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次元马甲系统-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会这样?

    怎么可以这样!

    法慈很迷惘,太安寺的和尚也很迷惘。

第十五章 埋身处,有冲斗牛光

    林动的尸身被和尚抬放,放置在了太安寺的大雄宝殿之中。

    正前方,是我佛金身像,双手盘于膝前,双眼低垂,颇有佛门“观己身”的神韵,左右具是拳头粗细的蜡烛,再往后去,则是一个个面有愁色的和尚。

    躺着的“尸首”,是青云门第十二代的前辈,仅仅和青叶祖师差上一辈的人物,放在青云门里,那也是一个隗宝,现在这等人物来到了太安寺,一夜的功夫,尸首被挂在太安寺的外面。

    棘手,烫手。

    这简直是一个最大的麻烦。

    “方丈,普智大师就要来了。”

    和尚对法慈说道。

    “阿弥陀佛。”

    法慈默默的念了一句,看着林动的尸首,心里一片冰凉。

    天音寺有外派弟子,前往各地的佛寺里面,而私下里,还有关于“传香火”这样的任务。

    看一个佛寺在一个地方有多大的影响,是看有多少的信徒,只是信徒这种统计多有虚假,而真金白银是实在的。

    法慈来到了太安寺之后,发愤图强,多有手段,将一个原本基本的寺庙,经营成为了现在的模样,更是创造了“功德”这种东西,这段时间,这太安镇周边有钱人家都在这里供有佛灯,撞有佛钟,而功德更是“惠及”穷人。

    若说这“传香火”任务,自然是他完成的最佳。

    天音寺的普智大师来到这里查探,若无意外,在这里多多经营几年,重返天音寺的时候,法慈会更进一步。

    但是现在,林动这个青云门第十二代的前辈死在这里。

    饶是作为一个和尚,应该六根清净,现在这法慈也倍感头疼。

    “你们在这里好生看着,我去迎接普智师叔。”

    法慈看了一眼林动的尸首,感觉自己和躺在地上的林动差不多,都凉了。

    朝阳洒在太安寺上。

    红墙黄瓦,一片祥光,菩提树枝叶抖擞,舍利塔通体流光,晨钟高悬,万斤晨钟巍巍然,金光灿灿,浑体金银铜提铅,暮鼓摆放,千年松木仅做架,正前方,天王殿,弥勒金身笑脸,周边天王宝象庄严。

    这皆是法慈一手经营而来,身穿袈裟,口诵佛经,法慈强镇静,站在太安寺山门处,静静观望须弥山的方向。

    须弥,极大的意思。

    佛门相传,须弥山是世界中心,也是佛门的大千世界所在。

    一千个小千世界,成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成为一个大千世界,佛门有三千大千世界。

    这诛仙世界,须弥山并非世界中心,也并非三千大千世界所在,但却是佛门的中心,也是佛门发扬光大的地方。

    不多时,法慈见天有金光,穿云层,过太安,径直的飞到了这太安寺的门前。

    金光内敛,在太安寺的门前出现一僧人。

    慈眉善目,翡翠佛珠。

    这僧人,就是天音寺的四大神僧,普智。

    “普智师叔。”

    法慈连忙躬身。

    “师侄起身吧。”

    普智扶起法慈,脸含笑容,说道:“普泓师兄说,遍观天下僧院,翘楚者,法慈太安,我今代普泓师兄巡查,第一站就来到这里。”

    手中佛珠转动,在通体碧绿的佛珠里面,仍然是有一颗黯淡无光,毫无任何特殊的珠子。

    “师傅……”

    法慈想到了普泓,嘴上张了两下,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法慈师侄。”

    普智拉着法慈,说道:“当今的弟子里面,你的资质最好,修行最高,现在被指派到了这太安寺,也是一场历练,望你能多多钻研佛经,领悟般若。”

    大梵般若,最主要的在于般若二字。

    般若,就是终极的智慧。

    正如同是青云门的“太极玄清道”,玉清,上清,太清这三重境界一样,据说,这上清境界,都是青云门的首座,而达到过太清境界的,唯有当年的青叶祖师。

    天音寺的大梵般若也是一样,领悟到了般若的,唯有当年创立大梵般若的僧人。

    “师叔,里面请。”

    法慈对普智躬身,邀请普智往前走去。

    普智微微点头,当先的走在前面。

    寺庙里面流光璀璨,鎏金在朝阳的映射下灿烂耀眼,菩提树一片祥光,敲木鱼,诵佛经,太安寺里一片安静,颇为神圣。

    “法慈师侄,我听闻这太安寺里,有一座舍利塔,供奉历代高僧的舍利,塔在何处?”

    普智来此,主要是那大凶之物噬血珠。

    这噬血珠经过他多年加持大梵般若,已然是不能影响常人,也没有能够将方圆十里吸成人干的神妙,普智本想要将这噬血珠放在天音寺,但念及天音寺里面修行者多,若是门人弟子心生贪念,将这噬血珠拿出去生事,到时候还是一番波折。

    因此,普智遍观天下寺庙,最终想到了这舍利塔。

    舍利,都是历代高僧的骨头,自有神异,若将这噬血珠放在舍利塔里,有历代高僧的舍利镇压,再有梵音日日洗礼,这噬血珠必然是不能再有害人之能。

    “舍利塔就在前面。”

    法慈引导,带着普智往舍利塔而去。

    及至门前,法慈终于是忍不住,问道:“敢问普智师叔,那青云门,是否有一个十二代的前辈,您曾经向他问过长生之法?”

