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又受制于母亲,弄得三入中书,却不能畅行其志,所幸他既能谋国也善谋身,在险恶的政治漩涡中得以善终。离世后,后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甚至说“皇庆、延祐之世,每一政之缪,人必以为铁木迭儿所为;一令之善,必归之于孟焉”,而若李孟知道这些评价,恐怕会有“中书三入成何事,画里相看亦厚颜”的苦笑吧。
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都是自己,也许李孟自己所写的《寄东宫二首》诗,是最合适给他盖棺定论:
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万事众今始,灰心未死前。
十年陪顾问,一旦决安危。自合成功去,应惭识事迟。
长城何自坏,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明百世师。
【正文】
萧拜住、杨朵儿只和李孟的遭遇,不过是答己、铁木迭儿进行大清洗的缩影,在二人的淫威之下,朝中正直的大臣几乎每天都有人遇害,所谓“日诛大臣不附己者,中外汹汹”。杀人是容易上瘾的,铁木迭儿杀戒一开,便难以遏制,大臣们人人自危,不知何时自己便会无缘无故丢掉脑袋。这时,中书左丞张思明实在看不下去,便向铁木迭儿进谏道:“山陵甫毕,新君未立,丞相恣行杀戮,国人皆谓阴有不臣之心。万一诸王驸马疑而不至,将奈之何?不可不熟虑也。” ——先帝刚死,新皇未立,丞相这样乱杀人,会被人认为有不臣之心,各地宗王要是以此为借口闹起事来,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铁木迭儿毕竟是聪明人,一下子反应过味来,是啊,现在杀人是按照太后的旨意,还是名不正言不顺,还是得等到皇帝即位,以皇帝的名义杀人,那才可以躲在皇帝身后高枕无忧。于是故作姿态的对张思明道:“非左丞言,几误吾事。”暂时停止了清洗运动,开始准备新帝登基的事宜。
但杀掉的人的位置总要有人来填补,铁木迭儿也不客气,将自己的党羽尽数召进京来,授予高位:江浙行省左丞相黑驴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赵世荣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木八剌提拔为中书右丞。
延祐七年三月,皇太子硕德八剌即帝位于大都,是为英宗,格坚汗,改元至治,以明年为至治元年。
在登基大典上,看着龙椅上稚气未脱的皇帝,率领百官朝贺的铁木迭儿脸上一直挂着得意的微笑:仁宗壮年即位,身边又有着怀州藩邸旧臣,自己虽有太后撑腰,却几上几下,差点身首异处。而新皇帝年纪尚小,身边没有自己的班底辅助,仁宗旧臣又被自己杀流一空,今后的大元天下,自己不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么?
可朝贺期间的一个插曲,让铁木迭儿的微笑僵在了脸上。太后答己前来向孙子表示祝贺,年轻的英宗见到这位奶奶,却是“毅然见于色”,一点面子都不给,老太后羞愤交加,后退而悔曰:“我不拟养此儿耶!” ——当初瞎了眼,怎么就立他为太子!
