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绿茵教父-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做到?
通过他们在前场的战术支点作用,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身体素质接后场长传球,有足够的技术功底保证自己接到球后能够拿得住,并传得出。
伊布拉希莫维奇在叶秋前世,之所以加盟巴塞罗那后失败,就是因为巴塞罗那不需要他来增加控球率,而是希望他能够帮助球队把控球时间变得更有效率,也更有威胁,而这一点伊布拉希莫维奇不是强项。
法尔考是一个能够帮助球队把控球转化为威胁的球员,但他是通过进球的方式来体现,而卡瓦尼不同,他也能够进球,但他还能够帮助球队在前场赢得更多的控球,并制造出空间。
现在托特纳姆热刺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去利用卡瓦尼制造出来的空间和控球,转化为威胁。
所以,战术的怪异跟有趣就在这里,两名看起来似乎很相似的球员,实际上却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战术效果,甚至有可能改变目前托特纳姆热刺的所有一切。
当叶秋说到目前托特纳姆热刺的问题时,博比·哈姆斯就知道自己的任务了。
他不得不说,叶秋野心很大,他既想要把梅西栽培成一名能够帮助球队赢得控球的前场中路球员,同时还希望把他打造成能够把控球转化为威胁的全能型球员,但这种全能不是德罗巴、范佩西和伊布拉希莫维奇那种全能,而是在两方面都做到最好的那种全能。
梅西和里贝里,甚至包括内马尔、哈扎德等球员,都是属于一对一个人能力很强的类型,他们也都需要正面拿球面对防线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所以叶秋赛季初就在劳尔的身上尝试无锋战术,利用劳尔的左右移动和回撤接球,破坏对方的防守布置,制造防守球员身后和两侧的空档。
这是一种必然,防守只要移动,只要调整和变化,就一定会出现空档和漏洞。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往前走的时候,你顾得了身后吗?当你往左移动的时候,你顾得了右侧吗?反过来,当你往左往后的时候,也同样照顾不了其他方向。
进攻战术非常强调拉扯和穿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进攻的机会往往就产生在防守队形发生变化的时候,因为只要你一移动,就不可避免会产生空档和漏洞。
博比·哈姆斯也观察了过去两个赛季托特纳姆热刺的转变,他们的防守之所以提升了,实际上就是把过去前压的防线适当拉回来一些,在防守的时候通过锋线和中场的回抢,形成前后夹击,将对方当作夹心饼干一样来打。
这种防守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很喜欢面对类似于皇家马德里这种球星单干型的球队,也很喜欢面对巴塞罗那和阿森纳这种慢吞吞中后场控球类型的球队,可遇到曼联这种均衡全面,同时战术执行力很强,又讲究整体协作的球队,就很棘手了。
换一句话来说,现在谁遇到曼联这种球队不棘手?
当然,在叶秋的定义里,之所以对曼联的防守没有有效的办法,是因为托特纳姆热刺不够快,不是球员速度不够快,而是球队的整体攻防都不够快,后者是一种球队十一名球员团队协作下的快,而前者是球员个人的快,不一样。
从这一点上看,劳尔就一定不适合托特纳姆热刺的未来,只能暂时当一个缓冲,卡瓦尼的技术功底和特点使得他也未必适合未来的托特纳姆热刺的战术,所以叶秋才需要梅西。
在阿贾克斯,叶秋听说过很多关于博比·哈姆斯调教球员的例子,例如当年芬兰球星利特马宁刚到阿贾克斯的时候,这位在芬兰国内所向披靡的球星,在阿贾克斯却打得很糟糕,但就是博比·哈姆斯专门为他开了一个小灶,专门训练他的拿球能力和射门技巧,就一个赛季,第二年的利特马宁立即成为了阿贾克斯的首席得分手。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当年博比·哈姆斯随便几句话就让阿比达尔开窍等等,叶秋相信,博比·哈姆斯一定有办法让梅西和里贝里在阅读比赛能力,以及洞察比赛空间这两方面开窍。
如果连博比·哈姆斯都做不到,那叶秋真要好好考虑调整自己的战术思路了。
第615章 一条出路
约玛·奥利拉这一生的荣誉都跟诺基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都是在这家公司里取得和度过的。
今年八月份,他刚刚过完自己六十岁的生日,但一个月后,他就迎来了又一条很不幸的消息,诺基亚公司的股票再创历史新低,距离三欧元的关键价位已经不远了,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从1997年开始,诺基亚的股价就从来没有这么惨过。
约玛·奥利拉此时此刻就坐在位于赫尔辛基市西部的诺基亚总部的大咖啡厅里,这里是诺基亚总部最大的公共场所,面积是诺基亚最大会议室的两倍,公司每一次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都会在这里举行,所以它见证了诺基亚过去十几年来的辉煌。
坎蒂纳,这是这家咖啡厅的名字,英文翻译是酒馆的意思,但意大利文里的意思是地窖。
咖啡厅由木头、钢铁和钢化玻璃搭建而成,很有宜家的风味,但同时又带着北欧芬兰那种滑雪小旅馆的情调,而一直以来,它都被约玛·奥利拉看作是诺基亚辉煌的见证,而这一观点也从这位诺基亚董事会主席延续公司上下所有人。
要知道,在诺基亚公司里,约玛·奥利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芬兰本土人,约玛·奥利拉在赫尔辛基大学读完了政治学硕士之后,就前往伦敦,用了两年的时间拿到了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理学硕士学位,然后进入花旗银行伦敦总部当账户经理,两年后升任客户主任,三年后成为花旗银行管理委员会的一员,而当时他只有三十三岁,非常的年轻有为。
可以说,约玛·奥利拉是芬兰本土培养出来的最出类拔萃的人才,诺基亚正是看上了他在花旗银行的经历,所以在1985年就将他挖回了芬兰,进入诺基亚国际运营部担任副总裁,一年后升任财政部高级副总裁,同时担任执行董事会成员。
到1990年,约玛·奥利拉成为了诺基亚公司核心部门的移动电话公司总裁,两年后升任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七年后他担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兼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将公司所有大权独揽于一身,一直到2006年才把首席执行官交给了本土另外一名人才康培凯,但公司最大权力依旧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纵观约玛·奥利拉的前半生,他最辉煌的时刻无疑就是将诺基亚带到了世界赫赫有名的巨头公司的地位,巅峰时期超过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市值,让约玛·奥利拉成为全球财政界叱咤风云的顶尖人物。
