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牛国医妃-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于,王公公跪在了皇帝面前。
    万历爷弯腰,从王公公高举的掌心里,玉指捡起了那只晶莹剔透的名世镯子。
    这镯子他知道,当年某地进贡于他万历爷时,他万历爷都不怎么看得上,大笔一挥,送了静妃和太后。结果,兜兜转转,这么一对镯子,谁能想到,引起了两桩错缘的婚事,酿到如今的大祸临头。
    月光在黑暗的乌云里躲着。只有王公公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来的一盏灯笼,很努力地给皇帝照着光。
    看不清楚?不,看是看得清楚的。不看,用手摸,都能摸得清楚。
    万历爷感受了半天,感受不到这只镯子身上有什么特别的灵气。只能说,这只镯子哪怕有灵气,都被李莹这样的女子的秽气给沾坏了。
    皇帝心头有些气闷了。
    王公公观察了下皇帝的脸,马上低下脑袋。
    万历爷微眯着小眼珠子,知道,这只镯子,恐怕真没有什么灵气了。因为,这毕竟是一只举世的名玉,当年,刚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摸了一下,那个感觉,冰灵的感觉,倒是烙在他心头上的。如今什么都没有,一丝那样的感觉,都没有了。这似乎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一件事。
    是,这只镯子,似乎真的是曾经,和李敏的来历有渊源的。
    这只镯子固然可能因为什么缘故而不能用了,但是,可以寻找另一只镯子,不是吗?
    只要再找到一只,和李敏有渊源的镯子。
    皇帝的心思王公公是不懂的,就是连刚才皇帝私下吩咐的,让他去扒李莹手腕上挂的镯子时,
    王公公想了半天都不知道缘故。
    这只镯子犯了皇帝什么事儿了?
    要这只镯子,只要找个借口从李莹手里拿回来就行了,为什么要偷偷的,不给人知道的?
    更离奇的是,皇帝拿到镯子以后,突然间又对他说:“把镯子送回三皇子府,毕竟是三王妃留下的遗物。给他孩子留着也是一个念想。”
    王公公为此都快被皇帝的仁心给感动的一塌糊涂了。
    皇帝是好人,大好人啊。像李莹这样的坏女人,连自己的孩子都敢抛弃的坏女人,斩了,是应该的。所有人都会拍手称快。皇帝这样,专程让他跑一趟,从李莹身上扒点遗物给孩子,不就是怜悯心吗?仁慈心吗?
    “奴才谨遵圣旨。”王公公代替李莹叩首谢恩。
    皇帝摆了摆手。
    王公公马上找人,去把这东西送到三王府里去了。
    今晚的戏,明显又是十分完美,没有人能知道皇帝真正的心思。
    万历爷这样想着,踱步朝景阳宫走去。
    毕竟路途有些远,之前,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等镯子。于是,皇帝后来坐上了轿子。
    淑妃先一步回到了景阳宫里,并不知道皇帝要来。但是,她防着了,对底下的姑姑交代:“皇上本来是想到本宫这里用晚膳的。如今,皇后娘娘那儿今晚开不了饭了。你赶紧到御膳房去,看能不能弄上几个热菜,先端上来。”
    “娘娘意思是,皇上等会儿会过来娘娘这里吗?”姑姑惊问。
    皇帝今晚听说发了很大的脾气,再到景阳宫里来,是为什么?
    “皇上心里闷,难道能自己一个人呆着?这会儿,常嫔都被惩了。新入宫的新人,哪里知道怎么慰借皇上?宫里的老人,庄妃、华妃等,哪个不是皇后娘娘的人?皇上都不在春秀宫开饭了,难道能去庄妃她们那儿吗?”
    姑姑仰慕地说:“娘娘说的都对。奴婢这就马上去御膳房。”
    “皇上今晚气闷,别弄些火辣热气的,抄些清淡的,去火的,熬碗粥上来。”
    “是。”
    今儿姑姑刚走,朱公公进了门,刚才,他是帮着把孩子送到三爷府上去了。去到三爷府要走时,朱璃还给他专门打了赏。
    这些赏赐朱公公不敢单独收,回来,先交给主子看看,说:“娘娘,三爷有心,赏了奴才一根如意棒。奴才想,这个功劳是娘娘的,怎能奴才自己收着?”说着,把如意拱手交给淑妃。
    淑妃微笑:“朱公公收着吧,本宫这玩意儿会少吗?”
