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养子成龙-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修行之人,自然有修行之人的圈子。
他们求的,不是人间的富贵花,而是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
虽然,从古至今,还未曾真正的出现了,什么神仙人物。
可是呢,佛家道家的高人,活上个两三百岁的地仙人物,却是在名在册之上数不胜数的。
“好一个老道,居然有大进展。”接到了陈传老道人的信签,栖霞居士不与顺元方丈斗了法。反而是抖了这信签的隐藏内容,给这位佛家的高僧相看。
“若说世间真龙,未曾坐上龙庭者,都算不得天数……”顺元方丈迟疑片刻后,赞道:“但是,希夷居士的来信,却是赞赵氏子孙,二得天眷之意的贵主,实为难得。莫非,真是天意难测?”
“这赵家的祖宗福地,不知道在哪儿?若是能去瞧瞧,也许能发现什么线索。”栖霞居士对于天眷之事,自然是信了陈传老道人的手段不会看错。但是,地脉祖宗福地的事情,栖霞居士更加在意……
“世间潜龙数多,那天眷之人,当有一时宏运;与地脉祖宗福地相比,却是少了运起之时,初等的消耗粮滋。真要比个究竟,二者就是一个占一分天时,一个占一分地利。算不得大数,开个好头罢了。后面的人和,还得见了真本事……”栖霞居士又道:“咱们拿命相博,下筹码太大。这一局,本不入世了。不过,得希夷居士的话,老道是心生好奇,准备去观摩观摩……”
栖霞居士对顺元方丈问道:“大师,你之意,可是避而不愿趟混水?”
“同去,同去。”婆娑寺的顺元方丈是完全不拒绝,哈哈大笑后,如此回道。
☆、第55章
庆光六年,二月二,龙抬头,初春苏醒之日。
这一天,是杜四喜的次子福孩儿的满月小宴。杜四喜给丈夫赵洪英早早是寄了家书,眼下里盼着的就是回信了。
因是在他乡,福孩儿的满月小宴并不是特别的热闹。当然,请来的宾客除了邻里,也是无旁人了。
等着杜四喜坐完了四十天的月子时,杜四喜方才是收到了丈夫赵洪英的回信。在信中,赵洪英除了欣喜次子的出生外,也是给儿子取了大名叫赵九义。
当然,在信尾之时,赵洪英还是叮嘱了杜四喜不用急着回晋阳城。等过些日子,他去接母子三人时,再是打点行装,起程无妨。
仔细的来回读了三遍信,杜四喜在信里头还是找着了一些线索。她眉间有些轻蹙,担忧着的小声呢喃道:“晋阳城不安稳吗?不知道是争权夺利,还是皇族内部的矛盾?”
家在千里外,丈夫赵洪英更是在漩涡之中。杜四喜哪能真是半分的不在意了?更何况,她从丈夫赵洪英的信中,还是知晓了绿珠已经当上庄王府次妃的事儿。
千头与万绪,在离着太远的距离时,杜四喜便是担心个十足,也是完全无济无事。
“孩儿尚幼,盼君平安。”提笔时,杜四喜在家书中是殷殷期盼的寄语着。
三月,重德县城里的百姓人家,都是换些轻便的春衫。
杜四喜除了照顾次子福孩儿外,就是盯了长子香孩儿。当然了,这等居家的日子,除了做些家务,杜四喜也是想着法子,准备开源节流。
毕竟,她寻了许久,开源的法子暂时没见着。谁让这世道里,穷苦人居多呢。大家伙的生活,都是恨不得一个铜子,扳成了两个来花。于是呢,杜四喜只能打了节流的法子,想着总归是省省后,能落些个节余的。
“叩叩”敲门声响起,杜四喜正在绣荷包。她平日里做些女红,也是寄托在街坊上的铺子里卖掉,填补几个家用。
这会儿,手上的活计停了,杜四喜到了院门处。开门前,自然是问了话,道:“谁啊?”
“贫僧乃是希夷居士的旧友,还望施主行个方便。”院外,有和尚的声音传来。杜四喜一听,好半晌才反映过来,希夷居士不就是香孩儿的先生陈传老道人吗?
