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诸天万界-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

    这位黄巾军的最高统率终于下令。

    外围的农民开始冲锋。

    太平道的道人也开始冲锋。

    整片土地都开始震动起来。

    临淄城的高墙不停地颤抖,簌簌落着积年的灰。

    天地之间黄色的大军,像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临淄城瞬间被淹没。

    黄巾一日破临淄。

    青州的治所……没了。

    青州的刺史早先弃城而逃,也算是死了。

    “从现在起,青州没了刺史啊!”

    陆云行于九天之上,随黄巾众而走。

    青州没了刺史,他的机会便来了。

    至于跟随着这一只黄巾,是因为他闲得无聊,也是要验证他的一个猜想。

    ……

    青州黄巾精锐破临淄,又大破孔融,孔融逃至都昌,又被黄巾军尾随而来,包围了都昌。

    黄巾的军队,依旧是张牛角的麾下,只是都昌的守卫,非临淄所能比。

    临淄城的刺史,黄巾未至已然先逃,而都昌有大汉数千军队,又有军中大将严防死守,拼死抵挡,黄巾一时不能胜。

    ……

    黄巾军最中央,青年道人张牛角依旧被众星拱月般围绕,只是他的心情并不怎么好。

    都昌之地,本来按着他的计划一日便可以攻克。

    小小的城池,又如何抵挡他黄巾天军?

    更何况他这只黄巾天军乃是精锐中的精锐,他自身更是大贤良师的真传弟子,继承了大贤良师的精妙道学。

    他修一口飞剑,杀人于十里之外,纵然敌军守将在城池之上,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次御剑的事。

    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

    不过就在他快灭杀了都昌守将的瞬间,突然出现的一白袍小将,打乱了他的部署。

    先有一箭,阻了他的飞剑,叫他心神受创。

    随即而来的一只飞箭,更是差一点便灭杀了他!

    若不是有老师的符咒为他抵挡了一箭,这一次,他怕是要死了。

    他只好退兵十里。

    这样的仇,必须要报!

    某时,他抬头望向北方城墙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沉声说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他的语气并不如何沉重,声音却是宏大至极,就像是雷声一般,传遍黄巾诸军。

    高昂的声音又开始在黄巾军内回响,疲惫的黄巾士卒在声音的激励下,在太平道人的神术祝福下,仿佛瞬间获得了力量与勇气,呼喝着向着都昌城池的战线冲了过去。

    烟尘狂舞,大地震动不安。

    便在此时,都昌城门大开,一只大汉骑兵冲出城门。

    为首的,是一白袍小将。

 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袍小将

    第一百一十七章白袍小将

    一白袍小将出城来。

    身后,数千骑兵相随。

    明明数目与三万黄巾众比起来极少,黄巾军统帅张牛角却露出忌惮的神情。

    上一次,便是这一白袍小将破坏了他的大事。

    他如何不忌惮?

    只是,他如今身处三万大军之中,有无数麾下相随,他还是有着极大信心。

    以三万打一千,怎么看怎么胜利。

    但,战争向来不以人数来决定。

    当白袍小将振臂一呼一马当先时,这一千骑兵的气息骤然相连,也形成了一个整体。

    气势之强,甚至要超出了三万黄巾军的气势。

    随即,他连连三箭,箭无虚发,便射死了黄巾军三位统帅。

    随即,他率领大军直杀而来。

    黄巾军微微有些乱。

    却没有大乱。

    口中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军,不会因为死几个人而畏惧,他们的士气从不会泄。

    更何况,这只黄巾是精锐中的精锐。

    当白袍小将射死三位黄巾统领时,黄巾军中的太平道人也开始发起了攻击。

    战场上,开始电闪雷鸣。

    那些闪电并不如真实自然里的闪电威力大,但却与地面极近,不停在大汉骑兵的头上闪烁。

    每一次闪烁落下,都会有几人乃至数人被雷电重创,落于马下。

    若是换做一只铁血乃至煞气冲天的大汉骑兵,或许千人的精气相连会抵消天上落下的雷电,但显然,这只骑兵虽然令行一致,但没怎么见过血,也没什么煞气。

    因此,太平道道人的道法攻击,对于大汉的骑兵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威胁。

    这转眼的功夫,已经有数十骑乃至百骑死于黄巾道人的攻杀之下。

    大汉的骑兵军队,开始有些人心涣散。

    他们面对雷电,根本没有抵挡之力,只有被动的接受死亡!

