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地枪王张绣-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张绣止住了思绪,话锋一转对贾诩说道:“对我大汉子民,绣确实下不了毒手,然对付胡人,本将绝不会心慈手软。”

贾诩听得,哪里会不明白张绣话里的意思,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主公已经下定决心,诩自然尽力。”顿了一顿,贾诩问张绣道:“主公,那些投降的匈奴人准备如何处置?”

张绣眼神闪烁,眼中透着一丝杀机,不答反问道:“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看到张绣的神情如此,却是似答非所问一般,说道:“如今虽然已过秋收,但整个冬天大军都应该要与胡人交战,粮草上可能会有所紧缺。”

张绣点了点头,目露杀机,语气森然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杀了吧!”

贾诩点头说道:“主公且放心,诸位将军那里自有诩去解释。”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有劳文和了。”

……

建安八年秋,汉骠骑大将军张绣领军自长安入并州,于西河郡先后大破匈奴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所部,斩首两万余人,俘虏近三万人。及后骠骑大将军张绣以为阵亡汉军报仇为名义,亲自下令坑杀三万匈奴降卒。

此消息一出,草原上胡人震动,大汉内各世家名士纷纷对张绣口诛笔伐,言其残暴堪比董卓。唯独中原曹操听到此消息之后,击掌大笑,对张绣交好称赞,直言恨不得与张绣同战胡人。

此时合肥虽然被孙坚攻下,然曹操回师之后已经将江东大军击退,关东诸侯以曹操为尊,声势可与关西张绣相较。曹操一开口,原本对张绣口诛笔伐的世家名士都闭口不语,停止了对张绣的口诛笔伐。

在曹操授意之下,天子刘协亲自下诏嘉奖张绣,让其专心破胡人,战后再重赏之。曹操先自己开口,再借天子名义下诏,显然是在背后力挺张绣,使得原本想趁张绣征讨胡人之时浑水摸鱼的诸侯都不敢有所动作,怕惹来天下人的不满。

而此时,又一次成为天下焦点的张绣已经将西河郡和上郡境内的长城悉数夺回,并与凉州华雄和太原的陈松、雁门的郭淮三路大军汇合。

三路大军中,太原的陈松领来的人数最少,只有聊聊三千人,俱是从马岱留下的部队中领来的。郭淮一路人数稍多,差不多有万人,乃是原来并州的守军,战力并非太强,最多的则是华雄领来的凉州兵团,由于进攻凉州的十万鲜卑已经退兵,故此华雄领来近两万人。所有兵力相加大约有七万人,张绣手下现在已经恢复到与匈奴左右谷蠡王大战前的兵力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 回击上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太史慈已经率两万破锋营和三千血刃营还有三万飞羽弓骑从河东入并州,随时可以配合张绣大军对留在上郡境内的两万匈奴人进行围歼,一旦成功,那长城以内所有稍具规模的胡人大军都清剿殆尽,剩下的就是要与长城外近二十万胡人决战了。

并州张绣大营。

大帐之中,张绣正坐在主位之上,左面坐着贾诩、诸葛瑾、陈松三人,右面则是华雄、高顺、周仓、郭淮四人。

张绣与陈松可是十年没有见,此时相见是惊喜万分。而且听闻他将高干也擒住了,却是暗中感叹几乎是自己一手训练的陈松经过十年风雨磨砺之后,终于真正成才了,有种长兄看到弟弟成才时的喜悦。

而见到陈松之后,张绣却是为自己当年救下他两兄妹并且教导他成才感到庆幸。虽然十年多没有见,但陈松对张绣的发展贡献绝对不少,若以功绩论,在文臣之中也就贾诩、钟繇、法正寥寥几人胜过他。若是没有陈松,张绣此时怎能收得太史慈这员猛将,还有郭淮这个历史上后三国时代的大才,以及整个并州。

