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巴菲特给股民的12个最有价值忠告-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但我不会买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因为,当我分析微软和

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这两家公司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

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

100位、第1 000位、第10 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也许很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

行。";

伯克希尔副总裁查理*芒格也比较认可巴菲特的这种观点。他说:";我们没有涉足高科

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足这个领域的能力。非科技股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所以

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

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去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巴菲特说:";我们的原理如果应用到科技股票上,也会有效的,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

做。如果我们因为投资其他股票损失了股东的钱,我们会在下一年挣回来,并向股东解释我

们如何做到了这一点。

";我确信比尔*盖茨也在应用同样的原理。他理解科技企业的方式与我理解可口可乐与

吉列的方式是一样的。我相信他也会在投资中寻找一个安全边际。所以我们的原理对于任何

高科技企业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我们本身不是能够把原理应用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人而已。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里找不到能够做好的事,我们将会选择等待,而不是扩大我们的能

力圈。

";我们再次说明,缺乏对科技行业的洞察力丝毫不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在许多行业中,

我和查理都没有特别的投资能力。例如,每当评估专利、制造工艺、地区前景时,我们就一

筹莫展。如果说我们具备某种优势的话,那么这种优势应该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

是在能力圈之内得心应手,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于能力圈的边界而近乎手足无措。在快速

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其他人声

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相反,我们只

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绝不会

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

公司总是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归根结底,巴菲特之所以不肯投资高科技股的真正原因是,在他看来这个行业不像零售

业或旅馆业那样能看到竞争者慢慢地进入市场。对于科技行业的公司而言,它的不可预测性

在于:谁都无法担保,会不会哪天早上醒来,世界上又出现一个盖茨式的人物,在自家的地

下室玩电脑玩出了名堂,一夜之间把你击败。

所以,对这个行业,巴菲特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他并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业情形。而比

较不客气的说法则是: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快速,你能看到10年后的情形吗?你能够

确保10年后,你的公司还存在吗?

巴菲特对于电脑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态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样的:";我们很尊敬、支持

和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我们却不想亲自去尝试。";

曾经,在美国股市持续飙升期间,最受股市崇拜的,就是电脑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

司。比如雅虎和亚马逊,这些公司从未看到收益,只凭美丽的梦幻吸引投资人。前者是全球

最大的网址搜寻引擎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这两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常常年

亏损几千万美元,但它们的市价却分别是234亿和17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它们营业额(不

是收益)的140倍和35倍。

巴菲特对于这些从未有收益的网络公司很不客气,1998年他在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说:

";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学投资课程的话,我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问学生这个问题:请问你

如何为这些(年年亏钱的)网络公司定价?任何提供答案的学生,他会当场被判不及格";

在1998年底的股东大会上,他说得更直接:";如果你花钱买入这些网络公司的股票,你

并不是在投资,而是投机。";

2003年,美国股票市场上演高台跳水,股市财富一下减少了将近5万亿美元,相当于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虽然投资商们早已欲哭无泪,但身处华尔街之外的巴菲特却气定

神闲。

在他看来,真金白银最实际,把钱押在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发财

梦。

早在2001年,巴菲特就预言技术网络泡沫将破裂。果然,自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反

映技术股走势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就持续下泻,从5 000点高位跌破2 000点,原来市值100

多美元的股票跌到1美元以下甚至被摘牌,许多华尔街的投资商身价一落千丈。而巴菲特公

司的股票走了一个完美的U字形,又回到两年前的水平。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又重新赢得掌

声。在2003年给股东的信中,他对网络股作如下总结说:";不管它意味着多么光明远大的前

景,只要现在或几年内没有创造价值,那就是价值收缩,而非价值创造。现在看来,泡沫的

成因在于人们太在意IPO(首次公开上市)而不顾上市后的业绩了。";

几十年来,巴菲特逐渐养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投资原则,这些原则使他成了股市中的常胜