    白袍小将再次挥弓搭箭,数十支箭支毫不留情,穿透太平道人的喉咙,带去一串串血花。

    太平道人的符咒能杀人,白袍小将的箭也能杀人。

    而且,杀人更快。

    至于普通的黄巾众,他理都没有理会。

    因为,他们不值得。

    当太平道的道人死光,当这一只大军的总统帅死了,这只军队想必自然会散。

    大汉的骑兵速度很快,转眼间便与黄巾众相撞在一起。

    血雨纷飞。

    势均力敌。

    纵然有白袍小将率领,无人能挡,但黄巾军士卒的不怕死,义无反顾,却让大汉的骑兵胆寒。

    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便会让一个个黄巾士卒好似着了魔一般,向汉军杀了过去。

    面对那些汉军的刀剑,这些相比之下瘦弱许多的黄巾众们不闪不避,直接用身体挡下了他们的兵器,在利刃穿透血肉之躯带来一股临近死亡的痛苦时,他们挥舞着刀剑带着一丝狞笑,一丝疯狂,一丝仇恨,和一丝解脱。

    他们不惧死亡。

    他们有着信仰。

    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大贤良师,死了又如何……

    而更为恐怖的,则是黄巾军中的太平道人。

    每一刻,都有大汉的骑兵死在太平道人的雷符火符之下,又不知有多少黄巾道人,被普通的大汉骑兵杀死。

    总之,如今的战场,就像是一架绞肉机。

    ……

    黄巾总统帅,太平道主亲传弟子张牛角,穿着一件普通的破烂衣服,挥动手中的剑左右挥杀,目光却始终盯着百丈外那名强大的白衣小将。

    那名强大的白衣小将实力非常强悍,已经有数名黄巾统领,被此人直接箭杀,至少有数十名黄巾道人,被此人箭穿。

    这是一位强大的神射手。

    此时黄巾的局势并不乐观,一千汉军骑兵,却逼迫的三万黄巾天军大乱,如果不将白衣小将击杀,他这一只军队,便可能乱了!

    身为太平道主大贤良师的弟子,他接受的教育远远甚于他人,他甚至学过兵家的经典著作。

    因此,他杀人很有耐心,如豹子捕食,许久不动,一动辄中。

    张牛角的脸色骤然苍白,一道极为冷冽的剑意,从他身上那件破烂衣服下方渗出,剑离手而去,化作一道长虹,直刺那名白衣小将。

    这是他的最强一击。

    他很有信心一击必杀!

    不过,他还是失算了。

    面对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剑,白衣小将竟然好似后背长了眼睛一样,原本要向前砍去的七尺长剑忽然向后一甩,竟然架住了张牛角疾驰而来的飞剑。

    七尺长剑在白衣小将手里挽成了剑花,挥洒地滴水不透,始终将张牛角的飞剑阻挡在外。

    一剑在手,风不能进,雨不能进,别人的飞剑也不能进。

    “锵!锵锵!”

    “锵锵!铛!”

    剑剑碰撞声连绵不绝,张牛角的面色却骤然变得惊恐。

    当他手中无剑之时,白衣小将手中还有箭。

    白衣小将露出一丝冷笑,拉弓射箭。

    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黄巾统帅不见了的事,他又如何不知道。

    他佯装不知,为的就是让这位统帅上钩。

    然后,杀死他!

    便有箭疾驰而出。

    瞬间到了张牛角胸前。

    “吾命休矣!”

    这一刻,张牛角感觉到致命的危机,他却无可奈何。

    他的所有手段已经用尽,他却还是不及白衣小将。

    这就是命么!

    只可惜,他完不成自家师父大贤良师的重任了!

    张牛角想了很多,甚至想到了他死之后的许多事,比如他这一只黄巾军怕是要完蛋了,不知自家师父能不能知道。

    不过过了片刻,他发现他并没有死。

    那只恐怖的箭,并没有洞穿他的胸膛。

    他睁开眼,似乎有些疑惑。

    放眼看去,白衣小将更加疑惑,似乎困惑自己的箭为何没有杀死人。

    他便不再疑惑。

    心意一动,飞剑到了他的手里。

    一剑在手,张牛角心中顿安。

    一声大喝,无数黄巾众围绕他周围。

    张牛角又喝起两句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巾军的士气骤然大增,不顾自身安危。

    白衣小将只好领军而归。

    ……

    张牛角本该死了。

    他却没有死。

    因为有人看了一眼。

    陆云从天上看了箭一眼,箭便灰飞烟灭。

    张牛角便得救……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史慈

    第一百一十八章太史慈

    “不知是何方高人救了贫道?”

    张牛角教手下人安营扎寨,随即对着面前的空无恭敬出声。

    他很确定这一次就要死了。

    白袍小将的箭太快,他根本来不及阻挡。

    他却活了下来。

    必然是有高人,出手救了他!

    “你叫张牛角,是张道兄的弟子?”

    一声悠悠叹息,陆云身影显现在大营之中。

    “多谢……”

    张牛角正要说个前辈,见着陆云却有些震惊,随即于欣喜若狂,恭敬一拜。“见过师叔!”

    “……”

    陆云有些讶然。

    讶然于张牛角的态度。

    他是陆云,不是张宝,也不是张梁,怎么成了张牛角的师叔?

