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慊挂嗯湟话哑胀ǖ墓悦饽惴⒓啵鸭父涿涣恕@矗颐遣榭匆幌碌厥疲咦弑咛浮!
……
张辽送的弓箭,都给了于禁。田兰原来的士兵因为弓箭少,没怎么练习射箭。而于禁那边却因为有来自东阿、范县的弓箭,普遍练得较好。太史慈的确能够带兵,而且太史慈能够带骑兵。平素里,太史慈就喜欢丙队混在一起。只是因为时间太段,总共没有几天,因而太史慈暂时还没有把丙队训练成真正的骑兵。
这一带,如果自徐州方向过来,就属于刚刚走出大山之后的空旷地带。但山脉的起伏也并不是戛然而止的,地表依然存在一些断断续续的皱摺。地面,因为人口的迁移,已经没有庄稼了,到处都是些零星的野草。距一里之外的胡集方向还有一大片树林。
田兰指手划脚地说:“首先在树林里埋伏人马。人要足够的多。光靠丙队的一千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把拉车的马都卸下来,把车藏进南边的山谷里,这样才能凑足三千马军。突然冲出的话,才能对曹军构成威胁。因而在树林里的埋伏被曹军发现之后,曹军才能够相信。”
……
田兰一口一个曹军,但郭图认为,田兰的安排肯定是对付关羽的。也许这并不是一场战争演练,而是真正的战争。但是,关羽军怎么会打南面而来呢?想到这儿,郭图转头,再次望了一眼南方。遥见晴空之下,九里山的深处乌云弥漫。好像是有人在焚烧森林。难道曹军真的过来了?
第二卷 第145章 树林骑兵
第145章 树林骑兵
真是曹军。曹军为何这么长时间没攻下徐州?
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中说:“夏侯惇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这说明曹军已经开始攻徐州了。
紧接着,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中说,“命糜竺赍书赴北海……正商议间,忽报黄巾贼党管亥部领群寇数万杀奔前来。融喜,修书付慈……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乃同云长、翼德点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两下夹攻,大败群贼,降者无数,余党溃散。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辏辈茚灾隆吕氡焙@醇镨叮咚涤刃熘葜隆P滤煊牍亍⒄乓静咳宋安浚恿怂婧螅熘堇础懿偌铰肪健R喾至司疲桓蚁蚯肮コ恰!
就从太史慈出城求援算起。在演义中,太史慈单骑到平原,距离四百里,用时两天;刘备整军、自平原到北海,用时三天;北海解危,庆功宴一天;刘备从北海到右北平,一千里,假设刘备没有带兵,轻装前往,去时五天;归来时借有兵将,需时八天。再从北海带兵到徐州,七百里,用时四天。合计用时二十三天。
也就是说,在演义中,第二十三日,曹操没有攻下徐州城。
本书中太史慈求援当日救徐州,往平定送信;次日田兰向平原写信;第四日糜竺执笔代写公函;十日后领地来人,郭图献计南下设伏,田兰进驻泰山郡;第十一日郭嘉、于禁到,田兰点兵;十二日取东阿;十三日战典韦、取范县;十四日宿营接山;十五日宿营巨野龙堌;十六日移师鄄城南面的马楼;十七日开挖地道;二十日攻陷鄄城、兵变;二十一日宿营接山;二十二日宿营山阳;二十三日再宿营接山;二十四日在山阳与于禁汇合。现在是二十五日。
比演义多了两天吗?不。本书同样是说,第二十三日,曹操没有攻下徐州城。第二十四日,曹操拔营北上,宿营小沛。现在是第二十五日,曹操正在过九里山。
演义中,曹操在攻徐州之前。先有青州兵三十万。“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论兵力,演义中的曹操起兵二十七万,本书仅起兵四万;论将领,演义中文官多带了郭嘉、荀攸,武将多了夏侯渊、于禁、李典、乐进。既然演义中第二十三日都没有攻下徐州,那么本书中实力更小的曹操同样没有攻下徐州,就没什么不正常了。
如果实在要给个理由,那就是:因为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徐州百姓与其城破而死,倒不如护城而亡。百姓的人数,往往是大军的数十倍。危急关头、性命攸关的时刻,徐州百姓潜力爆发,拼死抗争,最后守住了城池。
……
曹操为什么北上呢?
刚取范县,田兰准备打鄄城的时候,郭图曾经对田兰说,我军攻掠东阿之后,当时就应该调头南下设伏。那个时候鄄城有济阴的关羽施压,范县有张辽的主力逼迫。曹操闻信。必定回师急求。
郭图接着还分析道,哪知我军转眼又取了范县。之后,再怎么围困鄄城,曹操都不会回来的了。因为我军已经****了能够夺取鄄城的实力。能取而未取,必定是个圈套。以曹操之精,定然全力攻打徐州,不会回来的了。
事实比郭图当时分析的还要糟。田润的军队不是围困鄄城,而是攻陷了鄄城。既然已经攻陷了,曹操回来救什么呢?
