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致远一直强调搜索引擎对雅虎的重要性,他很明确,如果这次Google赢得了中国市场,那以后想要反超将非常困难。同时,马云也对搜索引擎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2005年8月11日,杨致远给雅虎中国全体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今天上午,我们宣布与阿里巴巴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这是雅虎激动人心的一刻,我希望你们能够看到前方巨大的机会,成为这个成功团队中的一员。”阿里巴巴也正式宣布并购雅虎中国,正式达成当时热门一时的“雅巴联姻”。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雅虎的搜索技术、通信和广告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同时,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和雅虎中国的业务来置换其在阿里巴巴集团40%的经济收益权和35%的投票权。并购成功的同时,马云立刻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雅虎的中国“变身运动”,同时提出“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于是就有了2005年11月初,马云将雅虎中国曾经的门户网站变成单一的搜索页面的疯狂之举。
马云说:“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行动,我们同时得到雅虎的五朵金花——雅虎中国的资产、品牌、资金、技术和海内外渠道,加上我们6年运营形成的电子商务市场平台、诚信体系和安全支付机制,我们将打造全球最为完整、功能最为强大的电子商务体系——电子商务的四大护法:市场、诚信、支付和搜索。”
为了提高雅虎中国的市场份额,马云一接手雅虎中国,就在不断地转换思路来抢占市场。2005年,在雅巴联姻之后,马云迅速提出“弃门户,改搜索”的策略,精简雅虎中国门户网站,只保留财经、娱乐、体育这三个频道,在渠道政策上采取直销与代理并存的方式。2006年,马云“重拾门户”,重新定位搜索,推出“社区化+个性化”的搜索组合。雅虎中国yahoo。定位于社区化搜索,而全新搜索引擎名yahoo。cn则定位于个人搜索。同时,雅虎中国首页全面改版,增加了资讯中心、产经中心、个人助理等内容。2007年,马云将雅虎中国更名为中国雅虎,强调将本土化上升到企业的竞争策略的高度。除此之外,马云还把服务器搬到中国,加强专业搜索品牌的认知度。
马云曾对媒体表示:“我们不同于百度引擎搜索,百度的用户大多数是学生。雅虎中国需要吸引的是高端用户,并不需要那些对商务不感兴趣的用户,我们将把众多的高收入用户和企业家作为自身的资本,并会对搜索结果的权重进行调整,更加倾向于企业或商业网站。”为了宣传推广雅虎中国,马云花了8000万元人民币在CCTV的《新闻联播》后播放5秒的广告。之后,马云又花费3000万元人民币邀请冯小刚、陈凯歌、张纪中三位当红导演拍摄雅虎搜索的广告。
除了外部的大力宣传推广,对内,马云为了留住人才,给雅虎中国的员工制订了一个N+1的计划。一个月内,如果雅虎中国的员工确实想走,阿里巴巴提供N+1个月工资的离职补偿金,N指员工在雅虎工作的年数。如果愿意留下来,原来的薪酬和职位不变,甚至可以有所提升,还可以得到阿里巴巴公司的期权。
2008年,微软收购雅虎的邀约令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雅虎拥有阿里巴巴39%的股票,一旦收购成功,阿里巴巴将难保独立权。在收到微软意图收购雅虎的消息时,马云持有机会从雅虎收回股份的观点,积极筹备资金,做收购的准备。
2008年2月15日,在阿里巴巴的员工大会上,马云首次谈论了他对微软收购雅虎的看法:“微软对雅虎的收购事件,不仅涉及阿里巴巴集团的利益,也将直接改变互联网的现有格局,对中国互联网未来走向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确保国家、客户、员工及股东利益的情况下,阿里巴巴集团对此高度关注、积极参与,与微软和雅虎公司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并已经为此聘请了数位著名财务顾问和数家律师事务所。阿里巴巴集团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变化,不管微软此次并购雅虎结果如何,阿里巴巴集团都不会改变对公司的领导和方向。”
最大投资额再次震惊国内外
2005年,我还在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进修,早上打开电脑,看到了来自中国的最大新闻,那就是雅虎投资阿里巴巴10亿美元。我回想起2005年1月我们中国嘉宾,包括马云在内,在瑞士达沃斯小镇吃饭的情景,我又一次想起他并没有回答我阿里巴巴一年的收入大体是个什么量级这个问题时的情景。但此刻,这个公司40%的股份值10亿美元,也就是说,他的市值是25亿美元。用人民币换算一下,公司值近100亿!而当时这个公司还只成立了5年。2006年1月,我们再次在达沃斯一起开会,在这次会议中,按照那天的议程,我们基本在一起。那天有早餐会,有简短的站立式午餐。在下午4点多钟的一个会上,他说今天太饿了,要不出去吃个饭吧,我说我也饿得头有些晕。每年达沃斯6天的会议开下来,身体真有些受不了,不仅早上中午用餐时间都有人在讲,只要讲,你就没有时间吃饭,也顾不上吃。加上会议内容精彩,平行论坛好几个,常常是一天下来饿得难受,累得不行。那天下午4点多钟出来,我们在大会主会场附近一个小餐厅坐了下来,我问了他雅虎投资的故事,他那天应该是把主要情节讲了一遍。我当时没有一点儿商业感觉,只是觉得他融资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觉得他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超强,那个故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传奇。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被他的商业才干和生动的表述能力所打动。当时想得更多的是,我以后一定要采访他,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才能。
雅虎投资是祸是福?
