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号称百万,企图一举攻破宛城,歼灭绿林军。
五月,王邑军在颍川与严尤军会合,大军齐向宛城进发。王邑、王寻仗恃兵多势众,执意先破昆阳,再破围宛义军主力。遂使先行抵达昆阳之部,层层包围昆阳。义军由王凤、王常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刘秀等率13骑乘夜突出城门,前往郾县、定陵调集援军。王邑等挥军多次进攻,均被守城义军击退。
六月,刘秀率援军万余人赶到,先以干余人冲击王邑、王寻军,继率勇士3000迂回至昆阳城西,猛攻王邑军指挥部。王寻、王邑仍恃众逞强,命其他各营按兵毋动,只率万余人迎战。王寻迎战不利被迫杀。城内义军适时出城夹击,莽军大乱。时遇大风雷雨,溃水(今叶县沙河)暴涨,莽军溺死数以万计,其余溃散。王邑只率数千人逃回洛阳(参见昆阳之战)。
王莽因主力被歼,调回镇压赤眉军的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固守洛阳;另遣都尉朱萌、右队大夫宋纲防守武关;再以九个将领,号称“九虎”,统率御林军数万人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回溪(今陕西华阴境)一带布防,企图固守洛阳、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要地。义军在昆阳大捷,攻克宛城后,稍事休整,即于八月分兵两路北图洛阳,西夺关中。
王匡率主力一部北进,于九月攻占洛阳,俘虏太师王匡及国将哀章。申屠建、李松率部向西,兵临武关时,莽军守将朱萌已降于起兵响应义军的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宋纲已被击毙。华阴“九虎”亦被邓哗等击败,“二虎”自杀,“四虎”逃亡,只剩“三虎”收集残兵,退保渭口(今陕西华阴北)京师仓。邓哗、于匡大开关门,迎接义军。李松率部3000抵达湖县(今陕西潼关东)与邓哗合兵进攻京师仓未克。邓哗遂遣王宪率一部兵力北渡渭河,向长安北侧迂回,李松亦分兵一部由偏将军韩臣率领,向西进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王莽波水将军窦融。王宪部所到之处,莽军望风归降。韩臣部一举攻破新丰,并乘胜追击窦融至长安。义军兵临京师,当地民众纷起响应,未待义军攻城,各部民众已破城而入。王莽效法秦二世武装囚徒充军不成,被义军及群众重重包围在渐台(位于未央宫沧池中)。王邑等相继丧命,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莽政权亡。更始二年二月,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
点评:绿林农民义军,是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翻新莽政权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赤眉起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更始政权迁都后,对如何结束全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没有提出相应的政治、军事措施,刘玄只知腐化享受,对内滥赏官爵,对外排斥异已,导致投靠更始政权的几十万赤眉军不能得到妥善安置,于同年冬,兵分两路西攻长安。刘秀乘机称帝,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更始三年九月,赤眉军攻克长安,更始帝奔逃。绿林农民起义以更始政权的破灭宣告结束。
中国战争 马邑之战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刘彻在马邑(今山西朔县)设伏击匈奴未遂的军事行动。
元光二年,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马邑富豪聂翁壹(其后代为魏国名将张辽)通过王恢向汉武帝提出诱单于至马邑,予以伏击歼灭的建议。武帝召集群臣讨论,主张不一。武帝认为,经几十年休养生息和战争准备,时国力充实,军力强盛,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遂决定放弃和亲和战略防御,转入反击。令聂翁壹会见匈奴军臣单于,诡称可杀马邑县令,请匈奴前往取其子女、财物。返回后,斩一死刑囚犯悬其头干城上,假说为县令首级。军臣单于信以为真,遂亲率10万骑兵进塞。武帝发兵30万。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率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山谷中,准备消灭匈奴主力;以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3万人伏于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准备截击匈奴辎重。军臣单子进至距马邑百余里处,见牛羊遍野,无人看管,顿生怀疑,派兵夺诹汉亭塞。从俘获的汉雁门尉史口中得知汉重兵埋伏于马邑四周山中,遂急引兵退走。伏于代郡之王恢部,见匈奴兵多,未敢出击。
点评:马邑伏击虽未成功,但却揭开了西汉反击匈奴作战的序幕。
中国战争 漠北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双方主力在大漠以北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战略反击后,先后取得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的胜利,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远遁漠北,大大减轻了西汉西北边境的边患。但匈奴并未放弃对汉边郡之袭掠。三年秋,匈奴骑兵数万攻入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杀掠吏民数千。
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决心利用匈奴认为汉军无力越过大漠作战之错误判断,于四年春,集中骑兵10万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别统率进击漠北,寻求匈奴主力作战。为保证大骑兵集团军需品的运输和补给,组织了运输行李之私人马匹4万(一说14万)和转运辎重之步兵数十万随军行动。
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伊樨斜单于得知汉军进击漠北的消息,采纳赵信的建议,将人畜辎重转移至后方,率精兵于漠北以待。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共5万骑出定襄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单子居处,令李广、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策应,自率精骑北进千余里,越过大漠,见单于已列阵而待,即令以武刚车环绕为营,而纵5000骑出战。战至日落,卫青以左右翼包围单于。单于不敌,遂率壮骑数百突围逃去。汉军追至阗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一支)赵信城而还,前后共捕斩1。9万余人。李广、赵食其一路因迷失道路,未能如期到达。
霍去病率部出塞,穿过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经激战,左贤王战败溃退。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北)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共俘斩7万余人。
此战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此后,双方暂时休战。
点评:漠北之战,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辐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大骑兵集团快速、机动与冲击力的特点,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击,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秒,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妙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战争 漠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卫青率军反击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贤王部和单于主力的作战。
