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之至者谓之元-闲话元朝往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汗国的精锐,身后又有理财高手麻素忽经营撒马尔罕、布哈拉所积累的巨额财富作为支撑,因此兵威极盛,在呼阑河中、下游一带把金帐汗国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几个月内,阿鲁忽横扫阿姆河以北以及呼阑河以东草原,将这里的金帐汗国势力一扫而光,刚繁荣起来的讹达剌城又被洗劫一空。
别儿哥本想着抢夺伊儿汗国的阿塞拜疆,结果除了把旭烈兀的部队杀伤不少外一寸土地也没得到,倒被阿鲁忽抢走偌大一块地盘,做了笔净赔不赚的买卖。可要说率军东进和阿鲁忽算账,又怕旭烈兀趁机报仇,西线再出事,真是进退两难。
不过,别儿哥在阿鲁忽身后也有自己的盟友,而且是很久的盟友,既然自己不能动手,便可以让这个盟友助拳。
这个盟友,便是海都。
【正文】
海都从开始在封地谋划叛乱时,最大的幕后支持者便是金帐汗国的术赤系宗王,别儿哥即位后更是非常关注海都的所作所为。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争位战争尚在相持阶段时,别儿哥便与海度常有使臣往来,如今河中领土沦丧,自己又无法亲征,而海都也急于扩充自己的势力,正好可以利用。于是,别儿哥派人给海都送去大量给养辎重,请他出兵攻打阿鲁忽,并许诺,只要海都打败阿鲁忽,自己便承认海都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以他为察合台汗国之汗。
海都本就不承认拖雷的子孙来当蒙古的大汗,虽然别儿哥要封自己为察合台汗的做法属于僭越,对他来说完全无所谓,能够得到物资支援,在这个大混乱的时代建立的自己的霸业才是最重要的。在得到补给后,海都迅速采取了行动,向着阿鲁忽的背后狠狠的刺了一刀,发兵猛攻察合台汗国。
阿鲁忽还没从捡便宜的喜悦中缓过神来,便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恼怒之下率军迎击,与海都大战两场,先败后胜,算是打成了平手。海都未能如别儿哥所愿打垮阿鲁忽,而阿鲁忽也无法解除海都对自己的威胁。东部的兄弟之战与西部一样,各有胜败,陷入对峙。
自己发出的圣旨墨迹未干,兄弟们同意与会的承诺言犹在耳,同室操戈的大战便此起彼伏,在1264这一年,忽必烈想必被愤怒、无奈的情绪所包围吧。可兄弟们虽然互相打得难舍难分,毕竟没有公开反对自己,想要率军前去做个和事佬也没有借口,他只能盼着大家打累了再出面。
可是,忽必烈却没有机会再把兄弟们召集起来开会了。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运的捉弄,别儿哥、旭烈兀、阿鲁忽三个冤家竟然在1264至1266年之间相继病逝,时间差不超过一年。他们的位置分别被别儿哥的侄子忙哥帖木儿、旭烈兀之子阿八哈和阿鲁忽继子木八剌沙所继承。
兄弟们不在了,各个汗国的现任君主都是自己晚辈,忽必烈原本认为,以后的事情可以好办得多了。
可惜,年轻人精力充沛,对于权力、地盘和财富的欲望更为旺盛,不是他这个遥远的长辈所能摆弄的。
【正文】
先说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叔叔在位的时候丢失了中亚大片疆土,这个帐他可不想认,刚一继位便派出使者与海都续签盟约,随时准备对察合台汗国下手,而对于在遥远的大都城中的那个忽必烈叔叔,对他来说基本属于不存在。
而察合台汗国新的汗王木八剌沙仅仅是阿鲁忽的继子,他的父亲是曾被贵由汗废黜的哈剌旭烈,母亲兀鲁忽乃嫁给了阿鲁忽从而帮助其坐稳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现在阿鲁忽已死,兀鲁忽乃王妃没有请示元廷便在众多贵族的支持下擅自立木八剌沙为汗,察合台汗国毕竟还是元朝的藩属,阿鲁忽在位的时候还总是希望得到忽必烈的册封,兀鲁忽乃王妃的所作所为,也基本上不拿忽必烈当回事了。
倒是伊儿汗国的阿八哈和他父亲旭烈兀一样,是一个坚定维护忽必烈所代表的蒙古汗廷权威的人,坚持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当旭烈兀去世,众臣拥戴他登基继位时,阿八哈说:“忽必烈合罕(大汗)是长房,怎能不经他的诏赐就登临'汗位'呢?”
