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24-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二月十五,五万乞活军正式兵发西南。原本要一月份就要出发乞活军,硬是在收到了宁锦大捷的消息之后才出发。
而就在此时,山西和陕西两地的移民正式开始了,这次移民光准备工作就准备了近半年,而大小船只足足安排了上万艘。两省的移民先走陆路,再走水路,水路便是利用黄河能通行的河段,进入山东之后,便从山东到天津卫,从天津卫登上海船,经海将移民最后送往台湾和琼州。
移民前后分成五批,每年一批,五年之内将两省的移民全部转移出来。朱由校要赶在陕西大乱之前将陕西的问题解决,避免内部先出问题。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六十八章 行钞的计划
(全本小说网,。)
虽然今年陕西遭灾了,但今年的山西和陕西两省的移民都过了一个好年,朱由校不同于以往,只要愿意移民的人,他就先发银元。对于参加移民的百姓来说,移民绝对是一个体力活,朱由校想在他们移民之前,先将身体调养好。这些穷苦的百姓手里也第一次有了银子过年。
“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移民已经开始,台湾和琼州两地的发展未来可期,朕有意将两地单列出来,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各位爱卿意下如何?”朱由校问道。
“臣以为两地乃蛮荒之地,无须再设新的藩司。”王绍徽说道。
“臣以为此举甚好,自陛下加大开关之后,台湾一地的发展乃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台湾岁入已经过万两,而琼州虽然变化不大,但一旦提升为藩司,再加上上百万的移民,琼州一地定不会弱于台湾。”魏广微支持道。
“就算完成移民,一地也不过一两百万人口而已,将两地设为藩司,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王绍徽反驳道。
“朕要将两地破格提拔成藩司,一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二是出于战事方面的考虑,台湾和琼州两地,乃咽喉要道,位置极其重要,这两地一旦失守,海外贸易必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一旦他国夺得海洋,帝国危矣。帝国的未来必定属于海洋,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帝国注定是要世界的霸主,天下的共主。”朱由校解释道。
朱由校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通,众位阁臣也算明白了,朱由校看来是一定要将台湾和琼州两地提升为承宣布政使司的了。
“我们还按老规矩来,投票决定,同意将台湾和琼州破格提升为承宣布政使司的举手。”朱由校见大家都不说话了,也不支持,也不反对,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便决定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
魏广微依然是第一个举手支持的,而林尧俞是第二个举手表示支持,至于其他的三人都没有举手。
朱由校见状,又说道:“那反对的举手。”
这次就只有王绍徽一个举手了。朱由校笑了笑,说道:“算上朕,三比一,那此事就算确定下来了,台湾正式成为台湾承宣布政使司,而琼州府正式成为海南承宣布政使司。”
“陛下,对于两个新设立的藩司,巡抚和三司可有人选?”韩爌问道。
“朕以为周朝瑞可出任海南省巡抚,顾大章可出任台湾省巡抚。”朱由校说道。
“臣附议。”这次王绍徽抢先说道。
“臣附议。”魏广微接着说道。
周朝瑞和顾大章都是东林党人,朝廷中的东林党人接连出任巡抚,使得在朝廷里的东林党势力大为削弱。王绍徽和魏广微两人都与东林党不和,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朱由校。
对于朱由校的任命,韩爌知道反对也没有作用,对于是否采取投票,韩爌已经不做任何希望了,朱由校已经手握三票了,他只得问道:“周朝瑞和顾大章出任巡抚之后,中书舍人和礼部郎中由谁来出任?”
“顾大韶可以出任中书舍人,朱童蒙可出任礼部郎中。”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顾大韶是顾大章的孪生弟弟,属于半个东林党人,而朱童蒙因曾得罪东林党人,被逼加入了阉党。朱童蒙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在自家门板上的题词:“养子强如我,要钱做什么!养子不如我,要钱做什么!”
对于朱由校的安排,在场的大臣都算没有意见了。但朱由校一次要封三个皇贵妃的事情,众人不可能马上就忘记了,乔允升趁机再次说道:“陛下,一次封三名皇贵妃乃亘古未有之事,还望陛下三思。”
“木已成舟之事,何须再议?朕也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岂能说收回就收回,此事无须再议了。”朱由校不耐烦地说道。
“臣只望陛下以后能三思而后行。”乔允升无奈地再次说道。
“朕明白,不会再有下次了。”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并不想老在这件事情纠结,他便转移话题说道:“给事中惠世扬前段日子上奏建议再次行钞,众位爱卿可有何想法?”
