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易经读本-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鞣诺侥铣玻约喝《>」芟蔫畋┡拔薜溃烫赖淖龇ū暇故且韵路瓷稀⒁猿挤淳杂行┬男椋怠坝杩掷词酪蕴ㄎ谑怠保飧觥翱谑怠本褪且谰荨⒔杩诘囊馑迹撬瞪烫赖P暮罄吹娜艘残Х滤淖龇ǎ运淖龇ㄎ杩冢惨韵路瓷稀⒁猿挤淳阉品�
在众多的解易者中,有个别注家注意到了颐、口的言语功用,并从这一角度对《颐》卦进行解释,如清人姚配中《周易姚氏学》解释《颐》初九爻辞说:“舍尔灵龟,谓舍尔灵龟而不卜。朵,动也。观我朵颐,谓观人动颊而谈。人遇有疑事,不用龟以卜,而听人之口谈,是凶矣。”相对于诸多从饮食角度的解释来说,这种解释比较切近《颐》卦本义。但认为“动颊”就是“口谈”也不对。人讲话的时候固然离不开口腔、面部的活动,但口腔、面部的活动却并不都意味着在讲话,因为语言又有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之分。口腔、面部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语言,或者说是肢体语言、动作语言,同样可以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见,因此后世有“颐令”、“颐指”、“目指气使”、“颐指气使”等语。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颐》:天意与人意之间(2)
综上,卦辞“观颐,自求口实”就是说观察人的面部表情、动作所传达的思想、意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借口。
那么,为什么又要把观察、听取人面部活动所传达的意见说成是“自求口实”——自找依据、借口呢?这又要从商周之际人们的思想变化以及对龟卜的态度的转变说起。
历史上,殷人、周人都信奉天命、从事龟卜,但在对待天命、龟卜的态度上却不完全相同。从总体上来说,殷人是比较迷信天命、信奉龟卜的,无论大事小事,诸如风雨的有无、旬夕的安否、出入的吉凶、疾病的轻重、年岁的丰歉、战争的胜负等,几乎无事不卜,无时不卜,好像他们是完全按照天命、神意行事。而周人原来并不用龟卜,后来虽然使用龟卜,但从一开始就别有用心,而不像商人那样虔诚、迷信。在周人那里,龟卜充其量只是验证人意的一种手段,如李大用《周易新探》中指出,周人“其始不用龟卜,使用龟卜是从殷人那里学来的”,“之所以学习殷人,一方面是利用‘宝龟’的神秘性,统一周人意志,坚定信心,为自己的行动提供‘天意’依据;一方面是因殷人迷信,乃假手占卜,玩弄玄虚,麻痹殷人,为兴周灭商制造舆论”。随着人类理性意识的觉醒,商、周的一些开明之士如伊尹、姜尚等人,进一步认识到天命不可信,表现在卜筮的态度上,往往是卜筮结果合乎己意,则依卜筮结果行事;卜筮结果不合己意,则置卜筮结果于不顾,完全依据人自身的思想、意愿行事。如《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按惯例进行卜筮,但结果是“大凶”。文武百官犹豫不决,这时姜太公上前把龟壳、蓍草从神案上一把扫下,说:“这些枯骨死草怎么能知道吉凶!”商亡周兴的事实,更加使周人自身认识到天命无常、天命不可信,因而也更加注重人自身品德的修养,更加相信人自身的判断能力。尽管如此,周人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天命的影响,也仍然继续有意利用天命说在人们尤其是在殷商遗民思想中的影响为其统治服务,对此郭沫若先生《中国史稿》中早就说过:“从周初的一些材料来看,凡是尊崇天的话,都是对着商人及其旧属方国部落说的;而怀疑天的话,则是向着周人自己说的。……从这里表明,周人继承商人关于天的思想,只是政策上的继承,是把宗教思想当作一种愚民的工具。自己尽管知道它不那么可信,但用来统治素来信仰它的商人,却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周人也没有马上抛弃卜筮,而是继续利用卜筮为达到其政治目的服务。例如,《周书·洛诰》中记载,周公旦为了达到迁殷顽民于洛邑的目的,装模作样地进行龟卜,卜来卜去,就是周人预设的地点洛邑最合适。又例如,《周书》中的《洪范》篇相传是箕子传给周武王的治国###,其中载“稽疑”之法云:
七、稽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这就是说,稽疑、决策的时候要根据“汝”、“龟”、“筮”、“卿士”、“庶民”五个方面的意见来进行,其中“龟”、“筮”代表的是神意,“汝”、“卿士”、“庶民”代表的是人意。当“汝”、“卿士”、“庶民”三方面的人意有两方面不赞成时,其结果仍为“吉”;但如果是“龟”、“筮”两方面中有一方面不赞成时,就不“吉”,或者仅限于“作内吉”、“用静吉”。说明龟卜在稽疑、决策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人既然秉承《洪范》作为治国###,那么龟卜在稽疑、决策中的重要性不能不影响到周人。
。 想看书来
《颐》:天意与人意之间(3)
由此可见,周人对龟卜自始至终抱着一种既怀疑又利用的矛盾、复杂心态。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按照卜筮结果所代表的天命行事,而按人自身的意愿行事,本应当是理直气壮的。但在天命思想仍有较大影响的周代,人们毕竟还不是那么自信,人即使有与卜筮结果不同的意见,也不便公开地反对,或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像姜太公对待卜筮那样“激进”、“极端”的做法毕竟只是个例。一般情况下,当人有与卜筮结果不同的意见时,只能通过面部表情含蓄地表达。相应地,他人也只有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得知其关于某事的意见,因此需要“观颐”。而完全按人自身的意愿、意见行事,终究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因此与听从、按照卜筮结果所代表的天命行事相对而言,将听取、按照人的意愿行事称之为“自求口实”。
除卦辞外,《颐》卦六爻爻辞皆关乎“颐”,其中的“朵颐”、“颠颐”、“拂经于丘颐”、“拂颐”、“拂经”、“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等,都是描写一些面部表情和动作,这些表情和动作分别代表和传达了人对于所占之事的龟卜结果或赞同、或不赞同的意见,也典型地反映了周人对龟卜这种既怀疑又利用的矛盾、复杂心态。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初九:舍弃你的灵龟,只看我鼓起的腮部所代表的意见,凶。