于是,在长达五年的时间中,阿八哈在未取得忽必烈大汗册封认可前,只以“摄政”之名君临伊儿汗国。直到五年后,忽必烈的特使抵达伊儿汗廷,“带来了赐给阿八哈汗的诏旨、王冠、礼物,让他继承自己的光荣的父亲成为伊朗地区的汗,沿着父祖的道路前进。”
伊朗与中国相距万里,阿八哈的这份忠心让忽必烈大为感动,但感动归感动,伊儿汗国离得太远了,弥补不了察合台、金帐不服管束的遗憾。
金帐汗国较为遥远,而且还有伊儿汗国看着,暂时可以搁置。而察合台汗国近在咫尺,其向背直接关系到朝廷对西域的控制。于是,忽必烈决定派自己身边的堂侄,察合台次子莫阿秃干之孙八剌回察合台汗国夺取木八剌沙的权力。按忽必烈的考虑,莫阿秃干是察合台生前选定的继承人,其子孙对于察合台汗国汗位有这当然的继承权,再加上自己这个大汗的册封,事情万无一失、
可历史证明,忽必烈的这个选择实在是个昏招。
木八剌沙母子之所以敢于自立,就是因为察合台汗国的贵族将军们早就对蒙古法统和忽必烈的汗廷不以为然了。八剌拿着一张圣旨回到察合台汗国,不要说夺取权力,只要稍稍露出自己是奉命回来都可能危机性命。于是,八剌将圣旨秘而不宣,竭力讨好木八剌沙,并广为结交察合台汗国内部的实力派,暗中积蓄力量。
木八剌沙在母亲的羽翼下成长,没什么政治才能,即位后毫无建树,不但不能继续阿鲁忽时代的扩张势头,反而被海都接连蚕食领土,不但丢掉了首都阿里麻里,连塔剌思、肯切克、讹达剌等锡尔河东岸地区都在一年之内相继丢失。众多将军对这位无能的可汗大失所望,逐渐聚集在八剌身边,见到时机成熟,八剌便在贵族们的支持下废黜木八剌沙,将其贬为驯虎师的总管,接管了察合台汗国。
八剌的成功似乎可看做是忽必烈的胜利,可忽必烈忘了,八剌夺得权力靠的可不是他的圣旨,而是自己的阴谋和能力。而一旦登上察合台之汗的宝座,八剌就必须和察合台系宗王站在一个战壕里,为他们谋取更多的利益。忽必烈想要维护朝廷在西域的统治,就必然触及到察合台系宗王在这里的权利。八剌最终走向他的敌对面,可说是必然的。
果然,八剌在整合好内部之后,并没有如忽必烈所愿去和海都、忙哥帖木儿较量,反而将目标锁定在元朝西北重镇斡端(今新疆和田)。1266年底,八剌率兵三万攻打斡端,斡端守将忙古带、火你赤只有数千兵马,无法抵挡,只好后撤。斡端地区遂被八剌吞并。
虽然吃了亏,忽必烈却并没有动声色,其一是攻宋战争已经启动无暇西顾,其二是他也明白,八剌要想扩充实力必须要和海都、忙哥帖木儿一争短长。只要自己沉得住气,八剌早晚要和他们交手。等到自己灭了南宋集中精力考虑西北问题的时候,八剌和海都应该已经两败俱伤了。
【正文】
忽必烈这一点算得很准,八剌抢夺斡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获得物资给养,弥补木八剌沙时期丢失领土的损失,谋求对海都作战的优势。忽必烈的隐忍,使得八剌放心大胆背靠元朝对海都进行报复之战了。
在夺取斡端后不久,八剌与海都战于呼阑河畔,海都在木八剌沙执政时期占足了察合台汗国的便宜,没把八剌放在眼里,岂料八剌用计设伏,一举把海都所部打得大败亏输。
八剌仗着身后有元朝撑腰,可海都也有可靠的盟友,他失败的消息传到金帐汗国,金帐汗忙哥帖木儿大怒如狂,立即派自己的叔叔别儿哥只儿率大军五万前来助拳。八剌万没有想到金帐军来得如此之快,当他再与金帐、窝阔台联军交战时,已经没有什么计策可以使用,只能硬拼,结果一败涂地。败了也就败了,可八剌归拢残兵稳定阵脚的能力也不如海都,这一败便不可收拾,以至于沿着呼阑河沿线以西一泻千里,一直退到阿姆河以西才把部队重新集结起来。
