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牵羰孛婪凭晌吕堤厣俳富印H站玫降�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点评: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F'菲律宾战役(1944~1945)
1944年10月20日至1945年7月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其目的是粉碎日本第14方面军和联合舰队主力,攻占菲律宾,切断日本同原料产地(荷属印度、缅甸等国)的主要海上交通线。
1944年夏美军占领马里亚纳和新几内亚后,决定首先夺取莱特岛,尔后占领整个菲律宾,以切断日本本土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海上交通线,建立进军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日军大本营为固守这一战略基地,决定实施〃捷1号〃作战;与美军决战。为此,日军在菲律宾成立陆军第14方面军,由山下奉文大将出任司令,下辖第35集团军(司令为铃木宗作中将)等部队,计8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4个独立混成旅,共35万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为丰田副武海军大将)的第3、第2、第5舰队(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35艘、潜艇17艘)。由空军第4军和第1航空队近980架飞机担任支援。
美军参加菲律宾战役的有:参战兵力为陆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克鲁格中将,辖2个军,14个师,24万人)、第8集团军一部及特种兵部队共28万余人。海军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和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共有航空母舰3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144艘、潜艇29艘、登陆舰和运输舰650艘)。陆军第5、第13航空队及澳大利亚航空队提供支援,共有飞机约2500架。由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统一指挥。
10月上半月,美国海空军为实施当前战役而对菲律宾、台湾等地的日军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猛烈突击。日军损失惨重,被炸毁大量日机,美军夺得制空权,兵力对比对美军更为有利。10月10~15日;美军先后从马努斯岛和荷兰迪亚(今查亚普拉)出发,10月20日,登陆兵在猛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后在莱特岛上陆,从而揭开了菲律宾战役的序幕。战役前夕(10月17日)美军在莱特湾入口处诸小岛上陆,扫雷舰经3日努力开辟了上陆地点的通路,而飞机和舰艇压制和摧毁了日军防御工事并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以第10、第24军各两个师组成北部和南部突击集团,分别在莱特岛东岸的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陆,向守岛日军(第35集团军第16师及勤务部队;约2万人)发起进攻。日军集中飞机几百架攻击美军登陆舰船,但收效不大。美军当日上陆逾10万人,占领宽20公里、纵深18公里的登陆场,随后将日军分割于卡里加拉、布拉文等地区。日军实施〃捷1号〃作战,调集陆海空兵力与美军决战。10月23—26日,双方海军在莱特湾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海战,美军以较小代价取得重大胜利(参见莱特湾海战),日军则遭到惨败。美军10月底起,日军第1、第26师和第68旅等部增援莱特,至12月初岛上兵力达7。5万余人;并有舰艇79艘和飞机几百架配合作战。此时;美军已上陆2个军共17。4万余人,并有约700艘舰艇和4700架飞机负责输送和掩护。日军在纵深顽强抵抗,并使用特攻飞机和特攻艇攻击美军舰船,战局一度出现胶着状态。12月7日,美军第7师从西海岸奥尔莫克湾登陆,在海空军配合下东西夹击,终于突破日军防线。25日,守岛日军大部被歼,结束有组织的抵抗。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美国第7舰队舰炮的强大火力和美国第7、第3舰队航空兵突击的掩护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军的基本兵力)在吕宋岛上陆,并且夺取了正面32公里、纵深7。5公里的登陆场。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美军经过一系列战斗于3月3日攻占马尼拉。2月,美军还开始了解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及其他岛屿)的战斗行动,美第8集团军(司令艾切利贝尔盖尔上将)参加了此次行动。嗣后,美军在吕宋岛和其他岛屿上进行了消灭岛上南北两部日军个别孤立集团的战斗行动。菲律宾的战斗行动于7月初正式结束,但是,在吕宋岛及其他岛屿上同继续抵抗的小股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人民抗日游击军人民抗日军曾给予盟军巨大援助。