“稍等,马上开门。”杜四喜忙回话后,就是上前解下了门栓。
院外,是一僧一道。二人给杜四喜见了礼。
“阿弥陀佛。”
“无量天尊。”
“大师,道长,里面请。”既然是儿子的先生的旧识,杜四喜心里想着,也不算什么陌生人了。所以,她没有拒绝了客人上门。
在一僧一道进院门后,杜四喜又是关上了院门。
此时,陈传老道人从东厢的书房里走出。见着一僧一道时,欣慰大笑,道:“顺元方丈,栖霞居士,多年未见,别来无恙?”
“比不得希夷居士是慧眼识珠啊……”栖霞居士一声赞后,指着顺元方丈又道:“老和尚同来,我就是领个路。希夷居士的宝山,我二人可是专程前来一观。”
“阿弥陀佛,希夷居士,贫僧叨扰了。”
陈传老道人一听,哈哈大笑,道:“老道借居在杜娘子家中,你们二人来做闲客,叨扰的人可不是老道。”
话罢,陈传老道人对书房里招呼了话,待香孩儿出来后,就是指着一僧一道,说了话,道:“香孩儿,这二位长辈俱是了得的人物。你且拜上一礼,他们必不能空手而来,失得礼数。”
收礼,就是拜一拜。
这等好事,在香孩儿看来,万万是要得的。
于是,有陈传老道人这个先生的话落后,香孩儿上前就是给一僧一道各拜了一礼。
“见过道长,见过大师。”
一僧一道想拒绝这一礼,只不过,在陈传老道人的插手下,没能拒绝成了。最终,还是受下了。
“罢,破财免灾。”栖霞居士当先说了话,从怀中掏出了一串用红绳结钱,坠以平安如意的铜钱。
香孩儿接过后,一把揣在了怀兜里。
陈传老道人在旁边笑而抚了白胡须,说道:“莫不成,是居士一直得意的五帝钱?”
栖霞居士叹一声,道:“老道给的东西,岂能落了青松观的名头。没错,就是那一串大五帝钱。”
“大五帝钱,那是何物啊?”香孩儿好奇的问道。
旁边的杜四喜同样是支了耳朵,也是心生好奇着。
陈传老道人指了香孩儿的怀兜,解释道:“大五帝钱,便是华夏一统的大皇朝,在盛世强大之时铸下的铜钱。用历法来算,当是秦、汉、晋、隋、唐五朝。”
“有大五帝钱,必然有小五帝钱。这指的嘛,就是前朝李唐时,从太宗到玄宗皇帝之间,铸下的贞观、永徽、神龙、垂拱、开元,五种铜元通宝。”陈传老道人在科普后,不忘记告诉了香孩儿,这五帝钱的用处,说道:“区区五帝钱,要磨合得气场通透,自然有挡煞气、防小人、辟邪、旺财、祈福等功效。”
“这等好宝物,那是万般难求。你这小家伙,是有福人。”陈传老道人的话中之意,自然是香孩儿赚到了。
“栖霞居士是大方人。”陈传老道人赞了话,顺元方丈能小气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顺元方丈是诵一声佛号后,退下了手腕上的串珠,说道:“此物与贫僧多年,今,赠于小施主。”
“佛珠吗?”香孩儿接过后,对顺元方丈问道:“大师,是不是佛珠一定保平安?”
“佛香染静,利于心宁。要说保平安,当是有大益处。”顺元方丈对香孩儿的问话,和蔼的回道。香孩儿一听后,点点小脑袋,双手捧着佛珠又问道:“那大师赠与我的东西,是不是就属于我自己的?”