大败之下,兵马地盘损失无算,如果这时候金帐、窝阔台联军继续推进,自己恐怕连最后的地盘都保不住。老大元朝虽然愿意做自己的后盾,可有夺取斡端的前嫌,再加上人家正在全力南征,根本指望不上。八剌进退两难之下,竟然决定破罐子破摔,命令对撒马尔罕、不花剌等大城市进行彻底的破坏——避免折现富庶之地落入海都、忙哥帖木儿之手。
这是典型的无赖做法,但无赖的优势就在于,一旦耍起这一套,便会使敌人有所顾忌,从而达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八剌的决定一经传出,不但撒马尔罕等城市的贵族、长老们连忙拿着大量的黄金前来请愿,而且让忙哥帖木儿和海都都不得不停下进兵的脚步。
忙哥帖木儿和海都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抢钱、抢粮、抢地盘”,如果八剌真的来个“三光”,自己费了半天劲拿回来的不过是一片焦土,有什么意思呢?大家都是为了钱财地盘,没必要非得弄得玉石俱焚,还是谈一谈吧。
于是,海都在与金帐军统帅别儿哥只儿商量后,派自己的弟弟钦察(窝阔台子合丹之子)向八剌表达“和平团结”之意,约他和谈。八剌正处在困境,靠着耍无赖才勉强躲避攻击,见到这么好的机会,立时把自己答应忽必烈对付海都的诺言丢到九霄云外,对着钦察大诉起兄弟之情:“我对我的状况感到羞愧,因为我互相都是堂兄弟。我们光荣的祖先以刀剑征服了世界,并遗留给我们。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在友好中享受和平的幸福?为什么我们之间要如此争斗内讧?”
既然三方都有和谈的意向,事情好办得多了。随着钦察在之间穿针引线。1269年春,八剌、海都还有代表金帐汗的别儿哥只儿在窝阔台汗国的塔剌思河流域的塔剌思、肯切克草原举行会盟,召开了没有拖雷系宗王尤其是没有“大汗”忽必烈参加的库里台大会。金帐、窝阔台、察合台三汗国签订盟约,瓜分阿姆河以北地区,并立誓维护蒙古传统,反对背弃了的传统的忽必烈以及伊儿汗阿八哈。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塔剌思联盟”。
很多史家认为,塔剌思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决定性的分裂。其实,这不过是帝国分裂后各个国家进行的一次重新分派组合,“决定性”是说不上的。即使没有这一联盟,帝国分裂的状况也没有可能挽回。
【正文】
除了宣示和平团结,三方还划分了势力范围,阿姆河以北的河中地区,八剌得三分之二,忙哥帖木儿和海都一起分得三分之一。看起来八剌比较得便宜,而实际上此时的察合台汗国的领土已经比阿鲁忽时代缩水了近一半,而金帐汗国则拿回了部分当初被阿鲁忽夺走的土地,最有好处的便是海都,由他所重建的窝阔台汗国占据的原察合台汗国土地在会议上得到承认,还分得了富庶的河中地区的一部分,实力大为增强,而且经过这次会议,窝阔台汗国成为中亚地区的霸主。
不过,与会三方倒是没有完全忽视忽必烈和他的大元朝廷,议定忽必烈是蒙古帝国合法“合罕”,但统治范围只是帝国东部,而帝国西部则是他们三家的势力范围,至于伊儿汗国则不被他们承认,其领土也被他们在口头上瓜分了。
这场景着实有些可笑,一方面认人家是老大,一方面又分了人家一半的土地,还打算着对人家动兵,这三个汗王也真是活宝了。
