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学-让女人心想事成书-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解线?: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强迫自己一定要坚强?这么努力当强者值得吗?如果这一次你不再假装勇敢,你觉得会发生哪些状况?而当你不需要假装坚强时,你内心的感觉又如何?



第九型:向往和平者

你能用超过十句以上的话来描述自己吗? 性格惯性指数:40%

在团体中显得寡言低调的第九型人,其实也拥有想要发光发热的愿望,只是你常常用幻想来满足内心的期待,而不是积极地采取应该的作为。

破解线索:你对自己有多了解?还是你觉得你对别人的了解都比对自己来得多?如果可以选择,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要成为那样的人,你可以做些什么改变与努力?

你常常放弃自己的意见吗? 性格惯性指数:60%

不愿意与人冲突的第九型人总是以和为贵,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你会很识大体地成全别人。只是委屈自己的次数多了,你偶尔会忍不住毫无理由地坚持到底,让别人觉得你莫名其妙地顽固。

破解线索: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或喜好?而这会减低了你参与该活动的热情吗?这么做究竟为谁带来好处?
第二关 解开童年的封印(1)
当我们进行心灵修习时,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我们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先们所经历过的痛苦与挣扎。我们就像是几世代被?锢的囚犯家族,当我们重获心灵自由时,感觉上也像是为家族找回了自由与荣耀。 



家族的印记

当我们进行心灵成长的修习功课,在检视日常习惯、行为反应与内在声音等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最让我们吃惊的是,我们有多像我们的父母(或养育者)!即使许多人都自认与父母不一样,但当我们更仔细、更深入地检验自己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心理反应、甚至安抚情绪或解决内心冲突的方式,竟然与父母的方式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说是从父母直接〃遗传〃过来。而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从他们的父母亲〃接收〃某些〃家族传统〃,一代传一代。

因此,当我们在处理我们的性格问题时,其实,获得愈疗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还包括了我们的父母,甚至我们的旁系血亲与祖先。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有相似的性格问题。当我们进行心灵修习时,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我们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先们所经历过的痛苦与挣扎。我们就像是几世代被禁锢的囚犯家族,当我们重获心灵自由时,感觉上也像是为家族找回了自由与荣耀。

然而,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不要再把几世代流传下来的〃家族印记〃传给我们的下一代;不要让他们经历这些其实可以避免的挣扎与痛苦,而是帮助他们拥有更健全阳光的性格。 

圣严师父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养育一个小孩就像是为自己报名参与了一系列的心灵成长课程,因为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童年问题、性格黑洞,都会一一浮现。当小孩或生活让我们烦心时,我们经常就随着性格摆布,让这些性格黑洞操纵我们的行为反应,就像一个改不了的坏习惯。我们总是自我放弃地被性格主宰,然后才叮咛自己以后别再犯相同的错误。但是,到了下一次,仍然重蹈覆辙。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为了我们自身,也为了下一代。

相信大家都能感?得到,我们的社会经常陷入狂热的政治氛围;每逢选举,就会有外省、本省的族群撕裂。而许多年轻的父母已经倾向接纳不同的族群,不再特别去分别本省与外省,这么做对我们的下一代,绝对有正面的影响。

给孩子一个觉醒的成长环境

自我探索的过程绝对是一场〃英雄之旅〃,因为我们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伤痛、空虚、愤怒、挫折;我们需要极大的同情心去对待自己,让自己不会临阵脱逃。我们更需要极大的毅力,让自己培养出好的性格习惯,而且坚持下去。

金融海啸之后,世界正面临巨大的转变,不仅仅是经济,连我们的价?观也跟着转变。因为经济紧缩,大家的生活由过去的挥霍变得简约。华尔街的金童从云端跌到谷底,世界不会再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人们必须更加倍地努力,才有可能挤进冲向成功的起跑线。

以往主张无限地扩张自我意识,鼓吹奢华的消费欲望,以及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都看见这些价值观对世界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因为过度强调个人的满足,造成许多自私自利的人,以及扭曲的价值观。

新的世纪将是脚踏实地的世纪,也是良知觉醒的世纪,过去我们活在欺骗、假装、昧着良心的世界,现在,善良的风范与纯净的心灵逐渐被重视、被?崇,而〃九型人格〃正是一套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灵快速觉醒的工具。 
第二关 解开童年的封印(2)

第二关 解开童年的封印(3)
第一型 理想崇高者

与父母的关系:对父亲(或保护者)不认同。

潜意识的运作:只要我管好自己,就不必担心被别人责骂。

心灵的绊脚石:如果我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就不会有人爱我或关心我。

强迫性的行为:只要我越害怕,我就必须做得更完美。

挥不去的阴影:我如何才能够不逾越这个世界的规范?

