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追求的清穿-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李真应得很快,但下一句就是,“那她什么时候回来啊!”

“不知道!”九王爷声音高了些。

李真搓了搓手,“她没事吧?”

九王爷翻了个白眼,“爷只知道去蒙古了,现在在哪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回京不知道,李真,这么不顾家的媳妇,休了算了!”

“她顾家呢,这趟出门也是为了给家里多,多…”李真多不出来了,因为九王爷已经在眯眼了。

“给九王爷添麻烦了,等俺媳妇回京了,俺再带她来给九王爷道谢。”李真生硬的将话题给转过来了。

“滚!”

“滚”出九王爷府的李真只放了一半心,另一半依旧悬着,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又去蒙古了啊…

第二日,李真正打算再编个借口给唐高林两口子,却收到了唐烨的信函,送信人李真不认识,自我介绍是二爷的人,“二爷说了,叫你先别急着出关,等他消息。”

李真迷糊的点点头,出关干嘛?疯了啊。

拆开唐烨的信一看,才发现原来二爷没疯,真的是叫自己出关…

唐烨在信里没提什么机密,只是说自己在山东买了货,然后又临时决定去兰州采购,如今打算去关外逛逛,叫李真到热河去接她…

看着唐烨的字,李真一直紧绷的神经一下全松懈了…

而唐高林这边已经按捺不住了,怎么两闺女在庙里待那么久啊,准备明儿和唐王氏一起去庙里走一遭,因此便打算中午时分去找李真,看李真明日是否跟着一起去,还没出衙门呢,就听门房说有人找。

唐高林出门一看,简直是惊喜啊,“宋三哥,你怎么来京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 逻辑有些乱

“宋三哥?你怎么进京了?”唐高林惊喜道:“咋没提前来封信呢,我好到城外接你去,你等一会儿,我去告个假,咱们待会儿好好喝一盅,等着啊,等着啊…”

惊喜的唐高林下一秒才发现,宋子墨旁边还有一中年人,不认识,但很明显,和宋子墨是一起的,便停住脚,看向宋子墨。

宋子墨介绍道:“这是苏师爷,县太爷身边最得力的人。”

唐高林忙冲苏师爷道:“久仰久仰…”

“唐兄客气。”苏师爷微笑着。

唐高林有些疑惑,宋三哥怎么和师爷一起进京了?但疑惑并没阻挡唐高林请假的步伐,不一会儿,唐高林就办好了事假申请,将宋子墨和苏师爷朝饭店里带,“这时候,你弟妹还在肥肠铺子上呢,咱们在外面吃…”

宋子墨是客随主便,“随你安排就是,呵呵。”

唐高林找了家中档饭店,要了个雅间,点了几个菜,叮嘱完上一壶好酒,这才又问道:“宋三哥,你和苏师爷这次进京是有公务在身?”

宋子墨笑道:“我这回是受县太爷所托,他知道我和你交好,听说你大女婿颇受京城几家王爷的照顾,吏部大考完了,县太爷就差我和苏师爷一起上京,看能不能在吏部活动活动。”

唐高林听得直愣愣的,“啊?吏部?宋三哥,我们家不认识吏部的人啊,几家王爷是亲睐真娃子,但是,真娃子在王爷们面前说不上话。冒冒然去提这事,我担心反而弄巧成拙…”

苏师爷笑道:“唐兄不必忧虑,宋老弟已经给县太爷说过其中缘由了,实不相瞒,县太爷在京里没门路。所以才会年年考评都不错,年年都升不了职,这一回。县太爷也是思量再三的,成与不成,县太爷都会记下你这份人情。”

“万一…”唐高林想说。万一弄砸了呢?

就听苏师爷道:“只请帮着牵个线。让我和王府的管家认识认识就行…”

宋子墨也道:“是啊,县太爷说了,只需帮着搭个桥,其余的,苏师爷知道斟酌。”

“喔,是这样啊?”唐高林略微松了口气,“说老实话,我们在王府的大管家面前也说不上话。但外管事倒还打过几回交道,要不,我让真娃子先去探探外管事的口风?”

