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口禅阴阳眼-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喧哗的是北城门。等张县丞赶到,城门外已是乱做一团。城外乱糟糟的聚集了上千骑士兵,战马嘶鸣中人的叫骂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城外的士兵要进来,城门上的士兵没有接到命令不敢开门,正在僵持。

“胡老三,他娘的老子上午刚一出门你们就不认识爷了,快给老子开门。”

“开门,开门,鞑子就在后面。”

“再不开门,老子们就撞了!”

孙主薄低声在张县丞耳边道:“是高游击的兵!”

张县丞往城下看了看,果然见高游击也在城下,骑在一匹枣红马上,在城门口不断勒着缰绳,打马转圈,看看远方烟雨迷蒙,没时间犹豫了,沉声道:“开门!让他们进来,等他们进来后,让高游击,李守备马上来见我。”城门吱吱呀呀开了,如同开了一道泄洪的口子,上千匹战马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流呼啸而入。

不一会,高游击、李守备两人到了城门上。

还没等高游击开口,张县丞冷冷说道:“高游击,本官令你赶往飞狐峪救援,你不听号令,私自回城,你可知罪!你是不是真的以为你比本官大上几品,本官就治不了你的罪?”

高游击一听话头不好,他也是官面上混久了的人,知道这位刚掌权的县丞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时又是战时,急需立威,也好以后令行禁止,自己可不能撞到枪口上,忙单膝下跪道:“张大人,末将不敢,末将有下情容禀。”

“讲!”

“末将奉大人号令,上午出城赶往飞狐峪,在路上正碰上从飞狐峪败下来的败兵,末将这才知道飞狐峪已经失手,王守备已经殉国。”

“什么?你说飞狐峪已经失守?”孙主薄大惊失色不可抑制地叫出来。张县丞狠狠瞪了孙主薄一眼,大敌当前,如此失态,叫下面的兵士看见成何体统。孙主薄也意识到这一点,面上一红退到一旁。

高游击咽了口唾沫继续道:“末将知道飞狐峪失守后,命令兵士快马加鞭赶过去增援,后来听后下来的败兵说才知道咱们前面接到的情报有误,攻击飞狐峪的不是三千人马,而是三万铁骑。领兵的是鞑子的太师阿鲁台。敌众我寡,此时进攻是为不智,末将这才回来。”

三万铁骑!怪不得飞狐峪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被攻破,张县丞心中一阵阵发冷。

“起来吧!先带你的兵回去休息,作为大军总预备队随时准备上城支援。”

“是!大人!”

“孙主薄,你去到各处征集乡民,四处收集土石将四门堵死吧!看来咱们是出不去了。通知驿丞,派驿兵向紫荆关通报敌情!”

“是,大人!”孙主薄一脸黯然,派出驿兵后四门堵死,敌人固然是进不来,可自己也出不去了,这是要背水一战与城共存亡的打算啊!

“李守备,给我一张桌子,一壶茶,本县丞就在这城门楼里就坐,看你是如何擒敌制胜。军事上的事你就全权处理吧。”

大地微微颤抖,远方,迷蒙雨雾中,人喊马嘶,黑压压一片洪流蓦然出现,越来越近,距离城门还有大约两箭地,洪流一分为二,顺着东西城墙奔腾而过并不停留。

张县丞稳稳坐在城门楼里喝茶,静静注视着从眼前奔流不息的敌群。这是一个姿态,一个可以让军心镇定的姿态。鞑子没有什么可怕,你们看,本官不是稳稳地坐在鞑子面前喝茶么,本官不怕鞑子,你们有必要怕么?其实他自己心里很紧张,很慌,只不过是强自镇静,他是最高指挥官,如果他表现出一分一毫的害怕,对于军心的打击是致命的。如果离近了可以清晰地看见他端茶的手不受抑制地微微颤抖,茶杯发出轻微连续地‘哒哒’声。可此时所有官兵都全神戒备,谁会注意他,即便有人看,也只能看到县丞大人镇静地坐在桌子前,一口一口地喝着茶,又有谁敢离近了观察。

