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商道-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面反思的是商道中的人生逻辑,下面探讨一下商道中的经营逻辑。 
本小说阐述的重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伟大,是直觉智慧的伟大,是预见力和判断力的伟大。这些伟大智慧或称为“商道”的背后经营逻辑是什么呢?我称之为“大事逻辑”,就是书中放手、放心、放钱的“种人参”的逻辑,而不是“卖草鞋”和“卖风筝”的“小事逻辑”。大事逻辑的特点如何呢,在此我们略作些简短分析。 
一、 大事逻辑是算计的过程,而非计算的过程,是只求成败的,不求对错的。小说中“烧人参”一出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 大事逻辑是由观念引领目标的,而非目标引领观念,也就是康德说的是由观念出发,而非由事实出发。是让事实依照观念,而非让观念依照事实。也可以说是由战略走向战术,而不是由战术走向战略。书中例子皆是,不再细说。 
三、 大事逻辑实际是大头逻辑,不当大头不能干大事,不当大头不能成大业。在书中林尚沃面对“刺客”,面对“间谍”等等故事,都是当大头能忍耐的好戏。有大忍耐才有大能耐即是。 
四、 大事逻辑的着眼点是未来,而非过去,林尚沃当下所下棋子都是在谋求未来的战略拐点的发生,以获得超倍速的发展。以未来为着眼点的大事逻辑是一个开放的逻辑结构,对未来少钢性控制而多是柔性适应。书中向往的鼎之三足即是这种结构。可以说林尚沃是深谙中庸之道的大师。 
讲的这些大事逻辑非常重要,是技术理性至上的当下社会所忽视了的,也是所有行业战略型领导者应必备的思维基础,是东方智慧优秀资源之所在。这也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哲学思想。 
但我还想说的就是以禅学、道学、儒学为背景的大事逻辑背后的缺失。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是强调直觉的、重视悟性的一种文化,但大家可能会忽略的是伟大的直觉和悟性同时也可以造成伟大的错误。如何才能保证直觉和悟性的伟大呢?如何给直觉和悟性以坚实的基础呢?只有一条道,那就是科学知性和哲学理性。这是西方文化的优势所在。直觉和悟性都是挑战概念、脱掉概念的一种思想方式,而科学知性和哲学理性的根基就是概念。如把人的思想空间分为四层,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四层楼。一楼是感性空间,二楼是知性空间,三楼是理性空间,四楼是悟性空间。西方哲学家(民众)大都只承认三层楼,不承认第四层楼空间,而中国哲学家(民众)对知性空间和理性空间大都不重视,而过分注重感性空间,尤其是悟性空间。这是在信息社会、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很难做得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知性、理性的基础上发挥直觉,必须在直觉和悟性的引导下进行知性和理性的论证,这才是合理的。这是更高级的一种理性,或称演进理性或称生态理性。 
当下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最大局限就是缺乏科学知性和哲学理性,更不用说生态理性了,所以当我们读此书为之感动的同时多做些理性反思才对。 
再者,在几个基础观念下,读此书便会更有收益。第一,本书是小说,是文学虚构,不是真实的案例。第二,即使有真实性,也都是小概率的成功,不能具体地参照,只能抽象性地继承。第三,本书有神话色彩和宿命论倾向,不可不注意。第四,本书多描述的是极端生存之道,还须知真正的大道是在平平常常之中。 
河北万岁制药集团 
  