但从2006年开始,他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这一切,都明显在走下坡路了。
所有的商品和企业都有其生命周期,从萌生到成长到成熟再到衰退,如果说,约玛·奥利拉带领了诺基亚从成长走到成熟期的话,那么在2006年,他选择离开诺基亚首席执行官位置的时候,本身就已经预见了诺基亚将迎来衰退期。
试想一下,连所有人眼中贫穷落后的一些非洲偏僻市场都充斥着诺基亚的低端手机,这既代表着诺基亚的成功,但同时也在告诉所有人一件事,诺基亚的手机市场已经饱和了,手机业务已经很难再有什么大的突破了,必须要转型和调整。
康培凯执掌诺基亚期间,虽然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改变和调整,但最终却还是没能带来革命性的转变,诺基亚终究还是逃不出衰败的漩涡。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康培凯所构想的变革,格局还是太小,太谨慎了,以至于诺基亚的改革看起来更像是小打小闹,在叶子科技的宙斯手机强势崛起之后,再加上安卓系统的强势进攻下,诺基亚的这种变革彻底宣告失败。
而且更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叶子科技不仅仅只是凭借着宙斯手机和智能手机系统猛烈动摇了诺基亚的地位,同时他们还将安卓系统对外开放,很快就扶持起了包括三星和HTC等强大的手机制造商,但更重要的是,叶子科技大力扶持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虽然有很多欧洲人都抨击中国制造,认为那代表着山寨和劣质,可事实证明,叶子科技对合作伙伴有着很高的要求,能够拿到安卓系统和专利授权的手机制造商都拥有一定的实力,再加上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使得他们制造出来的智能手机价格更便宜,用户体验也更好,功能也更加强大,立即畅销全世界。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将诺基亚的手机利润彻底打落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点。
对于叶子科技,诺基亚内部所有人是又佩服又敌视,佩服的是这家公司的实力,敌视的则是这家公司是导致目前诺基亚困境的罪魁祸首。
但约玛·奥利拉自己很清楚,对于诺基亚这种市值超过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巨无霸财团来说,能够导致他崩溃的核心要素一定是来自于内部,这一点他早在2006年卸任首席执行官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而在康培凯无法带来革命性转变的情况下,诺基亚日薄西山已成定局。
不久前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就曾经发布公告,表示正在评论诺基亚公司的评级,认为诺基亚在核心的移动电话领域里的盈利能力正在快速的衰退,接下来可能将诺基亚的长期评级进一步下调,而这势必将进一步导致投资者对诺基亚失去信心,进而在股价上再度下滑。
作为从花旗银行走出来的人才,约玛·奥利拉当然很清楚,穆迪下调诺基亚评级的话,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实际上他和董事会在一年前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当时诺基亚已经表现出了颓势,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明显罢了。
一旦一家类似于诺基亚这样的大财团出现发展颓势,基本上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节流开源,变卖业务和资产,而诺基亚最值钱的资产无疑就是手机和地图业务。
约玛·奥利拉很清楚,诺基亚的资产不缺乏感兴趣的人,例如不久前亲自来到芬兰的叶子科技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穆恩,那个可怕的女人表面上是来参加叶子科技北欧数据中心大厦的奠基仪式,实际上却是跟约玛·奥利拉见面,直言不讳的提出要收购。
叶子科技在北欧推行云计算服务已经好多年了,现在他们的总部就在距离诺基亚总部不到三百米的地方,比微软的总部还要近,后者距离诺基亚总部大概有一公里,三家公司的总部就围着这个游艇码头,很有意思的一道风景线。
微软对诺基亚也很感兴趣,但更多的是通过合作,他们希望微软能够选择诺基亚的WP手机系统,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手机系统并不理想,根本无法跟安卓系统竞争,而微软也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他们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将诺基亚的手机用户从塞班转移到WP系统。
约玛·奥利拉不是笨蛋,他当然看得穿这一点,所以他也在犹豫,同时他更加清楚的看到,微软没有收购诺基亚业务的想法,或者说暂时还没有。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全世界所有人的目光都对准了摩托罗拉。
从美国的媒体率先爆料叶子科技要收购摩托罗拉开始,这条消息立即吸引了全世界所有智能手机人士的注意,而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也很快纷纷宣布加入竞争行列,这都让摩托罗拉变得炙手可热,而在约玛·奥利拉看来,叶子科技这是在做两手准备,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二者必得其一。
“真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大公司!”想到这里的时候,约玛·奥利拉不无唏嘘的叹道。
曾几何时,诺基亚也像现在的叶子科技一样,野心勃勃的想要发展,想要收购,想要更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业务,而当时他们哪里会想到过有今天呢?