第一型小孩努力想成为好小孩,但同时也努力让自己不像一个小孩。因为对父亲或保护者(为我们制订行为准则,教我们做人处世道理的人)的失望,或周遭环境让第一型小孩觉得必须倚靠自己的判断力,促使第一型小孩自认应该要像大人一般地理性思考与负起责任。有些第一型小孩深刻感受到家里的期待,正如第三型小孩一般,这两种人都会很认真地扛起家族荣耀或家族传统。由于对父亲是不满意的,因此,第一型小孩决定自己当〃父亲〃,自己成为自己的引导。第一型小孩会严厉地督促自己的言行、教养、学业成绩。。。。。。当自己的表现不如预期时,第一型小孩会对自己生气,甚至自我惩罚。 

童年的伤痕

背负家庭的责任

由于不得不自己教导自己,第一型小孩发展出强大的超我意识与过度的责任感。尤其当第一型小孩生长在乱无秩序的环境中时,他们常常成为家里的〃秩序维护者〃。第一型小孩会不由自主地监督父母或其他的兄弟姊妹有没有尽到本分;如果有人犯错,第一型小孩会像父亲一般地教训人?

为了不让自己被别人教训,第一型小孩会对自己设下一般人达不到的标准,并且严厉地要求自己做到。因为,如果能够让自己保持于最高境界,那么谁还有资格来管教他呢?如此一来,第一型小孩就可以获得独立与自主,不必担心被别人批评或责骂。

童年越受伤,人格越严厉

因为对父亲角色所展现的行事方式感到失望或沮丧,第一型小孩倾向为自己订定更严格的规范,以免重蹈父亲的覆辙,也因此发展出严厉的超我意识,随时监督并鞭笞自己的反应与行为。第一型小孩的内心一直回响着来自超我的批判:〃你还不够好,你要更好,而且要不断?进步!〃对父亲越失望的第一型小孩,对自己的要求就越严苛;长大后,对别人不合乎他期望的行为,更是难以通融。 

我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不懂事

即使童年经验并未造成过度的性格扭曲,第一型小孩仍然会拥有极高的自我要求与期待,认为自己应该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第一型小孩并不允许自己做出孩子气的事情,所以他们常给人〃超龄〃的感觉。如果父亲角色让他们很失望,第一型小孩会期许自己表现得比父亲更好。但是,对努力当乖小孩的第一型人来说,〃超越自己的父亲〃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啊!因此,第一型小孩只好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完美无缺,甚至把别人都定位在〃比较差〃的地位,如此,他才能理直气壮地比父亲优秀,而不至于感到罪恶。
第二关 解开童年的封印(4)
家族的印记

缺乏信赖别人潜力的能力

由于某些童年经验让第一型人自认自己是不重要的,甚至也不会有人支持他的想法,因此,?一型人更加倍地想要活出人生的意义。第一型人在小时候通常至少会有一次体认到自己能力不足的经验,也就是,他发现自己对外在的事物并不是那么了解,而身边重要的人似乎也不甚了解。因此,第一型人决定还是靠自己比较安心;把标准订高一些比较保险。

 

以批评别人掩饰内心的愤恨

对父亲越不满,给自己的包袱就越沉重;当发现别人的包袱越少时,内心的愤恨就越强烈。因此,许多第一型人是很爱生气的,因为可以生气的理由太多了:为什么别人可以不负责任,自己却不行?为什么别人可以不孝顺,自己却不行?为什么别人都能轻易说笑,自己却很难放松?第一型人只好借着挑剔别人的毛病,来发泄内心暗藏的不高兴。

守法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

第一型人在情感上是否定不称职的父亲,在内心上对父亲是有抱怨的因为父亲的失职,害自己必须辛苦地摸索。所以,基本上第一型人一直在寻找某个可以终生信守的规范或理想。在现实世界中,能够提供第一型人强大安全感的莫过于法律或社会既定的规则,因此,第一型人通常是法治的拥护者。然而,一旦失去可以遵从的规范时,第一型人就像失去父亲的指引,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了。

心灵的缺口

当你失去信赖别人的能力时,你成为一位第一型人

第一型人为自己定下极高的标准,而当他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人的自我标准居然不是那么严谨时,他的内心感到稍许的不平衡,也因此不太相信别人能够和他一样,把事情做得正确、做得好。第一型人开始相信,只有自己有资格与能力去改善不正确的事情;不过,从此他也背负了更多原本不是他分内的工作与责任。不信赖别人能力的结果,第一型人只好事必躬亲,大小事情只有自己做最放心。

心中有无数把尺,审判随时都在进行

童年伤痕让第一型人感觉到,别人不见得比自己可靠,外在的环境常常有许多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于是第一型人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标准,也只相信自己的标准;凡事要按照他的标准去做才有可能完善。因此,第一型人习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与别人;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他认为别人应该也能做到。 



第二型 古道热肠者

与父母的关系:对父亲(或保护者)有矛盾的情结。

潜意识的运作:只要我像母亲一样守护大家,就不必担心被遗弃。

心灵的绊脚石:如果我只想到自己,就不会有人爱我或关心我。

强迫性的行为:只要我越害怕,我就必须付出更多。

挥不去的阴影:我如何才能够被大家喜欢?