    “嗯?”

    普智停住,回过头来,说道:“确实有此人,不过此人是青云旁支,在青云子逝世后就岔出去的分支,身有神术,能知过去将来,只是浑然没有修为。”

    在这时代,消息闭塞。

    林动枯井生泉,在太平镇降大雨,这些消息都没有传到太安镇,也没有传到天音寺,因此,普智是拿着过去的目光在看待林动。

    “哦?”

    法慈语气一变,顿觉一线生机。

    “如此,此人其实和青云门没多大相干?”

    两只手不觉就攒成拳头,对这个问题,法慈实在有些紧张。

    “是没多大相干。”

    普智转过头去,说道:“青云知道他的消息,也是我代为传达,只是在预知一道,此人确有玄妙。”

    能够在地上画出九宫格,然后扔铜钱,一来二去,将他的身份推算出来,这份能力已经是让普智惊讶,更是能够算出三十年前大沼泽,他在那里得到了噬血珠这种事情。

    “普智师叔……”

    法慈本想要说出林动死在这里的事情,但转念一想,将这事情给咽了下去,说道:“内急,我失陪了。”

    普智慈眉善目,微微一笑。

    法慈不在他的身边,也正和他的意思,看到了法慈离去,普智悄然的走上了这舍利塔。

    “你们……”

    法慈招呼身边的和尚,小声说道:“快去大雄宝殿,将里面的那个人给找个地方埋了。”

    既然从普智那里知道了林动并非是青云紧要的人,法慈就有了将这个事情彻底掩盖过去的念想,这太安寺能有今日盛况,皆是出自他的经营,和尚沙弥对他自然有盲目崇拜,在这太安寺里,法慈也是说一不二的。

    和尚闻言,也没有多言,转身就着令开始操办。

    “今日之事,不可对任何人胡言!”

    法慈又叮嘱一句。

    和尚领命,立刻就带人操办起来。

    处理了林动,法慈感觉心头巨石已去,不由就舒畅起来,脸上自然挂着慈悲的笑,向着普智所在的舍利塔位置走去。

    待到普智从舍利塔中下来之后,手中的翡翠念珠已经掩藏在衣袖里面,和法慈一个照面,两者心里皆有鬼,不由互视一笑。

    “师叔~”

    “师侄~”

    两个人一同叫出,而后笑出声来,居然还有些惺惺相惜。

    “师叔,前往大雄宝殿。”

    法慈伸手邀请,说道:“太安镇的信徒纯粹,给这佛祖的加以金身,您且进入一观。”

    普智微微点头,随着法慈的步伐就往大雄宝殿而去。

    这是大雄宝殿已经清理干净,林动的“遗体”被和尚运走,在这太安寺的后山,草草的挖了一个坑,已然是将林动埋下。

    普智打量着寺庙供奉的佛祖金身,但觉威严无比,工艺和金身都是无可挑剔,忍不住连连称赞。

    对于这寺庙里面的金身,普智出身佛门,并无什么反感之处。

    在那天音寺里,有白玉为石,铺垫九九八十一个台阶,这佛祖金像,比起那白玉台阶要差的远了。

    正观摩间,突然有金光亮起,直冲斗牛,方圆数里皆能看到,经久不绝。

    就算普智身在太安寺的大雄宝殿之内,也能感觉到外面的宝气冲天,一片灿然。

    “可是有什么法宝要出世?”

    普智和法慈互视一眼,走出殿外。

    法宝出世,基本上就是天现金光,提早宣告世人。

    但见那金光出处,在于太安寺的后山,普智一手抓着法慈,遁光御宝,刹那间就来到了这太安寺的后山。

    只见几个和尚,沙弥手拿铲子,铁锹,面前一片新土,而冲出金光处,就在这片新土中。

    “这是什么异宝?”

    普智指着地上新土,对和尚们问道。

    这和尚们先是看了法慈,而后诺诺的回应道:“并无异宝,只是刚刚在这里埋了个人。”

第十六章 宝地起尸,方知供奉由人吃

    金光自地而生,冲宵而起,粗有丈余,经久不绝。

    宝光酝酿,太安镇上百姓商贾具是往这边而来,不多时,这里百姓群集,男女老幼皆至,围绕着一团金光,更有百姓不明所以,参拜下去。

    “挖开。”

