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地枪王张绣-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傕半眯着眼,静待二人骂完之后,才问道:“大司马又如何了?天子在我等手中要什么官位还不是我们定。若是此时得罪了张绣,他率军来攻我等,恐怕我等亦不好过。这次我们虽然打败了吕布,但大军亦损失不少,张绣若是将手中六万余精骑(李傕还不知张绣裁汰了部分军队)全数开来,我等恐怕亦不易战胜。须知道张绣可不似吕布,他有勇有谋,不是吕布此空有勇武而不知谋略之人可比。”

郭汜和樊稠二人听得,嘴上虽然连声应是,但暗地里却是骂道:“你得了好处当然这样说啦。大将军之位比之大司马只高不低,现在张绣这小子表奏你做大将军,你和他以前的仇怨就一笔勾销了。”二人心里面一直骂着张绣,连带着李傕也骂了进去。三人之间原本互信就不高,只不过是由于为董卓报仇的原因才走到了一起,如今经过张绣这奏折上的内容一闹,三人之间原本就不太亲密的关系立即就出现了裂缝。

在这边李傕强压之下,反对的郭汜和樊稠亦无奈,只能暗恨之,谁叫李傕所掌握得军队比他们要多,威望比他们要高。李傕将张绣的奏折呈奏给天子刘协,刘协只一傀儡,就算心内是一万个不愿意,亦不得不同意,同时连带着将四人都恨上了。

李傕得了大将军之位是得意洋洋,殊不知郭汜和樊稠已经在后面恨上了他。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原本同营的三人,此时各自拉着本部人马另立大营。郭汜手中有三万余人,樊稠只一万余人,但两人此时是合作关系,所以大营离得很近。李傕则是独掌五万余大军,兵力比之两人相加还要多上一些,而且原本长安城的守卫全都投靠了李傕,所以郭汜和樊稠要联手才有实力与李傕相抗衡。

确实张绣原本这份奏折就有离间三人的意思在里面,只是没想到三人之间的关系比张绣想象中的还要脆弱,经过这么一挑唆,三人就分两边对立上了。恐怕也不需要多久,李傕和郭汜就会像历史上一般日日兵戎相见了。

正在张绣静等天子的诏书的时候,却是连续收到两个好消息,其一是李儒说服了徐荣,准备来投张绣。此时大军已经从弘农一带南下,准备进入南阳郡,现在等着张绣的指示。如果说这个好消息还在张绣的意料之中,那么另外一个完全是在意料之外。

……

却说当日刘犯在长安被张绣的人杀死,原本这刘犯死了就死了,应该不会太引起人注意的。怎知道刘犯被杀的第二日,刘焉派来准备接刘犯回益州的人来到长安,遍寻不到刘犯的影迹,最后却是在一名住在刘犯附近的百姓口中打听到刘犯被一群乱兵杀死。

贾诩做事慎密,自然吩咐去刺杀刘犯的人打扮成乱兵的摸样了,虽然恰巧被那名百姓见到,但亦没有人怀疑到张绣的头上。这名被刘焉派来接刘犯的人在百姓的帮助下找到刘犯的尸首。连尸首都找到了自然也不用再寻找了,这人立即派一名亲随到益州报信,自己则领人为刘犯尸首清理干净之后才将其带回益州。

这边亲随快马回到汉中,已经筋疲力尽,将消息传给汉中太守张鲁,让其派人通传成都的刘焉,自己就已经力竭倒下了。张鲁得到消息之后,一面派人通传成都的刘焉,一面召集谋士阎圃商议要事。

张鲁乃是刘侯张良的十世孙,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孙子,身份于汉末群豪来说亦不算差。张鲁见到中原大地战火燃起,各地诸侯纷纷自立,天子等同于傀儡,心中那股子野心就被激起。

只见张鲁召来谋士阎圃之后,说道:“军师,如今二公子已死,君郎公病卧在榻之上,命在旦夕,恐怕益州基业就要落入懦子刘璋之手。刘璋暗弱无能,益州在其手中,恐怕其迟早将君郎公留下的基业败尽。”

阎圃听得,问道:“主公是想……”说到这里阎圃没有在说下去,但张鲁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张鲁点了点头回道:“若是君郎公率军出川以讨李傕为二公子报仇,我定然誓死跟随,为二公子报仇。但君郎公的身体军师亦知道,其一心等二公子回益州继承基业,这时听到二公子不幸罹难的消息,恐怕……”

见到张鲁没有说下去,阎圃接过话头道:“主公是怕君郎公受不住刺激,撒手而去?”