铁木迭儿隐隐感到,新皇帝的性格并不像其父亲仁宗一般软弱,倒是和武宗类似,是个狠角色。
因此,虽然英宗登基之后,马上就下诏尊皇太后答己为太皇太后,进铁木迭儿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并诏令天下“中外毋沮议铁木迭儿”。但答己和铁木迭儿仍然有着十二分的小心。
十七岁的年轻人正处在青春叛逆期,长辈的好心管教都会反感,何况答己本就持身不正。英宗早就看不惯奶奶及其情夫的所作所为,做皇太子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表现得很低调,以至于给了奶奶“稍柔懦”的印象。即位之前,看到铁木迭儿大肆诛杀父亲的老臣,也听之任之,并不反抗。而一旦继位,立即表现出了不甘为傀儡的强硬。
人要做事,必须要有帮手,做皇帝更要有帮手。因为自己并无藩邸幕府,父亲留下的老臣又都被奶奶清洗,英宗不得不提拔新人倚为心腹,他将眼光落在了时任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的拜住,以及自己的大舅哥,翰林学士承旨、宣徽院使铁失身上。
拜住是成吉思汗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裔,世祖朝宰相安童之孙。木华黎家族可算蒙古勋贵中最早自觉接受汉化的家族,木华黎时代便以汉法治理汉地,安童更是世祖朝推行汉法的中坚人物。拜住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很小的时候便“宏远端亮有祖风”。因为家世显赫,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仅十一岁便任怯薛长,此后平步青云。延祐二年(1315),十七岁时官拜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十九岁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二十岁进金紫光禄大夫。二十一岁加开府仪同三司。
英宗即位,拜住刚二十二岁,他的才能和志向与小他五岁的皇帝极为契合,心心相印,立即便被任命为中书参知政事,五月,直接被提拔为中书左丞相,成为元朝开国以来除爷爷安童外,最年轻的宰相。
而铁失是英宗皇后速哥八剌的亲哥哥,英宗和皇后感情亲密,对大舅哥自然也多了一份信任亲近,一继位便卓拔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并命他掌管左右阿速卫军队。
以英宗的安排,拜住在中书省牵制铁木迭儿,而铁失的任务则是“徽政虽隶太皇太后,朕视之与诸司同,凡簿书宜悉令御史检核。” ——以皇亲的身份监视太皇天后答己的专用衙门:徽政院。
皇帝的种种举措让答己和铁木迭儿感到了威胁,于是一次次向皇帝发出了试探。
这试探,仍是对仁宗老臣的清算。英宗刚正式即位,另一位仁宗旧臣,曾经的御史中丞,现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的赵世延便倒了霉。铁木迭儿怂恿赵世延的弟弟胥益儿哈呼对其诬告,并立即下令拘捕回京,要求英宗将之处死。可英宗以自己继位已经大赦天下为理由,就是不准。
杀赵世延不成,铁木迭儿又以在京仓库所贮粮食亏欠七十八万石为理由,要求诛杀平章王毅、右丞高昉二人,英宗仍是驳回。
连续两次碰了钉子,铁木迭儿并不灰心,到了是年五月,铁木迭儿又设计陷害最早揭发张弼贿钞案的上都留守贺胜,加以“便服迎诏为不敬”之罪。这回英宗没有强力抵制,贺胜含冤被杀。贺胜在上都为官,“通商贾,抑豪纵,出纳有法,裁量有度,供亿不匮,民赖以安”,他死后,上都百姓“争持纸钱,哭于尸傍甚哀”。
英宗既然可以保护赵世延、王毅和高昉,为什么就偏偏不能救得贺胜一命?有些史家的分析,认为铁木迭儿拿出的罪名是“便服迎诏为不敬”,迎合了英宗少年天子很爱面子的脾气,导致贺胜冤死。这看似有些道理,但英宗早就知道铁木迭儿是在利用自己有计划的铲除前朝旧臣和“不附己者”,要是准了铁木迭儿正好让其得逞,岂不是更没面子?
论者似乎只考虑了英宗作为少年人的一面,却没有考虑他作为皇帝,作为政治人物的一面。
就在贺胜被杀的同月,大元朝廷便爆发了一场由英宗主导,左丞相拜住一手操持的政潮,一大批官员因此掉了脑袋。而这次的人头落地者,恰恰都是铁木迭儿的党羽。
这和贺胜之案有什么关系吗?
