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女人的成长-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虽用“缺憾”二字形容不孕,但我不认为那是不能面对的情况,也不是人生的绝境。更何况儿女绝不是婚姻的保障,多少夫妻在生儿育女的喜悦过后不久,就闹婚变而造成不少心理障碍的孩子。因此有人说生育不过是自私的基因,为了传续生命而鼓励人类的行为罢了,所有的生命都落在这个模式里。
但不孕却为女性带来痛苦,过去不能生育的女性遭遇的命运是被休掉,或接受丈夫纳妾,屈辱当然是深重的。今天治疗不孕的方法多了,不孕女性的命运当然随着改善。但是医生也表示,任何方法都不见得能百分之百的成功,在这种“缺憾”之下,不孕妇女仍可能有受屈辱的命运。
真正能尊重妻子不愿生孩子的丈夫,只在知识分子中占极少数;真正能坦然接受不孕,并不影响夫妻感情的,也是少数人口;真正能面对不孕而不心情惶恐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我知道不少夫妇因不孕而苦苦求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其中女性受的痛苦(包括各种治疗)当然超过男性。

第二度成长(3)
女性对这些痛苦能忍受下去,除了孩子本身是一股强大的吸力以外,传统对婚姻、对夫妻的定义都是强大的压力。两股力逼着她承受痛苦。女性总觉得“生个孩子才算完整”,而且已成了时髦的风气,连好莱坞一些美艳女星,都唯恐别人不知道她能生孩子。
在中国的社会里,不孕妇女更要接受上一代公婆的压力。一个能力再强、再会赚钱、再孝顺的媳妇,如果“生不出孩子”,其他的全部不值一提。
在传统和现代都“努力生育”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女人不能生育,就必须勇敢地面对,也应该独立思考、明晰判断,并且和配偶理性的商讨,双方共同努力做决定。现代女性与过去女性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可以有自由意志,做我们认为适合自己的事,不再受不合理的“别人的意志”支配我们的思想行为。女权运动者呼吁妇女争取生或不生的自主权,我们要投同意的一票,否则不孕的妇女可能会精神崩溃了。
第二度成长
家中女性的人际关系
尽管小家庭越来越普遍,但是存在于女人间千古难解的“婆媳问题”,仍然困扰着现代女性。
除此以外,姑嫂、妯娌等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让不少现代女性在嫁到一个家庭以后,影响她的心情和生活。
“女人的敌人是女人”这句话,往往在家庭中更加显著真实。婆媳则是头号敌人。这场敌对战中,不一定都是婆婆占上风,有经济能力的媳妇也常不把婆婆放在眼里。但无论谁胜谁败,如果不能“化敌为友”,就是家庭的危机。
至于姑嫂、妯娌,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观念等自是不同,有时为了各自的利害关系而彼此明争暗斗,要结成真正的朋友必须花费一番工夫。在我的读者来信中,妯娌不和的原因还包括家世地位、陪嫁多寡、学校文凭高低等,常见富的压倒贫的、高的压倒低的。婆婆会势利偏心,丈夫日久也会因为妻子变得骄傲或自卑。而姑嫂之间有的却特别和谐,因为哥哥娶的是妹妹的同学,或同学的姐姐等,反不像以往那种“小姑难惹”了。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人的婚姻依然是“两家人结合”,而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没有太大的改变。也因此,进入一个新家庭以后,女人要“笼络”的不是这家的男人,倒是这家的女人。
现代女性在处理家中“女性人际关系”时,和过去也许会有些许不同,如果能用明理明辨代替一味温顺、用公开讨论代替飞短流长,可能不会让自己太苦,也不致引起家人间的钩心斗角。而温厚、体谅、热忱、坦诚等人性的光明面,也一定要保持并发扬。
总之,女人若要女人的未来更好,则不论在哪种环境,都应该彼此互助合作。如果还有《孔雀东南飞》那样的故事,那是女性之耻。为利害而自相残杀,那是女性之悲,都不是现代女性的作为。
第二度成长
让全家人走入厨房
妇女节前后,从各种传播媒体上看到很多女性或接受访问,或发表文章,无论问的、答的、“自说自话”的,常见到女强人、家庭事业、发展自我等名词。几位纯家庭主妇对我发牢骚说:“我们这些走不出厨房的女人似乎没人会注意,难道我们就不重要了?”
