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恨不得,贾家立即和甄家绝交才好。谁想沾染这个大…麻烦?现在关系越亲密,将来被清算的概率越大。
红楼原书第七十五回,明确的写了贾家帮甄家转移财产: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这可是证据确凿。所以,有红学观点认为,贾府败亡的原因中包括:帮甄家转移财产。皇帝抄家,贾家却收容甄家的财物,你这是几个意思?
贾环略坐了小半个时辰,就见一名甄家的子弟快步走进来,约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身天蓝色的长衫,系着玉带,贵公子装束。身姿颀长,眉清目朗。仪态风流倜傥。
“哈哈,子玉,为兄来迟,莫怪莫怪。”
张三小声提醒道:“这是甄老爷的大公子。礼大爷。”
贾环微不可察的愣了下。甄家有一个甄宝玉,和贾府里的大脸宝长的一模一样。他以为这位公子哥应该叫甄珠。原来不是。起身行礼道:“见过礼大哥。”
甄礼热情的笑道:“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礼。坐,坐。”又让随行进来的管家泡茶,解释道:“今夏江南遭了水灾,家父正在和南京左都御史张总宪商议奏请朝廷减免江南地区赋税的事宜。子玉第一次到家里来,家父命我好生招待。等会午饭后,再和子玉见面。”
贾环就笑,“伯父客气了。自当是以国事为重。”心里明白,甄应嘉多半是真有密折上奏的权限。
江南地区有灾情,各方面肯定要上报朝廷。估计张总宪是预先来和甄应嘉协调、沟通。上达天听。毕竟,这年头谎报、夸大灾情的地方官很多,都想为乡梓多减免些钱粮。
甄礼笑起来,和贾环喝茶闲聊:问贾环什么时候来的金陵,住多久,办何事等等。末了,又笑道:“哈哈,看我,光顾着说话了。说起来,后头的老太太、太太们都等着的。”
说着话,命人好生招待张三,带着贾环前往甄府的后宅。一路上穿廊过院,抵达一处精美的花厅之中。
甄府的内眷们已经等候在此处,满屋内香气缭绕,环佩铿锵。
虽说,贾家和甄家是通家之好。贾环到甄家的内宅之中,自然不会摇头晃脑,四处张望,打量甄家的女眷。
甄礼笑着给贾环介绍甄老太太、甄应嘉的妻子吴夫人、甄二老爷的太太宋夫人、甄礼的妻子许氏、二房堂弟的正妻陈氏。场中另有姨娘、管家、陪房等女眷陪着。
贾环一一见礼,将贾母等人的问候都转述了一遍。
说了一会话,甄老太太笑呵呵的打量着眼前瘦弱但毫不怯场的少年,感慨道:“真是个让人稀罕的哥儿,这才多大的年纪?”又命道:“去把宝玉和姑娘们叫出来,见一见贾家的三哥儿。”
片刻之后,就见一名长的和贾宝玉一模一样的少年,和三名小姑娘出来。为首的是甄三姑娘,约和探春差不多的年纪,十二岁左右,穿着时下流行款式的淡紫色长裙。五官俏丽,眉眼间有些英气。
见礼之后,甄宝玉依偎在甄老太太的怀里,痛心疾首的感叹道:“环兄弟,你能写出那么好的诗词,怎么就去考科举呢?唉…,那是个乌烟瘴气、藏污纳垢之所。想不到你也是个俗人。”
贾环一阵无语。
他在贾府里把大脸宝教育的不要不要。大脸宝在他面前,不敢搞这些奇谈怪论,大放厥词。陡然的听到甄宝玉这种言论,顿时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这尼玛与“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看得出甄宝玉在家里的地位很高,女眷们笑着说了宝玉几句,将话题转开。
贾环没有卖萌奉承女眷的习惯。他身体里有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看得出,甄家上下对他有些好奇。贾环自是有问必答。他不卖萌,当然也不会高冷。只是正常的人际交往。但,这样的场合,话题持续不了多久。
聊了一盏茶的功夫,甄老太太吩咐道:“礼哥儿,你好生招待你环兄弟。”
“是,老太太。”甄礼答应下来。贾环起身向甄家的女眷告辞。跟着甄礼往外走,刚到院子门口,却是给甄三姑娘带着两个丫鬟堵住,“环兄弟且慢着,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环兄弟。为何你去岁以年龄为由拒绝我甄家的婚约,今年中秋却在词作里把女儿家的闺名传的天下皆知呢?这是什么道理?”
贵公子装扮的甄礼一身苦笑,“三妹妹,环兄弟是家里的贵客。”
甄三姑娘鼓着腮帮子,气道:“我知道。”
甄三姑娘身边的两个大丫鬟吃吃的娇笑,就近打量着贾环。果然如传闻中一样。容貌比家里的宝二爷差远了。只能算普通。不过,那份沉稳的气度,确实不像少年人。估计也是挺无趣的一个人吧!与姑娘相比,不般配呢。
贾环倒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大约也能体会面前美丽的小姑娘的心情。给他拒婚了嘛。现在找他要个说法,潜台词是:你也不怎么样啊!