此次互联网上最大的融资也许给阿里巴巴后面的发展带来了雄厚的资金,但这个资金让马云连续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进入搜索领域的战略失败。这个融资实际上要在中国把搜索业务做起来,但是阿里巴巴进入搜索的战略选择现在看来明显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以雅虎最后的关张做了注脚。2005年这一年实际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第六年,收入规模仍在10亿之内。淘宝正值与eBay的交战期,网商大会只开了一年,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目标刚现雏形。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阿里巴巴是否可以进军与电子商务完全不同的互联网业务,其实需要做非常认真的战略研究。在搜索领域的竞争对手是Google和百度,一个只有5年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并且对付像Google、百度这样的敌人吗?这些问题不知道当时的阿里巴巴做战略选择时是怎么回答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电子商务系统下面的小业务,或者说分支业务,而是重新开辟了一片新的江山。这个江山如何打下呢?我们看到,拿到钱后的阿里巴巴先是花了8000万在《新闻联播》后播广告,又花了3000万请一线大导演为雅虎搜索拍广告,这些打法的结果大家后来都看到了。在阿里巴巴历史上,进军搜索领域这个错误可能是最大的错误,像马云这样一个长于战略布局的人犯下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难以理解,但是当一个公司账上有太多钱时,其实是什么错误都容易犯的。
第二,文化融合失败。阿里巴巴为了融合雅虎这支团队可谓下了大工夫。马云本人就在北京雅虎的写字楼里有办公室。办公室有金鱼,布置得像他长待的样子。为了保持文化的一致性,北京雅虎员工办公区域的布置与杭州的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个风格。为了文化上的融合,曾经让全部的北京雅虎员工坐上一列火车浩浩荡荡地到杭州。这些举动都没有办法让这支团队融入阿里巴巴。一个公司如果并购另外一个公司的话,文化融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长于公司文化建设的马云尚且如此,可见这个难度有多大。后面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并购了许多公司,它们不再做文化融合这样的事情了,每个并购的公司都保持原来的风格,只是在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上为阿里巴巴服务,这样的并购就容易多了。
开始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阿里巴巴在2005年8月再一次刷新了中国互联网的纪录。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加上雅虎中国的资产,换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10亿美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一笔非IPO融资。直到2011年,这一纪录才被京东商城的C轮15亿美元的融资额度打破。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易。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它得到了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的背书;对于雅虎而言,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已经成为它最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关于这次交易的流言蜚语却直到今天也没有消散。
关于这次交易的口头是非之一,是究竟该如何理解这桩投资并购案,是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还是雅虎控股了阿里巴巴?它可以被理解为阿里巴巴以股权收购了雅虎中国的资产和雅虎在搜索等方面的技术专利使用权——在阿里巴巴2014年提交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每年都在向雅虎支付专利使用费。阿里巴巴也乐于向媒体传递出这种信息,营造出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的舆论印象。
当时的发布会是如此宣布的:“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雅虎品牌在中国的无限期使用权。同时雅虎获得阿里巴巴40%的经济利益以及35%的投票权。”但是当这家公司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到聚光灯下审视时,人们又开始争论说:这次交易其实是雅虎在收购阿里巴巴的股权,只是马云的雄辩和阿里巴巴的公关,让媒体和公众认为,是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
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控制权的议论。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之后,招股书被媒体翻来覆去地研究。其中关于董事会席位和CEO职务的条款被解读为:从2010年10月起,雅虎在阿里巴巴董事会的席位将增加到两席,而此前董事会席位是阿里巴巴两席、软银一席、雅虎一席。同时,2010年10月之后,马云作为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不可被辞退的条款亦到期。