八剌吃了亏,但总算保住了最后的地盘。按照会议的决定他的扩张方向可是向东冲元朝发难,或者向西南对伊儿汗国动兵。可忽必烈并非只注意南征之事,对于西北虽然力有未逮,却也着意布置过。早在至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便“敕徙镇海、百八里、谦谦州诸色匠户于中都”,至元三年又设忽丹八里局。在听闻“塔剌思联盟”之事后,更是派太子真金驻兵称海(今蒙古科布多东南),派万户伯八、断事官刘好礼镇守吉儿吉思、谦州等处以为防备,至元八年(1271年),又派嫡幼子、北平王那木罕与右丞相安童驻军阿力麻里。这个时候和元朝动武,是自找苦吃。而伊儿汗国三面受敌,北有金帐汗国,南有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再加上东北方向的自己,一定会顾此失彼。于是,八剌积极准备向伊儿汗国动兵。
刚说过“我互相都是堂兄弟。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在友好中享受和平的幸福?”这样的话,转过来又对自己的他堂叔动兵(阿八哈是拖雷的孙子,八剌是察合台的曾孙,按辈分阿八哈是八剌的堂叔),八剌也算是把无赖进行到底了。
1270年,八剌率五万大军进攻呼罗珊,兵锋直指伊儿汗国属地马鲁察叶可。镇守伊儿汗国阿姆河沿线的旭烈兀第六子土不申抵挡不住八剌的进攻,节节败退。八剌乘胜前进,沿途不停地焚烧庐舍,劫掠人畜财物,破坏农田庄稼。伊儿汗国的东北边陲一片大乱,损失惨重。
阿八哈在旭烈兀在位的时候便是父亲非常倚重的将领,其人骁勇善战,在得到弟弟的告急文书之后,亲自率数万军队迎击,双方对峙于八忒吉斯草原。
正如八剌所料定,伊儿汗国北有金帐汗国,南有马木留克王朝,现在又要面对东北的压力,是在有些捉襟见肘。为了避免决战,阿八哈派出使者,希望能和八剌汗和谈,并主动他提出,割让哥疾宁、起尔曼直到申河的土地。
这些土地早年已经被察合台汗国吞并,阿八哈此举只是做一个示弱的表示,希望堂侄能够知难而退。可八剌利令智昏,根本不相信阿八哈亲自迎战,认为这是一口吞下呼罗珊甚至更多伊儿汗国领土的机会,对于和谈一口回绝。
阿八哈无奈,只得打起精神,准备决战。他看出八剌汗轻敌和不明真相,在也里布置包围圈,不时派出间谍麻痹察合台军。为了让堂侄上当,他还使出类似“蒋干盗书”的计策,抓获八剌哨探,故意让其得知伊儿汗国军士气低落,阿八哈本人不在军中的情报,然后将其放回。
八剌不知是计,率大军长驱直入,在也里一头扎进阿八哈的包围圈。阿八哈汗见对方来到,一面切断敌人水源,一面四面包围,强攻猛打。
察合台军远来疲弊,又毫无决战的准备。陷入包围后顿时混乱起来,很快便被击溃。八剌汗麾下大将麻耳忽里阵亡,自己也丢失战马险些被擒,靠着卫士拼死保护才逃出重围。阿八哈为了报复,顺势侵入花剌子模、河中地区大肆破坏。堂叔侄之间的争权夺利,遭殃的却是无辜百姓。
也里一战,八剌汗主力荡然无存,自己也因为气愤而中风不能理事,不久便凄凉的死去。察合台汗国中衰,大部分贵族依附于窝阔台汗国,其余不愿臣服于海都的也都被打败,从此沦为窝阔台汗国附庸。
1271 年,海都立察合台孙尼克拜(察合台子撒儿班之子)为察合台汗。但尼克拜在1273年因想复兴察合台汗国被海都所处死。1274 年,海都又立察合台孙不花帖木儿为察合台汗,而不花帖木儿在即位的当年也因不顺从海都而被处死。
1274 年,海都立八剌之子笃哇为察合台汗。笃哇吸取两位前任的教训,对海都死心塌地。
【正文】
八剌的轻敌冒进让海都得到了将察合台汗国完全控制的机会,窝、察两国都成为他的势力范围。但总体来说,两国加起来的财力、人力、物力也远远比不上元朝,海都在与元朝的战争中仍是败多胜少,元朝虽不能将他攻灭,他也对忽必烈经营的伊犁河防线无可奈何,从塔剌思联盟成立的1269年到1276年,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