  吴雪君 

20031118 
关于商道书评
汤敏:‘商道’需要民间商业协会作保证
日前,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参加韩国小说家崔仁浩创作的哲理小说《商道》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论坛上表示:要使商道真正能够盛行起来可能需要很多很多的条件,第一个条件首先是商业信誉环境,就是如何通过推动建立起来民间的商业协会来保证商业道德。 
当记者提出此种观点有何依据时,汤敏回答到:我是学经济学的,所以我更多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小说《商道》,我的第一体会,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商人或者说市场经济是怎么样约束的。比如说小说的主人公林尚沃因为贪污了500两银子,他的老板给当时的商界写了一封信,从此他这个人在整个的人参行业什么都不能干,只能打长工。就是他老板的一封信,就会有那么大的作用。后来林尚沃到北京来,带了一批人参,因为他有垄断的地位,一下把平常卖的人参25两一斤,一下子提到45两,当时北京的商人就是不买,好几个月没有一个人去买。当时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主人公只能把人参烧掉,采取了极端的死而后生的做法。当时的商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制约,这种商道如果没有民间的信誉强烈的制约,他这种商道不能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制约,因为你做了坏事或者不讲信誉,很快会被社会抛弃。我觉得那时候的信誉,在这种约束下,就是民间约束下,才能使大家讲商道,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社会风气。包括我们到古时山西钱庄遗址调研,就发现民间的信誉非常强,那时候不需要什么法律,也不需要检察院,也不需要民间法庭,就靠民间的信誉,就能把整个商业的秩序创造好,而且讲商道的你就能发展。 
当记者提出目前我国商业环境是一个什么状况时,汤敏情绪激动:  现在我们民间的商誉不是太好,或者说应该有很多问题,我想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我们有很多体制上的问题,很多的国企发展本身只图短期行为,所以有好多的逃债,形成了一种风气。另外,我们民营企业发展的时间太短,原来的商誉是几千年形成的,我们的民营企业是在很短时间发展起来的,我们太过于注重依靠政府,包括盗版印刷,我们马上想到为什么政府不管?政府应该去管,我们老把商业建立寄托在政府身上,我们今后要从民间慢慢建立像我们几百年前在中国的商业里建立这套商业信誉,或者说通过民间的制约方式来改善商业道德环境。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建立起一个类似于民间协会组织这样的机构时,汤敏表示:在国外一般说行业协会的制约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行业协会的发展更多是官办的,以后行业协会的方式怎么样进一步发展起来,或者说民间怎么样进一步建立商业协会?辅助于政府的相关职能机构,使我们的商业环境更好一些,使我们的‘商道’真正能够盛行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具有号召力领袖型的企业来发起行业或整个商业参入商业同盟,制定互惠互利条约,制定违反条约处罚条例,以期达到建立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商业道德有一个更好的拓展平台。 
  