    朱公公老脸一红,想这也是。淑妃这宫里什么东西会没有。比如意好的赏赐,一大把。
    没过多久,姑姑带着御膳房的人,把菜摆到桌上以后,皇帝坐着轿子来了。
    龙袍一拂,万历爷进了门里,淑妃站在门口,恭候着他。
    由于菜刚出炉即送来摆上了,热气腾腾,是夹着香味,把屋外那股寒气给吹着,好像春风一样暖了人心。
    万历爷闻着香味,再说肚子里真的饿着,问:“淑妃用膳了没有?”
    “臣妾未有用膳。皇上要是肯让臣妾陪着皇上用膳,是臣妾的福气。”淑妃说。
    皇帝听她这话没有拒绝,径直坐在了准备好的椅子里,开箸了。
    淑妃亲自给他倒了杯梨花酒。
    万历爷貌似对她让人熬的那碗粥比较感兴趣,问:“这是什么做的?”
    皮蛋瘦肉粥。在大明时代,未有这道菜。不用说,是李敏带来的菜式。
    “护国公府有这么一道菜,臣妾听说以后,让御膳房试着做一下。皇上觉得味道如何?”
    那味道当然是不用说了,皮蛋,瘦肉,有营养,有味道,再有姜,驱寒暖胃。食材虽然简单,可是色味貌具全。
    万历爷尝了几口,可谓是有点儿吃饱喝足了,对淑妃说:“之前,朕就说了,你和隶王妃之间情感好,你偏不承认。”
    这话的口气,像是调侃,像是开玩笑,反正没有一点重的意思。
    气氛貌似还挺轻松的。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淑妃却是大惊失色的样子,登时两个膝盖头往地上一跪,对皇帝说:“臣妾不敢!”
    “淑妃哪有不敢?”万历爷半身靠在雕着龙凤的梨花木椅里,嘴角微微噙着一抹不可深究的弧度。
    淑妃说:“臣妾知道,皇上其实不是来看臣妾的,是来看小主子的。”
    “坦诚——”万历爷的口吻里更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很。
    “臣妾本来就想向皇上坦诚的了。更何况,今晚要不是皇上,臣妾这条命,恐怕和某人是一样下场——”淑妃越说越垂下头,低声下气的声音,没有李莹那种装模作样和歇斯底里,倒像是真正的绝望似的。
    万历爷看着她低头的那个样,明明她年纪,比李华李莹都要大上一轮,但是,这个女人究竟好看不好看,真的不是单纯看脸看年纪的。像淑妃此刻的样子,李莹要是能哪怕学上个一分,都不至于如此凄凉的下场了。
    “你真的是,很有自知之明——”万历爷说。
    “臣妾知道,自己犯了大错,罪不可饶——”
    “可朕再次违背春秀宫的心意,帮了你一把——”
    “皇上的大恩大德,臣妾从来没有遗忘过。”
    万历爷对她这话,像是感慨万千,猛然喉咙里一沉,道:“不,你这是吃了,比三王妃更大的胆子。胆大包天了。”
    淑妃这时候仰起了脸,说:“皇上,其实臣妾只是想,皇上的大业尚未完成,臣妾想帮皇上一把。”
    “哦?”万历爷的眉头挑了挑。
    “皇上,你想想,那可是皇上的亲骨肉,这样送进护国公府的话,以后,哪怕出了什么事儿,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

  ☆、【281】剃胎发

万历爷眯了下小眼睛,接着,起身走到屋里支起的仕女屏风前,仿佛很仔细地在观赏那扇屏风上的画。
    隔着那扇屏风,暖阁内躺着的那个娃儿,是淑妃从外面找来掩人耳目用的。那娃儿,在穷人家家里,当然是比不上宫里的待遇。这会儿,吃饱喝足,躺在那只舒服得好像天堂的小床上,摇摇欲睡,满意地打小哈欠。
    万历爷的视线,透过屏风等物体,落到那个小娃的脸上。联想起了李莹从外面找来的那个男娃,一样是长得可爱俊俏。
    孩子都是很可爱的,不分高低贵贱,因此被大人拿来浑水摸鱼,其实也挺容易的。毕竟,娃儿这个年纪能懂什么?根本是个让人使唤的傀儡。
    连万历爷自己都这么觉得的事儿,其他人,肯定都是这样想的。
    皇帝心头突然一阵感慨,说:“要是让这孩子当替罪羊,是不是可怜了些?”