点评:此役;日军被歼45万人;损失舰艇68艘、飞机约7000架(其中特攻飞机700余架);美军伤亡6。2万余人,损失大型舰只21艘、飞机900余架。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G'高加索战役
1942年7月25日—12月31日,1943年1月1日—10月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高加索并粉碎入侵的德军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参加高加索会战的有:南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舰队、亚速海区舰队和里海区舰队。
根据1942年夏季战局的总计划,德军统帅部于1942年年中期制定了代号为“鼠曲草”的攻占高加索计划(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1942年7月23日第45号训令)。德军的企图是合围歼灭罗斯托夫以南及其东南的苏军,攻占北高加索。尔后拟以1个军队集群从西面迂回高加索山主脉,夺取新罗西斯克、图阿普谢;另以1个军队集群从东面进行迂回,攻占格罗尼、巴库。在实施迂回机动的同时,翻越高加索山主脉中部各山口,前出到第比利斯;库塔伊西、苏呼米等地域。德军前出外高加索后指望瘫痪黑海舰队各基地,从而确保黑海制海权,同已在苏土边境展开26个师的土耳其军队取得直接联系,并为入侵近东和中东创造前提。执行这些任务的是“A”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利斯特元帅),辖坦克第1、第4集团军,第17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第4航空队一部,总计16。7万人、坦克1130辆、火炮和迫击炮4540门、飞机近1000架。与德军集团对峙的是南方面军以及北高加索方面军一部,下辖诸兵种合成第51(司令为6—7月和9月为库兹涅佐夫上校,7月和10月—1943年2月为特鲁法诺夫少将,1942年7—9月和10月为科洛米耶茨少将,1943年2—7月为扎哈罗夫中将,1943年8月为克列伊泽尔中将)、第37(司令为为科兹洛夫少将,1943年5—7月为科罗捷耶夫中将,7—8月为菲拉托夫少将,8月为雷若夫少将,8月为沙罗欣中将)、第12(司令为格列奇科少将,1943年4—5月为什列明中将,5—10月为丹尼洛夫少将,10月27日晋升为中将),第18(司令为卡姆科夫中将,年10月—1943年1月为格列奇科少将,1943年1—2月为雷若夫少将,2—3月为科罗捷耶夫少将,3月为列谢利泽中将,10月9日晋升为上将)、第56集团军(司令为雷若夫少将,1943年1为格列奇科少将,4月28日晋升为中将),空军第4集团军(司令从战役开始至9月和1943年5月为韦尔希宁空军少将,1943年3月17日晋升为空军中将,10月24日晋升为空军上将;1942年9月—1943年5月为瑙缅科空军少将),总计11。2万人、坦克121辆、火炮和迫击炮2160门、飞机130架。南方面军的人员为德军的2/3,火炮和迫击炮为1/2,坦克为1/9弱,飞机几乎为1/8。苏军的任务是阻止德军,在顽强的防御战斗中疲惫德军,并为转入坚决进攻准备条件。
7月25日,德军开始从顿河下游各登陆场向萨利斯克,斯塔夫罗波尔、克拉斯诺达尔等方向进攻。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在德军优势兵力猛攻下被迫向南面和东南退却。德军两昼夜前进达80公里。北高加索情况极其紧张。德军坦克和摩托化兵进至顿河左岸草原、萨利斯克草原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辽阔草原,构成了德军突向高加索腹地的严重威胁。为了集中力量和改进军队领导,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7月28日将南方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合编为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黑海舰队(司令为海军中将奥克佳布里斯基)和亚速海区舰队(司令为海军少将戈尔什科夫)在作战上隶属该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的任务是恢复顿河南岸态势。外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秋列涅夫大将)奉命完成防御准备,沿捷列克河、乌鲁赫河及高加索山主脉各山口占领各道防御地区,并在格罗兹尼、马哈奇卡拉方向建立多地带防御。