舍,舍弃。尔,你、你的。朵,隆起的样子。爻辞中的“尔”、“我”指的是谁,要从古代占卜时的情形来推断。
关于古代占卜的情形,张光直先生《青铜挥麈》曾说:“商朝占卜活动专门为商王的仪式和政治目的服务,一般在宫廷中进行,商王届时亲临监督。众多的臣子,包括具有巫师身份的神职人员都要参加。……商王有时亲自向卜官发问,但一般是通过一个作中介的‘贞人’提问,裂纹显示的卜兆则由‘贞人’来解释,这个角色可由卜官代替,但常常由商王亲任。”宋镇豪先生《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中说:“有时商王本人可直接充当巫师”、“在此场合,巫师似乎成了一位向王提供参考意见的副手。尽管王和巫同时都充当了与鬼神沟通的中介人角色,但王是主角,巫只是王的配角,只是服从王的言行举止。”连劭名先生《商代占卜丛考》也说:“卜人对于王朝政治有重要影响,商王亲自对卜人的意见进行占卜,……卜人可以占卜商王的意见,……有时将商王与卜人的意见并列于命辞中,同时占卜,卜人有时反对商王的意见,提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反映了商王与卜人间的微妙关系。”周代之时的情况也应大体如此。综合起来看,爻辞中的“尔”可能是指亲事占卜的周王,相当于《洪范》中的“汝”;“我”是陪同周王占卜的巫师或大臣,也就是《洪范》中所说的“卿士”之类。
作为一种面部动作,“朵颐”当是预设的对所占之事表示肯定、同意的暗示。推想“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的语境,大概是龟卜结果对所占之事不支持,周王心怀犹豫,因此征询陪同的巫师或大臣的意见,后者鼓起脸腮以暗示同意、支持所占之事,但又不敢自信,故有此语。《象》中也说“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二:鼓起腮部,并用丝帕揩拭,(表示)行动凶险。
颠,填塞。拂,揩拭。经,指丝织品之类的手帕。丘,山丘。
“颠颐”、“丘颐”与初九“朵颐”意思相同,都是形容脸腮鼓起来的形状,表示“不”、“不可相信”的意思,暗示“我”对所占之事、龟卜的结果持相反的意见,认为所占之事不宜实行,否则的话,行动凶险。《象》中对为什么“征凶”的解释是:“行失类也。”而“失类”就是“偏颇”之义,如此“行失类也”就是说在人意、龟卜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贸然行事。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三:揩拭腮部,占问凶险。十年之内不能用事,没有什么好处。
《颐》:天意与人意之间(4)
“拂颐”就是六二“拂经于丘颐”的意思,也表示人意对所占之事持反对意见。“贞凶”是说龟卜的结果也是“凶”的。龟卜结果与人意相合,都反对所占之事,所以所占之事在长时间内不可能实行,如果实行没有什么好的结局,因此说“十年勿用,无攸利”。《象》解释“十年勿用”的原因是“道大悖也”,也就是说所占之事既违背了人意,也违背了龟意。
###: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鼓起腮部,吉。像老虎看东西一样专注,表现出迫切的愿望,没有过错。
虎,是凶猛之物的代表。眈眈,专注的样子。逐逐,迫不及待的样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反映人内在的思想动机。“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是对人的眼神、表情的形容,说明人有一种强烈的行事愿望,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正如高亨先生所说:“以喻人有强力以逞其雄心。”如上所述,“颠颐”表示“我”对所占之事持赞成意见,再加上求占者对所占之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和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应顺从人意行事,因此说“吉”、“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六五:用丝帕揩拭,安居不动占问吉,不可做大事、难事。
居,安居、静止。“居贞吉”也就是《尚书·洪范》中所说的“用静吉”。“大川”喻指难事、险事,“涉大川”喻指有大的作为,也就是《尚书·洪范》中所说的“用作”。此爻中虽然只说到“拂经”,而没有记载龟卜的情况,但联系“居贞吉”、“不可涉大川”来推求,龟卜结果也是不支持所占之事的。这样,龟卜、人意对所占之事都持反对意见。因此爻辞告诫:居止不动吉,不可以做难事、险事。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上九:依据人的面部表情代表的意见行事,有麻烦,但最终吉,利于做大事、难事。
如上所述,在天命思想仍有较大影响的周代,完全按照人自身的意愿、意见行事,毕竟还不是那么自信,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会遭到一些人的疑问、诘难、反对,会有一些麻烦和阻碍,因此说“厉”。但最终的事实证明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按人自身的意见行事,最终克服了困难,做成了大事、难事,因此又说“吉”。这个先“厉”而后“吉”的过程也是人意最终战胜龟卜所代表的天意的过程。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待龟卜所代表的天意与人意之间,卦辞总体上是倾向于人意的,初九则兼顾龟卜之意而反对只重人意,六二、###中偏重人意,六三、六五人意、龟卜并重,而上九则明显地倾向于人意。总之,由全卦卦爻辞看,所表现出来的对龟卜的态度是比较矛盾、复杂的,但总体上还是倾向和注重人意的,这与周人对龟卜的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相符、吻合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 ! 本文件仅供学习使用,请勿传播!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