大队人马过了足足有两个时辰,马匹的行进速度才缓下来。后续的骑兵不再往前走,一部分围绕这县城不停地盘旋唿哨,耀武扬威。另一部分下马后,开始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这个时候任谁也看的出外面的鞑子起码现在并不准备攻打飞狐郡,围墙盘旋的骑兵说是挑衅还不如说监视的意味更多。分城而过大队人马肯定是直冲紫荆关而去。

自从朱元璋登基后,多次对北元用兵,打的鞑子元气大伤,一直没有恢复。后来的寇边也大多采取侵袭,骚扰的方法,或是草原上收成不好,年关难过之际派出人马劫掠一番。每次兵力规模最多也就在几千人左右,而且是分散到各地。这次一下出了三万铁骑,是近年来从没有过的大手笔,而且不攻小城直取紫荆关,这不像是劫掠了,更像是争夺天下,恢复元朝之举。毕竟冲破紫荆关后,关内就是一马平川,更适合骑兵作战。

既然人家并不准备攻城,张县丞倒不用那么做派了,从城门楼出来,见一队队士兵各依哨位,紧张戒备,心下略安。不过见识到蒙古人的军威后,士兵人人脸上都有些惧色。张县丞心中叹口气,连自己心中都忐忑不安,他还怎能埋怨这些个士兵,不过总要想个办法提高士气,守城没有士气就没有办法守下去。

城外空地上星星点点燃起篝火,环城呼啸的鞑子兵也都回各自营盘。看来今天能平安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激越的号角骤然响起,李守备一惊。昨天夜里,怕鞑子偷袭,他一夜未睡,见天亮了才稍稍放心,想在城门楼里眯一下,没想刚打了个盹号角就想起来。拉开门,只见城门下一箭地外十几个鞑子骑兵一阵风似的冲过来,嗖嗖嗖,十几枝火羽箭带着哨子呼啸着激射出来,有几枝正对着自己的面门,吓的李守备赶紧双手用力关门。

“啪!~啪!啪!啪!啪!”

头一个“啪”声是两扇门猛地关上的撞击声,后面连续几声是连续的飞羽撞在门上的声音。

从门缝里看,射完箭的鞑子兵已拨转马头远远地去了。李守备打开门,见门外的地上散落着几枝雕翎箭箭,拾起一看,上面的铁箭头已经去掉,箭身上系着一封信,箭杆上写着:

飞狐郡县丞张收

再看另外几枝,一般结束模样毫无二致。李守备忙将剩下的几枝箭都收拾起来,一路小跑向县衙。

“嗯?拆开!”张县丞正在吃饭,刚才听见号角也是一惊,正想出去,号角又不响了,正疑惑间,李守备进来了。听说有信,张县丞反而重新坐下了,不紧不慢地扒拉着饭粒说道:“念!”

李守备尴尬一笑道:“大人,我不识字!”

张县丞放下筷子,接过信,又看了看箭杆上的字自言自语道:“消息还挺灵通,本县丞刚刚接手县务一旬他们就知道了。”说完便不再说话,埋头看信。看完信,又把另几枝箭上的信都抽下来,几封信比较着看了看才道:“李守备,这样的信一共射进来几封?”

李守备想了想道:“大概十二三封的样子。”

张县丞道:“你现在立刻前去,把剩下的信连着箭都给我取回来,记住:不得使一封信在外流传。还有传令下去,再有射箭传信的,一律不得私自拆开偷看,违令者,杀!”

李守备道:“是!大人,不知信上说些什么?”

张县丞咯咯一笑道:“还能有什么!不过是一些谣言以乱我军心。不必管它。”

第十四章 安排

 第十四章安排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奇怪的现象。

东面在紫荆关,两国军队打的火热朝天,每天都收割着无数人的生命。西面在飞狐郡,距离紫荆关不过一百多里的地方,两国军队却安之若素,每天你放几箭我放几箭,看上去是虚应故事。其实,双方却是麦秆打狼——两头害怕。

张县丞自接到城外的飞箭信就读明白了当前的形势。信的内容很简单:朱元璋已死,尔等还不归降?