元朔二年,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之战(参见河南之战)后,匈奴不甘心失败,先后袭掠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等地。右贤王率骑数攻汉边郡,并入河南,袭扰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杀掳民众。
汉武帝刘彻遂决定对右贤王和匈奴单于发起反击。五年春,武帝以10余万骑兵反击右贤王。以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并指挥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六将军俱出朔方,远程奔袭右贤王庭;同时,以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牵制左贤王部。
卫青军出塞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右贤王。右贤王毫无防备,率数百骑逃走。卫青俘获其部众1。5万余,牲畜近100万头。六年春,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六将军共10余万骑出定襄击匈奴。重创匈奴单于主力,斩首数千而还,休整于定襄、云中、雁门。同年夏,卫青率六将军10余万骑又一次出定襄击匈奴,斩杀和俘虏1。9万人。
点评:漠南之战,就战略决策而言,汉军在击破匈奴右贤王之后,利用匈奴单于庭右翼暴露的弱点,选择单于本部为打击目标,显然是比较恰当的。但是,由于这个战役是继河南之战的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战,汉军的进攻已失去了隐蔽性和突然性,匈奴军队吸取前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即已设下埋伏,严阵以待,汉军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激烈战斗,汉军之所以还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战役结束后,汉武帝虽然对霍去病褒奖有加,但却末给卫育益封行赏,说明他对这个战役的结果并不满意。不过,经过此役的打击,匈奴单右贤王和单于的主力毕竟受到沉重打击,他也由此正视了汉军的兵威,开始考虑如何避开汉兵锋锐的问题,被迫退至大漠以北苦寒地区,巩固了河南地区,切断了匈奴东部和西部的联系,为尔后出击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战争 彭越袭占睢阳等17城之战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八月,在楚汉战争成皋之战中,彭越军袭占楚后方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等17座城池的作战。
三年六月,楚军对汉军发动第二次攻势,攻占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再夺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刘邦败至黄河北岸,阻击楚军于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和小修武(今河南获嘉东)。为配合汉军正面对楚作战,疲惫和调动楚军,刘邦遣刘贾、卢绾率步兵2万、骑兵数百,从白马津(黄河渡口,位于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配合活跃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的彭越军游动作战,袭扰楚后方。八月,彭越军击破楚后方军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西,并攻占睢阳、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等17座城池,切断楚军粮道。项羽被迫回军解救,收复被汉军占领的17座城池,但未能消灭这支游击军。此后,彭越、刘贾等仍活动在梁、楚之间,威胁楚后方。
点评:此战,彭越趁项羽与刘邦正面相持之机,在敌后战场积极配合,主动出击,断其粮道,迫使楚军回救,刘邦遂得以收复荥阳,重占成皋,组织正面防御。
中国战争 蕲西之战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至十二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在刘邦平定异姓王的战争中,平定淮南王英布于蕲县(今安徽宿州市东南)西的一次作战。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先后诛杀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等。淮南王英布恐被诛杀,于十一年七月起兵反汉。英布为占据淮河流域,首先率军东进,击杀荆王刘贾于富陵(今江苏洪泽西北),尽收其兵。随后率军渡过淮河向北进攻楚地。楚王刘交兵分三路迎战英布军于徐(今江苏泅洪南)、僮(今江苏泗洪西北)间,被英布军击破。英布随即率军向西。十二年十月,刘邦亲率大军进讨,与英布会于蕲西。刘邦见布兵精,遂坚壁庸城(位于蕲西),以挫英布军之锐;随后,令曹参、灌婴、郦商分别率部占据有利地形,从正面及北侧合击英布军。英布力战不敌,率残部南渡淮河。汉军乘胜追击。英布再与汉军交战,失利,只带百余人逃奔江南(长江南)。长沙成王臣使入诱之,伪与俱亡走东越。英布信而随至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东北),被杀于兹乡。刘邦改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
中国战争 上郡之战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上郡太守李广与匈奴骑兵的一次遭遇战。
是年,匈奴劫掠西汉在边郡所养之苑马。至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时,李广率百余骑兵出巡,与匈奴数干骑遭遇。匈奴误认李广前来诱敌,立即上山列阵。李广利用匈奴军之错觉,故意前进至离匈奴军2里处解鞍下马,匈奴骑兵不敢攻。匈奴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率10余骑奔往射杀之,复还;并令士兵放开战马,人皆卧倒。匈奴越加疑惑,仍不敢击。夜半,匈奴以为汉有伏军,会乘夜袭击,故引兵北去。天明,李广引兵返回大营。
点评:此战,在绝对优势之匈奴骑兵面前,飞将军李广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利用其错觉,成功地保存了自己。
中国战争 汜水之战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楚汉战争成皋之战中,汉军击败楚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守军于汜水,收复成皋的作战。
三年八月,刘邦派刘贾、卢绾率军深入楚地,与活跃于楚军后方的彭越军配合,攻占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等17座城池,迫使攻占荥阳、成皋,军至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的项羽再次回军击彭越(参见彭越袭占睢阳等17城之战)。项羽临行前嘱部将曹咎慎守成皋,遇汉军挑战,切勿应战,只须阻止其东进即可。四年冬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去兵力薄弱之机,反攻成皋。初时,成皋楚军坚守不战。刘邦数次遣人到阵前辱骂,终于激怒曹咎,率部出击。汉军乘楚军半渡汜水之时,全力反击。曹咎兵败自杀。汉军再次夺回成皋,乘胜进至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并包围楚将钟离昧于荥阳以东。项羽急忙由睢阳回救,汉军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形成对峙。
中国战争 受降城北之战
汉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在西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