关于商道书评
治疗现代商业社会的药方
在阅读韩国作家崔仁浩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商道》的过程中。我始终怀有一种如对故人的亲切感。尽管我与崔仁浩先生素昧平生,对韩国文学也几乎一无所知。崔先生的这部力著是我阅读的韩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在读过头几页后,我就被它吸引,用“一经捧读便不忍释卷”这句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开篇第一页就写韩国麒坪集团领头人、会长金起燮先生因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试验自己企业刚刚生产的一款新车,在比斯巴登附近发生车祸,不幸辞世。这位会长与书中第一人称的我——作家郑先生有一面之交。因此,在金会长死后,郑先生接受主管麒坪集团实务的企划协调室主任韩基哲的委托,为金会长写一部传记。郑先生在韩哲基的帮助下,清点金会长的遗物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皮夹中有一张小字条,写有“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十个字。郑先生通过查访,发现这句话来自十九世纪的《稼圃集》。而该书的作者,便是当时韩国的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商”的首富林尚沃。尽管历史才前进了不过两百年,但林尚沃在当今的韩国商界,却似乎已无人知晓。于是,郑先生便开始了对林尚沃的商业生涯的研究与发掘……。 
我本人写作历史小说,深谙那种搜求历史古卷青灯的寂寞,自然,那种久获不得却因一次偶然而解开历史之迷的快乐也曾使我得意忘形,恨不能即刻举杯邀月痛饮。从崔仁浩先生的书中,我重又获得了这种体验,有时,我们是浩浩沙漠的旅客,有时,我们又恍如剡溪访友的古人。 
崔先生笔下的林尚沃,虽然奇特,可是我们并不陌生。在林尚沃生存的年代,我们中国也有一个与他经历相仿佛的传奇商人胡雪岩,经高阳先生的小说,胡雪岩在今日中国商界,已是耳熟能详的人物。我有个商人朋友,说他已读了四遍《胡雪岩》,现正在读第五遍,每遇人生一次转折,他都要读一遍。对于商人来说,《商道》必定也是这样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好书。这样说,也许贬低了《商道》的意义,其实,崔先生揭示的不仅仅是为商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林尚沃从一个店铺的小伙计,成长为富可敌国的“天下第一商”,只不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小说巧妙地将一些当时韩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纯祖时期的权臣朴宗庆,洪景来之乱时的造反领袖洪景来与李禧著,以及十九世纪中叶韩国深具影响的大学者秋水金正喜等等,引进林尚沃的商业生涯中,这三方面的人物分别代表着权欲、力量与名誉,作为一个商人,要想有大作为,是不可能绕开这三股势力的。常言道“载舟之水,可以覆舟”,同他们打交道,既可以获得滚滚财源,稍一不慎,也会得到灭顶之灾。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林尚沃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与联系中,林尚沃始终坚守诚信。但是,在大难临头时,仅仅凭着诚信是不足以化险为夷的。书中写到林尚沃一生遇到三次大的灾难,他之所以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全凭一个世外高人石崇禅师对他的指点。石崇禅师是崔先生精心塑造的一个人物,也是《商道》全书的灵魂所在。石崇出身寒微,是一个弃儿,后被一个技艺精湛的陶工收养,并传授给他全部的陶艺,他本是一个本份木讷的青年,但是,自认识一位漂亮的妓女后,他便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游手好闲,放荡不羁,令他的养父伤心不已。在经历了许多痛苦与磨难之后,他迷途知返,又回到养父的身边,并没日没夜地钻研陶艺,终于烧制出韩国历史上最为精湛的白瓷匣燔。尔后,又制出更为神奇的戒盈杯,并因此而成为韩国最杰出的陶艺神匠。但是,就在制出戒盈杯的那天,这位神匠突然失踪了——他没有凭借自己的技艺去搏取财富,而是携着戒盈杯来到金刚山的秋月庵出家,从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石崇禅师。 
因为第一次替东家到北京卖人参,为救一个被人贩子拐卖到妓院的弱女子张美龄,林尚沃不惜动用东家的250两银子,这是商人的大忌,林尚沃因此被逐出义州,并因声誉扫地而永不能经商。生活窘迫走投无路的他,只好来到秋月庵出家。在那里,他认识了石崇禅师并成为弟子。三年后,仍因那位被他救出火坑的北京女子张美龄的奥援,林尚沃重新脱下袈裟,走上了经商之道。临行前,石崇禅师与他有过一次谈话,告诉他这辈子还有三次灾难,并给予了解救之方。 
看得出来,崔先生的苦心孤诣,是要通过林尚沃这个人物来揭示主题。应该说,作者的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读罢全书的人,都会接受“戒盈”的理念。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儒家做人的根本,《商道》一书中,多次提到“商即人”,经商即是做人,而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实与戒盈。对于一个人来说,诚实为本、戒盈为用;或者说,诚实为道,戒盈为德。作者将“戒盈杯”这一“道具”贯彻始终,可以看出他的匠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利润的最大化,几乎已成为每个商人的终极目标。更可悲的是,似乎所有的国家、集团与个人,都将这一目标视为经典。获得巨额财富的人,则成为楷模,成为人们崇敬的对象,反之则遭人唾弃,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下,追逐财富的竞赛确定了人类的游戏规则。而传统的那种悲天悯人、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几乎丧失殆尽。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代意识”,它使所有当今之世的商人乐此不疲,这不是时代的“正声”,而是时代的悲剧。 
从《商道》中不难看出,崔先生心仪中国传统文化。他在书中大量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典籍,用儒与禅这两种精神的利器,来剖析与论证“戒盈”的重要性,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它更是具备了一种“寻根”的意义。 
戒盈,是崔先生为现代商业社会开出的一个药方,只是不知道读者诸君,乐意接受这个药方否。 
2003.9.21草于武汉望湖楼 
(全文完)


  
  书籍名称:商道  作者:崔仁浩
  
  本书籍由网友“jayjay”上传  日期:2009/5/16 16:50:27
  
   。。  。。   TXT电子书免费分享平台
  Web2。0小说网站,和好友一起上传、下载、分享TXT全本小说。
  
  所有小说仅供试阅,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阅读全本请购买实体书。
  


〃     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