将军,也使他远离了他把握不好的高科技股。

巴菲特的眼光一如既往。因为在他的观点里,";我只能给大家带来合理的回报";才是首

要的投资目的。

不碰复杂的企业

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始终遵守一个原则:不碰复杂的企业。对于那些正因面临难题而苦

恼,或者因为先前的计划失败而打算彻底改变营运方向的企业,他敬而远之。因为在他看来,

报酬率高的公司,通常是那些长期以来都持续稳定地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彻底改变

公司的本质,会增加犯下重大错误的机率。

基于上述原因,巴菲特将投资永远掌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从而增加了投资的稳妥

性和安全性。他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

业中,没有哪一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巴菲特进一步对简单企业做出了这样的解

释:";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

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段话同时也是可口可乐公司关于主营业务的解说

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巴菲特从可口可乐挖掘出

简单和永恒的概念,并将其视为珍宝。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

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会退避三舍。

反观中国绝大多数股民,不少人热衷于赶时髦,喜欢炒题材股,误认为随随便便就可以

捉住黑马。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拾进篮子里就是菜。股票品种选进十多只,持股各占二三百,

真所谓芥菜、芨菜、苦菜、薇薇菜。。。。。。一蓝子菜。结果在起起落落的行情面前,弄得眼花缭

乱,顾此失彼。出了问题后,又怨天尤人。

这些人恰恰背离了巴菲特所主张的";不熟不做";的投资原则。其实,按照";不熟不做";

的原则,倘若能做熟两三只股票,并持续深入地做下去,收获一定不小。因而透彻掌握所选

股票的内在价值,摸透其量价关系变化,熟知其市场的活跃程度,清楚其动态表现和静态现

状,才是真正在股市赚钱的要领。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财务上的成功,和他对自己所做投资的了解程度是成正比的。而这

一点正是真正的投资人和报有侥幸心理的投机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真正的投资人以对企业的

深度了解来掌握企业的走向,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选股依据;而那些每天忙于抢进抢出的投机

者则只会跟着K线图左冲右突,他们根本不会静下心来深入了解一个企业。在当今股市里,

这类投机者占了绝大多数。

巴菲特多年来一直拥有许多企业:加油站、农场开垦公司、纺织厂、连锁性的大型零售

商、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铝业及水泥公司、报社、石油、矿产和开采公司、食品、

饮料、烟草公司,以及无线和有线电视公司等。他或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或者只是拥有该

公司的部分股票。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巴菲特对企业运作的状况总是了如指掌。他了解所有

伯克希尔持股公司的年收入、开销、现金流量、劳资关系、定价弹性和资本分配等情况。

一名股东曾经请教巴菲特对医药类股票的看法。他说,这不是伯克希尔公司所擅长的领

域。当然,这只是在1993年巴菲特购买布里斯托尔*梅耶斯*斯奎泊医药类股票之前的情

形。

巴菲特补充说,";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这个领域没有好的投资机会。";

他真正想说明的意思是,尽管医药类股票不是伯克希尔公司擅长投资的领域,但可以肯

定的是,在医药领域无疑同样拥有非常出色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巴菲特认为医药类股票

和被其列为禁忌的科技股类似。巴菲特坦言自己没有能力预测这类科技公司的业绩,因为他

对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知之甚少,至于竞争对手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更是一无所知。

巴菲特想告诉投资者的是,对于这类科技股和医药股来说,也许其他人比他更擅长

但是他认为,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专家,也并不一定完全值得信赖。对于投资者来说,它们充

满着风险和变化。

巴菲特因为只在他了解的范围内选择企业,所以对伯克希尔所投资的企业一直有高度的

了解。他建议投资人:";仅在你的竞争优势圈内选股,但这并不取决于这个竞争优势圈有多

大,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形成优势圈的参数。";

有些股东曾批评巴菲特划地自限,使得伯克希尔没有机会接触如网络业等具有极高投资

潜力的产业。巴菲特反驳道,投资的成功在于你能否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他进一步解释说:";投资人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能不犯重大的过错。";