不过张绣对这些都不是太在意,见到陈松之时第一句就是:“回来就好了,瑶儿正在家中等你。”这一句话直接就令到陈松当场痛哭,此时回想起来,心中还是暖暖的。

闲话不多说,张绣拿起那份从许昌飞马送来的天子诏书,笑着对众人说道:“这曹孟德也够意思,如此一来本将就不怕那世家之口了。”

下面众人听得都点了点头,唯独高顺叹了口气。众人都知道高顺对故主吕布极为忠诚,就算此时为张绣效力很大部分原因都是为了吕布的后人,而害死吕布的主要凶手就是曹操、刘备二人,现在曹操的行为却是有些颠覆高顺对曹操的认识。

奸雄!行事虽然奸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民族大义面前,曹操展现了他雄的一面。无论是拥戴他的人,还是与他为敌之人,亦或是现在与他既是潜在敌人又是竞争对手的张绣,都不得不对他此举表示叹服。

张绣心中暗道:“汉末英雄,当数曹刘,果然没有说错。”

曹操为张绣去了后顾之忧,这情张绣受之无愧,摇了摇头将此事暂时抛到脑后,转而问郭淮道:“伯济,现在雁门那边情况如何?”

郭淮一拱手,对张绣说道:“回大将军,在末将领兵来时,进攻雁门的胡人大部分已经退去,现在整个雁门郡都由马将军防守,请主公放心。”

张绣听得,点了点头,又问陈松道:“君恒,现在并州内的情况如何?”

陈松微笑道:“请大将军放心,现在并州世家全力支持大将军与胡人交手,来时太原、上党两郡的世家联合筹集了万石粮草,此时正运送来前线之中。”

张绣听得,点了点头。万石粮草其实并不算多,但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并州世家的友好和支持张绣的信号,让张绣安心。

张绣回过头,问华雄道:“凉州那边情况如何?”

此时的华雄已经年近五十,此时看上去已经没有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那般锋芒毕露,取而代之的是内敛与沉稳,但眼睛开阖之间精芒闪动,诉说着这名关西猛将还未真正到达垂暮之年,若是谁小看他,那谁就会吃亏。

华雄对张绣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听得张绣问话,一拱手答道:“回主公,末将出发之时胡人已经开始逐渐退兵,而主公又送来让子龙自决时机出兵的消息。末将料子龙他们应该是准备在十万鲜卑退兵之后就出击了。而连弩车还有床弩,此时则经由长城运来并州,子龙曾言如若带着这些器械在草原追击,极不方便,如今主公已经夺回长城,辎重运输方便了许多,故此就让连弩车还有床弩运来并州,让主公用意阻击胡人。”

张绣听完,心中感叹不已。始皇帝建这万里长城确实是劳民伤财,而且还让他亲手建立的秦皇朝也赔上了。但不得不说的是,有了万里长城,汉人在抵抗胡人南下进攻的时候不再完全被动,而是变为进可攻,退可守。暂且撇开长城强大的防守能力不说,单单一个辎重运输就极大地方便了汉军。并州多山,长安以及洛阳等地运往并州北部的辎重要翻越太行山脉,这极为不便。然有了长城,完全可以将辎重先运往凉州,再沿着长城运抵并州北部,虽然长城不全是连接在一起,但这样的运输总比翻越太行山脉要好得多。万里长城对汉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地情况都了解了之后,张绣问贾诩三人道:“如今我军已经据有长城,我军形势不再处于下风,汝等以为此时当如何?”

诸葛瑾默想了一下,说道:“主公,此时我军虽据长城,但上郡处还有两万匈奴人,瑾以为当在胡人大军攻到之前,先联合太史将军所部一同将这股胡人围歼,将后患除去。”

诸葛瑾刚说完,陈松就点头道:“子瑜所言不差,主公可以一边派人与太史将军联系,约定共同围歼在上郡的匈奴人,一边派出斥候到长城外打探胡人的情况。此时我军兵力虽然不算少,但要防守战线拉得太长,将兵力分薄,很容易被胡人有机可乘,故此探得胡人大军动向至关重要。最后则联系赵将军他们,赵将军那里有十万铁骑,是这次消灭长城外胡人主力的关键,双方互通消息,共同配合对付胡人,不容有失。”