    难道是……

    “家师曾嘱咐过弟子,弟子还有一个师叔,见师叔如见他。因此,他亲手绘制了一副师叔的画像,让我仔细看了看。”

    “……”

    陆云再次无语。

    随即面色有些慎重。

    这张牛角得知了他的画像,其他的太平道弟子又是如何?

    若是被朝廷的人得了他的画像,岂不是提前暴露了?

    似乎是知道陆云的顾虑,张牛角出声道:“家师亲传弟子六人,对我太平道皆是忠心耿耿,就算是死,也不会透露师叔的任何信息,也只有我等亲传弟子知道师叔的画像,其他人并不知道!”

    “原来如此!”陆云这才放心。

    一言不合,他就成了大贤良师的师弟。

    而且,见他如见大贤良师。

    这份安排,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些。

    岂不是说,他可以调动“师兄”张角任何亲传弟子的大军?

    又岂不是说,张角已经为太平道,为黄巾军寻了新的继承人?万一张角有恙,太平道还是可以照样存在下去,以他为中心!

    这份心意,实在是太大了些!

    张角甚至不挑选他的兄弟,他的弟子为继承人,而是挑选了他,陆云心中有些复杂,又感慨张角的气魄。

    只要能成大事,谁是领导张角并不放在心上……

    “师兄,他真是有心了!”陆云心中赞叹一声。

    “师叔,不知那个白袍小将又是谁,箭术如此了得!射杀我黄巾道人数十人!”张牛角面露痛恨之色。“还请师叔出手,除了此人!”

    “他么,应该是东莱太史慈吧!”陆云想了想,出声道。

    箭法高超到了箭无虚发,又在这都昌救孔融的,除了太史慈没了别人。

    太史慈少时好学,曾仕于郡奏曹史。后来州与郡之间出现嫌隙,太史慈便以巧计令有司不采信于州府,处事慎密周到,从此开始知名。但此事令太史慈被州府所仇视,于是举亲往北逃至辽东郡。

    后来其母以孔融多次致赠饷遗,而孔融被黄巾军管亥所围,便叫太史慈前往帮助。太史慈便奉母命往援孔融,他杀入重围与孔融会合后,先以“韬晦之计”使黄巾军懈怠,突破黄巾军包围,前往刘备处求助,使得都昌之围解。

    这是历史上的事,如今陆云来到这世间,他这只大蝴蝶不断煽动翅膀,使得现在太史慈便到了都昌城,赶来救孔融。

    如果陆云不在,想必张牛角必会死于非命,黄巾大乱,但黄巾大将管亥还在,领残余黄巾继续围城。

    依旧是历史上的结果。

    都昌孔融只有请太史慈出城去求救外人。

    不过陆云如今到了,不仅张牛角没有死,太史慈还会遇到一个最为恐怖的敌人。

    陆云。

    想在陆云面前逃出城去请得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杀了太史慈,这样的想法陆云还没有升起。

    他想收服东莱太史慈。

    太史慈在孔融手下能突围求救,箭无虚发,在刘繇手下能与孙策单挑不分胜负,在孙策手下能仰射活人,可见太史慈的武艺高强,射箭技术尤佳。

    为了报答孔融而突围,是勇。

    突围前先麻痹敌人,是谋。

    肯报答孔融,乃至后面的刘繇、孙策,是义。

    武功高强,有勇有谋,而且忠义的人,陆云很喜欢。

    如果不能收服,而是杀了,未免太可惜了。

    不过,怎么收服是一个问题。

    陆云思量了一二,发布命令。

    他既然是大贤良师的师弟,张牛角的师叔,他便对这只军队有着调动权……

    都昌城内。

    愁云密布。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一个儒家模样打扮的老者在地上踱来踱去,满脸愁容。“子义也不得胜,如之奈何?”

    这位老者怅然出声。

    除了孔融又会是谁?

    “末将愿孤身一人,突出重围,请得援兵!”

    白衣小将太史慈郑重出声。

    “不可!”孔融摇摇头,叹息连连:“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始终太过艰难!”

    “昔日府君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慈来相助府君之急,这是因为慈应有可取之处,此来必能有益于府君。如今众人皆说不可突围,若慈也说不可,这样岂是违背了府君的爱顾之情和家母的本意?情势已急,希望府君不要怀疑。”太史慈应道。

    “既然如此,子义小心!”

    孔融想了想,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同意。

    第二日天明,太史慈摄弓上马,引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

    “果然如此!!”

    陆云见着太史慈,露出一丝笑意。

    这样的举动,是可以迷惑原本的黄巾众,又如何能够迷惑的了他?

    不过陆云依旧吩咐下去,叫人依计行事。

    便有黄巾众十分惊骇,兵马互出防备。

    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

    明晨亦复如此,外围下人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

    又明晨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再没有站起戒备,于是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

    ……

    “师叔,太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