惠世扬,东林党人,现在是大理寺少卿。此人毫无民族气节可言,汉奸的代表人物,李自成进京之时,便向李自成投降,满清入关之时,又向满清投降。提起惠世扬这个名字,朱由校心里就很不舒服。如果不是朱由校想发行纸币,这个人的名字他都不想提。
“陛下,臣以为行钞之事还需慎重。”韩爌建议道。
“韩爱卿言之有理,朕以为此事可先在山西试行,行钞之事暂时由天家负责,山西一地钞银并举,缴税只需缴钞即可,日常凡不愿意使用新宝钞者,俱可至帝国银行换取等值的铜钱或者银钱,印钞一事可以交给制钱局负责,而发行一事交由帝国银行负责。”朱由校说道。
明清两代都曾经试图用纸币代替金银铜钱的流通,但是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的无外乎两个:第一个就是发行的纸币无本位金、不兑现,而国家又缺乏统计的手段,市场上到底需要多少货币全靠感觉;第二个就是滥发纸币,国家缺钱就印钱,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大高于商品的价值量,造成了纸币贬值,失去信用。
朱由校吸取以前的教训,从一开始就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短期之内他是想确立银本位的制度,待货币发行成熟之后,逐步转换成金本位的制度。实行本位金的制度,有一个明显好处就是那怕现在无法统计具体的经济数据,国家可以根据白银总量来发行货币,以保证货币不会滥发。
“陛下,以前发行的宝钞该如何处理?”魏广微问道。
“以前的宝钞都已经成废纸了,只能作废,以后行钞的只是帝国新发行的宝钞。”朱由校鄙视地说道。如果把以前变成了废纸的宝钞又拿来用,那这个纸币发行就不用弄了。
“臣明白了。”魏广微遗憾地说道。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代新纸币
(全本小说网,。)
这次纸币的发行,朱由校异常地重视,他特意找来宋应星讨论如何印制纸币一事。
“宋爱卿,此次印钞事关重大,朕有几个要求务必做到。”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请陛下明示。”宋应星恭敬地回答道。
“第一,要做好纸币的防伪,可以在纸币中添加水印等多种手段。”朱由校说道。
“陛下,可是指得可是水印木刻?”宋应星疑惑地问道。
“此水印非彼水印,朕口中的水印,原本是在造纸过程中形成的,水印并非在纸的表面,而是在纸中,迎光透视时可以清晰看到有明暗纹理的图形、人像或文字。当然这个要求有点高,朕希望此次新钞的水印可以在纸张的表面,但是必须精致,让贼人难以防止。而且朕希望防伪的手段越多越好。”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宋应星点头说道。
“第二点,此次印钞,只印一千文,五百文,一百文三种面值的纸钞;第三点,此次印钞只允许印刷总值五十万两银元的纸钞,不得超过一文,以后没有朕的命令,也不得多印一文;第四点,印钞使用纸张一定耐磨,耐用,印刷所使用的油墨也是一样;第五点,印刷纸钞所使用的技术必须保密,任何人都不得泄露,否则以叛国罪论处。如还有未尽事宜,你等可上报于朕,朕来决定。”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只是这钱钞何时需要?”宋应星问道。
“制钱局需要多久能印刷出来?”朱由校问道。
“自然是时间越久,陛下所要求防伪才会做得更好,毕竟有些技术都需要时间。”宋应星说道。
“三个月,三个月之内将纸钞印刷完毕,朕要在山西试行。后续肯定还会印刷纸钞,朕希望第二代纸钞,比第一代纸钞更为精致。”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臣立刻会安排值钱局去办此事。”宋应星点头说道。
……
水印这个事情对制钱局的来说并不是难事,毕竟朱由校并没有要求像后世一样,在制作纸张的时候就通过改变纸浆纤维密度来制作水印。
三天之后,宋应星就送来第一套的样品。新钞相比大明宝钞而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除了有粗糙的水印之外,无论是纸张还是印刷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西洋现在有一种铅合金活字印刷技术跟我们的不同,而且在墨的使用上也与我们有所不同,你可以找帝国报社问问,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朱由校说道。
但西方人在活字印刷上,在十五世纪中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铅合金活字印刷技术和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为现代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铅合金中活字的材料配比,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在铸字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帝国报社在印刷上就结合了西方人的铅合金的活字印刷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大明帝国报》相比《大明儒报》在印刷上有了优势。
“臣明白,只是时间仓促,以后会所改进。”宋应星说道。
“如果纸钞是彩色就更好了。”朱由校说道。
“这个不难,采用各色套印即可。”宋应星解答道。