其实,结了婚的女人谁又走出厨房啦?而且为什么要走出厨房呢?人除非可以不吃饭,否则厨房永远是家中重地。很多年前我读过一位母亲写的文章,描述她每天下班回来在厨房做晚饭,丈夫孩子陆续回来后都钻进厨房来,一边帮点小忙,一边和她谈这谈那的,整个厨房充满欢乐,伴着一道道热腾腾端上桌的菜,拿筷子摆汤匙的声音,真是温暖极了。
这样的厨房是人间乐土,为什么要走出去?
现代厨房应该宽敞、明亮、整洁,能容得下全家人在里面活动。母亲不但不必走出去,还要用种种技巧把家人吸引进来。这块乐土应该是全家人回来后第一个喜欢进来的地方,主妇当导演,全家人可以即兴演出,让他们接下锅铲,表演一两道菜。事实上现在的男人有很多人的掌厨艺术十分了得,只要他们愿意并且喜欢做,他们就会有另一种成就感。怎样诱导他们经常愿意并喜欢进厨房,就全看主妇的功夫了。有些主妇把厨房当做自己的“辖区”,不愿丈夫和儿子来搅和,一方面却又怨厨房埋没了她,岂不是矛盾?或是成天抱着不甘愿、委屈的心态在厨房打转,然后羡慕不进厨房的女人“好命”,就更是一种自寻苦恼的生活态度了。
尽管科学家预测未来的厨房不再用来煮饭做菜,只是一些仪器烘热已成形的食物,在几分钟内就可享用一席佳肴,但只要活着,我们就需要一个温暖、祥和的进食地方。如果每人端一份食物在自己房间吃,那也就不必要结婚成家了。既然家里不能没有厨房,既然家人需要厨房,我们为什么不积极地面对厨房?不但不要走出去,而且要让全家人进来。把厨房从布置到气氛都变得更美好,可以测验出一个女人的成熟度。


另一半(1)
如果妻子强过丈夫
“太能干了没人敢娶”或“太能干了嫁不掉”(这里的能干不是指做家事),是一些未婚女子焦虑的情况之一。
曾经有一位读者告诉我,她由于就读的大学是公认的一流学校,而丈夫则是“三流”大学毕业,为了怕引起丈夫的自卑而使得家庭发生悲剧,因此放弃赴美进修的机会。但是没想到悲剧仍然发生,她丈夫还是从偷偷摸摸外遇,进而到公开承认有情妇。
读过心理学家谈到很多女性“害怕成功”的例子,可怜的女人,哪怕她原是孔雀、是凤凰,在她打算共度终身的男人面前,也得变成一只小母鸡才有安全感。
既然女人的成功如此让男人受不了,婚前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女性结婚后,究竟该用什么态度和丈夫相处呢?今天学有专长、机遇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女性,可以在毕业后短短几年闯出点名堂来。但男性要事业稳固、有成绩可能要在三十岁以后,因此“妻强过夫”的例子可能越来越多。
为什么“夫强过妻”不会发生问题?那是由于传统认定男女角色就应该这么扮演,所以双方都很自然。除了少数不成热的丈夫在妻子面前摆出“事业成功者”的嘴脸以外,大部分丈夫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回到家也许还是妻子的“乖宝宝”。妻子不会有变成丈夫属下的错觉,并以丈夫事业成功为荣。
但是情况倒置以后,妻子可能在潜意识里受传统角色认定的影响,觉得丈夫竟比不上自己而轻视他。甚至一发生冲突时就下意识地“反咬一口”,说丈夫不能容忍她事业成功。
所以我认为“妻强过夫”的时候,女性最忌把那“强”字显示出来;也最忌青红皂白不分、情绪化地处理两人间的冲突。而且在大多以赚钱多寡来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今天,妻子若先以之衡量赚钱较少的丈夫的价值,那就不能怪丈夫在乎妻子比他“强”了。
另一半
兴趣不合不伤感情