张鲁默默地点了点头,说道:“益州世家多不服刘璋小儿,若是二公子回益州执掌大权,我等尚服,但刘璋小儿,哼哼……”

阎圃会意,问道:“既然如此,主公且密切留意成都的情况,并将此消息通传益州各世家,若是君郎公不幸撒手而去,懦子刘璋继承基业,主公且联合益州世家,共讨刘璋,使君郎公基业不致败于懦子手中。”

张鲁听得,微笑着点了点头。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刘焉死,张鲁反

这边张鲁与阎圃商议完之后,让大将杨昂和杨柏整军,准备随时出兵。

另外一方面,张鲁让人将消息带到成都。

刘焉乃是汉鲁恭王之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使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

如今,当年意气风发入益州的刘焉,此时却一面病容地躺在榻上,岁月不仅将他的雄心磨掉,并且将他的身体也磨得将尽,当年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刘焉,此时只不过是一个病老头罢了。正在这时,外面有军士来报道:“禀报州牧大人,汉中太守张鲁遣信使来到,说有大事向州牧大人禀报。”

刘焉听得,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说道:“且让他进来吧……咳……咳咳”说完之后在猛烈地咳嗽。

军士下去之后不一会那名信使就来到,先向刘焉行了一礼,刘焉问道:“公祺有何事要你来报?”

那名信使回道:“回禀州牧大人。太守大人有书信一封让小人带给州牧大人。”说完之后从怀中取出书信一封,双手呈上。

刘焉挥了挥手,让下人取了过来,展开仔细观看。半响,待得刘焉看完之后,却是仰天大叫了一声:“犯儿啊,你竟然先为父而去。”说完之后哇的一声,喷了一大口鲜血出来。随从和一众下人以及那名信使一同上前扶住。还未扶稳,刘焉又“哇……哇”两声,连喷两大口鲜血,之后就仰天而倒,任一众随从下人如何叫亦叫不醒。

刘璋虽然为人懦弱,但事父至孝,闻得父亲听到二哥死信口吐鲜血,当场晕倒,立即赶到父亲的病房前。一众益州重要官吏和一些跟刘焉亲密的世家代表人物,不停地进出于刘焉的病房之中,就算刘璋再蠢,亦知道老父是在交代后事。现在老父还未召见他,只得长跪于房前,等候着老父的召见。

果然,不久之后刘焉便让刘璋入见。刘璋入到房中,见到曾经意气风发,将一众益州贪官污吏治理得贴贴服服的老父此时骨瘦如柴地躺在榻上,一脸倦容。刘璋立即上前捉住刘焉的手,含泪道:“父亲,季玉来了。”

刘焉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说道:“来了就好。”说完这一句之后,刘焉喘了口大气才继续说道:“季玉,本来以你性格才能,实在不堪统领益州,但你大哥和三哥早夭,现在你二哥又被宵小所杀,为父实在不愿亲手拼下这基业留给他人,故此才交到你手上。”

一连说了这名多话,刘焉喘了几口大气,才继续说道:“为父料想为父去后定有人不服。为父知道季玉心慈,但乱世当用重典,若是有人不服作乱,季玉当先杀之。如今各郡大吏都有家小留在成都,若有人谋反作乱,季玉当杀之以杀鸡儆猴。另外张任、严颜两人均是大将之才,且忠心耿耿,若起战事季玉可用此两人挂帅领兵。别驾张松有才,其家族亦是益州大族,季玉可重用之,另外……另外……”