为了得到父亲的注意与爱,第二型小孩潜意识地扮演母亲的角色无私地为家人牺牲奉献。这里所谈及的〃父亲〃角色,指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教导第二型小孩自我规范、社会价值与道德传统的主要人士。长大后,第二型小孩也将〃付出才有回报〃的模式带到各种人际关系中:努力成为团体中的大好人、最贴心的好朋友、大家的拉拉队长。。。。。。总之,就是那个只管付出却不开口要求回报、如母亲一般的角色。第二型小孩从家庭关系中学习到的是:满足自己是自私的行为;要获得爱,自己必须先付出爱。因此,第二型小孩努力在家里寻找可以帮忙的机会:照顾弟妹、料理家务、甚至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第二型小孩深信,必须要有所付出,他们在家里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才有机会得到父母的爱。正如第八型人自动扛起父亲的责任,第二型人也认为自己有照顾家人的义务。
第二关 解开童年的封印(5)
童年的伤痕

为家庭牺牲自我

由于渴望得到父亲的注意或认可,第二型小孩对家人的需要产生敏锐的观察力;成年后的第二型人就?一台雷达,无时无刻不在搜寻身边人的需要,寻找自己能够切入别人生活的机会。因为某些童年经验让第二型小孩相信,自己本身是不值得被爱的,除非自己对别人有所帮助。因此,第二型小孩不仅对家人慷慨付出,同时还会想办法取悦家人;做任何决定,最先考虑的是家人的需要或感受。当然,如果性格极不健康,则有可能以〃为了家人好〃之名,但实际上却是满足自己需要被爱、被关怀的欲望,甚至想要左右家人的决定。

童年越受伤,人格越迂回

因为习惯性地压抑自我需要或感受,第二型小孩很难对别人开口寻求协助或坦白自己想要什么。随着压?的程度加深,第二型人逐渐不再去感受内心的渴望,反而向外投射到与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身上,尽力去照料别人,借此安抚内心的渴望。越压抑自我的第二型人,越容易被别人的苦难所吸引;当第二型人努力去抚平别人的伤口时,他想挖掘的,其实是自己内心受伤的真相。当第二型人越努力压抑自己的需要,他会不自觉地更想让这个需要辗转获得满足。

我要你听我的,完全是为了你好

第二型人的超我非常忙碌,它不仅得随时提醒第二型人不能自私,同时它也对别人的付出进行评比。基本上,即使受帮助的人没有回馈,第二型人也很容易释怀,只要他?认自己是在做一件好事。对第二型人来说,做一个好人所带来的满足感,胜过别人的感谢。只是,当性格健康度不够时,第二型人却仍旧以〃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为了别人好!〃来漂白自己想要控制别人的欲望,间接地满足情感上的需要。

心灵的缺口

当你失去想法和感受的连结时,你成为一位第二型人

第二型人并不信任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感觉与想法,所以,他希望通过帮助别人以获得别人对他的信任,借此满足内心不信任自己的伤痛。第二型人很少向内探究自己是谁,因为,不论他找到什么,对他来说,都是毫无价值的,因为第二型人认同?自我价值,是来自别人的肯定。从此,第二型人为别人而忙碌、为别人而活,但潜意识里,他真正要满足的人是自己。

越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越热切地想要介入别人的生活

第二型人一直在〃不值得被爱〃与〃无法信任自我感觉〃的痛苦中挣扎,因此,他只有向外逃,逃进别人的生活里寻找救赎。从小,第二型人习惯否定或忽视内心的感觉、需要、想法、欲望。。。。。。所以,他对自己不太了解;逐渐地也没有时间去了解,因为他忙着向外寻找与自己有类似需要的受难者。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仿佛找到了自己。

家族的印记

缺乏相信自己值?被爱的能力

由于某些童年经验让第二型人自认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甚至必须去〃赚取〃别人的爱;需要与感受是自我中心的产物,是自私的表现。因此,第二型人总是在别人的需要里寻找自己的价值;也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肯定自我存在的意义。于是第二型人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也把自己的尊严与价值放在不重要的位置,甚至是被忽略的角落。 

以影响别人满足内心对爱的渴望

对第二型人来说,所有的牺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爱与注意。因此,当别人表现对第二型人的认同与依赖时,第二型人会产生到强大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一种被爱的感觉。第二型人坚信自己对别人是好意的(他常常看不见自己对别人的帮忙,其实隐含着想要别人回报的欲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