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农的田园生活-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山上野生的和院子里移栽的果树叶子长了不少后,如意特意让曾铁柱铜柱两兄弟拿了柴刀帮忙把果树上幼小,有病害的枝卡砍掉,哪怕是已经开花的桃树和有了细小果实的李树。曾铜柱劝如意不要把这些开花结果的砍掉,但如意执意要也没办法只好照做。到时曾铁柱看了一下她,再看一下砍掉的枝好像明白了什么,一言不发的帮忙砍弱小多余或有虫害的树枝。虽然如意只听过果树修剪应掌握“五看”和“三稀三密”的原则,不懂具体怎么做,但无碍她去尝试,学着去修剪,慢慢积累经验,最起码知道优胜劣汰。
让如意觉得疑惑又熟悉的是这个节日还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屈原是来自紫朝国,有这个人只是时代不一样。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如意家的糯米是赵木头让小姑拿来的,大概有15斤,刘氏想着难得包一次粽子,家里上到孩子他爹,下到如静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干脆就买多25斤的糯米包甜的和咸的粽子,到时给孩子她爷奶,大伯,大姑和舅舅家送一些。
五月初四那天,把提前一天一天泡好糯米,将粽叶清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备用,买了3斤五花肉,肉洗好后切小块,然后放酱油、跳香粉、蒜粉、料酒、糖、盐少许,腌制两个小时,然和把发泡好的干香菇,花生米和腌制的五花肉一起放入锅里炒香,用粽叶包肉馅粽子时,刘氏告诉如佳三姐妹放肉一定要糯米把肉包起来,这样肉的味道不会外泄,油和香气会被糯米滋住,这样肉夹杂着米香,米又纠缠着肉香,回味无穷,用棉线绑好,再蒸上1个时辰五花肉香菇咸棕就做好了。
再做绿豆鸭蛋黄棕,用泡好的糯米包着蛋黄和绿豆,然后用粽叶包好文火蒸上半个时辰。
最后一种是豆沙红枣甜粽子,刘氏让女儿不懂怎么包的话就照看着她的做法做,取一到两片粽叶,折出一个三角,放一勺米,再放豆沙红枣,再放一勺米用手压实米,粽叶从上往下折叠,叠成三角形,用棉线绑结实。刘氏等甜粽子都包好后,正好绿豆鸭蛋黄棕的那个锅也蒸熟了,就换上甜粽子,加入没过粽子的水,上面压一个盛水的盆,盖好锅盖,再蒸上半个多时辰就差不多了。
等蒸熟的三种粽子放凉后,刘氏按每样粽子各送9个给孩子的爷奶,叔爷奶和村长家,孩子的大伯,大姑和舅舅家每家每种馅心的粽子送6个,卢掌柜,钟掌柜和梁师傅这三家也不能忘了,考虑到他们家境,也每样送6个。像春花婶比较要好的人家就每种粽子3个,其中曾铁柱两兄弟不善于包粽子,加上当家的特意交代要帮着他们准备好端午节的东西,也给他们送各6个粽子。先让孩子他爹和自己去把长辈们的粽子亲自送去,在配上自己分别准备的端午节礼,其中孩子爷奶的是最丰厚的,有衣服各一套,雄黄酒一坛和200文钱。
大哥他们都不在同村了,也需要孩子他爹驾车去送节礼,自己则带着如静给村里要好的几家送粽子,当然她们也回了她们自己做的粽子过来。人情都是要有来有往才能长久的,何况是在朴实的村里,虽然曾铜柱包的粽子没包好,掉落了不少米和馅料,他还是红着脸说明后回了粽子和一条腊肉。
忙碌充实的农家生活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端午节,在这个跃骑镇有很多说法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村里人就会在河边采回艾叶和菖蒲。有生意头脑的村民就会提前几天开始在镇上或县里去卖端午必须准备的艾叶,菖蒲,粽子等。村里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刘氏还给如佳五个在额头和手脚处涂抹雄黄,佩带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端午节那天四个村会组织各自出一条舟来赛龙舟,舟上有6个人帆船,4个人敲锣打鼓为自己的组员加油鼓劲,四个村里的其他人都会围着那条越河看四条舟比赛。赵子丰今天没办法继续研究他的水车,虽然研制出一部分主体出来,但这个时候需要陪着爹娘婆娘孩子去看赛龙舟。
