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骏日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谢你了,陈总,谢谢你给这样的机会。
我们约好了下周一在北京再具体谈一次。
突然觉得这次的到访可能会改变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及未来的命运。这个社会变化太大。我喜欢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我喜欢挑战。
也许会有很多的艰难,但是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感觉到了宽阔的天空。这真是一个变化很大的社会……
背景解读
陈永正动手削藩
自2003年8月份宣布陈永正就任以来,迟迟没有举行正式的介绍会,除了官方宣布就职的新闻之外,陈永正一直在公众面前保持沉默。可是,从微软内部流传出来的消息,却是微软总部高层中有极欣赏陈永正者,给予了他非常大的支持,或许还有承诺。因此一贯处事谨慎的陈永正这两个月来行事相当强势,很显然是在为将来“扫清”障碍。
这个障碍,大概就是唐骏吧。而唐骏自己,却也不想再经历一次他和黄存义过去两年中所经历过的种种,扯皮、争斗、纠纷、攻击和辩解。他觉得把精力都花费在内耗上,实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所以在陈永正上任之初,他就向陈永正和盘托出他对大中华区和中国区架构重复设置的看法,也毫不隐瞒他和黄存义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并且表示,这是架构问题,因此对事不对人。他有诚意与陈永正合作共事,但是两个人必须明确分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突破瓶颈(5)
据说,在10月18日的秘密会议上,唐骏写了一张单子,上面列了大约20项业务职责,给陈永正选择。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微软中国的市场、销售、财务及人事等诸项事务,都划归陈永正治下,而留给唐骏的只有上海的微创和设在北京的技术中心。也就是说,唐骏基本上被打回他就任中国区总裁之前的“原形”,甚至从职权上来说,比那时更小。吴士宏和高群耀曾经戏称自己就是微软在中国的销售经理,可是如果连销售和市场都不再负责,唐骏的这个中国区总裁,实在显得不那么名副其实了。
直到现在,大部分人还是不相信这个建议是唐骏自己提出来的,包括当时微软中国的员工,意见也很大。唐骏第一时间给内部员工发了一封信,说这是他一直倡导的一种架构,希望员工支持这个架构,也希望大家支持陈永正。很多员工很惊讶。但唐骏坚持说,与其两个人吃一个蛋糕,倒不如把蛋糕切得干净点。
和以前一样,这一次涉及多人利益关系的会议刚刚结束,会议内容就四散流传开来。微软公关部抱怨说,新浪搜狐的报道太夸张,看得人心惊肉跳。而事实就是,陈永正切了一个蛋糕,并且拿走了大部分。唐骏的职业生涯,到了一个必须选择的时候。
遭遇瓶颈,不能坐以待毙
对于唐骏而言,这是一个瓶颈。因为被削藩之后的他,再留在原来的职位上,已经没有什么发展可言了,“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希望,对我唐骏来说,就是一个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留在微软,等待时机,如黄存义那样;或者离开中国,回微软总部任职。在西雅图,还有他的父母和妻儿。他的妻子在跟随唐骏进入微软之后,一直就没有离开。唐骏在中国多年,他的妻子一直留在微软总部,现在已经是VC部门的一个部门经理。在经历过几年风口浪尖的生活后,回到妻子的怀抱,重新回到美国过起悠闲的中产阶级生活,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又或者离开微软,另寻下家。有微软中国区总裁的经历,想跳槽去另外一家公司做总裁,可能唐骏这边一放出消息,那边猎头公司就排队上门了。
总之,没有人相信唐骏在被削藩之后,还会留在微软中国区总裁这个尴尬的位置上。事实上,在消息出来后不久,唐骏就离开了北京,回到了他一手创建的上海微创。这被视作唐骏即将离职的一个标志,但是唐骏自己说,当时还很迷茫,对于自己的前途该何去何从,其实并没有完全想清楚。
真正令他萌生退意的,是在2003年10月底,他带领微创的团队到威海去开第二年的战略研讨会。那天晚上,开完会,他一个人走出酒店,深秋的海边已经凉意透骨,腥咸的海风一阵阵地吹来。小城很安静,静到海浪轻卷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唐骏一个人在街上走了很久。战略会议很轻松,一些很熟悉的老部下,大家共事已久,彼此了解熟悉,相处起来非常愉快。微创的事业是他一手开创的,驾轻就熟,突然之间在北京发生的那一切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仿佛已经离他很远。
“就这样下去好不好呢?轻松的工作、简单的环境、舒适的生活,我唐骏从此告别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好不好呢?”唐骏这样问自己,可是一分钟之后,他就笑了,不,这绝对不是他要的生活!微创、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全球技术中心这样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也太没有挑战。他的成就绝不能仅限于此,他也不愿意在一个不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位置上,浪费精力和时间。“也许,这正是上天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可以去一个新的公司,甚至一个新的行业,去学一些新的东西。微软很好,很伟大,但是外面的世界更美好,就像这无边无际的大海,站在小岛上,永远不知道海的外面有多精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章 突破瓶颈(6)