“那就有劳了。”苏师爷道谢道…

于是。李真还没想到辙,是唐高林唐烨两姐妹还得继续闭关还是出门考察业务去了。顺便再提提自己得出趟远门,就被告知,要去帮人走后门了。

李真眉头皱成了一团,九王爷正在气头上,县太爷这时候不是送上门让九王爷削嘛?削成白板算谁的?…

李真是在晚饭时分知道的。

唐高林晚上又办了一桌酒席,……在外面办的,如今肥肠馆晚上要营业,唐王氏没时间做饭,………李真也被拎了去。

一巡酒后,唐高林便将宋子墨和苏师爷此行的目的说了。

见李真皱眉,苏师爷忙再次强调,“只需牵个线就好,外管事都成…”

李真摸摸脑袋,不知该怎么拒绝,就听唐高林道:“真娃子,不急,回去慢慢想,看看哪个外管事好说话些,具体的,我们明天再做打算,你看呢,苏师爷?”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苏师爷不住的点头。

“李真,这事你得多费费心。”宋子墨也笑着给李真施加压力。

晚宴后,宋子墨和苏师爷一起回了客栈,唐高林邀请了两位去家住的,但苏师爷说了,因还要到吏部活动,还是住客栈方便些,唐高林便也没强求。

李真自然是将唐高林送回家。

到家后,唐王氏早回来了,“你们俩上哪儿喝酒去了?怎么也不打发人来说一声,害我瞎等。”

“宋三哥来了。”唐高林吐了口气。

“宋三哥来了?!”唐王氏也满是惊喜,下一秒就是朝屋外望,“人呢?在哪儿呢?”

“在客栈呢。”李真道。

“咋让宋三哥住客栈呢?”唐王氏责怪道:“这多不合适啊…”

“你懂什么,宋三哥这回来是帮县太爷办事的,住我们家不合适,他身边还有一师爷呢。”唐高林一边找茶杯,一边道。

“喔,宋三哥被县太爷委以重任了?”唐王氏递给唐高林一杯茶水,问道。

唐高林简单的将原委说了一遍,然后对李真道:“你宋三伯找着空挡给我说了,他是推了半天没推掉,只好跟着来了,县太爷许了他好处,说是若事成了,就将慈惠推荐给学政大人,慈惠这小子有点天赋,先生说好好培养培养,中举希望很大,所以,你宋三伯听说能让慈惠在学政大人处挂个名,便也就心动了,他给我说了,成不成,咱们自己掂量着办,不过,他明面上得可劲的催促我们,真娃子,我给你说,这事咱们都没办过,所以,得好好想想,如果不行,你就扮黑脸,我得当好人,咱们家的地还在兰州呢,父母官不能得罪…”

李真放心了些,只要唐高林不是非要帮这个忙就好,“俺晓得了,爹,俺觉得这个县太爷不简单,兰州是好地方啊,他朝廷没人怎么会给派了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所以,你找机会再详细问问宋三伯…”

“是啊,兰州虽然不比江浙富庶,但兰州城还是很不错的啊…”唐高林回过味来了,“莫非是他以前的靠山倒霉了?”

“不知道,”李真摇摇头,“官场的事说不清,爹,你可小心些,别着了道。”

“慈惠读书厉害啊?定亲了没?”唐王氏什么都没听进去,就听到了慈惠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畅春园里,康熙则是在教训孙子们。

孙子们包括弘参、弘丰,弘暄和德儿属于列席旁听。

“朕本来不想说这事的。但是,弘参,你怎么就没完了?”康熙看来很生气,黑着脸看着弘参道:“你给我好生说说,你是谁?”

这些年来。弘参兄弟几个鲜少见到康熙发脾气了,人年纪大了,性格也好了很多。加之康熙本来就不是一点就着的人,因此,没拍桌子。没扯着嗓子吼。也没作势要踢人的康熙真正火了,弘参兄弟几个心里都发憷了,神啊,来个乾坤大推移吧,让大家去养心殿吧…

连德儿都不敢嬉皮笑脸了,老实耷拉着脑袋,还朝弘丰身后挪了挪,努力减少存在感。

弘参自然也不敢打哈哈。低着头,小声道:“皇玛法,我是谁。你还不知道啊…”

“朕知道,但是你知道嘛?你告诉朕。你是谁?”康熙加重了语气。

“爱新觉罗弘参。”弘参嘀咕道。

“还有呢?”