应该有关。
【正文】
在登基大典上,英宗的“毅然见于色”,已经让答己太后又恨又悔。而在继位之后两个月的屡屡试探,铁木迭儿也发现新皇帝难以摆布。这对老情人于是决定发动政变,废黜英宗,立英宗之弟,安王兀都思不花为帝。具体的执行人,则是原中书左丞相,现任岭北平章的合散,新任中书平章黑驴、御史大夫脱忒哈、徽政使失列门与要束木妻亦列失八等人。
政变集团中其他人都是朝中重臣,而亦列失八却是个特异的存在。她是世祖朝权相桑哥的心腹,湖广行省平章要束木的妻子。要束木和桑哥一起被杀后,她却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得以入宫侍候,遂成为答己的心腹,他的儿子黑驴也成为铁木迭儿一党的骨干。她的参与,可说是直接代表了此次行动的主谋便是太皇太后答己。
可要更换皇帝这么大的事,其实参与的人越少越好,这么多人参合进来,自然难以机密,很快便有风声透漏到了英宗这里。
事关自己的地位性命,英宗不能等闲视之,立即与拜住商议诛除逆党。按拜住的意思,是要将一干人等抓获后详细审问定罪。可英宗却有不同的看法:“彼若借太皇太后为词,奈何?”——若是公开审理,牵扯出太后,事情反而不好办。
不得不说英宗的心思要比年长于他的拜住缜密,这也是吸取了父亲当年欲杀铁木迭儿而不成的教训。按照他的意思,拜住立即差人四处行动,将一干人犯全部捉拿,并不经审讯立即诛杀。
失列门、黑驴等人罪有应得,但安王兀都思不花原本并不知道逆谋,却糊里糊涂成为“谋主”,也被降为顺阳王,不久便被赐死家中。此时英宗才十七岁,兀都思不花应该更小,真是可怜生于帝王家。
谋逆之事与铁木迭儿诬陷贺胜之事几乎同时发生,这不得不让人考虑,贺胜之死应为英宗为了稳住铁木迭儿而不得不使的丢卒保车之策。
同时,身为仁宗朝左丞相的合散,原本并非铁木迭儿一党,这次却也成为逆党成员而被杀,有史家便认为这是一起冤案,但英宗急于剪除铁木迭儿的党羽,未经审讯便尽数处死,真实情况如何也就无可查考了。
经此一役,铁木迭儿的党羽四去其三,元气大伤,为了避嫌他也不敢再肆意妄为。答己太后也失去了众多心腹,“后势焰顿息焉”。这是英宗的一次大胜利,他年纪虽轻,却也有了刚毅果断的手段。但贺胜、兀都思不花以及合散的死,却也隐隐露出了英宗冷酷、急躁的一面。
重创了奶奶在朝中的势力,英宗以为可以到了自己掌控天下,继续父亲未竟事业的时候了。
诛杀逆党后,英宗几乎是迫不及待的颁发了一系列诏令:
其一,由吏入官,秩止从七品,恢复了仁宗时曾经公布但又很快收回的规定,为开科取士奠定基础;
其二,命京师的豪门大户与百姓“均役”,也就是分摊徭役;
其三,部分废除了回回人不纳税的政策,要求散居在郡县回回人每户每年岁交包银二两;
其四,停止对僧人、工匠、戏子的赐爵,停止兴建佛寺,豢养野兽的费用,并禁止僧人使用驿站;
其五,禁献珠宝,也就是停止了中买宝物;
其六,增加两淮、荆湖、江南东西道的田赋,每斗加二升。
除了最后一项属于增加人民负担,其余均是兴利除弊的政策。但推行政策不同于杀人,需要有人尽心的推动贯彻。英宗此时毕竟有着奶奶势力的掣肘,可用的人又不多,诏令发出的时候,动若雷霆,可收到的实效却是微乎其微,甚至在京城中,英宗的诏令都被敷衍塞责,长时间难以落实。京中尚且如此,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政,就更是举步维艰了。
答己和铁木迭儿虽然不再明着和英宗对着干,但他们经营多年的关系网,仍如雾霭一般笼罩于整个帝国,英宗挥剑劈去,却如同砍向无物之阵。
还没有从铲除逆党的喜悦中走出来,便陷入到有力无处使,人人尊奉自己,又人人不拿自己的话当回事的窘境。这对于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来说,实在太过残酷。
和大多数少年一样,这种沮丧和愤懑,英宗是用放纵自己堕落来宣泄的。他不停地酗酒,酒后迁怒身边侍从,甚至在诛杀为自己表演的艺人 。可能是酒精的麻醉不足以让他平静,他甚至迷恋上了毒品,延祐七年七月,“回回太医进药曰打里牙,给钞十五万贯”,打里牙为波斯语,翻译过来便是鸦片。虽然鸦片也可用于治疗疾病,但这个时间段并没有英宗得病的记载,何况若是寻常进献药物,绝不可能得到十五万贯的重赏。这鸦片应该是英宗自己吸食所用,只是不知道元朝是否有如清朝时那么精美的烟枪供他享用。
