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北洋舰队的舰船俘获,插上日本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山东半岛之战结束。
点评:北洋舰队株守军港、威海海陆军未能密切协同作战,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威海之战的失败和北洋舰队的覆灭,实际上造成了中国战败的结局。
中国战争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是年夏,四川保路运动兴起,随即发展成为人民的武装反抗。9月,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长期坚持在新军中发展力量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见武汉清军力量薄弱,便于14日联合组成领导机构,积极筹备起义,并派人往上海邀黄兴、宋教仁等来鄂主持大计。24日,召开有60余人参加的骨干会议,制定了起义方案,推举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定于10月6日(中秋节)发难。同日下午,南湖炮队部分参加革命团体的士兵因反抗长官压迫而企图暴动,引起湖北当局注意。湖广总督瑞激下令加强戒备,收缴士兵子弹。起义总指挥部便决定起义延期举行。9日上午,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起义机关装配炸弹,失慎爆炸。孙武受伤,革命文告、名册、旗帜、符号等均被俄警搜去,交予瑞激,起义计划暴露。瑞激飞调巡防营于武汉三镇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同日17时,蒋翊武以临时总司令名义发布命令,命南湖炮队于当天午夜发炮为号,城内外各标、营闻声举事。因官方戒备森严,送信人未抵南湖,起义未成。当晚,起义总指挥部被军警破获,蒋翊武逃脱,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捕,次日黎明英勇就义。10日,军警按名册继续捕人,形势紧迫。革命党人暗中联络于当晚起义。19时左右,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和新军二十一混成协辎重队分别于武昌城内外发难。城内革命军在工程第八营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率领下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获得大批枪枝弹药。其他各营随后继起,至22时,占领凤凰山、蛇山、中和门等要地,推举工程第八营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时聚集在楚望台的革命军有七八百人,为防敌反击,决定分兵三路向督署及第八镇司令部进攻。22时30分,革命军发起第一次进攻,由于不明清军部署而受挫。午夜后,再次发起进攻,步炮配合,英勇冲锋,突破清军防线,进围督署。瑞激见后路被断,仓皇逃至江边“楚豫”号兵舰上,第八镇统制张彪随后亦率辎重第八营逃往刘家庙。至11日黎明,革命军攻占各官署、城门,武昌全城处于革命军控制之下。时蒋翊武、孙武均不在武昌,革命军推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发布宣言,号召各省起义响应。
点评: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为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起义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取得成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湖北地区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革命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消除门户之见,成功地实现了联合,使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得以统一,从而奠定了起义成功的组织基础;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1911年9、10月间,全国革命形势趋于成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之机,果断决定选择革命力量雄厚的华中重镇武昌作为突破口,坚决发动起义。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完全正确;三、起义发动后,革命党人不失时机地向督署和镇司令部等敌之关键部位发动进攻,使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这一不断进攻的战术是符合起义的规律的,因而取得了成功;四、革命党人和广大参加起义的士兵的英勇奋斗精神,保证了起义的胜利。起义爆发前,武汉地区的革命党人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但他们仍然自行联络,发动起义。起义爆发后,他们不怕流血牺牲,顽强作战,终于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武昌城头。武昌起义的成功对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意义重大。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很快形成,不久,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迅速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高潮,清政府正是在全国人民的不断打击下才走向灭亡。