说到这里,刘焉就不停地喘气,说不下去了。刘璋见得,连忙劝住老父道:“父亲莫要说了,且好好歇息,季玉会好好治理益州,不让父亲的基业毁于季玉手中的。”

刘焉听了之后,连喘数口气,才叹道:“为父恐怕时日无多了,此时不说,只怕……只怕以后都没有机会说了。”

刘璋听得,哭道:“父亲莫要如此说,季玉还要继续侍候父亲。”

见得刘璋哭的样子,刘焉不知哪来的力量,一下子坐直了身体,大声骂道:“懦子不要只会哭哭啼啼作儿女状。”说完之后“哇”的一声又吐了一口鲜血,之后直接倒在榻上。刘璋见得赶忙止住哭声上前扶住,并且不断叫唤。但任他怎样叫唤刘焉都没有醒来,过了良久,刘璋壮着胆子用手指一探刘焉的鼻息,只感觉到呼吸已经断绝了。

刘璋见得,才慌忙喊大夫,当大夫入来为刘焉诊断之后,摇了摇头,说道:“州牧大人已经过世,请公子折哀。”

刘璋听得,并没有大哭,只是忍不住泪水不停流下,他却是记得老父生前最后的说话,故此不敢大声哭出来。刘璋一面命人为刘焉处理身后事,一面召集一众益州官吏和各大将,和世家代表,以稳定益州浮动的人心。

……

张绣得到的消息却是暗影从益州成都传来的,原本暗影准备在成都放出刘犯被李傕乱兵杀死的消息,怎知道他们将消息带到成都的时候,成都那边已经流传了刘犯已经死了的消息,而且是从州牧府内传出来的。

按照益州暗影头目李禹的分析,刘焉应该是从自己的渠道得知刘犯被杀得消息,而且由于不用如暗影一般先将消息传回武关,等候张绣和贾诩的安排再将消息传来成都,所以比刘焉的消息要慢上了几天。

而现在刘焉听得刘犯被杀的消息之后却是当场吐了三大口鲜血,倒在地上,据闻刘焉此时已经命不久矣。李禹想了想,决定将刘犯被李傕所部乱兵所杀的消息传开去,之后命人立即打探刘焉的消息。

没过几天,李禹就打探到刘焉已死的消息,而刘璋召集各官吏、武将以及世家代表议事,显然经过刘焉的安排,刘璋顺利接管了益州,只不过现在益州的人心还是浮动不已,不少人暗地里不服刘璋,李禹打听到之后立即将消息传回给武关的张绣。这则消息传到的时候,张绣同时收到另外一则从汉中传来的重要消息。

却是刘焉病故,基业传给懦子刘璋,汉中太守张鲁不服刘璋自立,正准备整兵南下入蜀,取刘璋而代之。

张绣收到这么一个重要消息,立即将众人召来,只听见张绣将这则消息说出之后,众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趁机出兵取汉中。现在长安那边已经传来消息,天子已经下诏封张绣为大司马领骠骑将军一职,只是宫中那些太监来得甚慢,诏书尚未到手而已。

大司马可是执掌天下兵马,如今张鲁欲出兵夺益州,等同谋反作乱,张绣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出兵讨伐,故此众将都是一力主张伺机出兵汉中。

张绣听完众将的意见之后,却是静下心来问道:“军师以为该如何取汉中?”

贾诩见得张绣直接就问如何取汉中,却是笑道:“诩有一策,或许可瞒天过海,奇袭汉中。”

张绣听得,精神一振,问道:“军师且细细道来。”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如今主公新得徐荣两万大军,外间尚未知。只需主公命一小队人马,前往弘农和函谷关一带,伪装成徐荣大军让各地诸侯都以为徐荣大军还屯驻在那里。主公就可以让徐荣这支大军秘密前往奇袭汉中了。”

张绣听得,点头道:“军师所言不差,弘农那一带并无多少军队,只令小股士卒伪装一段时间确实可行,但一定要在被识破之前夺下汉中。”