这一问,顺元方丈听后,肯定的回道:“自然是如此。”
待话落时,香孩儿是登登的小跑了几步,把手中捧着的佛珠递到了杜四喜的跟前,说道:“娘,大师都说佛珠保平安。儿子把好东西留给你,这样的话,娘平平安安,将来就一定能等得儿子当了大将军,你做了大将军府的老夫人。”
得,到这时候,香孩儿还是不忘记了,他的大将军梦想。
“此子孝顺。”陈传老道人赞了话道。
“本是香孩儿的孝心,杜娘子但是收下无妨。顺元方丈是化外之人,岂会在意俗世的区区外物?”陈传老道人高高帽子一捧,杜四喜是接下了儿子的孝心。而顺元方丈嘛,则是哈哈大笑后,回道:“希夷居士万万不必激将。贫僧还是那话,送与小施主,自然由小施主做主。”
“二位道长,大师,还请屋内坐。我这去烧了茶水。”
得了别人的便宜,杜四喜自然得尽了东道主的责任。
于是,她是引了路,请三人到了堂屋里。然后呢,就是由今年满五岁的儿子香孩儿,给三位世外高人做了陪客。
等杜四喜送上了茶水时,正好听着三人说了一些隐秘之事。
“北唐气运大动,看似有大变……”
“不然,北唐气数未尽,还当主宰北方大地的命运。”在栖霞居士话未完时,陈传老道人是插了一句,断定了结果。
“希夷居士此言,大善。”顺元方丈就是附合了一句。
“茶来,两位道长,大师,还请用茶。”杜四喜给倒了茶汤,把大茶碗一一摆了客人跟前的桌上。
“娘,我呢?”香孩儿扭动了一下小身子,寻问了话道。
杜四喜笑笑,又是倒一碗茶给儿子,回道:“茶汤烫,等凉一凉再喝。”
“知了,知了。”香孩儿回了话道。
此刻,杜四喜打算退下时,陈传老道人喊了话,待杜四喜停下了步子时。陈传老道人才是说道:“杜娘子,贵家两位小郎君,将来必然都是出类拔萃的大人物。此回,我两位化外之友,有些好奇之意。想一观贵家的风水……”
“当然,杜娘子勿需担忧。我等修道之人也罢,还是顺元方丈念佛之人也罢,俱是跳出尘世之外,不染红尘之埃。观贵家祖宗福地,实是因为……”至此,陈传老道人停了话,似有难言之语。
杜四喜笑笑后,对香孩儿说道:“儿子,去看看你弟弟是不是醒了?”
“茶汤放这儿,这会子,没那么快凉下来的。”杜四喜劝了话,香孩儿想想后,同意了。
待儿子离开后,杜四喜问道:“道长,你的话,似乎未讲明了?”
“然也。”陈传老道人点头后,抚着白胡须,又道:“老道见贵家二位小郎君,都是大贵之像。世道零乱,有些歪门邪道的修行之人,专门为朝廷办事,斩贵人祖宗的地脉之力,乱世间的气运人数……”
“我等的这一回观摩,也是想为贵家测一回吉凶。老道与香孩儿之间的缘分算不浅,同是盼贵家好早早做些准备,以提防一二。”
☆、第56章
杜四喜不喜欢求人办事,所以,她对于二道一僧的话,是迟疑了起来。
古人膜拜了祖先,杜四喜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毕竟,一个人连自己的血脉来源,都不懂得了起码的尊重,又谈以为人呢?
“两位道长,大师,此事关系重大。恕我一时之间,无法回答。”二道一僧要看得的祖宗福地,自然是丈夫赵洪英家的祖坟所在。就杜四喜个人看来,这事情还是由赵家的子孙来给了答案比较好。
她答应与不答应,表明了态度未必是好事。
因为,落了好的话,可能引起了东京城的赵府亲戚不满。落不了好的话,那是一定会被戳了脊梁骨啊。
“不过,我会尽快给相公写家书,讲了此事。”杜四喜回了话时,还是解释道:“福孩儿打生下来,就未曾见了亲爹。想着,相公也是思念了孩子的。如果有法子早些至重德县城,相公必然不会推脱。”
见杜四喜这么说话,陈传老道人哈哈大笑,道:“杜娘子考虑的周全。”
“赵家祖宗福地一事,老道看栖霞居士是个大闲散人,不妨留来待赵家郎君的答复如何?”陈传老道人得意的抚了白胡须,又道:“正巧,老道观中有要事,需得离开了此地。有栖霞居士接下来教授香孩儿功课一事,老道也是心中甚慰啊。”
栖霞居士一听陈传老道人的话,眯了眼睛。
半晌后,这位青松观的栖霞居士是说道:“杜娘子,贫道留于贵家,给小郎君当了先生,不知可否?”