中国战争 武汉之战
1852年(清咸丰二年)12月至1853年1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夺取武汉的城市攻坚作战。
1852年11月底,太平军自湖南长沙北上,于12月3日占益阳,13日克岳州(今岳阳),获大批粮饷、军械、船只,数干船民、纤夫参军,组成“水营”。17日,10余万太平军撤离岳州,水陆并进,直趋湖北省会武昌。时武昌清军仅3000余人,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将城外兵勇悉撤城内。21日,自湖南来援的总兵常禄、王锦绣所部千余人亦赶到,入城固守。22日,陆路太平军六七干人抵武昌城外,占领城东洪山、小龟山诸要点,并向南北展开,挖沟筑垒,内围武昌城,外阻清军,水路太平军抵武昌江面,经一昼夜激战,攻占汉阳,后又夺占汉口。典水匠唐正才率部于汉阳、武昌间江面以铁索巨舟搭成浮桥。24日,清军向荣部万余人自岳州赶到武昌城南,随后分兵城东,多次对太平军发起进攻,均被击退。自25日起,太平军日夜环攻武昌城。清军依城高墙厚,拼死抵御。1853年1月12日晨,太平军穴地攻城,轰塌城西南文昌门城墙20余丈,殿前左一检点林凤祥、殿前右二检点李开芳、殿左一指挥罗大纲等率军相继攻入城内。清军弃城溃逃,双福、常禄、王锦绣被击毙,常大淳自杀,武昌被太平军占领。这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攻占的首座省城。
中国战争 湘军攻武汉之战
1854年(清咸丰四年)10月,在太平军西征中,湘军进攻西征太平军据守的战略要地武汉的作战。
是年8月下旬,湘军于湖南岳州(今岳阳市)败西征太平军后,乘势水陆并进,直指武汉。水师于9月15日抵武昌西南30余公里的金口,陆师于10月6日抵武昌南30公里的纸坊(今武昌县)。8日,湘军统帅曾国藩于金口会署提督塔齐布、知府罗泽南,商议攻武汉之策,决定先以水师控制江面,隔断武昌与汉阳间联系,继以陆师分攻武昌、汉阳。时武汉由国宗韦以德、石凤魁、地官副丞相黄再兴等率太平军2万余人防守。太平军于武昌外围及汉阳各要点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但自征湘失利后,士气受挫。韦以德得知湘军至金口,托故返回天京(今南京),其他将士亦缺乏胜敌信心。12日,曾国藩督军自金口沿江三路齐下。道员李孟群等率水师为中路,其前队闯过盐关,直抵鹦鹉洲,绕至太平军水师之后。当盐关太平军战船回援时,湘军水师后队又至,前后夹击,毁太平军战船300余只。罗泽南合知州李光荣部4000人为右路,攻武昌花园,焚毁太平军营垒。副都统魁五部4300人为左路,攻汉阳虾蟆矶,冲进土城,并破鹦鹉洲太平军营垒。同日,塔齐布部由油坊进扼武昌城东洪山。13日,李孟群率水师分攻汉阳朝宗门、武昌塘角及汉口,又焚太平军战船300余只,罗泽南部破武昌鲇鱼套附近太平军营垒6座,魁玉部毁汉阳晴川阁木栅及大别山(即龟山)木垒,武汉三镇暴露于湘军直接威胁之下。石凤魁、黄再兴均不长于军事,见湘军攻势凶猛,遂于14日晨率军自武昌东退,至洪山遭塔齐布部截击,损失千余人。汉阳、汉口太平军同日亦弃城而走。泊于汉水中的太平军水师船千余只不及下驶,15日被湘军全部焚毁。
点评:是役,太平军选将失当,士无斗志,加之湘军及时把握战机,并根据沿江作战特点实施正确指挥;致使设防坚固的武汉迅速易手,对西征战事影响极大。
中国战争 宣光之战
1884年(清光绪十年)冬至1885年春,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越南宣光对法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攻城作战。
位于越南北圻中部的宣光,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水陆交通枢纽,陆路可达中国云桂两省,水路可顺红河直抵河内。清军获此枢纽,可使北圻战场东西两条战线联为一气,有利于攻克河内,收复北圻;法军若能坚守此要冲,即可获得北圻西线战场的主动权。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使宣光成为北圻战场中法两军必争之地。宣光依山傍水,筑有石墙和炮台,城堡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600名法军及一部分越南附庸兵驻守。1884年10月中旬,北圻战场西线清军主帅、云贵总督岑毓英根据清廷正式对法宣战后确定的东南沿海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指挥滇军、黑旗军分两路进军:一路为刘永福黑旗军10营3700人和滇军5营2500余人,陆续占领宣光外围地区,达成对宣光包围的战役态势;另一路滇军7000人南下至夏和、清波等处,进逼端雄、临洮、威胁兴化、山西,以牵制河内法军。11月,法军多次沿清河船运援兵赴宣光,均于左育地方遭黑旗军截击,损失较大。12月以后,清军围城部队又有增加,总兵力达1。6万人,岑毓英也于1885年1月上旬进扎馆司,亲临前线指挥。26日,清军6000人从城南发起强攻,一举攻克并焚毁法军城南大寨,直逼城下,并于31日夺取城南炮台。法军龟缩城内,困守孤城,清军各营逼扎城根。2月,清军采用挖地道炸城墙的战法连续攻城,均被法军强大火力击退。为解宣光之围,法远征军新任总司令波里也亲率第l旅溯河西援,中途被左育黑旗军击毙千余名,余部于3月上旬进入宣光城。岑毓英见宣光法军实力大增,知攻城无望,乃令各军撤围,使北圻战场西线清军围攻宣光的作战半途而废。