贾诩听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由于上庸郡到汉中的道路难行,徐晃将军新训练的一万步卒就要当先进军,取下汉中靠近上庸郡的一个小县。到时徐荣大军就可从容进入汉中,只要徐荣大军入得汉中,以汉中一片平坦,徐荣所部两万铁骑当所向披靡,再配合上徐晃将军的一万步卒攻城略地,相信主公要拿下汉中易如反掌。”

顿了一顿,贾诩又说道:“而此时,主公大军应当留在武关或是回师宛城,让张鲁看到主公动向当可使其放松对东面的警惕,使奇袭之计更加出其不意。”

这时张绣想了想,又说道:“军师,若是让一人假扮于我,留在宛城,而我亲自领兵去攻汉中,如何?”

贾诩听完,沉吟了一下,道:“如此亦可,不过主公准备带哪些将军前去,若是太多将军没有在军营出没,恐怕会被人识破这瞒天过海之计。毕竟主公可以不出现在军营以及众人之中,但诸位将军却是不可。”

张绣想了想,说道:“如此算来,文远新投之事尚未传开,可随军作战。公明却是要留在上庸,以迷惑张鲁。另外汉升名声不显,应该不会令人注意,可随军作战。如此有汉升以及文远,夺下汉中应该没问题了。还有徐荣两万大军尚未加装马蹄铁以及双边马镫,军师以为以徐荣所部两万人顶替我军所部两万人到宛城,而本将则领我军两万人往攻汉中,如何?”

贾诩听得张绣的话,立时就明白张绣的意思,却是怕徐荣得了汉中其军势大不易掌控,故此将其军留在宛城,有赵云以及华雄制约,然后自己率原本的两万骑兵去攻汉中。贾诩想罢,便说道:“此法可行,只需与徐荣将军约定于一地偷梁换柱即可。”

第二百章 太史慈来投,进军汉中

贾诩明显是误会了张绣的意思,张绣其实是觉得徐荣所部没有加装马蹄铁和双边马镫,不利于攀山涉水。由于从上庸到汉中之路山路甚多,只有进了汉中之后才是一片平原,张绣担心徐荣所部马匹会在行走山路时损失不少,故此才有这一问。虽然贾诩以为张绣是不想徐荣势大不易掌控,但总的来说贾诩所言的偷梁换柱的方法亦解了张绣之忧,虽然两人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张绣听完之后,点头道:“如此公明和文远一同去上庸整军,以待我命令。”

徐晃和张辽听得,应道:“诺……”

两人应完之后,张绣又说道:“如此,只待天子诏书到后,我等就退兵回宛城。”

就在张绣准备议事完毕之前,外面传来了喧闹的声音。张绣皱了皱眉头,大声问道:“何事喧哗?”

一名亲兵入来禀报道:“外面有一人自称太史慈,要见主公,不过主公曾吩咐军议之时不可打扰,故此众兄弟在外阻拦,发出喧哗声。”

张绣听得,惊讶道:“太史慈?”说完之后霍然起身,快步走出大帐,众人见得,只得紧随其后。

当张绣来到外面,果然见到当日在虎牢关前与吕布比斗弓箭的少年将军。张绣见得,立即上前将挡住太史慈的士卒喝退,然后说道:“虎牢关一别,太史子义风采依旧。”

太史慈向张绣拱手一礼,说道:“草民太史慈见过骠骑将军。”

张绣笑道:“子义不必多礼,不知子义此来何事?”

太史慈答道:“慈特来拜谢骠骑将军救母之恩。”

张绣听得,疑惑道:“子义此话何解?”

于是太史慈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原来当日陈松出走之后,就投其父陈懿昔年好友孔融而去。到得北海的时候,却是错过了投宿,幸好遇到太史慈的母亲,收留了陈松,才使得陈松不至于露宿荒野。

当晚陈松留宿于太史慈家中,却是见得太史慈母亲有病,其症状如同张绣曾经给他说过的哮喘一般。陈松暗中记下,第二日去投得孔融,在其手下为官吏之后就着人去山中寻找张绣曾经说过可治哮喘的枇杷果,几经辛苦终于让人寻到。之后陈松将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