“我俩因兴趣不合……今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这可能是一条典型的离婚启事,但是看看我们周遭的夫妻,究竟有几对是真正兴趣相合的呢?甚至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夫妻如果是同行,有时反而因互相竞争而伤害感情,除非他们都十分睿智。兴趣相投而又婚姻和谐的夫妻是幸运的,他们除了是夫妻,又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
大多数夫妻可不这么幸运,所以“兴趣不合”不应该是离婚的理由。除非:“你要把对方‘改造’得和你一模一样,你嘲弄讥讽对方的兴趣,你不让对方‘享受’他的兴趣。”
我很喜欢一个朋友说他们夫妇到国外旅行时,他去看他爱的博物馆,而他太太就去逛她爱的百货公司,然后约好在哪里碰头吃饭。他不认为她没有艺术品味,她也不认为他自私不照顾太太。于是双方都享受到同行但又满足了自己喜好的旅行乐趣,分享白天各自看到的新鲜事物。
这样的例子也许极少,但是平时的生活也未尝不可以照这种方式调节。在娱乐上丈夫爱看冒险电影,妻子爱看文艺片,那为什么非要一起看?丈夫如果喜欢下班在家看书,妻子却喜欢参加合唱团,又为什么非要硬绑在一起?
有些好事者看到某一对夫妇不常“同进同出”,就怀疑他们不和甚至是离婚了。其实一对成熟的、彼此尊重的夫妇,根本不需要用“同进同出”来“证明”他们之间的情感。
以“兴趣不合”为借口而争吵或离婚的夫妇不是太幼稚,就是情感上有问题。夫妇之间情感融洽的话,你不但会容忍对方的兴趣(除非是不良嗜好),也会欣赏,甚至进而接受并且自己也试着去享受对方的兴趣。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可能从配偶那边得到,反而是知己朋友可以与你有默契,可以互通心曲,但那应该不会影响你和配偶之间的夫妻之情。
另一半
现代夫妻的体贴形态
传统夫妻之间的体贴是,丈夫按时把薪水袋拿回家、每天回家吃晚饭、周末假日带孩子和妻子出去玩玩并且吃吃小馆子、记得在结婚纪念日或生日给妻子买小礼物;妻子把家整理洁净、孩子穿得整齐教得好、丈夫孩子回家有饭吃。这本来没什么不好,但是在社会急速变迁中,在人们观念改变中,传统的夫妻体贴形态今天已经不能继续完全照样维持下去。

另一半(2)
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丈夫很难天天回家吃晚饭,他一个人赚的薪水可能不够维持全家人过比较好的生活、他会忙得忘了所有的纪念日,周末假日也许还排了与业务有关的活动。妻子如果坚持丈夫照传统那么体贴,结果一定失望,甚至怀疑丈夫不爱她,不爱家。
而今天的女性有的是为了共同负担家计,有的是不甘心受了教育却不能到社会上施展,更有的是希望在工作中展示自我,她们在传统对丈夫的体贴中分出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当然她会有“不够体贴”的时候。如果丈夫看不清这一点,或也坚持要妻子依照传统来体贴他,结果一定也是失望。
前几天碰到一位朋友,说他最近特别忙,因为把太太送出国去写作,他就要兼做太太原来的编务工作以及家事。我十分惊讶地问:“你肯把太太送出去几个月只为了写作?”他笑着说为什么不肯,她喜欢写作,他觉得这对她很有帮助。
这使我印象深刻的几句话让我想到,今天的夫妻之间,需要一种合于时代的体贴,那就是“知心”。妻子也许做不好菜,但是能够了解丈夫在工作上的情形、知道在他面临困境时给点什么建议、知道协助他处理人际关系、明白忘了买小礼物绝不是他变了心、和他一起分享教孩子的乐趣。
在彼此“知心”体贴下,现代夫妻应该比以前的男女更能享受演出多一种角色的乐趣,而使生活更为丰盛。