一家摩托罗拉吸引了所有竞争者的注意力,诺基亚自然而然就被忽略了,而实际上,现在的诺基亚的危机虽然很明显,但不管是手机销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都还没到摩托罗拉那种糟糕的地步,所以也没有人会想过,叶子科技竟然雄心勃勃的要收购诺基亚。
而且他们可不仅仅只是要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还有另外一项核心业务,地图。
……
“我听说,叶子科技已经对政府展开游说了,而且政府也已经对叶子科技表示,将不会在这一桩潜在的收购案中进行阻止,但前提是,诺基亚必须继续留在芬兰!”
在坎蒂纳咖啡厅的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交谈着,他们的声音传进了约玛·奥利拉的耳朵里,很明显,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位老人的存在,或许是因为他坐着的位置太偏僻了一些的缘故吧。
约玛·奥利拉看了一眼,说话的人是马尔科·阿赫蒂萨里,诺基亚的设计高级副总裁,前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的儿子,后者卸任后,依旧是社会民主党的人士上台,重用的高官也依旧是马尔蒂·阿赫蒂萨里时期的官员,所以马尔科能够得到一些内幕,约玛·奥利拉不意外。
只是,这个消息还真叫人吃惊,要知道,诺基亚一直以来都是芬兰的支柱。
2004年,诺基亚就贡献了芬兰4%的GDP,而到了2007年,诺基亚的研发经费就占到了芬兰的30%,出口额占到了芬兰的20%,从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诺基亚对芬兰的影响力。
“真的吗?”坐在马尔科对面的人背对着约玛·奥利拉,看不清楚他的脸,但听声音就知道了,他是诺基亚的工业设计主管斯特凡·潘尼贝克,跟马尔科是很不错的朋友。
“千真万确!”马尔科说得非常肯定,“我得到消息,叶子科技决定将芬兰作为北欧甚至是欧洲的数据中心基地,所以他们决定在附近兴建一栋北欧区总部大楼,这些都对政府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而且大家都知道,过去政府对诺基亚的存在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一方面很依赖,但另外一方面又觉得诺基亚虹吸了各界人才,导致芬兰社会缺乏活力,经常都有一些人站出来炮轰和指责。”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很难做到两全其美的尴尬,因为诺基亚的庞大,是芬兰人民的骄傲,使得几乎所有芬兰人都以加盟诺基亚为荣,可如此一来,诺基亚的存在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才虹吸场,社会其他各界的人才都被吸进了诺基亚。
就好象马尔科,他曾经在芬兰、坦桑尼亚和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学校哲学系讲师,还因为音乐创作拿到了葛莱美橱窗奖,还是奥利地林茨电子艺术大赛评委等等。
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芬兰人,回到国内后,创办了一家数字服务公司,之后又创办了一家专门以为旅行提供社交地图业务的公司,但没多久被诺基亚收购,而他自己也成为了诺基亚的设计高级副总裁,诺基亚看重的就是他的多才多艺和想象力。
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诺基亚就好象是一台庞大的吞噬人才的怪兽一样,存在本身就是毁誉参半,而如果是巅峰期,那谁都很难再说什么,可现在他明显衰退了,于是那些声音又再一次的出现了。
“我一直都认为,公司的制度太教条死板了,缺乏创造力,尤其是对待我们萨罗人就更是如此!”现场坐着的还有另外一个人,朱斯·罗珀,来自萨罗,一座位于赫尔辛基西部七十公里外的手机重镇,诺基亚很多研发和设计中心就在那里。
萨罗一直都是诺基亚设计的源泉,很多内部人士都知道,诺基亚的很多经典手机款式都来自萨罗设计,但在过去的裁员浪潮里,萨罗一直都是重灾区,而又有消息说,明年初诺基亚将裁员一万人,萨罗还是重灾区。
如果说,衣着光鲜,满身名牌的潘尼贝克代表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