如意和儒青好不容易挤入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看着四个村长分别安上龙头、龙尾,祭拜了龙神和屈原,此时祭祀龙神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然后再准备竞渡,而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如岸边有秀才摇头晃脑的念道:“……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大家平时没有那么空闲凑热闹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岸边的村里人各自为自己村里的人呐喊加油,如果村里赢了会有奖品的。
如意第一次在古时体会到如此热闹宣扬的场面,各自喊得脸红口干,满头大汗笑着乐着,有股身在闹市的感觉。看着一张张洋溢着单纯快乐的笑脸,让人心里快乐安宁,不由自主被他们吸引,沉浸于这热闹而快乐的情景里。如意抓着儒青的手向着挂着东河村的那条舟跳着喊道:“东河东河,勇夺第一,东方不败。”“哈哈”“呵呵东河东河,最棒。”周围听到的同村的也开始一起喊起来,声势浩大哈。
41水转筒车
端午过后的一个星期,经过赵木头和赵子丰的不断钻研;曾铁柱有时间也来出出主意;老天不负有心;第一辆水转筒车终于做出来了;试了后虽然有点小问题;但调整一下;下一辆就完好的造出来就没问题了。那天下午;赵子丰让刘氏去买了肉和酒准备晚上好好庆祝一下,让如佳去祖屋请李氏和子惠过来吃饭,如意去告诉曾铁柱两兄弟这个好消息;请他们过来吃晚饭。刘氏去了对面的西河村文屠户那里买了肥肉,五花肉和排骨;在杂货店买了两坛酒。如意去曾家回来也带回来曾铁柱拿给自家的腊野猪肉和风干野鸡;说是晚上做菜。
在这个时代,东河村里不少山长了不少的树木和竹林,木材竹子是不缺的,而且每年都会种一些补回去。像附近的四个村里就赵家会木工活,他们才经常要砍木做家具那些,其他人除了打造嫁妆的时候要砍以外,平时也就砍些枯枝做柴火。现在如意家的院子堆了不少已经晒干的木材和竹子,赵木头两个人趁着天气准备继续做下一辆筒车,木碎可以用来做柴火烧。等刘氏买回肉和酒后,如意两个人已经把腊肉切块了,野鸡也剁了一小块一小块了,在菜园里采回来的茄子,青瓜和生菜也洗了,该切片的也处理好了。一个锅里已经在蒸米饭了,另一口锅烧着热水,准备等娘买肉回来就可以煲汤。
如意告知曾家送了腊肉和野鸡过来,问刘氏准备做什么菜。“娘我还担心肉菜不够,准备杀一只鸡了。这个点去买肉剩下的不多了,只买了两条排骨,半斤肥肉和1斤3两五花肉。有了腊肉和野鸡肉后,我们就能多做几个菜了。一个酸菜排骨汤,酸笋炒腊肉,红烧五花肉,茄子肉末,土豆焖野鸡肉,青瓜炒蛋,蒜蓉生菜,炒花生米,凉拌萝卜丝,这几个菜就差不多了。”定好菜色后,就各自忙活起来。如意烧火,如佳洗菜切菜,刘氏把剁好的排骨洗干净后放入锅里煮汤,待会米饭蒸好后,她就开始煮菜。
外面传来李氏和子惠的声音,如意抽空去给她们倒水喝,喝过水后,如静还是帮忙看小宝,李氏进厨房来帮忙,子惠,如佳和如意先去打野草,然后去把鸡鸭鹅那些赶回后院,剁碎野草后混着糠,地龙干给家禽喂食,炉灶里有潲水,野草,糠和烂菜叶煮开后,倒入桶里放凉后,再倒入猪槽里给猪吃。兔子只喂野草,上面不能沾有水珠,不然兔子吃了容易拉肚子生病。忙着的时候儒青也回来了,他在回来的路上捡了一些柴回来,给长辈们请安后,放下书包就带着点点,二点和三点这三条狗去村里溜达一圈回来,再背书练字。
半个多时辰后,饭菜已经摆好了,这次分男女两张桌吃饭。因为买回来的猪肉不多,女的这张桌子只有一小碟红烧五花肉和茄子肉末,大部分盛在男的那张桌子。儒青上了私塾后,一般家里有亲朋好友的话都会让他跟着赵子丰一张桌子,学着招待客人,不过他还小,不会倒酒给他喝。赵木头,赵子丰,曾铜柱和铁柱喝着酒,吃着菜,高兴的聊着。如意她们这张桌子就比较静的吃着饭,不多聊,免得挨李氏的唠叨。
接下来的日子,赵木头和赵子丰抓紧时间造水转筒车,目前10天里还会下一两天雨,田地里不缺水,不需要为水愁。等过上半个多月进入夏天,雨水少了,田地里正需要水灌浆,到时这个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8天后曾铜柱过来帮赵木头两父子安装水转筒车,第一辆是安装在这片新开的荒地上,附近就春花婶一家看到了,杨大郎也过来帮忙,春花婶几个放下手里的活好奇的问刘氏这是干什么。等知道这个是用来浇灌田地的,非常高兴,直夸赵木头他们木工活厉害,连水车都能做出来,大家有福了。赵子丰把它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提前挖好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地中。