“时间仓促,第一代纸钞就这个样子了,第二代纸钞只要一半大即可,第二代纸钞的画面使用人像,防伪技术还要更加的多样化。”朱由校说道。
“臣领旨,只是在人像使用上,使用谁的人像?”宋应星问道。这个使用人像可不能乱使用,轻则被世人唾弃,重则可是要掉脑袋的,这个必须要由朱由校来拿主意,就像上次一样。
“这个等朕与内阁商议之后再做决定。”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这时,王礼乾躬身走了过来,对朱由校说道:“禀陛下,荷兰大使艾伯特求见。”
“他来找朕有何事?”朱由校疑惑地问道。
“听说荷兰人最近来了一批工匠,可能跟此事有关。”王礼乾说道。
“哦,让他进来吧。”朱由校点头,说道。
“臣先告退。”宋应星说道。
“等等,你且留下。”朱由校说道。
“诺。”
艾伯特此次前来,果然是从西方带了一批制造玻璃的工匠,以及朱由校所要制袜机。
“孙元化可是已经抵达荷兰?”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根据我收到的消息,按时间推算,孙大使应该已经抵达荷兰,就算没抵达应该也快到了。”艾伯特回答道。
“朕还以为最多一年便可抵达荷兰,没想到却是用了近一年八个多月的时间。”朱由校感叹地说道。
“陛下,海上情况不明,所需时间无法确定,快则一年,慢则可能需要两年也不足为奇。”艾伯特回答道。
“你且下去吧,朕会派人去大使馆交接的。”朱由校挥挥手说道。
“诺。”
“宋爱卿,西洋送来这些技术,你认为交给谁比较合适?”朱由校问道。
“臣以为王徵最合适,王徵精通西学,民间一直都有‘南徐北王’之说。”宋应星回答道。
“王徵!朕差点将他给忘记了,此人的确是最合适的。传王徵进宫见驾。”朱由校兴奋地说道。
王徵在后世的名气不如徐光启,但这个人是个科学家,发明家。一生的发明有许多,毫不夸张地说,他绝对是这个时代大明的爱迪生,绝对是一个被历史埋没了的天才。朱由校甚至觉得如果王徵能得到皇家的全力支持,王徵将会将大明的机械工程推至一个巅峰。而且王徵此人也极有气节,李自成攻破京师之后,王徵绝食而亡。
“陛下,王徵此刻丁忧归里。”宋应星提醒道。
“丁忧归里?多久呢?”朱由校疑惑地问道。
“已满一年。”宋应星回答道。
“已经一年了,那就没关系了,朕的事不能耽搁,立刻传旨急招王徵进京。”朱由校迫不及待地说道。
“诺。”王礼乾答道。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七十章 历史的讽刺
(全本小说网,。)
孙元化几经周转在二月底才抵达荷兰,同行的近百人中,其中有五人死于在了路途中。威廉二世和荷兰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在阿姆斯特丹接见了孙元化一行人。孙元化亲自向威廉二世提交了国书。
当晚,荷兰人便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盛大的晚宴招待孙元化一行人。对于荷兰人的晚宴,来自东方的使者并不适应,那怕孙元化是天主教徒,也是非常地不适应。毕竟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文化传承有极大的区别。此时的东方人的地位跟后世也有很大的不同,歧视大明人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的,反而孙元化一行人中不少人都怀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心理。
幸亏此次的使团团长是孙元化,如果不是他,极有可能这次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会取得任何成绩。对于中国人的到来,可以说让整个欧洲都充满了好奇,而且也使得许多西方国家都筹备和中国展开正式的外交。这个时候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一个富裕强盛文明的国家。
在清朝以前,西方人对中国的记载几乎都是正面的,那怕到了明末,西方人记载中的中国也是“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而被后人所称赞的“康乾盛世”,在西方人的眼里,比起明末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红果果的……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历史多么的讽刺!
史书是多么的讽刺!
孙元化将使馆就设在了阿姆斯特丹,整个使馆的建造得到了荷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东方的获得水泥被使用到了使馆的建设上。
孙元化的使团大多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又在船上待了一年多的,这时候就应了那句“光棍打三年,母猪赛貂蝉”的话,仅仅几天的时间,孙元化就听到不少的这样的传闻。孙元化意识到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强化纪律。可以想象,近百的年轻男人要在欧洲待三年,这些人会留下什么。
“本官再次申明,你们代表了帝国的形象,在异国他乡切不可肆意妄为,如果是良家子,愿为你等妻妾者,你等可自行嫁娶,切不可始乱终弃,遭人非议,如有违法乱纪者,一律按《大明律》处置,听明白了吗?”孙元化说道。
“诺。”
“李海龙。”孙元化叫道。
“下官在。”李海龙站出来回答道。
“你带十人携带三万荷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