贾环自是不会和早熟的小姑娘生什么气,沉静的笑一笑,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三姑娘风姿雅丽,英敏秀丽,他日自有佳婿相配。”
甄家的女子,都是皇室指婚。他记得甄家这位姑娘好像也是嫁到京城里去了。出嫁前,还在贾府里呆过。
煳弄我。甄三姑娘好笑的瞪贾环一眼,带着丫鬟让开路。这少年看似温和,但骨子里骄傲着呢!
甄礼带着贾环顺着甬道走远,笑呵呵的道:“环兄弟果然是风雅之人。可惜前明汤显祖的牡丹亭之后,再无佳作传世。”刚才那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出自《牡丹亭》。
贾环笑道:“会有的。”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可以比拟《牡丹亭》的佳作。
…
贾环和甄应嘉见了一面,于下午时分离开了甄府。
体仁院是挂在礼部下的一个虚职,正三品。负责彰显皇家、朝廷仁爱。甄应嘉真正的实职是内务府,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同时,兼任皇家密探。
甄应嘉下午会客之后,在家中的一处园林中稍作休息,将长子甄礼叫来,问道:“如何?”
甄礼笑道:“贾子玉他说他来金陵读书的。我看也是。到底是年纪太小。”
甄应嘉叹口气,“我想着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百年世族,相互通婚,在金陵城中错根盘结。势力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如今的金陵知府贾雨村,就算是贾家的力量。
要是有一个沟通的桥梁,甄家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贾环太年轻,预估,贾府并没有给他授权。
贾府确实没有给贾环授权。然而,甄应嘉不知道的是:贾环的关系网是独…立于贾府之外的。(未完待续。。)
第两百八十九章 流逝、大势
在拜访过金陵首屈一指的世家甄家后,卫阳的祖父南京户部尚书卫弘那里,贾环拿着卫康、卫阳的家信去见了一面。略坐之后告辞。
金陵知府(正三品)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塾师,借林如海的推荐,与贾政搭上线,再由王子腾运作到金陵这天下有数的大城担任知府。算是贾家的政治力量。
不过,贾雨村那里,贾环并没有拜访的计划。一则是贾政并没有书信、话语交待他。二则是他看贾雨村这个“二五仔”不大顺眼。贾府兴盛时,贾雨村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贾府衰败时,贾雨村落井下石,狠踹一脚。
再加上乱判香菱的案子,这种毫无原则的官僚,贾环没有兴趣结交。
自八月二十日,贾环来金陵之后,花了六天的时间才完成拜访贾家亲朋故旧的行程。这对于习惯于快节奏、现代化生活的贾环来说,实在有点肝疼。
九月初,已经是深秋时节,江南地区的秋意,浸染着金陵城外的钟山。
贾府中西面的一处小院落内,贾环坐下来卧室中,静心读书。下午的细雨落在窗沿上。点点滴滴。
晴雯和如意两个大丫鬟在偏厅里说话的声音,偶尔传来。
贾环已经和山长商定好学习计划。正在家中读书。四书的经义,沙先生(沙胜)的造诣已经相当深厚,他只需要对着书本认真复习,有疑惑的地方再去请教山长即可。
来江南之前,叶先生给他一本已经刊印好的《书院讲义》。贾环手里还有一份贾府姐妹们帮他抄录的底稿。底稿中计有:宝钗、香菱、莺儿、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如意的笔迹。
在夜里翻看着她们各自不同笔迹的经义底稿,猜测着到底是谁的笔迹,也是一种享受、乐趣。
他已经将抵达金陵的消息,分别写了几封信,通过朝廷的驿站传递回贾府。不过,预计贾府里的众人收到信,会是一个月以后。
贾环的本经是诗经。主要是师从业师林高和,骆讲郎骆宏,沙提学沙胜。他在金陵的这两年,重点是跟着山长学习《春秋》。还有科举应试技巧。
如意进来给贾环添了一次热茶,凑在贾环身边看了看书桌上的书卷。贾环笑一笑。他正在用心的做笔记。做学问,需要这种一句一字的功夫。马虎不得。
如意娇柔的一笑,悄然的出去,在偏厅里和正在做针线活的晴雯说话,“晴雯姐姐,你说我们就住在这里不好吗?”要搬走的事情,三爷早和她们说了。
晴雯用洁白、整齐的贝齿咬断针线,笑嘻嘻的道:“好什么好啊?人多嘴杂啊。回头林姑娘过来,三爷要照看她,你猜着那些乱嚼舌头的人会传成什么样?”