不救什么!曹操什么都不打算救!当日鄄城兵变,使得田兰军营关押的俘虏失去了看守,跑了三千多人。三千多人中,又有一千人左右跑到了徐州。曹操因而得到了关于兖州战况的详细报告,知道济阴、东阿、范县、鄄城均已被占领。如果回师北上,什么都求不了。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还要北上呢?
回顾一下曹操为什么打徐州,不错,是因为曹操的父亲被徐州的将领杀死了。曹操跟他父亲感情很好吗?不知道。到处都查不到。没有足够的证据赞成或者否定。演义第十六回曹操设祭祭典韦的时候,曾经对众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将皆感叹。众亲戚又该是什么感受呢?
这样说,并不是论证曹操不在乎亲情,而是论证曹操更在乎将领;或者说曹操为了拉拢将领有时候宁愿牺牲一点亲情。父亲死了,打徐州报仇。现在荀彧、荀攸、程昱、曹洪、典韦、吕虔全死了,其中的曹洪本是亲戚,又曾经在渑池追击董卓的战斗中救过曹操一命;其中的典韦就不用细说了。总之,听到众多将领士兵阵亡的消息之后,如果曹操无动于衷,他就不是曹操!
曹操必定得有所表示,有所表现,有所表明。曹操必定会说出立刻拔营北上报仇的话。但这样的话。还不能称之为军令。曹操毕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敌军既然能够迅速攻陷自己的四座城池,其战斗力必然就非同小可。曹操一定会掂量掂量,谋定而后动。
好在鄄城跑过来的败兵很多。在一千多人里面,有的最初是守濮阳的;有的是守东阿的;五花八门,各色具备。因此,曹操很快就知道了,敌军的总兵力并不多,也就三万左右的样子。其中的田兰军战斗力非凡,连拔三城,令人心生恐惧。
但是,这样的恐惧在曹操心里是不存在的。倒不是因为曹操狂妄或者什么的,是因为曹操在得知田兰军可怕的同时,也得知了田兰军被关羽军干掉的消息。有很多鄄城败兵都看见了,田兰军最后只活出来几百人。这是千真万确的。
既然敌军自己都乱了,曹操当然就要北上报仇了。坐失良机的人还是曹操吗?
……
徐州与兖州的距离约为四百里,两头皆是平原缓丘,唯中间九里山地形险恶。个人行动需要两天半。军队行动约为三日。两头各走一日,九里山走一日。这倒不是因为九里山占地宽广,而是因为道路艰险,需要侦察而行。
今早,曹操的军队就开进了九里山。不久,侦骑回报,说是发现了埋伏的痕迹。但伏兵已经撤走。曹操颁下严令,全军缓行。遭到不能确定的树林,放火烧之。郭图所见的乌云,就是曹军火烧森林的青烟。
既然名为九里山,就说明过山的道路约等于九里。九里的距离,应该很快走到,但那九里其实说的是直线距离。而且还未经测量,只是估计着瞎说。山路盘旋,实际的路程为七十余里。曹军天一亮就进山,一路走走停停,先头部队通过。到达山阳的时候刚交申时。因为道路已清,后续部队不需要停留了,半个时辰之后,殿后部队就走出了山口。曹操本人,就在这支队伍之中。
此时,经过二十多日的徐州攻城战,曹军尚有三万人。随军将领有夏侯惇、曹纯、许褚。曹操的虎豹骑建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这时是骑兵戌卫。号称一千人,实际有一千四百多人。但其中的一千人已经被典韦带走,随后被田兰歼灭了。
攻徐州这么多天以来,部队都没有得到过好好的休息。昨日自徐州急行一百五十里至小沛山脚,就是为了今日的平安过山。平安过山,虽无功亦无过矣。这让曹操感觉很好。明日,正常行军能到鄄城。但如果到达了,很可能立即交战。所以,明日,只会走大半的路程,到巨野龙堌一带宿营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明日不会很累。
不走了,就让士兵好好休息吧。曹操四下一望,打量着地形,以便给部队指定扎营的区域。眼睛一瞟,看见了一里之外胡集方向的大片树林。曹操心里暗道:嗯,能藏五千人。不过,若真有五千人设伏,为什么不在九里山里面呢?这山外的地形嘛,可比山里差远了。
很快,曹操就指定了扎营的地盘。由于大将不多了,全军分为三个万人队。由夏侯惇、曹纯、许褚分别统领。曹操自带骑兵戌卫,跟在曹纯的军中。三个万人队的营盘,按照次日出发的次序,夏侯惇居北,许褚居南,曹纯在中间。当然,三个营盘并不是排成一条直线。而是因为地形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勾形。
现在的位置是许褚居北,曹洪居南,夏侯惇在中间。划定地盘之后。部队就需要先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然后才是挖坑打桩,树立栅栏。
就在这个时候,田兰的三千马军从树林里冲出来了。
……
上午,田兰安排战争演练,自认为头头是道,说得唾沫横飞。眼见得郭图、于禁、太史慈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十分用心地听着自己的一言一语,突然间,田兰找到了一种做老师的感觉,心中充满了自信。于是,奇思妙想接连迸发,就仿佛战神附体一般。
郭图、于禁、太史慈三人的脸色为什么会如此凝重呢?其实,并不是因为田兰的奇思妙想,而是三人都发现了,田兰的演练安排里根本就没有敌军!战争演练,通常把军队分为两个部队,让两个部分相互交战;也有分为三个部分的。但无论怎么分,总是要分的。如果都是自己人,那还叫什么战争演练?