“康熙爷的孙子,敦庆爷的儿子。”弘参道。

“还有呢?”康熙追问道。

“还有,喔,皇额娘的儿子。”弘参不知道康熙要从何处切入开骂,只好胡乱说着。

康熙冷笑了一声,并没废话,而是继续问着:“还有呢?”

“大清的贝勒爷…”

“还有呢?”

“还有,大清的二皇子?”

“还有呢?”

“大哥的弟弟,姐姐的弟弟,三弟、四弟、五弟的二哥?”

“还有呢?”



“…的二堂伯…”

弘参将一堆亲戚关系说得差不多了后,康熙还在问着:“还有呢?”

“还有?”弘参实在想不出来了,看了看弘丰,弘丰摇头,表示没补充提示,又看了看德儿,德儿耸耸肩膀,表示没更多建议,再看了看弘暄,弘暄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于是,弘参终于说道:“孙儿想不到了…”

康熙盯着弘参,一字一顿道:“你还漏了一样,情种!大情种!要在史书上留名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大情种!嫌我爱新觉罗家的笑话还不够多,硬要帮着再添一笔的伟大的无私的情种!”

终于开骂了,屋子里的几兄弟都轻轻松了口气,这火嘛,只要发泄出来就好了。

大家这口气还没松完,就见康熙朝地上扔了一本薄薄的书,“你关着门要死要活,朕懒得管,但你想要敲锣打鼓的让爱新觉罗家遗臭万年,朕告诉你,门都没有!”

弘参用眼角余光瞄了一眼,果然,是《眼阔天自小》,扑通一声,弘参便给跪下了。

弘丰也急忙跟上,德儿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弘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询问,自己是否也该跪上一跪,见弘暄轻轻摇头,急忙又朝边上悄悄挪动,当隐形人比较好。

“说!写这些污七八糟文章的是谁?哪些个文人这么没风骨!说!”康熙吼了出来。

新一期的《眼阔天自小》刊登了好几篇关于妇女守节的文章,一篇从孔子的母亲儿媳皆改嫁说开来去,号召祖宗之法不可废,一篇从现状分析,追溯到北宋前明的程朱理学,提出疑问,为何儒家礼教变了调,然后预告,本文作者下一期将继续投稿,从程朱两人的家庭背景慢慢探讨开来…更可气的是还有一篇以汉唐皇室污七八糟的事为论据,证明,妇女改嫁被皇室所接纳的时代都是辉煌的时代,最最可气的是,还引申到了大清身上,说满族女子,不管是丧偶还是和离,都不被人所轻视,然后便是举例说明,尊敬的孝庄文皇太后赫然在列…将大清知名的改嫁女子列完后,得了一结论,所以,大清的明天必将比汉唐更加辉煌灿烂…

康熙一看到这一期的文章,浑身的血便直往头上涌,没给气中风那是强压着一口气等着收拾这帮不孝的孙子!

“说!是谁写的!”康熙火很大,继续逼问着,“写的狗屁不通,一点逻辑都没有,还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人不推出午门斩首,简直是天理不容!哼!竟敢妄议孝庄文皇太后。朕诛他九族!不,十族!十一族!”康熙发誓要在残暴方面超过朱棣。

弘参和弘丰低头不语,德儿将脖子缩得紧紧的,只想能缩到衣服里去。

“弘暄,你说。是谁在为虎作伥!”康熙转问弘暄。

“皇玛法,其实,依孙儿看。这三篇文章说的也不无道理…”弘暄支吾了一下,“别的不说,没歪曲事实啊。不管是谁也不能说这三篇文章是胡诌的。对吧?”

“弘暄,你也跟着糊涂是不是?”康熙拍了拍胸口,弘暄怎么也这样,失败,教育忒失败了。

“皇玛法,你息怒。”弘暄走过去,扶住康熙,轻声道:“皇玛法。你息怒,先听弟弟们解释。”

“解释?有什么好解释的?说,是谁写的!”康熙怒气冲冲。“哈,竟然还敢说下期继续。胆子还真不小,说,找的是些什么人?朕先收拾了他们,再治你们的罪!”

