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作者:hustp
前  言
《红楼梦》中有句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说的是懂道理”,“人情练达”讲的是识事理。如要达到如此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不断地磨炼和修正。

你可能在学校里专业课学得非常精通,但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很可能格格不入;你可能在某一领域是个技术骨干,但在人际交往中却四处碰壁;你可能在熟悉的环境里谈笑风生,而到了陌生的环境却不知所措;你和老朋友畅所欲言,见了陌生人就脸红……总之,一涉及为人这个话题,你便会不知不觉地胆怯起来,甚至想溜之大吉,而后,面对人生这部更加复杂的大书,开始茫然、惆怅,独自叹息。

仔细想来,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度过的,只是有的知识由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而有的本领和技能就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去锻炼,去实践。比如,做人的学问,说话的艺术,办事的技巧,这些是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一)人生三事

人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上,都离不开做人、说话、办事。要想立足社会,想在人际圈中吃得开,就要掌握三种本领: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

做人是一种境界,需要技巧;

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智慧;

办事是一种能力,需要方法。

学会做人、学会说话、学会办事,是三大为人技巧,缺一不可。会做人,要学会办事;会办事,要先学会做人。

同时,会说话也是会办事和会做人的重要内涵,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做人可以做得练达,办事可以办得圆满。所以说,掌握了这三大技巧,也就掌握了成功的金钥匙,人生一定会过得美满和精彩。

(二)为人三会

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此为人立世三宝。

会做人就是会处理好三种关系:人自己的心身关系,人与社会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天人关系。简单点说,就是学会让人、学会敬人、学会爱人、学会宽容别人、学会善待别人、学会尊敬别人;不张扬、不狂傲、不显露、不虚伪,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有的人会做人,有的人不会做人。会做人的人善于处理做人的问题,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发展和提升了自己。不会做人的人不会处理做人的问题,事业上一败涂地,生活也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学会做人就要从我们自身开始,从提升我们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开始。

会说话就是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说得好,说得精,说得巧。说得好,就是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说者会说,听者爱听,彼此共鸣;说得精就是言简意赅,不啰嗦,不冗繁,不赘言;说得巧,是把话说到点子上,言之有据,一语中的,而不是东拉西扯,无理狡辩。

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会说话的人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别人乐意接受。会说话的人金玉良言被人所称赞,绝词妙语被人所欣赏,豪言壮语被人所鼓舞。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不会说话的人常常吞吞吐吐,含糊其辞,重则造成误会,伤及感情,对人对己都不利。

会办事就是懂得处理问题的技巧:事办得到,事办得牢,事办得周全。办得到,简单来说就是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完成它,对他人交代的事情能够严守承诺,不放空炮,不拖拖拉拉,不论上级指示的、上司交办的、下属请示的、同事委托的、亲友嘱咐的等等都如期完成任务;办得牢,就是将事情办得牢靠,让人放心,不让人催促、有所担忧;办得周全,指办事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不虎头蛇尾,细枝末节都想得到,办得好。

有的人会办事,有的人不会办事。会办事是做人在行为上的要求,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反映着一个人的追求,也决定着事情的不同结果。会办事的人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筹帷幄、应用自如,做到办实事、求实效。不会办事的人或者言而无信,说得到做不到,或者有头无尾,草率了之,或者固执己见,不求变通,结果反而更糟糕。

(三)关于本书

如果你正为以下的尴尬处境而烦恼,请打开这本《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吧!

常常感慨:“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有的话想说而不能说;有的话想说而不该说;有的话想说而不会说;有的话想说而不敢说。

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越办越乱;愉快的事情搞复杂,越办越烦;好的事情搞复杂,越办越糟……

本书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兼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为人处世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每一个生动精彩的故事都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辉,教给我们做人的价值和意义;每一段文字都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说话和办事所蕴藏的智慧和艺术,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告诉我们,怎么说话最恰当,最让人爱听,怎么办事最成功,收效最高。

只要认真阅读、使用这本书,它会让你的人格更优秀,让你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去改变你的现状,拓宽你的视野,丰富你的内涵,实现你的目标。

书中难免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跳出心理定势,用新眼光看待对方
会做人


做人对人的成长和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是做出来的,做人是一种修养。人活一天就得做一天人,尽一天责,就得讲一天修养。只要一息尚存,修养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做人不但是大难事,也是大艺术。从普通平凡的人上升到不普通、不平凡的人;从不普通不平凡上升到超凡脱俗;再从超凡脱俗,提升到鹤立鸡群,独创独造,这就达到了“做人”的最高标准,最高艺术境界。




有一对夫妻去看房子。“千万不要让业务员知道你喜欢游泳池,不然我们不好砍价。”先生对太太说。然而,一到现场,太太就掩饰不住自己对游泳池的喜爱之情。业务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瞧,这房子漏水。”先生看着看着尖叫起来。业务员仿佛没有听见,他对那位太太说:“太太,我带您去看看后面的游泳池吧。”

“这个房子质量太差,要整修啊!”先生继续说道。业务员依然好像没有听见,他只对太太说:“太太,您从这个角度看后面的游泳池,它是多么的漂亮。”

业务员不断地说游泳池的事,太太始终想着游泳池的事,根本无暇顾及房子的质量问题。结果,业务员不费吹灰之力,便高价出售了这栋房子。

这个业务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是:看透人性、擅长攻心。



中国古代兵法强调:“用兵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现代生活中,这一兵法也大有用武之地。做人犹如打仗,也要懂点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照亮人类自身的学问,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比如,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尊需要,如果你懂得这一点,就不会在公开场合乱叫他人的绰号,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又比如,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所以你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好与每个人的关系。相反,许多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烦恼,都是从人们互相不了解对方的“心”开始的。因此,做人应该懂点心理学。