在此方向行动的第9(司令为帕尔霍缅科少将,9月—1943年2月和1943年3—5月为科罗捷耶夫少将,1943年2—3月为格拉戈列夫少将,6—10月为格列奇金少将,1943年10月9日晋升为中将)、44集团军(司令为赫里亚谢夫少将,8—10月为彼得罗夫少将,10—11月为梅利尼克少将,11月为霍缅科少将)合编为外高加索方面军北集群(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942年9月1日起,为了便于指挥和改善军队供应,北高加索方面军改称黑海集群(司令为切列维琴科上将),编入外高加索方面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给军队补充后备兵员和物质技术器材而采取了坚决措施。同时,高加索各边疆区、州、共和国的党和苏维埃机关加强了组建民兵和游击队,生产武器和技术兵器以及构筑防御地区的工作。
1942年7月底,德军被迫将坦克第4集团军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因而大大削弱了北高加索集团。但是德军兵力仍占很大优势。1942年8—12月,苏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实施了顽强酌防御交战。在此期间实施了阿尔马维尔—迈科普战役、新罗西斯克战役、莫兹多克—马尔戈别克战役、图阿普谢战役、纳尔奇克—奥尔忠尼启则战役。在奥尔忠尼启则方向,苏军疲惫并消耗了德军,将德军阻止于奥尔忠尼启则接近地,尔后在1942年11月6—12日以有力反突击重创德军主要突击集团坦克第1集团军,迫其转入防御。德军曾企图经由高加索山主脉中部各山口突入外高加索。德军夺取了数个山口,但由于苏军统帅部及时采取措施和防御军队顽强奋战,德军前出各山口南坡的威胁终被消除。至11月底,德军在这里也转入了防御。德军在高加索山主脉西部即图阿普谢方向翻越该山的企图亦未得逞。激烈战斗在这里一直延续到1942年12月月中,在激战中德军曾三次力图突破苏军防御。德军遭受重大损失后停止了进攻,并转入防御。这样,在高加索会战的防御阶段,苏军在复杂情况下被迫暂时放弃了北高加索许多地区。但终于消耗了德军(德军损失10万人以上),并赢得了准备进攻以坚决粉碎德军的时间。
高加索会战的进攻阶段开始于1943年1月1日。根据苏军统帅部的决定,南方面军(1943年1月1日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基础组成,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在发展斯大林格勒反攻的胜利时,以主力向罗斯托夫实施了突击,另以一部兵力向季霍列茨克实施了突击。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集群受领任务向克拉斯诺达尔、季霍列茨克进攻,而北集群则向莫兹多克、普罗赫拉德内、阿尔马维尔进攻。可见,两方面军应在空军第8(司令为赫留金空军少将,1943年3月17日晋升为空军中将)、第4、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中将)的航空兵支援下以及黑海舰队积极配合下协同孤立北高加索之德军主力,尔后加以歼灭。德军统帅部力图使其军队免遭合围,自1月1日起开始仓卒将军队由莫兹多克地域撤往西北方向。在此条件下,外高加索方面军北集群于1月3日开始向纳尔奇克—斯塔夫罗波尔方向追击退却德军,1月24日前解放了莫兹多克、矿水城、皮亚季戈尔斯克、斯塔夫罗波尔、阿尔马维尔等北高加索城市(1943年1月24日起,北集群改编为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同时,南方面军向罗斯托夫、季霍列茨克两方向顺利前进,在萨利斯克地域与外高加索方面军右翼会合。黑海集群先于1月11日在辅助方向,复于1月16日在主要方向转入了进攻,1月29日解放了迈科普。2月9日,黑海集群在北高加索方面军编成内(2月5日起)开始了克拉斯诺达尔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克拉斯诺达尔于2月12日解放。苏军的进攻是在春季泥泞、缺少道路、补给线长的艰苦条件下实施的。虽有各种困难,进攻仍极迅猛顺利,得到了敌占区游击队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支援。德军不顾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的重大损失,进行猛烈抵抗,将被击溃的兵团和部队残部逐步撤向库班河下游和塔曼半岛。2月3日夜间及2月5—9日,黑海舰队输送登陆兵(1。5万余人,附火炮和坦克)先后在新罗西斯克西南和梅斯哈科地域上陆,登陆兵夺占一个不大的登陆场,这一登陆场后来在解放新罗西斯克时起了巨大作用。
在尔后进攻过程中,北高加索方面军各集团军至5月初进至塔曼半岛,遭到德军在既设防御地区即所谓“蔚兰色防线”的顽强抵抗。德军在这里建立了坚固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由亚速海至新罗西斯克,从东面掩护塔曼半岛。防守这一地区的是第17集团军(16个师),由第4航空队的航空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