另一半
夫妻间的私密性
有人认为,夫妻之间不该有秘密,一旦有秘密就一定影响到夫妻感情。从理论和原则上来看,这都是对的,但是不是为了表示夫妻之间毫无秘密,双方就没有半点“私密性”的东西呢?这些东西包括丈夫书房里和妻子梳妆台里的某些物件。是不是为了表示夫妻间毫无秘密,就得每件事、每个行动都详告对方,否则就追究到底呢?常有结婚不久的妻子抱怨:“结婚以前他什么小事都告诉我,现在就懒得讲话了。”或是:“不知道他书房里藏了什么秘密,帮他整理一下都不行。”
而近来由于女性渐渐独立,也有妻子抱怨丈夫对她事事都要管,常常翻她的皮包。
我想谈的是前一类的抱怨。很多男人在追求伴侣时的确挖空心思找话讲,而在婚后“惜言如金”。其实这是动物的天性,只要看看求偶时的动物怎样使尽花招吸引异性就可印证了。婚后他可以和同事、和同性朋友长“盖”,但回到家却爱用报纸或电视挡在前面。他有秘密吗?他变了心吗?我想大都不是。
教育学家常忠告父母亲,要让孩子保留他自己的小秘密,那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快乐。夫妻之间也一样,丈夫书房不让妻子整理,有的是因为他在乱中有自己的秩序,别人一整理他反而找不到东西了,或是因为就是不愿让别人碰他心爱的书、有纪念性的小摆设,这别人也包括妻子在内。但我相信那不都是为了保住什么秘密,只是他希望独享。
成熟的人会了解人基本上都有“私密性”的需求,亲密如夫妻也不例外。尤其现代夫妻,不是像传统所说的是两个圆的重叠,叠不齐的地方还要竭力修整齐;而应是两个部分重叠的圆,除了重叠的地方以外,还有完全单独的自我。丈夫翻妻子的皮包,和妻子翻丈夫的西装口袋,同样是荒唐。再说,如果夫妻哪一方真有妨碍情感的秘密时,那就不是翻不翻能解决得了的问题啦!
夫妻间有适度的“私密性”,反而可以增进彼此间的生活情趣呢!
另一半
撒娇不是幼稚
很多人都知道张敞画眉的故事,足见保守的中国人,夫妻生活也是很活泼的。前面谈到夫妻间也需要幽默感,从小在严谨的家庭长大,父亲不苟言笑,母亲沉默辛劳,自己也是乖孩子的人,结婚后总不能与丈夫和谐相处,虽然尽责负责,丈夫似乎也不感谢。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幽默的缘故呢?幽默既然需要知识和智慧,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有没有别的办法使夫妻间气氛好一点呢?
有的,撒娇要比幽默容易一些。不过从来没有撒娇习惯的人,却也需要练习,才能不让人肉麻反感。因为弄巧成拙以后,会大大削减自信心,就再也没有勇气尝试了。

另一半(3)
也许会有女强人不屑于在丈夫面前撒娇,认为那是“次等公民”取悦于人的方法。事实上撒娇并不是女人的专利,丈夫未尝不可以向妻子撒娇,子女更常向父母撒娇。撒娇绝不表示自己是“弱”的一方,基本上这是以柔克刚的“技巧”之一,会使夫妻之间只有玉帛没有干戈,气氛当然不会太坏。
但是成熟的人知道,撒娇的目的只是增加夫妻间一点生活情趣,调剂一下刻板的气氛,并不是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如果认为撒娇可以达到“不合理要求”的目的,或是成为推卸责任的方法,或是当成笼络丈夫的唯一手段,那可能在情人间有效,在夫妻间说不定变成厌恶对方的原因。尤其是结婚日久,有了“婚姻倦怠症”的夫妻。
撒娇其实不是幼稚,不成熟的人甚至还玩不好这种“游戏”。撒娇要能自然、合时合地、适可而止,这些都必须是性格成熟的人才能懂得的。否则会让对方窘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