对比条款原文,我们会发现这种解读有失偏颇。而马云本人关于自己和公司的“控制权”的问题也有言在先。阿里巴巴B2B上市时,他接受采访时针对2010年10月的条款说:“我要澄清一下,在收购雅虎后,我一直想回去教书。但是资本担心我不干了,所以收购时特别签订了一定要干到2010年的条款。企业家不是跟着投资者,而是投资者跟着企业家走。在日本我听他们的,在美国我也听他们的,但是在中国就得听我们的,因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市场。实际上我想走,谁也拦不住。我想改变公司,谁也挡不住。”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之时,淘宝与eBay的大战尚未分出胜负,但凭借“雅巴联姻”,已经足以让马云的知名度再一次高涨。当时我任职的一家媒体公司聘请的一位外国媒体顾问,就一个劲儿地对我们说,应该去访问马云。也是从这时起,马云开始了他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时代。
马云入主雅虎中国,伴随他的是另外一位互联网企业家的失落。2005年8月31日,周鸿祎正式离开雅虎中国。在将自己创办的公司3721卖给雅虎之后,曾担任雅虎中国的CEO。在这之后,周鸿祎创办了奇虎360,凭借免费杀毒软件创造出一家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
2005年另一位春风得意的互联网大亨是李彦宏。在“雅巴联姻”之前的一周,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首日市值逼近40亿美元。百度的两位创始人李彦宏和徐勇当场泪流满面。在网络上流传的庆祝百度上市的照片中,百度员工拉起横幅“百度人民很行”,网友留言说,这明明是“百度人民银行”。
节点16 2006年,《赢在中国》任评委
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所以永远记住,不要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相信总有别人比自己更聪明。
“创业名嘴”诞生
《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是王利芬于2006年创立的,是一个为创业者量身定做,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希望用中央电视台的资源给无数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搭建一个阳光健康的舞台。2006年、2007年、2008年共举办三届,每届比赛共选出6名优胜选手。冠军将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新设企业经营;亚军将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700万元人民币的新设企业经营;第三、四、五名将各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新设企业经营;第六名则获得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的新设企业经营。优胜选手将出任该企业的CEO,拥有企业20%~50%的股份。此外,为每位获胜选手抽出150名原始股东,共同占有企业15%的股份。
三届《赢在中国》节目,马云担任36强进入12强的三个评委之一。每天要花6个小时,一做就是10天。在这10天里,不光是观众,连电视制作团队都被他诚恳、切中要害的点评所折服。马云每天都有一两个关于创业的精彩名句,这些精彩名句不在于词句的动听和华丽,都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东西。
在《赢在中国》节目中,马云被冠上了“创业名嘴”的称号,成为节目中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评委。他还用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为千百万创业者提供机会。王利芬曾说过:“马云的创业其实只有10多年,但他却能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升华并总结成易懂的朴实语言,有许多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业艺术了。但凡有一些创业体会,无不在他一针见血的点评中了解了他所谈及事情的本质。”
马云有非常多的点评通过这档节目传出来后,被许多人当成马云的经典语录收录。比如“创业路上需要激情、执着和谦虚,激情和执着是油门,谦虚是刹车,一个都不能缺少”“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合理的情绪控制对于团队的和谐,稳定军心有大作用”“大势好未必你好,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诚信不是一种销售,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诚信不能拿来销售,不能拿来作概念”“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所以永远记住,不要把自己当成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相信总有别人比自己更聪明”等。这些精彩的点评无一不在证明马云的“创业名嘴”之称。正是通过《赢在中国》这档节目,普通大众真正地了解了马云,了解了他所做的阿里巴巴,了解了他对梦想不懈的追求。
王利芬对马云的一段解析尤为精辟:“马云是一个传递创业价值观的人。做此类事情的人是一个被理想和激情在驱使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有极强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不只是看眼前或自身的一己之利的人,是一个有一定的精神世界空间的人,是一个释放着人道和人文关怀的人,也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里旧的价值观过时,而新的又未建立时所需要的人。”
在马云身上,还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儿虚荣心,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