    淑妃身体一凛,道:“皇上,千错万错,都不在孩子身上。”
    “是。以前朕都是这么想的,结果,好像事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皇后、庄妃,那就不用说了。朕知道,她们从来都不是真把孩子放在心头上的。却是你,让朕突然大开了眼界。”
    淑妃说:“臣妾,这也是可怜这孩子在亲生父母家里,没得吃,没得喝。”
    “把朕的亲女儿,送到外面去,则是怕那孩子在宫里被狼虎给吃了,而朕,保护不了那个孩子是不是?”
    “皇上——臣妾知道皇上难做。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皇上的孩子。皇上能偏心吗?”
    万历爷就她这话回了头,在她脸上仔细地瞧了下,道:“说来说去,你是个疼孩子的人。”
    “臣妾不敢。”
    “你倘若不疼孩子,那么,把那孩子送走是什么意思?”
    淑妃咬了下嘴唇,不好说话。
    “疼就疼呗。你和朕都这么多年了,老夫老妻了,难道,觉得朕一样是个冷血无情的,对孩子能下得了手的?”
    皇帝这样一说,淑妃脸上的肌肉好像不受控制的,蓦然一笑。
    “皇上说的对。是臣妾口不择言,说错话了。”
    “起来吧。”万历爷亲自走过去,扶起她那只手,轻轻抚摸着她的手腕儿,“朕不会怪罪于你,倘若真的想怪罪于你,不会当时帮你掩饰,帮你开脱了。”
    “是,皇上,臣妾感激不尽。”淑妃低着小脑袋儿。
    万历爷的嘴角微微一眯,当着众人的面,开始亲她的脸儿,一边亲一边说:“这么多年了,朕就想不明白了,朕都老了,你看,鬓上白发丛生,可你,怎么从来不显老呢?看起来,和朕当年第一次看你的时候,一样的美,让朕根本移不开眼光。”
    “皇上。”淑妃被他抱的有些紧,感觉压着胸口,都有些喘不过气来,只能嘴唇里稍微溢出一丝哆嗦的气来。
    要说她在景阳宫变成贵妃以后,皇帝有在她这儿过夜,但是,只是在她屋里睡着,她服侍他睡,实际上,他并没有再宠幸她。她毕竟年纪都摆在那儿了。哪能比得上那些刚入宫的,身体清白的,宛如花苞儿的未开放的小姑娘呢。
    如果她是男人,都不会选她,这点自知之明她绝对是有的,所以,从不做勾引他的事儿。
    当然,这里头有没有其它原因,淑妃肯定不会去深究。
    感觉到她在自己怀里挣扎了下,万历爷骤然把她身子一抱。皇帝年纪这么大,气力却不减当年。把她吓得一声惊呼直飞出了嘴巴间。
    皇帝抱着她,直接走去龙榻了。
    敬事房,不用说,肯定要在今晚上加上一笔景阳宫的了。
    听说皇帝偷偷去了景阳宫,皇后坐在春秀宫里,晚上一口饭都咽不下去。庄妃和华妃走了以后,姑姑走过来,请示是不是把菜热一热。
    皇后仿佛望着屋里的纱灯出了神,没有听见姑姑说的话。
    姑姑倒也聪明,垂立在旁,安静地陪着她没有作声。
    为什么呢?