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生活。每天一大早,他们就起床,穿上运动鞋,跑出家门在迷宫里寻找可口的奶酪。迷宫中的路线非常复杂,经常让人迷路,有时他们能找到一些美味,有时却什么也找不到。可是他们还是快乐而勤劳地在迷宫中寻找好吃的奶酪。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特大奶酪站,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奶酪。自此以后,哼哼和唧唧就沿着特定路线来这里大吃。每天如此,开心快乐。然而,突然有一天,当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时,所有的奶酪都没影了。他们吃惊,愤怒,苦恼。

哼哼认为奶酪就在这里的某个地方,迟早会出现的,他还是每天都来这里等着奶酪的出现,饿得虚弱不堪;而唧唧在经过了一番害怕和犹豫之后,决定做出改变,重新出发,寻找新的奶酪,一路探索,辛苦尝试,最终他找到了另一个堆满奶酪的大站。

这就是心理定势和超越心理定势的不同所致。心理定势是指人们按照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去处理现在的问题。它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墨守成规。一旦条件改变,而我们不能做出改变,就要像哼哼一样饿肚子。

定的反义词是变,定势的反面,就是改变,做出改变,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因为变化总是在发生,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会越早享用新的奶酪。享受变化,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把四只苍蝇和四只蜜蜂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使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往瓶底飞,试图找到出口,直到力竭而亡;而苍蝇则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从另一端的瓶颈逃脱。

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定式,不停地重复这个合乎逻辑的错误。而苍蝇则没有这种知识经验的束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终于走出囚室。

在人生中,心理定势就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式或心向。

一个曾经犯过盗窃罪的小偷,不管出狱后做什么,你看他都觉得他是个小偷,一旦丢了东西,首先想到肯定是他偷的。一个大学英语四级考了三遍才过,六级总也考不过的人,多年以后你仍然认为他是个英语学不好的人。

须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永远不要以老眼光去看待别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甚至变化很大,而自己很可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提升自己。你这样做,别人也一样会如此做。打开心门,用新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美丽。正如赫拉克利特斯所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不论是我们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以前不同了。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只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不论是你、我还是他都与以前不同。
利用投射心理,洞悉他的心境
一个“坏孩子”、“问题少年”、“不良少年”不会总是往坏的不良的有问题的方向发展。一个曾经一事无成的人,也许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一个曾经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可能在下次考试中就考出好成绩。

有一家公司决定任用一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事在公司内掀起轩然大波。原来,公司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电镀表10~16只,而在这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任组长的小组平均组装水平却是40~50只。公司经理顶住压力,任用了这个曾有劣迹的人。他走马上任后,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很快达到每人每天40只。有的人不服气。“劳改犯也能当厂长,别人都可以当厂长了。”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你能把组装水平从10只提高到40只吗?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因他的富贵权势而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也不因他的卑微穷困而歧视他、瞧不起他,甚至给人难堪。须知富豪也会变成乞丐,小人物也终有出头日。

我们要平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发现他们的改变,及时嗅到他们的变化,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们。




我们常听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南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重庆辣妹”等等俗语,这些俗语都是在不进行具体分析的情况下,以偏概全,人云亦云,加上媒体的炒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比如,我们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易冲动的。80后是不懂做人做事、没有责任感、不爱国的,90后是不用正经语言说话的、自私的。商人是尖酸刻薄、狡诈精明的,学者是虚伪、无能的,等等。

人们运用这些刻板印象去判断别人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指的是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来判断和评价人的心理现象。俗话说:“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就是它的典型表现。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人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陷,下巴外翘。分别向两组实验人群介绍照片上这个人的情况。对甲组说,这是一个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一位著名学者。然后让两组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甲组人认为: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凶狠、狡诈,内心充满仇恨,下巴外翘证明他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人认为: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下巴外翘表明此人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对同一个照片的面部特征所作出的评价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我们在认知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根据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与此人相联系的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来对其进行判断。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他眼睛和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顽固不化,而把他当成学者来看时,就会认为那是思想的深邃和意志的坚韧。

我们的眼睛和头脑的联合作用往往导致我们出现错误的认知判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成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看作是对某个人的评价,甚至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来对并未接触过的人进行刻板评价,因而影响了正确的判断。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偏见。

实际上,北方人不见得都豪爽,南方人也不见得都精明。河南人不都是骗子;湖北人也不都是九头鸟;湖南人不都是飞车党;东北人更不都是头脑简单的野蛮汉。山西人并不见得都喜欢吃醋;山东人不见得都喜欢吃大葱。重庆女孩并不都很泼辣;湖南妹也不见得就是面如桃花心似刀。内蒙人不见得都善于骑马,天津人也不都是爱“逗你玩儿”。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居住在同一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从属于同一种族或同一年龄层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刻板效应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概括、抽象而笼统的看法,不能代替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容易导致以偏概全,以一斑窥全豹的失误,进而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它通常不是以直接经验或者事实材料为依据,而仅仅单纯地凭借一时的偏见或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而形成,通常与事实并不相符,甚至有时候是完全错误的。它常常造成我们的认知偏差和偏见,影响我们的判断,欺骗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具体的个人。

恩莫德&;#8226;巴尔克曾警告人类:“以少数几个不受欢迎的人为例来看待一个种族,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