难道是田兰忘记了分一些士兵去当敌军?于禁、太史慈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念头。因为他们明显地感觉到田兰的安排十分出人意表,若用于实战,当有惊人效果。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于禁望了一眼太史慈,从对方的眼里于禁没有得到答案。于禁又望了一眼郭图,却见郭图遥望九里山的深处,若有所思。
于禁不由得也跟着看了一下九里山。当下虎躯猛然一震,惊吓莫名。于禁本来也以为田兰的安排与关羽有关,一直都在为关羽为何会从南面来而感到疑惑。这时见到天边的烟云,于禁迅速做出了判断:是曹军而不是关羽。关羽的部队是到不了这儿的。
太史慈反应过来的时间要比于禁慢一点。跟于禁不同的是,太史慈跟着田兰两次到接山、两次下山阳。从鄄城外张辽的军营出来的时候,田兰的人马不足两千,是非常弱小的。那时,太史慈也在为关羽有可能的追击而担忧。两上两下,田兰就摆脱了关羽,会合了于禁,太史慈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反正太史慈相信是摆脱了。这是因为,就算没有摆脱,也不需要害怕关羽的军队了。
太史慈完全没有想到,田兰在会合于禁、强大起来之后,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找关羽报仇,而是立即安排与曹军交战。如此广博的胸襟,太让太史慈太感动了。难怪文丑没来!
……
距离山口一里之外胡集方向的大片树林用于设伏的确不够好。这是一处缓坡。坡前有道路,同时也适合宿营。但可惜的是,树林并不是从坡底就有的。树林的边缘距离道路至少有五百步。因此,就算是道路这边的人没有提防,伏兵从树林里冲出,还没跑到,同样会被发现。在交战之前就被发现了,那还叫什么伏兵!
曹操没有想过树林里的伏兵有可能是骑兵。这是因为兵法说,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须得平易之地。这就是说,骑兵与步兵作战,如果遇到山林或水洼的地形时,应该急速离去。这些地形是骑兵的必败之地,不能与步兵交战。骑兵作战必须选择平坦的地形。因而,看见树林,曹操就想不起骑兵。
其实,田兰的骑兵并不是要在这片树林里与步兵交战。树林,只是一个隐蔽的出发点。冲出树林之后,就是坦途。骑兵之所以锋利,就在于速度。五百步的距离不但不是坏处,反而变成了好处。因此,骑兵设伏于这片树林,正合适。田兰未习兵法,歪打正着了。
第二卷 第146章 曹军混乱
第146章 曹军混乱
这其实是一支没有多少杀伤力的马军。上马之前。他们是基本合格步兵。原来他们是完全合格的步兵,但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好,而打了折扣。他们的出身,就是曹军步兵。既然曾经做过曹军步兵,再次面对曹军时,对曹军的将领就依然存在着一丝惧怕,对曹军的其他士兵就也许存在一些情分。这两个因素都将让战斗力略有降低。后来,他们又被田兰打败了,做了俘虏。这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很受打击。随后,他们接受了崭新的训练。崭新的训练让他们认为,自己很快就有可能变得像田兰的士兵一样的厉害。但可惜接受训练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天。因此,崭新训练只够抵消做过俘虏的消极影响,还不足以抵销他们来自于曹军的战斗力折扣。总体而言,他们步战的战斗力,还不如以前。
而今,他们骑在马上。这使得他们有了机动力,获得了****无法达到的速度。但他们确实还不是骑兵。他们的兵器依然还是钢刀。其长度,够不着地面。如果让蔡琰的枪兵遇见,他们必死无疑。
他们也没有接受过骑兵的训练。他们的战马只有上马用的单蹬,这让他们的左手不得不扶着鞍鞯。否则,他们就有可能自己就摔下马背。太史慈教过丙队凿穿、奔袭等简单的技巧。但丙队被撤了下来,还原成了步兵。
他们没有重甲,不能当作冲阵的重骑兵使用。他们虽然会射箭,但上了马背之后就不会了。只能算轻骑,只能算那种不会骑射的轻骑。他们的战马之中,有两千匹是拉车的马,长期没有奔跑过的。
这样一支马军,有什么好怕的呢?
……
不过,这些内情,曹军可不知道。马蹄声一响,曹军就看见了他们。从来就没有理由说,一上来就把敌军看成是不堪一击的。因而曹军自将领到士卒,人人如临大敌。在曹军的眼中,他们就是一支合格的骑兵。
曹军三万人,十倍于敌。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