到了至治元年(1321年),英宗甚至做出了诛杀无辜大臣的错事。这年二月,监察御史观音保、锁咬儿哈的迷失、成珪、李谦亨上疏,谏止营造寿安山佛寺。英宗大发雷霆,下令将观音保、锁咬儿哈的迷失处死,将成珪、李谦亨施以杖责,流放于奴儿干地。不再过分营造佛寺本是英宗自己提出来的,四位御史的上疏也是出于节省耗费的好意。但寿安山佛寺是英宗下令建造的,四人建议停止,使得英宗政令不行的受挫感顿时爆发,也就成了年轻人使性子的牺牲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美酒的浸泡和鸦片烟雾的环绕下,志向难伸的英宗竟然用无辜者的鲜血为自己排解忧愁,其情可悯,其咎难辞。
【正文】
当英宗因为无力挣脱祖母的罗网而一度自暴自弃的时候,中书左丞相拜住则竭力保持着朝政的平稳,用尽一切办法遏制铁木迭儿。正在青春年华的他,身居相位,建功立业的心情何尝比英宗稍少?但现实毕竟要正视,在太皇太后答己还活着的时候,无论是英宗还是他都不可能大展拳脚。而能做,也必须要做的,则是维持局面,静待其变。
毕竟,要说比寿命,在正常情况下,年老的答己和铁木迭儿无论如何是比不过英宗和拜住的。
但英宗的率性胡来,也让拜住十分紧张。他可不希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皇帝在过早的因放纵而自蹈死路。于是,他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向英宗进谏。
当英宗情绪正常时,便会恢复有为之君的做派,希望多听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建言,常问拜住:“今亦有如唐魏征之敢谏者乎?”——现今犹如唐朝魏征那般直言敢谏的大臣吗?
拜住巧妙的回答:“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有太宗纳谏之君,则有魏征敢谏之臣。” ——大臣敢不敢进谏,关键在于皇帝愿不愿意纳谏。皇帝本身的品格,则能影响大臣的作为。
拜住一席话是抓住了古往今来君臣关系最核心的部分:皇帝总是要求大臣要“尽臣职”,做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但首先要皇帝得懂得从善如流,愿意接受批评。如魏征一般的大臣哪朝哪代都有,可却很少有唐太宗那样的皇帝。这也是从侧面批评英宗的任性。英宗闻言“并善之”,对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了收敛。
稳住年少气盛的天子,还要对付老奸巨猾的铁木迭儿。虽然遭受重创,但铁木迭儿仍然希望能够重享一言九鼎的幸福时光,可自己的副手拜住偏偏是皇帝死党,对自己百般掣肘,于是“谋中害之”。拜住表面上不动声色,还对提醒他“且请备之”的部属大放迂腐论调:“我祖宗为国元勋,世笃忠贞,百有余年。我今年少,叨受宠命,盖以此耳。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吾知尽吾心,上不负君父,下不负士民而已。死生祸福,天实鉴之,汝辈毋复言。”——右丞相要害我,我是不会防范的,更不会报复,只求问心无愧。
这话听起来着实让人又气又急,但拜住话虽说得冠冕堂皇,暗地里的防范却丝毫没有放松,铁木迭儿想尽办法,“百计倾之,终不能遂”,怎么也动不了拜住分毫。
皇帝立于朝堂急于建功而难遂己志,太皇太后在后宫愤悔交加而无计可施,右丞相百般轧压左丞相而不能得逞,左丞相左右逢源而静待时机。
从延祐七年五月之后,大元朝的朝廷就在这吊诡之中,走过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光。
说来也确实难为了英宗和拜住,都是那么的年轻,在令他们窒息的环境中隐忍两年多,该是多么的难熬。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到至治二年(1322),右丞相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答己终于熬不过两个小辈,相继倒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