最后贾诩只是微一点头,说道:“子瑜和君恒所言不差。”

张绣低头默想了一阵,说道:“不错,既然如此,本将领一万凉州兵团精锐出发前往上郡,与子义一同围歼那股匈奴人。华雄、高顺,汝二人各领三万大军,分别沿上郡和西河郡境内的长城布防。文和随华雄驻防上郡,子瑜则和高顺驻防西河,不可让胡人越长城半步。至于君恒和伯济,则随本将一同去征讨上郡境内的匈奴人。”

六人听得,一同应道:“诺……”

这时周仓听得帐中人人都有分派任务,唯独他自己没有,立即嚷道:“主公,那俺咋办?”

张绣笑道:“此去上郡地形复杂,俱是大山,不利盘古力士作战,汝留在此处待命,若胡人来攻,立即支援,让胡人知道盘古力士的厉害。”

周仓听得张绣赞盘古力士,呵呵憨笑了几声,答道:“俺听主公的话,留在这里。”

……

计较已定之后,张绣不再久留,立即领着陈松以及郭淮还有一万从西凉赶来的步卒出发前往上郡。张绣此次出兵,宜快不宜迟,宜急不宜缓。因为谁也不知道胡人的主力何时杀到过来,故此是越快越好。而由张绣亲自领兵,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实行这个“快”字。历史上袁曹官渡大战时,曹操就是趁袁绍大军未到,先以雷霆之势灭掉在徐州作乱的刘备,先除内患。张绣现在此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此之外,张绣还是试一下陈松之才学还有年轻的郭淮现在的本事究竟到了什么地步,故此才将此二人都带在身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次与胡人交手,张绣不知道战况会如何,要动用多少大将,如今有此机会,当然要尽快摸清楚陈松和郭淮究竟手底下有何本事,而缺乏主帅指挥的两万匈奴人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郭淮仿佛也知道张绣的用意,故此向张绣讨了先锋之职,在前方逢山开路,遇河搭桥。

中军之中,张绣和陈松骑在马上并肩前行,张绣有些感叹地说道:“不想眨眼十年就过去了,松儿……呃……君恒可曾成亲?”

陈松脸色红了一下,说道:“已经成亲了,乃是伯济之妹,家中孩儿已经两岁,此事却是由高元才(高干)促成。”说到这里陈松顿了一下,转过头望着张绣说道:“松有一事想请主公答允,不知……”

张绣不用猜都知道陈松想说什么,笑道:“君恒想本将饶过高元才性命吧?”见得陈松点了点头,张绣说道:“高元才可是袁本初的外甥,君恒可记得幼时绣所言世家之危害?”

陈松点了点头,说道:“主公这些年所做松都看在眼中,但松以为只是一味对付世家,恐怕亦不妥,对付世家应该刚柔并济,主公这些年所做却是太刚了。”

张绣听完,有些惊异地望了陈松一眼,继而叹道:“不想君恒已经领悟到这一层,却是好事。”

陈松点头道:“主公以前为松所讲之故事,松每次反复阅读,皆有新见解。”

张绣呵呵一笑,语气很是笃定地问陈松道:“君恒在并州尽力结交世家,想来也是见本将这些年来一直都对世家打压,想以并州为突破口,让本将与关东世家缓和关系,好日后采取刚柔并济的手段对付他们吧?”

听到张绣所问,陈松愣了一下,转念一想,暗道自己大部分所学皆是张绣所教,自己明的道理张绣自然也懂。不过知道张绣明白这道理,就更加不懂这些年为何张绣对付世家都用打压的手段了。

张绣仿佛看出了陈松的心思,解释道:“制度,虽然现在本将治下已经文武分治,选才又用科举,还设立了监察司等。但其实制度并未完全确立起来,现在本将的力量还是太小了,还未达到完全不惧天下诸侯的地步,还要顾虑汉室天子的威仪。等这些击退胡人之后,再取下益州,那么制度就可以正式确立起来了。”这一刻张绣的野心表露无遗。