这两位道长的话里之意,都是谈妥当了,杜四喜自然不可能扫了这些世外高人的颜面吧?于是,杜四喜笑了,回道:“道长愿意留下,欣喜至极。”
“只是,香孩儿刚与陈道长这位先生相处融洽,知陈道长离开,怕是一时间难以接受啊……”杜四喜对于儿子换先生的事情,除了随缘,也无二法。
说到底,这先生送上门来,瞅着是好事。可人家有真本事,来去自由啊。
“香孩儿是聪慧人,不掬谁教,都会习得真本事。”陈传老道人赞了一句。
杜四喜听得这一夸,连摇摇头,道是香孩儿年幼,担不起了这等吹捧。
庆光六年,五月,晋阳城的政/治风波,是越闹了大发。
杜四喜在重德县城,都是收到了丈夫的家书,知晓了赵洪英一直为何没动身来接了妻儿。不是不愿,实是不能。毕竟,为了安全计较,还是待晋阳城的风波平息,才是妥当为好。
天热,暑气甚重。
在午时,就是一天阳气最烈之时。
而晋阳城的菜市口,却是人山人海。究其根源,不外乎就是晋阳城的百姓们在看了热闹。
小老百姓,就像是地上的泥。高高在上的贵人们,那是想如何捏把了,就如何捏把了。于是呢,有朝一日,贵人们被打下了神坛后,也不怪了小老百姓闹呵,跟看了猴子嬉戏一样。
那有句老话说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这不,原来庆光帝登基的重臣,蒲国公郭重涛的得意门生,前兵部侍郎一家三十余口人,还有副宰相的女婿户部给事中一家十余口人,这一回被帝王下了圣旨,成年男丁全部处斩。妇儒老少则是发配往北疆,充实边地。
在这起大事之中,除了宰辅系是被砍得血淋淋外,得了便宜好处的就是外戚系。特别是刘皇后,还有刘皇后的娘家,简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血馒头……”
在热闹的斩首大戏之中,总有两声不和谐的声音。这不,有那家中得了唠病的,这会儿,还是跟刽子手交易了血馒头的事儿。
五月,过去的很快。迎来了六月,晋阳城的天气,是变化多端。
指不定前面天晴,过会儿,又是暴雨来了。
赵洪英在军营里守着,一直没回了家。毕竟,他那家里,也没什么家人在,他回去了一个孤零零的,还不如守了军营里忙碌差事。
初九,有上头的贵人召见。
等着大帐见着人后,赵洪英方知道,传召他的人是庄王李仕元。
有表妹入了庄王府为次妃,赵洪英很清楚,他身上的标签也不离了庄王府的外戚那么回事。
“卑职见过王爷。”
“无需多礼,都是自家人。坐。”指着帐内的凳子,庄王李仕元脸色平静的说道。
见着这位外人传的冷面王爷,赵洪英心里嘀咕了,这位传他来的用意。不想,他尚未猜测两分,庄王李仕元直接就开口说道:“圣上之意,让本王带军出征北蛮契丹,争取彻底的了结了北蛮契丹。把漠北草原,整个纳入了大唐的治下。”
“当然,治了漠北草原,离不开北蛮子的臣服。本王之意,是准备采纳了蒲国公的计策,分而治之。”说白了,北蛮契丹也不是铁板一块。这里面,还是有内部的矛盾存在。大唐的用意,就是打了大部落,立起小部落,有便是利于了大唐的治理。
毕竟,庄王李仕元也罢,还是庆光帝李亚子也罢,都非常清楚着大唐的根基还是汉人。而汉人要生存的地方,必然是农耕。而漠北草原别看着地方大,实在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