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领恐慌-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哲孔子说:“君子病无能也。”君子,最怕的就是无能。无能,就没有价值。由于能力无比根本、无比重要,毛泽东才把本领恐慌作为最可怕的恐慌。本领出现恐慌,一切恐慌都会接踵而至。如果有了高强的本领,其它任何恐慌也就无需恐慌。马克思、孔夫子、毛泽东三人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无不把对人的关注聚焦在一点——人的能力上。
人的能力决定成败,能人是事业和命运的主宰者。
刘邦与手下人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胜,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他不是说靠这,靠那,而是靠人,靠三个高能人才。他将张良的盖世谋才,萧何的盖世治才,韩信的盖世将才,为其所用。这就是他战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强大对手楚霸王的总关键。刘邦的确高明!他把能人看得重于一切!得能人者得天下!就凭这种认识,天下能不是他的吗?
今天的新经济与风险投资紧紧联在了一起,创业者最渴望的是获得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要得到这种青睐,实在很困难。凭什么人家把他腰包里的钱投给你?风险投资的具体理由,也许会因时因地因事而变化,但是有一条是任何风险投资商所公认的——把宝押在职业经理人身上,这一点他们永远不会改变。关键就看你有没有一支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如果有,“投资者甚至会给你下跪”,没有这样的队伍,“他拔腿就走”。当初张朝阳在美国“招商引资”时,网站连个影子都没有,而慷慨解囊者唯一看中的,就是他这个人。刘邦在今天要找风险投资商,肯定是不愁的。他有一支由张良、萧何、韩信组成的“人杰”队伍,全球所有的风险投资商恐怕是要踏破门槛、争先恐后地把钱投给他。
把宝押在能人身上,正是因为能人是一切因素中最根本、最活跃、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现实中,作家蒋子龙所说的现象屡见不鲜——“换上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差的单位‘起死回生’,撤掉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好单位‘落花流水’。”什么是“好头头”,就是有能力、有本事的头头,他决定着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是“起死回生”,还是“落花流水”。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语:“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从“一个子儿都不剩”,到“成为亿万富翁”,这是天方夜谭吗?对有的人来说,是;对有的人来说,就不是。区别就在于能力。对高能者来说,这并非神话。相反,哪怕已经拥有了亿万富翁的万贯家财,没有能耐,也会败得“一个子儿都不剩”。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富翁鲜少是先人财富的继承者,而大多继承其父辈的巨额遗产的纨绔子弟,都把遗产败得精光。这就是:没能力的人,有钱也要变无钱;有能力的人,无钱也能变有钱。因此,现在的世界大富翁们,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都纷纷宣布把自己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也不留给后代。
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比拼的除了能力还是能力。每个人都越来越靠能力来说话,靠能力来证明自己。能力,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同班的大学生,刚一出校门,就分出了差异:有的只找到每月200、300元工作,有的每月拿到700、800元,有的则被人用每月2000元、3000元的高薪聘用。这还仅仅是开始。
才能体现价值,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是高能者与低能者的差别。一方面,不少人四处碰壁也难找到一个饭碗,顶多只能拿每月二三百块;一方面,职业经理、高级人才,被盼得望眼欲穿,虚位以待。“猎头公司”、“能人银行”等行当也因为社会对能人的渴求而悄然兴起,日趋走红。一人几十万、几百万年薪,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个月几百元,一个月几万元,差距就有如此之大。而这种差距,正是人的能力所决定的!
能力已经成为商品。人们挣的不再是资历薪、学历薪,而是能力薪!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能力,是财富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说:“当代高收国家的财富是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盛总结二战后日本崛起创造奇迹的秘诀就是:“日本人由于战争而损失了许多财产,可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人的能力没有丧失。”
当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与美国未来学院院长杨·莫里森在谈到智力资源与资本问题时,无奈地说:
目前95%在欧美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北大毕业生,拿到学位后都留在了欧美,没有回国。最宝贵的资源就这样流失了,可是报上却为引进多少多少外资而沾沾自喜。
中国人把资本认为是最宝贵的,美国人则把人才看成是最宝贵的。一个是物为本、钱本位的观念,一个是人为本、能为本的观念。观念的高下,决定成就的高下。如果这一观念不能真正改变,那么我们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科学也好,技术也好,都是人的能力的产物。没有人,没有人才,何谈科学,何谈技术?一切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并非是一个人才大国。谁都知道中国是“人满为患”,人口危机成为了我们最大的危机。然而,当我们对人口危机进行深思时,就会发现问题不在于人口多,而在于低能的人多,在人口中低能者占的比例大。人口危机,实是低能者众多所造成的危机。现在我们把12亿人当作了包袱,可怕的沉重包袱;如果12亿人都变成了12亿能人、12亿高本领的人,最大的包袱就会变成最大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要把目光只盯在自己国家里的“人均土地”、“人均资源”上,要盯在人的能力、人的本领上。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全球的资源、全球的资本都可以为己所用。如今,中国的乡镇企业在国外开工厂的已经有6000多家。只要中国人的能力越来越高,那么生存的空间就是无比广阔的全球舞台;只要中国人的本领越来越大,那么也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稳操胜券!
人就是上帝!能人就是上帝!——当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观念,那么,对待一切问题,处理一切事情,就会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
非学无以广才
人孰为重?身为重。身孰为大?学为大。
——方孝孺
一个人的前途、成就、幸福,归根到底,取决于在他的身上所展现出的才能,这是他赢得一切的真正资本。罗曼·罗兰告诉我们:“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惟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
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
那么,才能从何而来呢?