朱元璋,当今天子,死了?

张县丞不敢或说不愿相信,但他心里明白这肯定是真的,否则,不能解释鞑子的大举入侵。不发生这样的事,鞑子尤其不会在春天发起进攻。春天对汉人来说是播种的季节,对草原人也同样重要。不同的是,经过一个冬天,汉人家里还能有余粮,草原人放牧为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此时大多是马瘦毛长,牛羊群少了很多。春季正是家畜繁殖的季节,错过这个时候不能让牛羊群扩大,以后的日子会更苦,这个道理他们不会不明白。草原的民族更愿意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发起进攻。因为那时正是马肥膘壮,牛羊肥美,无后顾之忧。

张县丞也明白,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元兵是朱元璋驱走的。有朱元璋在一天,全国将士就有主心骨,从心理上对鞑子就占有优势。要是将士知道自己效忠的皇帝死了,主心骨倒了,对他们的心理打击是相当大的。

明朝尊的是唐制,天子过世,全国缟素,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藩王都要进京为皇帝守灵,并恭贺新皇登基。不用说此时的燕王肯定是在去南京的路上,自己的父皇去世,说什么,就是天塌下来他也得去尽孝去看最后一眼吧。草原人看到的正是这一点,北方无燕王驻守,全国群龙无首,人心惶惶,这正是进攻的最好机会。

想明白了并不等于一定有办法,除了每天鞑子射信箭进来时命令军士回射一番,他真的没有别的好办法!

怕什么来什么。

第四天,‘谣言’终于还是传开了。

这次鞑子没有再射信箭,而是派了一百多人站在城外,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大声呼喊:“朱元璋已死,降者不杀,不降屠城!”

张县丞在城中再次巡视时,发现所有士兵的眼神都惶惶的,军心已乱,是啊!皇帝死了,对于明兵来说倒下的是不仅仅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位定心柱。张县丞知道这种事不能解释,现在城内和外界消息隔绝,越是解释怕是越乱。只能暗暗下令,严禁军中私下讨论此事。张县丞决定做点什么,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第五天一早,站在城墙上巡弋的胡老三首先发现了不对劲。

城外和昨天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但还是不对劲。

气氛,对,是气氛!气氛不对劲!

敌方的营盘中静悄悄的,在静悄悄中一股杀气却渐渐弥漫出来。胡老三是老兵经历过多次战场,知道这通常意味着什么!这次怕是要来真的了。很快,城墙上的士兵都感受到了什么异样,每个人不由自主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鞑子营盘的大门缓缓张开了,一队队鞑子的骑兵四散开来,缓缓但一步步威压过来。几十架攻城战车、战梯夹杂在密密麻麻的士兵中从四面八方向城墙靠了过来。

嘹亮的号角声响彻四方。

战争还是来了。

――――分页符――――

张县丞、高游击、孙主薄、洪巡检一干人等都登上北城楼,钱驿丞、李守备等人分守各处。众人看着城下密密林林闪着寒光的刀枪弓箭,心中都是一阵阵发紧。

鞑子兵越来越近,胡老三突然大叫起来:“大人,前边……前面是咱们的百姓,鞑子。。。。。。鞑子抓了咱们的百姓。”

从成吉思汗开始,各代蒙古将领都会用这种办法。在进攻敌方重兵把守的城池的时候,先驱赶对方的百姓在先头打阵,让对方将领投鼠忌器,不敢或是不忍心放手防守。

几位大人相互看了一眼,冷汗都冒出来。

谁也不敢轻易下令。

打?都是乡里乡亲的,里面没准很多就是守城官兵的亲戚,谁敢承担这屠杀自己人的罪名,即便仗最后打赢了,御史弹劾上去,怕也是小命难保。不打?如果任由鞑子兵冲到近前来,顷刻就是个全军覆灭的结局。到时候整个县城失陷,死的可不就是几十个人的问题。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县丞身上,毕竟现在这里他是最高指挥官,最后的主意他要拿。张县丞脸色煞白,走到城头,看着远处哭喊着走近,身穿大明服饰的几十个百姓,紧紧咬着嘴唇,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给我打,百姓都是假扮的,给我狠狠地打”。

他的话一出口,其他几位大人都出了一口气。既然黑锅有人背,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指挥好这场战斗。

胡老三猛回头,对着张县丞连连叩头,哭喊道:“大人,大人,那真的不是鞑子假扮的,我看见了,我二舅就在里面,大人不能打啊!”