从海滩上抓起一把沙子,摊开手掌,沙子慢慢地从手里漏下去。这个时候,唐骏又想起高群耀曾经给员工讲过的那个故事,智慧的老人面对手心握着鸟的年轻人,年轻人问,鸟儿是死是活?老人瞧着他说,那个答案其实就在你手中。
沙子漏下去,把手掌摊开在漫天星光之下,浩瀚海洋之上,那一刻世界尽在手心。唐骏终于下定了决心。与其卡在瓶颈里不上不下,不如放掉过去,从头再来。当事业遭遇危机的时候,瞻前顾后不是好的态度。唐骏想清楚利弊之后,当断则断。
和新起点的双向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唐骏开始寻找下家。“我从来没有向别人要机会,都是别人找我,这些人一讲名字大家都会知道。中国确实充满了机会。以前在微软我看不到机会,因为微软那个大啊!有一天这个门打开了,透了一下风,看到外面的机会真的是很多很多。”这就是唐骏决定离开微软这个大岛,猛一抬头之后的第一感想。原来外面的机会如此之多,超乎他的想象。
一开始他并没有特别的方向,甚至一度他也认为自己很大可能,会去一家类似微软规模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区做总裁,就像很多海归的职业经理人所做的那样。在同一层面上跳来跳去,看似行业背景转换很大,其实文化背景差不多。大企业的运作模式也都大同小异,适应起来相对容易得多。不过,他并没有把外企圈定为唯一目标。天生喜欢新鲜事务的他,暗暗在期待一些新的东西。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在与陈永正的斗争中落败,令他终于心灰意冷,从此不再喜欢外企,甚至谈外企色变了?因为人精扎堆的地方,是非也多。
唐骏却说,他其实还是很喜欢微软,更谈不上不喜欢外企,只是觉得,微软是全球最成功的公司,其他外企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我在微软呆了十年,最成功的公司的中国区的总裁我都已经做过了。我不觉得任何一家外企对我来说有吸引力。我已经在外企做到了顶峰。你不会在一段时间后听说唐骏加入了某外企做该公司的中国区总裁,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很多公司找我,这是实情。自从我流露出这种意向后,我收到各种外企的电话,说有更好的待遇职位,但到目前为止,我的一致说法是:不敢进去,如果去你们公司的话我不如留在微软了。”
当然,他也有过其他一些现在听起来不那么靠谱的想法,比如他曾经想去做国企。在他看来,中国的国营企业规模大效益差,是最应该运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造的,或许他一度以为经过引入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这种改造会进行得顺利而有成效。当然,在他实地考察了一些国营企业之后,他放弃了这种想法。甚至,他还说过如果不做微软了,就回学校当老师这样的话。他还会接到电话,说有人愿意投资给唐骏,很大一笔钱,让他去做项目。一时之间,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外面也谣言四起,一会儿说唐骏要离开微软,一会儿说唐骏不会走,一会儿说唐骏去这儿,一会儿又说去那儿。传得最真的一次,是说唐骏会投入微软最大敌人Linux阵营,与北京科委下面一家叫“北京共创开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搞Linux。《21世纪经济报道》上已经把这条消息当做新闻来报道了。那段时间,他刻意在媒体上保持沉默,玩人间蒸发,连微软中文版Office System中文版发布会也没有露面,在等待真正能令他兴奋的那家公司的出现。
第八章 突破瓶颈(7)
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最后等到他的是盛大和陈天桥。他说当时谣传他会投向Linux阵营,是因为他说过还想继续做软件业,于是就有人附会了。他当时选择下一个事业的起点,是有着理性的思考的。首先,他不会选择Linux。的确他最熟悉软件行业,但是从微软出来立刻投向对手的阵营,和微软作为直接的竞争对手,这和唐骏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不相符合。其次,他虽然是软件工程师起家,但是他所从事的专业,未必一定是软件业这么狭窄。离开微软,他希望能够选择一家仍然是IT产业,离软件不太远的行业。这样一方面能够带来适度的新鲜感和激情;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和过去的专业优势太过脱节,以至于先前的积累不容易顺利疏导到新的职位中去。
基于这两点考虑,最终唐骏选择了盛大,尽管当时的他对网游一无所知。他对盛大和陈天桥的唯一了解,可能仅限于微软状告盛大的那一场虎头蛇尾的官司。但是网络游戏这个新兴的行业给他带来了冲动,更重要的是,陈天桥吸引了他,准确地说是陈天桥的梦想吸引了他,陈天桥又用自己的方式打动了他。
陈天桥挖走唐骏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经典。12月8日,唐骏在上海盛大的办公室见了陈天桥,两人聊了一个小时。陈天桥讲了他的梦想,而唐骏也介绍了自己的背景。陈天桥发出了试探,唐骏表达了一定的兴趣,两人彼此都有好感。