    孙氏想了好久都想不明白。
    明明那个时候,他把她提为了皇后的。皇后才是他的正妻。可他宠谁都好,偏偏不宠她这个正妻。据说,在她之前的那位皇后也一样,尝尽了这种寂寞。
    身居六宫之首的高位,同时,隔离了那个男人的心。
    要说是因为皇后这个身份特殊的关系?不,孙氏觉得不是。或许,以前,她自己都常拿这个理由来搪塞自己。可是,终究,今晚上发生的事儿,再次狠狠地在她心头上一击,令她彻底醒悟明白了。
    根本不是这样的原因。
    历朝历代中,皇帝最疼皇后的事儿都是有记载的。或许,皇帝会心疼两三个偏妃,但是,有皇帝,是最爱皇后的,给皇后作诗题字,什么都有。皇后要是生个病什么的,皇帝会哭个泪人似的。可这种事儿,绝对不会发生在万历爷身上。
    原因很简单,皇帝的心,根本不在皇后身上。
    万历爷的后宫里这么多女人,好像晴雨表一样,一会儿疼这个,一会儿宠那个,五花八门,别说后宫里的女子看不明白,朝廷上那些文武百官,一样都看不明白。皇帝身边的人,似乎没有一个能看明白呢。
    说到底,皇帝这些层出不穷的小动作,不过都是障眼法。说来说去,万历爷真的是,只疼淑妃。
    去景阳宫打听消息的太监回来了,进门给皇后报信儿,说是:皇帝今晚在淑妃那里睡下了,而且,敬事房做了记录。
    好啊,淑妃都那么老了,一个孩子都没有给皇帝生过,结果,居然讨得皇帝的喜爱。要说这个后宫,以淑妃这个年纪的女子,能再讨得万历爷宠幸的,几乎没有一个。
    万历爷的性子是十分挑剔的,尤其对女子这种事儿。不然,每年选秀,怎么皇帝乐此不彼,年年都是挑的那些最嫩的姑娘家入宫。
    皇后当年选择李华来讨好皇帝,不也是因为皇帝好这口,就喜欢年轻的漂亮的,摸着手儿滑,看着脸蛋漂亮,青春无限。
    她皇后有权有势,但是,偏偏和青春是靠不上边的。
    可是,如今,皇帝不顾青春了,直接把淑妃这样和她皇后一样年老珠黄的女子给宠了。
    再拿任何理由借口来搪塞皇帝的行为,已经是事实摆在面前,她皇后想糊弄自己都不可能的了。
    她如今只剩下什么,一个永远不会爱自己的丈夫。这是她从入宫开始,应该知道的命运。固然,她和许多刚入宫的女子那样,曾经也幻想过,皇帝待她是唯一的,是与众不同的。终究不是。
    百花争妍,不是最为华丽端庄的牡丹,能真正讨得男人的欢心。男人通常只是把牡丹作为一种象征,真正喜欢的花儿,都是自个儿偷偷藏在屋里的,不给其他女人知道。
    孙氏突然一声啜泣,不受控制。
    姑姑在旁跟着抹眼泪。
    “吃饭吧。”孙氏突然开口说。
    姑姑慌忙把泪珠儿一吸,问:“娘娘想吃什么?奴婢这就让御膳房把菜热一下。”
    “随意吧。”孙氏道。
    姑姑不敢再问,即退下了,去给孙氏端上几个热菜上来。
    菜上桌以后,孙氏好像没有受到任何冲击,脸上平静,胃口和往常一样,不会太能吃,也不会不会吃。
    太后陪着十九爷学了下写字,听说皇后那里用了饭了,嘴角一勾,道:“皇后是个实在的。”
    旁边的刘公公听着她这话,跟着笑了声:“是。”
    十九抬头看了太后一眼,仿佛看不懂太后的脸。
    没过多久,大年三十来了。
    离护国公府小世子满月,还有那样*十日的时间。
    护国公向各方征询小世子取名的信件,从寄出去以后,收到的时间,不止要一个月。现代人,都是孩子出生之前,父母长辈们已经准备好各种男女名字了,一出生,这孩子就有名字了。可古代人不是,古代人,要孩子满百日,百日宴上才有认舅礼,取名的事儿。满月的孩子做什么呢?
    ——剃胎发。
    护国公世世代代的剃胎发,可绝对不是随便剃的。
    说是满月来剃,但是,孩子满月那日不是良辰吉日也不成,必定是要另择个日子,因此,在满月前后的日子来行这个剃发,最合适不过。
    算哪天是黄道吉日这个东西,李敏是不懂的,只能把这种事儿,全程交给这些古代人了。所谓入乡随俗,她是科学家,固然不信这种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