“哦…”如意有些愁眉苦脸。
晴雯放下手里的活儿,明亮的眼眸滴流的一转,笑着捏捏如意娇俏的脸蛋,“好了,不就是担心搬家收拾麻烦吗?我会帮你的。”
如意这才展颜轻笑。
说了会话,如意和晴雯两人取了两幅贾环的画作出来,凑在一起说笑。这是贾环闲暇时分别给她们俩画的素描画像,已经有九分相似。深秋午后的闲适,在小雨滴落的音符中飘散。
…
购买住宅的事宜,贾环委托给了好友庞泽帮忙处理。大约能住十几、二十口人就行。
时间在读书的间隙之中,静悄悄的流走。
放眼江南地区,在八月底九月初,从政务上讲,有一件大事:因为,今年夏天的暴雨,南京六部与浙……江布政司同时奏请朝廷免除南直隶、浙……江的钱粮。
江南是国家赋税重地、天下粮仓,奏请免除钱粮的奏折,朝野瞩目。兴修水利之事,被提上朝廷的日程。
在文化上,有一件大事,几件趣事。大事即是:江南楼馆、船舫的名妓们争唱在扬州问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贾环之名,传遍江南。
趣事则是围绕着这件大事。
其一,江南四大名妓之二宋若雨、刘如烟因用琵琶、箫一起和过水调歌头,且与贾环在瘦西湖上共度良…宵,在江南青楼这个行当中,名声大振。大有超越另外两位花魁袁静香、林千薇的势头。
其二,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魏子和被青松先生当面打脸,闭门读书,准备参加雍治十三年的乡试。退出,所谓的江南四大才子之列。然而,还有一种说法,因为贾环是文坛宗师方望的弟子,魏才子被打压了,所以除名。
其三,自夏季来到金陵的名妓苏诗诗,来抢同行们的名头,被同行们抵制。但,因传出她与贾环有旧,在京城时得贾环赠诗一首:佳人相见一千年。此时,变得声名鹊起。
如果放眼京城、天下,刚刚完成政局调整的雍治皇帝,踌躇满志,准备施展他长久以来的政治抱负。第一,清查年的亏空欠账。准备抹平。第二,准备兴修水利,促进民生。
两者相辅相成。朝廷先要弄清查,自己有多少家底。欠账能收的要收上来,收不上来的要想办法通过减免、赏赐等办法抹平掉。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水利计划。
如何一个朝代,在开国初期,都会兴修水利,促进农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计划将会年久失修,造成粮食减产,良田变荒田,人民流离失所。而如黄河,更是危害深重。淮南几乎年年受灾。
雍治皇帝准备再一次大修水利工程,利国利民。
第三,修撰《皇周英华》,向世人、后人彰显文治。
自前明以来,有三次盛大的文化盛典。以明代三大才子解缙为总裁,编撰的《永乐大典》。弘治中兴时期,编写的《大明会典》。国朝第三位皇帝周世祖时期,由国朝唯一的三元,朝廷宰辅林季同为首编写的《大周全书》。
雍治皇帝御极十一年,已经令吴王完成木字印刷术的研究、复原,正在大规模的运用,印刷经典书籍,而这只是,修书前的一次热身运动。
他希望他治下包罗万象的《皇周英华》,不要像《永乐大典》那样失传。
然而,八月底九月初,从扬州的奏折送入宫中: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重。
前文已经说过,两淮盐业是国朝税赋的大头之一,占有十分之一强。而现在两淮盐业,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局面。
同时,抵达的还有淮扬分守道沙胜的奏折:意欲实行盐商总商制,改革盐法。
京师之中,舆论沸腾。
…
扬州。
九月初三,巳时。巡盐御史驻地察院之中。林如海被妾室语蓉扶着倚在床榻上,脸色红晕。这是他几个月以来,第一次能坐起来。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时间到了。
林如海看着卧室中的黛玉、贾琏、元伯,小妾、丫鬟、何师爷、察院的下属等人,最终目光落在他唯一的女儿黛玉身上,温声道:“玉儿,你要好好的。”
他已经将黛玉托付给贾环,女儿无忧。
黛玉哽咽的不能说话,用力的点着头。
林如海笑了一下,抬手指了下何师爷手中拿着的盒子,那是他的遗折、绝笔书信。
众人都等着林如海说话,然而,他久久的不出声,脸上带着笑。众人随即反应过来。语蓉试了下鼻息,痛哭道:“老爷!”
屋中顿时响起一阵哭声。“父亲…”,“东翁…”,“姑父…”,“老爷…”,“察院…”。
雍治十一年,九月初三上午,隅中之时,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逝于任上。(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章 丧事、遗产
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逝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扬州城,继而是江南地区。
林如海的遗折、公文也由其首席幕僚何师爷通过朝廷的公文系统急递铺发出。
贾环在九月初五的上午得到消息,派老仆张三给山长送了信,又给贾府里的刘管家说了情况。带着晴雯、如意、钱槐、胡小四四人在金陵城外坐船前往扬州吊丧。
长江之上,船来船往。金陵本就是长江边上的货物集运中心。贾环在小船的过了金陵,升起船帆加速。
贾环在船头,看着白茫茫的江面。秋风秋意秋煞人。轻轻的叹口气:生老病死,谁能避免?对林如海的死,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听到死讯,还是有些感慨。
他和林如海通过只见过两面,对这位三鼎甲探花出身的姑父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