陈松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看表面的半大孩童,大汉沦落到如今之境地,百姓饿死无数,陈松深有体会。整个天下,对张绣想法最为了解的可以说就是他了,故此对于张绣的野心并不觉得意外。他这些年已经表明张绣要做的就是推翻旧的制度,建立一套全新的更适合大汉发展的制度,正如张绣很久以前就说过,所有的一切皆以法(制度)为根本。

陈松点了点头,问道:“那高元才……”

张绣自然知道陈松想问什么,答道:“高家已经举家迁来并州,高家之人本将可以用,不过高元才毕竟是袁本初外甥,本将可以饶他性命。若想为官,就要到长安做些文职,若想离开归袁氏,亦无不可。”

陈松知道张绣的底线,便点了一下头,毕竟张绣已经答允不杀高干,至于不能受到重用亦是无法。陈松不知道的是,张绣不肯重用高干并非表明说的原因以及他没有能力,历史上在袁尚和袁熙都逃到乌桓,能单独以兵据并州挡曹操大军七、八个月,高干能耐并不差。但张绣在意的是,高干此人不敌曹操之时曾经向南匈奴请援兵,对于此举张绣是极其厌恶,故此才不肯用他。

豪门望族,看似事事以汉室为先,忠于天子,其实到最后关头是最不择手段的。袁家二子可投乌桓,高干可向匈奴请援兵,袁绍灭公孙瓒也得了乌桓之助。豪门望族如此之举,对酿成西晋之后五胡乱华其实亦不无关系。

不过也正如陈松所言,张绣也是时候要改变一下对世家的态度,不应处处打压,拉拢与打压并存,让世家在张绣定下的新制度下生存才是正理。如今陈松拉来的并州世家,正是最好的突破口,而且如果并州世家处理得好,对张绣再攻益州肯定也有积极的影响。

两人说了这么多,却都没有说到就要对上的两万匈奴人,也是有张绣一试陈松的意思在里面。见得陈松如此沉得住气,不立即出谋献策,张绣暗中点了点头,而后问道:“君恒可有良策破此两万匈奴人?”

第四百五十六章 残暴胡人

陈松听得,微微一笑道:“此两万匈奴人看似数量不少,但其无人统帅,只是两万散兵游勇罢了,一战可败之。”

张绣见得陈松自信满满的神色,笑道:“君恒既有良策,且细细道来。”

陈松说道:“如今临近冬季,秋高气爽,风高物燥,加之上郡内又多山,正是用火攻之良机。”

张绣听得,哈哈笑道:“火攻确是好计,只是如何引匈奴人中计呢?”

陈松答道:“胡人因缺粮而南下,况且胡人少智,既然如此,自然用粮车引胡人中计最好。”

张绣听得,哈哈大笑,招过旁边一名小校道:“将伯济叫来。”小校令命就去,未几郭淮赶到,听得张绣一番交代之后脸带笑容离开。

……

上郡治所肤施城下,两万匈奴人围了此城半月有余,任凭匈奴人如何挑衅或是在城下做出侮辱性的行为,城上守将都不为所动,匈奴人不善攻城,故此对此城完全是束手无策。

军渠乃是奉左谷蠡王之命攻略上郡的,怎知道还没有南下,刚来到肤施城就受挫。军渠无奈,只能派人攻略附近小城,抢些粮食以及将附近的汉人都掳来。

匈奴军帐之中,传出男人的喘息声之中夹杂着女人抽泣与呻吟,守在军帐外的两名匈奴兵低声嘀咕,意思大概是:“这汉人女子就是好,细皮嫩肉的,俺也想尝尝这些汉人女子的滋味。”

另外一名匈奴兵轻拍了一下他,说道:“别这么大声,被军渠大人听到了恐怕就要杀了你。你知道军渠大人最喜欢处子,那天驹子那厮偷偷尝了一个汉人女子的滋味,被军渠大人知道活生生地将他打死了。”

正在两名匈奴兵小声说话的时候,军帐内女子的呻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