时间。
十月的一天,黄盖率蒙冲、斗舰10艘,满载易燃的枯草干柴,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围住,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另备速度快的走轲,系于蒙冲、斗舰之后,以便纵火后官兵换乘撤离。时值东南风急,黄盖领战船扬帆直驶曹军水寨。曹军官兵见黄盖来降,“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毫无戒备。联军战船接近曹营时,曹军戒备松懈,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在南岸的孙刘联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联军迅疾追击。曹操经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脱,自还北方,留满宠驻当阳,曹仁守江陵。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赤壁大战后,曹操鉴于失败教训,大治水军,进控江淮。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自任荆州牧,作为西取益州(治今成都市)的基地,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点评:此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战争 狄道之战
三国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征西将军陈泰迫退蜀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蜀军震恐,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陈泰加强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后,率兵还屯上邦(今甘肃天水)。
点评:此战,陈泰出奇制敌,虚言惑敌,终胜蜀军。
中国战争 定陶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兖州刺史曹操攻占定陶,驱逐奋威将军吕布势力的作战。
曹操攻吕布濮阳之战后,重整旗鼓,于是年正月,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蒋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此时,曹操获悉徐州牧陶谦已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