后来赵子丰又把它升级为高转筒车,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下面轮子半浸水中,两轮上用竹索相连,竹索长约一尺,竹筒间距离约五寸,在上下两轮之间、在上面竹索与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满水后的重量。高转筒车也用人力或畜力转动上轮。绑着竹筒的竹索是传动件,当上轮转动时,竹索及下轮都随着转动,竹筒也随竹索上下。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时,就兜满水,而后随竹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竹筒将水侵泻到水槽内,如此循环不已。带动连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从低水源地区取水。这属于提水机械,属于后话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没一天,村里人都知道赵家制造出了水转筒车,纷纷来荒地里看着流水在筒车的作用下很快的流入田地里,方便的很,家里有余钱的,田地多的就打听赵子丰造价多少钱,合适的话自家就想订做一辆。这个赵子丰跟赵木头,曾铁柱商量过,一辆的价钱底价是850文钱,同村的问他,赵子丰也直接说了850文钱一辆,有现成做好的,说明可以几家同一片地的合钱一起买一辆,到时大家都可以用上。有人觉得贵,有人觉得可以接受,卢家当场买了两辆,秦勇家也买了一辆。
一下子卖出3辆让赵木头,赵子丰一家很高兴,正好让早上请卢掌柜下午来赵家看水转筒车,商量这买卖的他看到了,多年经营木活生意的他当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互相打过招呼后,赵子丰请他进大堂商谈。刘氏给他们三个人泡了茶后就退出屋里,带着孩子在后院做绣活,顺便看小宝。不过如意也知道大概,之前赵木头,赵子丰和曾铁柱他们商量怎么卖这个水车的时候,她们都在,考虑到没什么关系,抓着这个技术很容易招来祸事,就打算跟卢掌柜合作。一是他有门路,一般人不敢抢他的生意,二来他也有熟练的木工,可以一起做,这十几天赵木头两个人做了7辆和一俩斗式水车出来,最多能让附近两个村用上水车,不能满足这个镇子的需求。自家出场地,材料,卢掌柜出人一起做水转筒车,卖给这个镇的人预计是五五分,除了这个镇的销售赵家占3…4成,赵子丰和赵木头的工钱计入成本中,也就是另外支付。自家所得的当中再给三成利给曾铁柱,曾铜柱负责砍材料,按天算工钱。虽然看起来自家吃亏,但没后台,没关系,自家做这门生意也做不久,还不如交给这方面的能人,自家跟着也能赚久一些的钱。至于能不能买到县里或其他地方就看卢掌柜的能力了,他需要花费的心思,运费那些比较多,自家也不能贪心要五五分,让利一两成还是比较有利的。以后哪怕其他木工摸索出这做法,也不担心会把生意全部抢走,那时卢掌柜肯定打响名声了,大家想到这个就自然会去他那里买,这是长久的生意。
卢掌柜急于安排这水车的生产等事,留他吃饭他也等不及,谈完事就赶着回镇上了。请来曾家两兄弟说了跟卢掌柜商谈结果,水转筒车和斗式水车在镇上的销售五五分,其他地方卢掌柜占六成半的利,他出4个小工,小工租住赵家的屋子,一天9文钱。赵木头和赵子丰的工钱是一个月2两银子,只做水转筒车的核心部分,曾铜柱砍竹子和木材一天按45文钱算,让自己提供饭菜给干活的人吃,一天三顿,按一肉一菜,一个馒头和3个烙饼的规格做,一个月500文钱。明天签契约,到时请曾铁柱来做个证人,而自家的利中有曾家的三成,私下也会签个契约。现在做好的4辆直接以800文钱一辆卖给卢掌柜,这样算起来7辆一共得5750文钱,分给曾铁柱1725文钱。拿了1两725文钱给他,曾铁柱笑笑接过,然后刘氏来请吃晚饭,既然买卖以比较理想的谈下,大家都高兴的放下这事去吃饭了。
赵子丰送赵木头回去的时候,拿了2两银子给他,表示亲父子也要明算账,这水转筒车爹也有份,这2两银子是这次卖7辆水车的所得,不过以后除了2两月钱以外,分利中赵木头就占1成了。赵木头想想,同意的接过银子道:“你孝顺,爹我也接受你的孝敬。”
接下来赵木头6个人在祖屋的后院忙着赶制水转筒车,李氏带着子惠做他们的饭菜,李氏对于一个月能有270文的房钱和扣去买肉外,还能有200来文钱的收入非常高兴,在肉食方面倒没怎么克扣。刘氏有让如佳和如意忙完家里的活去祖屋帮忙,如意猜肯定是赵木头指点她买肉买多一些,免得被人在背后说闲话,不然以她爱钱如命的性格,至多花个200文钱买肉。
42少东家
赵子丰每天吃完早餐后就去祖屋做水转筒车;每隔三天卢掌柜就会拉一批去卖,赶上好时候;销售不错。如意她们主要忙着割草喂家禽,有时给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