才能从学习而来,“非学无以广才”——智慧化身、超级能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本领的人。歌德说得好:“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狼孩、猪孩的发现,充分证实了人的成长取决于学习的道理。狼孩、猪孩,都是一出生或是从小就被狼或猪叼走,并由狼、猪抚育的幼童。1724年,当首次在德国发现狼孩“野彼得”时,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比发现3万颗新星更有意义。因为这个发现给人无比深刻的启示:学狼成狼,学人才能成人。
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如果爱因斯坦出生时,就把他扔给狼群,则一定会成为“狼人”;如果比尔·盖茨出生时,就把他扔给熊群,则一定会成为“熊人”。可以断言,没有哪一个人的才能,不是靠学习造就的。
康熙皇帝是极有本领的一代帝王,当群臣称赞他无所不能,是“由天授,非人力可及”时,他立即予以批驳:“如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从未有什么生来就能力高强的人,人的一切才能都是学习的结果。康熙还说,只要勤学苦练,人人可成圣贤:“古所谓圣贤,皆与人无异,故学一发千钧则可至于一发千钧,学舜则可至于舜。”人的本领差异,都是学习差异造成的。人的才能无论多高,都是学习的结果。
“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的才能,得力于他善于学习,特别是得力于善于采用“独观大略”这种高明的学习方式。“一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的本事,也得力于善于学习,特别是得力于失败之后采用“简练以为揣摩”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其才能也来自于善学,得力于“无一时无一处不学习”,作昭仪、侍女也留心学习李世民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的种种作法。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本领,更得益于善于学习。他不仅善读有字之书,而且善读无字之书,善于总结经验,善于“从战争学习战争”,从而使他由一个没进过一天军校的师范中专生而能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每个人手里都掌握着使自己伟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伟大,主要在于改变能力,改变能力的工具就在学习。
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学习的巨大价值,学习渐渐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不再只是小孩子的事,而是每一个要改变命运,拓宽生存空间,开发自身潜能的人的事。“充电”成为了最时髦的概念。在大学校园里,除了从高中考来的继续延续着学生阶段的大学生之外,还有其它无数行色匆匆的求学者身影。著名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每逢周六周日MBA班上课,光华楼前总是停了不少高级轿车,其中不乏“宾士”之类的豪华轿车,这甚至成了北大的一景。深圳一家公司总裁每月定时数次乘飞机前往大连就读MBA,光机票费用花去10余万元。花这么大的代价绝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提高自身本领。中共中央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在“三讲”中,“讲学习”位居第一,竟在“讲政治”之上!
“学”的概念,也不断地变革。以前的“学”,为获取文凭,仅仅是指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近而指走出校门之后的“充电”。但这些,并非学习的全部。只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意念,每时每地每事都能够学习。不仅可以接受专门充电培训,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并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同步学习。如此一来,整个人生,会变成全程学习人生,全程能力发展人生。
今天,人们很重视教育,有的人可能会说“非教无以成才”,是教育使人获得才能的。这话没错,可是从根本上讲,学习比教育更重要。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学习的成效,“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巴班斯基)。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归宿。当今,西方教育研究已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教会学习才是最根本的目标。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效益,最终要体现在学的效益上。即使教得再好,如果学得不好,教得“好”也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可将教育与学习进行一个比较:教育是一种客体行为,是由上面或他人对主体施加的影响,学习是一种主体行为,是自身的一种教育性行为;教育是外在性的,学习是内在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上层的事,学习是一种个人行为,是自身的事;承担教育任务的只是少数人,而承担学习任务的却是全社会每一个人。当好学习者,才能当好教育者。要始终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必须始终是一个好的学习者。由此可见,学习比教育更重要更根本。教育与经济、科技相比,教育为本;教育与学习相比,则是学习为本。
学习,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学习,使人成尧成舜;学习,是真正的广才之道、成才之道!人的价值取决于才能,才能取决于学习。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这是千古不易的普遍真理。
真正的成功之母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取决于学习。
——巴斯德
帮助人获得成功最本质、最关键、最有效的东西是什么?是帮助人学习。
比如,为了帮助一个人生存下去,可以给他很多鶏蛋,但是鶏蛋很快会被吃完;第二种方式是给他几只母鸡,每天下蛋,大概可以支撑一两年;第三种方式是帮助他学会养鸡的技术和管理本领,成为养鸡专业户,从此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到底什么最重要?什么能够带来最大的成功?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学习。
学习的内容多种多样,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一项——学会学习。学会了学习,一切都会随之而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能力是“元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学习成功是“元成功”,是一切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又有不少有识之士说:“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两种说法都颇有道理。从失败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成功。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失败最有助于学习,从而最有助于成功。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成功中,同样可以学到如何成功的可贵经验,还能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受到激励,多方面地有助于成功。所以马尔兹说:“成功孕育着成功”。可见,“成功是成功之母”。
但是,在现实中可以发现:
并不是任何时候失败都是成功之母,也不是所有时候成功都是成功之母。只有那些从失败中学习,学到失败的教训的人,才能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只有那些从成功中学习,学到成功的经验的人,才能使成功成为成功之母。可见,无论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还是使成功成为成功之母,都必须以学习为基础。因此,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倒不如说“学习是成功之母”。不好好学习,失败可以成为失败之母,成功也可以成为失败之母。因此,只有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恒的成功之母。
成功的实质,并不是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进步,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的唯一道路就是学习!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一个不认真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把功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早晚是要失败的。怎样才能够开发自身的潜能,怎样才能战胜自我?只有靠学习才能开发自身的潜能,只有靠学习才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商汤在他的洗澡盆上所刻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持续更新、持续发展的高境界。
从逻辑上推导,不难得出:
大前提——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