点评:此次攻城战役,清军先后伤亡近4000人,歼灭法军2000余人。由于清军长期顿兵坚城;徒伤精锐,加之没有解决好“围点”与“打援”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以致此战成为一次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中国战争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1856年(清咸丰六年)2月至6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为解除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对天京(今南京)的威胁所进行的攻坚破围作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1855年后,太平军战局不利,北伐军全军覆没(参见太平军北伐);西征军在鄂、赣虽有转机,但安徽太平府(今当涂)、芜湖、庐州(今合肥)相继失守,天京粮运受困,水路亦为清军所断(参见太平军西征);上海小刀会起义被镇压,清军移师镇江,守军外援断绝。为摆脱不利处境,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江北、江南大营,消除肘腋之患。1856年初,东王杨秀清从安徽调集数万人,由燕王秦日纲统率,于2月1日从栖霞、石埠桥一带东进,往援镇江。钦差大臣、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派兵防堵。双方在龙潭、东阳、仓头、下蜀、汤头一线接战40余日,不分胜负。镇江守将检点吴如孝多次派兵西出接应,均为清军所阻。为打破僵局,秦日纲于3月下旬派冬官正丞相陈玉成乘小船冲破清军封锁,抵镇江晤吴如孝,约期东西会攻。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战前迂回至清军侧后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吴如孝也率军由镇江西攻,两支太平军胜利会师。2日,大败清军吉尔杭阿部,连破其营16座,直抵镇江。是夜,秦日纲军自金山渡江,与瓜洲守军会合,3日黎明,太平军乘清军疏于防范之时,向土桥发起猛攻,突破清军为围困瓜洲而构筑的土围长墙,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营盘。清军大半溃散,钦差大臣、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等逃往三汊河。次日,太平军一鼓作气,又攻毁三汊河清军营垒120余座,托明阿率残部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镇。5日,太平军占领扬州,清军经营3年之久的江北大营遂被摧毁。秦日纲在征集大批粮食后,为回军攻江南大营,仅留少量兵力守扬州,自率大队于13日南返。原拟自瓜洲渡江,因留守仓头的夏官又正丞相周胜坤部为清军所败,南返之路被断,乃于14日率军西进,16日前队攻占浦口,准备由此渡江。在大队尚未集结时,清军于22日再陷浦口,秦日纲只得率军返回瓜洲,短期休整后,于5月27日渡江。29日,攻占黄泥洲,并乘胜猛攻高资清营,拟打通回天京之路。吉尔杭阿闻之,自镇江九华山大营率兵往援。6月1日,秦日纲部于烟墩山将清军包围,吉尔杭阿知难脱逃,自杀身亡。3日,秦日纲率大军攻破九华山清营,6日复破京岘山清军大营,解镇江之围。13日,秦日纲放弃小茅山、九华山、烟墩山、黄泥洲各营垒,经高资、下蜀、东阳、石埠桥退至天京东北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待命。
当秦日纲军东援镇江之际,翼王石达开由江西亲率西征军劲旅二三万人回师。5月下旬抵天京南秣陵关一带。时向荣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为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战法,于6月13日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向荣闻讯,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进攻。17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18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19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20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
点评: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大大改善了天京、镇江的防御态势。但由于打的多是击溃战,并未予清军以歼灭性打击,致使江北、江南大营不久得以卷土重来。
中国战争 义和团运动
十九世纪末,华北农民和城市贫民自发的反帝反清政府的起义。秘密宗教结社义和团,即“正义与和平之师”(亦称义和拳,即“正义与和好之拳”)发动了这次起义。
义和团起义军提出反对外国强权的口号。欧洲人蔑称义和团成员为“拳匪”(称起义为“拳匪”起义)。1898年4月,义和团运动在直隶与山东两省交界地区首先兴起,到年底便延及10余县。1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