    普智见状,下令。

    适才的功夫,普智已经知道了这地上埋的是什么人,说是那在草庙村里一面之缘的青云门人,不觉在昨天就来到了太安寺,一夜功夫,被人挂在太安寺外。

    法慈怕这人影响到他的前途,自是下令将他私自埋了。

    这时才有这斗牛之光,引得百姓都簇拥而上,这时都在这里围绕。

    和尚们见状,只能听令,手中铁锹对着地上挖去。

    这和尚们都经由法慈点化,内里已然拥有真法,铁锹挖下,三下两下,就从这地上挖出来了一个人。

    形貌枯槁,面黄肌瘦,须发皆白,显然已经死了一段时间。

    这人当然不是林动。

    围观的百姓们却有认识这人的,窃窃私语,在那百姓之中分出一个人来,抱着地上的尸体嚎啕大哭。

    “爹啊。”

    这人抱着他爹的尸体嚎啕大哭。

    普智耳朵敏锐,听闻这百姓所说,顿时知道,这人本是太安镇附近的一个农夫,因为身体有病,这孩子百般借钱,找了这和尚们买了一张功德,而后不久,他爹就死了。

    这本来已经入葬了,却在这金光闪闪之处给挖了出来。

    “普智,我且问你,若是病因体结于肠内,药石无医,该当如何?”

    林动的声音传来,直到这普智的耳朵中。

    人群之中,林动手持竹杖,淡定悠然,在其中走了出来。

    周围的百姓不明所以,但是这太安寺的和尚看到了林动,一个个面带惊恐,真以为遇到了鬼神……

    作为修真之辈,本该遇到鬼神也不慌不惧,只是那林动,明明就是在这里被埋葬,但是现在,却在人群中走了出来。

    普智看到林动,默默的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而后双手合十,说道:“若是病体在内,当灌之麻药,予以切除,以线缝合伤口,敷上膏药,如此即可。”

    手术并非是现代才有,在古时候,就已经有了手术。

    普智被称为神僧,济世救人,自然也有一手医术。

    “那么,我再问你。”

    林动看着法慈,同样问道:“病因体结于肠内,药石无医,该当如何?”

    法慈看向林动,脸色已然煞白,双手合十,强自镇定,哆哆嗦嗦的说道:“自然是应当灌之麻药,予以切除,缝合伤口,敷上膏药……”

    “你做了吗?”

    林动直视法慈。

    法慈无言。

    金光冲霄汉,自挖出来了那人之后,这金光一如往常,并无衰绝。

    周围的百姓听到了林动和普智,法慈的对话,心里隐约已经有了不好的念想。

    “继续开挖!”

    普智下令。

    此时百姓围上,金光冲天,这太安寺的和尚们已经被林动架在火上,更有普智这种僧人在此,已然知道今天难以善了。

    看了一眼法慈,手中铁锹继续挥动。

    就在那人刚刚挖出来的地方,又挖出来一个人。

    仍旧是一个死尸,这死尸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已经多有**,在出土的时候,自然是有一股恶臭。

    林动一掐手决,往那巽地一点,凭空出现一股旋风,环绕这年轻人尸身,将这一股恶臭搬运到九天之上。

    “我再问你,误伤穴道,体虚神劳,应当如何诊治?”

    林动问普智。

    “当以调理身体,服人参,何首乌,鹿茸这种补气益血药物,十日即可痊愈。”

    普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说道。

    林动又看向法慈。

    法慈面色惨白,收声止语。

    周围的百姓们见此情况,算是明白了究竟是什么事情,这些人都是身有恶疾,在这太安寺内求取了“功德”,据说是得到了功德,身体大为好转,但是不久之后却都死去。

    据大师说,是命该如此。

    而此时所见,却并非如此。

    不待普智吩咐,这太安寺的和尚继续的挖掘着土地,而后不多时,就在这土地上面又挖出来了一个尸体。

    这是一个孩童的尸体。

    “先天虚寒,应当如何诊治?”

    林动又问道。

    普智抬手,眼含悲切,说道:“吃药调理,艾灸驱寒,接引阳气,其病自愈。”

    普智好歹是天音寺的四大神僧,在这一个土坑里面,接二连三的挖出尸体,并且林动追问他应该如何诊治,名字好歹带着一个“智”,心里已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若是我点佛灯,撞佛钟,燃头香,可否治愈?”

    林动不去再问法慈,而是追问普智。

    普智看了一眼法慈,只见这法慈面色惨白,轻轻咬牙,喝道:“不能!”

    这两个字石破天惊,听的周围的百姓心里一颤。

    “若以大梵般若真言,灌入到了纸张之中,可否解百病?”

    林动自怀中掏出来了一张“功德”。

    普智接过了这功德,一眼就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于百姓来说,这功德确实有神妙,拿到之后,确实能够解决许多的病症,主要的原理,在于法慈将大梵般若真言灌注到了纸张里面,拿到了功德的百姓,大梵般若真元自然在他们体内流淌,腰腿酸疼,风寒入邪可治,而其余的则好无疗效。

    功德的作用,就好比那牛黄解毒片,若是拿这牛黄解毒片去治疗心肺,血脉上的病症,那简直是开玩笑。

    “继续挖!”

    林动指使和尚,喝道:“在这法慈来此一年的时间里,共有三十二人因此丧命……我且问一下你们这些百姓,若是这镇上的大夫,一年出现三十二场治疗而死的病例,应当如何?”

    医疗事故,一个大夫出现一个医疗事故,就足够他几年之内都难以翻身,而若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