张县丞一脚把胡老三踢开,俯下身,从胡老三手中抢过弓箭,低声说道:“大局为重!”起身张弓搭箭松手,“嗖”的一声,远远地一个正扬鞭驱打百姓的鞑子骑兵应声倒下。城墙上立时欢声大作。

见自家大人神威,城墙上军士纷纷开弓放箭,鞑子知道这招没用,也不再管那几十个百姓,纷纷催动胯下战骑在城墙下游射。其他各处的鞑子发一声喊,驾着云梯冲向城墙开始强攻。几十架攻城战车、战梯也逐渐推近。

胡老三愣愣坐在地上,无论是战马嘶鸣声、箭雨呼啸声、还是惨叫、号令之声,仿佛都已成为了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有几枝箭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他却依然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恍若未觉。张县丞射过一箭后,随手将弓箭扔给胡老三,见他一点没有动静,心中来了气,一把将他拎起来摔到城墙垛口。

胡老三茫然地看着下面的一切,浑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样子,突然他呆滞的目光有了生气,大喊道:“我二舅,我二舅,在那里!”

张县丞顺着胡老三的眼光看过去,果然在城墙下,有十几个穿着中原服饰的人蜷缩着,眼巴巴地看着城墙上面的明兵。鞑子兵全力攻城,却没想到他们抓住的人质偷偷也跑到了城下。

“快拿绳来!命令弓箭手全力封锁这一段。”张县丞心中激动,这要在攻城战中救下哪怕一个百姓,对将士们的士气也是一极大的提升,还别说以后报给朝廷的邸报上也是浓重的一笔功劳,或许能冲淡自己下令放箭的后果。和蒙古兵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任谁也明白他们驱使百姓的招数,只不过御史言官上报,上官也不能不处理,就是这么回事罢了。但从来驱使的百姓从未幸免过,这次哪怕能幸免一人,也是莫大的功劳。即使不谈功劳,也是一份无量功德。

四卷长绳很快拿过来,垂了下去。越来越多的弓箭手聚集,将城门下封锁成一片死域。原本等死的百姓见了从城墙上竖下绳子,争抢着顺着绳子往上爬。

“别抢,别抢,一个一个来。”张县丞满头大汗呼喊着。

但是生死存亡时刻,哪里有不抢的?力气大的很快顺着绳子爬上来,力气小的爬了一半没劲的吊在半空。一些妇孺张着手绝望地大叫。城外的鞑子兵很快发现了这里的异状,一层层骑兵盘旋过来。漫天箭雨倾泻而下,不过这次对准的不是城上的官兵,而是城下的百姓。惨叫声接连不断。

城上的明兵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弓弦的吱吱声连成一个声音。天空中来来往往的箭雨密密麻麻铺天盖日,像是一片笼罩在城头的乌云。

“二舅!”胡老三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震动了城墙上战士的心。

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背上中了三支雕翎羽箭,从长绳上重重摔下。

眼看城下再无活着的人,张县丞连声道:“收绳,收绳!”

“救救我,救救我。”

一个小姑娘奋力搬开身上压着的尸体站起来,招手跳脚冲着城楼上大声呼喊。收了一半的绳子纷纷放下。

小姑娘抓住一条绳子,用力往上爬,可惜她的力气太小,爬不上几步就摔下来。如此几次,张县丞大声道:“绑,把绳子绑在身上。”

小姑娘显然是娇生惯养惯了,连绳结都不会打,几次绑好上面的人一拉就松开了,最后小姑娘索性不绑了,往地上一坐放声大哭起来。

一道身影从墙上滑下,直落小姑娘身边,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