12月15日,陈天桥到北京出差,两人在昆仑饭店再次见面,这是第三次见面。还是短短的一个小时。陈天桥正式发出邀请。唐骏一口答应,爽快程度令本来就信心满满的陈天桥都吃了一惊,他以为唐骏至少会考虑一段时间,最少,也得谈一谈条件吧。可是唐骏说,那些都是细节,他更看重的,是对人和对公司的感觉。他觉得盛大这个公司有前途,陈天桥这个人可以共事,做事的风格是他所喜欢的。那所谓的薪酬就是小问题,大家可以慢慢商量决定,大感觉对了就好。
唐骏说,与陈天桥的见面很感性,两个人的谈话以务虚为主,不纠缠细节数字,讲人生说梦想让他觉得自己和陈天桥有太多相像的地方,都追求完美,是理想主义者,一点就着。他找到了自己期待中的那把火,那把可以重新点燃自己激情的火。
这是唐骏第一次跳槽,他选择在陈永正刚刚接任大中华区总裁,唐骏自己还没有在架构调整中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微软中国区的业绩和唐骏的成就有目共睹的时候离开,用经济学的话来讲,实现了“跳槽效益”的最大化。在业绩最好的时候离开,唐骏“战略上的浪漫主义,战术上的实用主义”原则,在这一次跳槽中,给出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这和现在职场中大多数人选择在“干不下去”的时候离开大不一样。“在业绩最好的时候离开”的切入点是,有骄人的业绩才有离开的资本,有骄人的业绩离开之后才有更广阔的空间。这是跳槽的一个“潜规则”。没有原公司良好的业绩,也就缺乏了在新公司支撑身价和地位的资本。他离开了微软,留下的是自己在微软的良好业绩和高度评价,带走的是“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的名誉。这也为唐骏在盛大的高身价和媒体的高关注度打下了基础。
微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终于是时候和奋斗了十几年的微软说再见了。打电话给鲍尔默的时候,唐骏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微软的孩子。从32岁踏进微软的大门,到如今已过不惑之年,他为微软奉献过自己最火热的岁月,而微软也给过他太多的东西。抱着偷师的目的进入微软,没想到竟被微软深深吸引。他看到了比尔·盖茨人格的魅力,鲍尔默在商业上和管理上的天才。他学到了管理的知识并真正有机会去实践,发展出他后来自诩为“唐氏管理方法”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微软中国18个月的时间,是一贯勤奋的他最艰难最辛苦的日子。千头万绪的工作堆上来,他只能一周工作7天,每天不止12个小时。他把父母妻子和小孩都扔在美国,自己一个人在国内打拼,住在酒店里,下班回来面对空荡荡的熟悉又陌生的四壁,只好沉浸在音乐中自我排解。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捡起了丢了很久的乐器。小时候曾经和隔壁的叔叔学过小号。不过在酒店里怕影响他人,他吹了几天之后,改成了萨克斯风。拜过几天师,大部分时间都靠自己自学。他说他把工作上的烦恼,对家人的思念,一个人偶尔的苦闷和寂寞,都寄托在萨克斯里,因此技艺日进,现在已经成了圈中闻名的音乐好手了。
第八章 突破瓶颈(8)
为了实践他的管理思想,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总裁的关注,他记住了微软中国1200名员工的中文和英文名字,一共2400个。当然,他自信他也给了微软很多。不仅仅是他一手创建的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不仅仅是他看作孩子一般的微创,不仅仅是业绩突飞猛进的微软中国销售量和空前良好的政府关系。2002年微软全球峰会,每个与会者胸前的卡片上都写着一句话“Make others great(使他人伟大)”,这正是唐骏给微软中国员工的价值观。如今它已经成为微软公司的七大文化之一,成为微软数万名员工信奉和执行的座右铭。
当他拿起电话拨给鲍尔默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那一瞬间铁汉也几乎热泪盈眶。真的要和他一度以为已经和自己血肉相连的微软说再见,他仍然感觉割舍不下。那个时候,唐骏可能还算不上一个真正修炼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对于造就了他的微软,他太有感情。
曾经和唐骏一起度过他的40岁生日的鲍尔默接到唐骏的电话,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惊异和不舍。他极力挽留唐骏留下。这在鲍尔默是不常见的。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微软发展成一家巨兽般超大规模的公司,几万员工进进出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都没有这样的震动过。董事会专门讨论唐骏要离开的事情,这在微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董事会派第三把手杰夫·雷克斯专门协调此事。他征求唐骏的意见,在中国什么位置适合他,或者到美国总部来发展。唐骏都拒绝了。
最后,盖茨和鲍尔默都给唐骏发来邮件,比尔·盖茨在邮件中写道:“感谢你为微软做出的伟大的贡献,我期待着你重回微软的那一天,再和你一起工作!”鲍尔默的邮件是:“Jun,我现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你的感谢,感谢你对公司的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希望不久的将来你能回到微软,我们再一起工作。”
看到他们的邮件,唐骏心中又感动又骄傲。他们的邮件有一个共同点,都说“微软对你的门是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