活用巴菲特炒股原则

一位姓李的股民深得巴菲特";不熟不做";之真传,他说:";我对B股和H股这两种股票,

一向敬而远之。几年前,B股对内地居民放开时,B股也是像现在一样被疯狂炒作。我当时

想,看起来B股确实比A股便宜很多,应该有很不错的收益,思来想去,决定开个B股账

户尝试一下。不料,我还没行动,B股的价格就开始直线下降。后来才知道,当我们纷纷买

入B股时,炒家根本不管A、B股的价差,全部发牌给中国投资者了。因此,我得出了这

样的结论,境外的股票并不比我们内地的好玩。

其实,不管从炒股历史还是从资金方面来看,仅凭咱们一般投资人的力量,要获胜,是

很不容易的!原因很简单,无论QDII还是个人,对外国股票和外国市场都不熟悉。所以,

不熟的先不做。";

另一个活用巴菲特投资原则的是张女士。

她的选股诀窍就是亲自考察公司,发现那些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公司。 

张女士购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在她购买这只股票之前,她先是仔细研究了公司的

状况,然后才决定买进的。她说:";×××的股价当时在4元左右。经过我的仔细研究,发

现公司拥有的各商店、楼房等固定资产加起来,远远超过市值,如果再加上每年的销售收入,

这只股票的收益一定会非常可观。";随后,她又亲自走进这家公司的几家商店,发现顾客很

多。通过和店员交谈,张女士得到的反馈也相当不错。实地考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女士觉

得自己看中的这只股至少还会有一半的潜力,于是她大胆地买进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只

股。

";巴菲特认为考察公司是最重要的事,这是最明智的作法。如果你要投资哪只股票,你

能不去现场反复考察吗?而有很多股民在股市投下几万元、几十万元,却如此轻率。";她告

诉朋友,";巴菲特有一个经典案例,当年美国运通公司遭遇‘色拉油丑闻’,所有人都抛售这

家公司的股票,导致公司股价狂泄。可巴菲特来到零售店观察了一天,看见很多人还在刷美

国运通公司的卡。他因此相信,只要美国运通公司还有生意做,它就一定会好起来。于是,

巴菲特逢低进入,大赚一笔。";

近几年,国家一直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很多人视地产股为畏途。张女士觉得目前的

房地产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她专程赶到她想投资的房地产公司售楼中心观察,发现房子卖

得非常好。另外她还发现,业主们在网上对这家房地产公司的评价都很高。经过一系列的研

究和准备之后,她最终以5元左右的价格购入该房地产公司大量的股票。后来,这家房地产

公司的股票让张女士赚到了两倍于本金的银子。

";我在一个大型的交易所,问过一位十分有名气的基金经理,他说,优秀的基金经理每

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1/3的时间调查上市公司、1/3时间与投资者沟通,最后剩下1/3时

间才看盘。在研究公司方面,专业人士都这么认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研究公司呢?";

亲自考察公司,已经成了张女士投资前必须做的功课。当然,也有发生误会的时候,有一次,

某商场的服务员对她不停地的问长问短产生了怀疑,还以为是竞争对手来刺探情报。这时她

就回答说:不为了买你们公司的股票,我哪会这样?! 

张女士坦言:自己不喜欢那些炒概念的高科技股,而是对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股票注

意力多一些。正如";巴菲特投资吉列剃须刀,因为男士离不了。";

不管是哪只股票,张女士选股,一选一个准,而且回报率都是翻番的。个中原因,基本

上都是遵循了巴菲特";不熟不做";的原则。


忠告2  必须投资明星企业
忠告2  必须投资明星企业

巴菲特坦言,选择一个优秀的明星企业,比投资技巧和信息更重要。因为这是你能达到

投资目标的唯一保证。

2006年以来,在物价涨幅高于储蓄收益而中国股市又已进入牛市通道的情况下,城乡

居民纷纷将储蓄存款投向股市,以规避储蓄风险谋取更多投资收益,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股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投资场所。在参与股市投资之前,许多新股民并没有做好

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对股市风险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投资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认

识误区。

如何寻找超级明星企业

巴菲特说:";投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活动,因为你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