“不说是吧?好,那朕就叫人将期刊给封了!”康熙已经十分的气急败坏了,“来人,来人。”

“皇玛法息怒,那文章,是孙儿写的。”弘参和弘丰憋不住了,齐齐叫道。

康熙傻眼了,不是吧,自己竟然养了这么蠢的俩孙儿?找个代笔都找不到,竟然还要亲自操刀?

“三篇都是你们写的?”康熙确认着。

弘参和弘丰齐齐点头。

“说,将孝庄文皇太后搬出来的是不是弘历!”康熙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康熙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说,是不是弘历走之前写好的!”

“不是,不是四弟。”弘参和弘丰齐齐否认。

“那篇肯定不是你们两个写的,你们要写出那等差水平的文章来,不容易,瞧这逻辑,喝,绕得人头晕!”康熙将弘历损得可不是一般的轻。

“皇玛法,那篇文章写得有那么差嘛?”一直想当隐形人的德儿出声了,“我觉得还可以啊。”

“你给朕过来,”康熙指了指德儿,“朕今天叫你来,是让你学会辨明是非的,不是让你帮你这帮不成器的哥哥说好话的!给朕乖乖站在一旁,闭上你的嘴巴!”康熙训完德儿,又骂道:“弘历这文采竟然还好意思写文章,朕都替他臊得慌,满大街随便抓一人都比他写得好,气死朕了,气死朕了…”

“不至于差成那样吧?”德儿哀怨了,再次强调“我觉得写得还可以啊…”

“狗屁不通!”康熙怒气冲天,正准备骂下去,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德儿,这文章,不会是你写的吧?”

德儿用文字般的声音嗯了声。

“给朕捡起来。”康熙急忙指挥弘暄。

弘暄将扔在地上的期刊拾起,递给了康熙,康熙粗略扫了一遍,的确,像德儿的文笔,康熙马上看向德儿,目光如刀,“你竟然还敢站着!”

德儿一边下跪,一边飞快的嘟囔道:“汉人,尤其是读书人为什么说咱们满人是蛮夷?说来说去,说得最多的,还不就是咱们的婚俗,可是,他们推崇的孔子和咱们差不多啊,凭什么咱们就得受这窝囊气?明明咱们才是孔儒的真正传承者,怎么弄得咱们反而比他们这些篡改了祖宗之道的家伙低人一等了呢?简直没天理嘛…”

“你还有理了是不是,你还有理了是不是?”康熙咆哮了,这帮孙子都是些什么逻辑啊…

“本来就是嘛,”德儿脖子一拧,“明明是程朱半道杀出来乱改,为什么我们要听程朱的?不听正统的?孔子真是死不瞑目啊。”

“哈,你们乱闹,还闹出理了是吧?”康熙怒极反笑,和他们扯歪理太累了,需要暂时歇一下,“弘暄,你说!”

“皇玛法,这事是弟弟们想的不够周全,”弘暄斟酌道,“但是…”

“但是?哼!”康熙冷笑两声,“朕洗耳恭听你的但是!”

“皇玛法,提倡女子守节不利大清国运。”弘暄缓缓道,“如今穷困人家,守不起节,可读书人、有钱人,通通都非常看重守节,长此以往,守节之风必然会蔓延到穷困人家去,如今八旗贵女守望门寡的竟然都有好几个了。皇玛法,此风不可开。”

弘暄将康熙搀扶坐好,继续道:“自咱们入关以来,事事都学汉人,汉人裹脚。咱们也跟着学,皇玛法下过旨意严禁,皇阿玛也下过旨意严禁。但还是没能完全杜绝了,为什么?因为咱们从骨子里就觉得汉人的东西好,这说来有些没自尊。可事实就是如此。再丢人也得说啊,其实吧,如果没南洋和北边、西边的事,汉人守不守节,朝廷大可不必太在意,反正下旨让在旗妇人改嫁就是,可如今爪哇一带需要人移过去,北边和西边说不定也需要人。汉人女子全守节去了,哪来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