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好!我是太平洋舰队的退役军人!”一位老兵自我介绍道。

    “很多年前,我来过中国,还和日本人打过仗!”

    老兵的名字叫安纳托利·阿列克谢耶维奇·科金,是前苏联军队的工程师,今年已经九十三岁。

    一九四三年,科金进入列宁格勒的一所军工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下士并留校任教。

    教学期间,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赴前线作战的申请。

    终于,在晋升为少尉的时候,科金被批准加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

    年轻的科金在部队中担任的是工兵营独立先锋排排长,主要任务除了制造各种武器零件外,还负责为陆军排除进军途中的路障和地雷、清除敌军火力点。

    一九四五年,在柯尼斯堡战役中,科金所在的编队曾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将领巴格拉米扬大将建造过指挥所和瞭望所。

    这次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配合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歼灭了德军蒂尔西特集团。

    科金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回忆道:“还记得有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们踩到了反步兵地雷,当意识到下面埋有地雷的时候,脚已经抬起来了。就在快要爆炸,我的战友用自己的身体盖住地雷,救下了我们所有人。”

    在结束对德军的战斗之后,科金所在的部队被并入到了外贝加尔方面军,开赴中国战场。

    最初,科金的部队驻扎在中俄边境的一个偏僻山村,他们的任务是摧毁掉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边境构筑的海拉尔要塞。

    “作为工兵,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冲锋的步兵开辟通道,枪林弹雨之中,我们在日本人布设的反坦克地雷阵中艰难推进,最后成功开辟出了两条通道,而且两条都能够直达日军战壕。”科金不无骄傲地说道。

    或许另一端的网友们从科金轻描淡写的描述之中难以体会得到当时的是有多么惊险刺激,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

    那便是科金在战场上搏杀过,在那个年代,他没有懦弱,而是拿起武器来去战斗。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0123 牺牲与纪念:老兵荣耀

    0123 牺牲与纪念:老兵荣耀

    “同德军的地雷比起来,日本人的地雷就差太多了,对我们根本就构不成什么威胁。在狭窄的山谷里和陡峭的斜坡上,坦克沿着我们挖好的通道全速前行,后面紧跟着步兵。我只记得当时我们是一路追赶,而日军是一路撤退。”

    科金讲述的正是远东战役期间,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平均每昼夜前进一百五十公里,越过大兴安岭,前出至中国东北的故事。

    “后面,我们经历了一场恶战,打得非常激烈,好多兄弟都牺牲了。”

    科金回忆,当时油料告罄,装甲部队不得不在内蒙古的鲁北和突泉集结休整两天。

    得到情报之后的日军出动了八十六架轰炸机,进行了整整十二次集中轰炸。

    苏军的一百五辆坦克、二十七门火炮和四十二辆汽车在轰炸中被摧毁,当然,还有不计其数的士兵葬生于炮火之中。

    两天后,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才得到空运的油料供应,重新恢复进攻。

    左翼先头部队攻占吉林洮南,歼灭伪满的骑兵第一师,俘虏敌人一千三百余人。

    当然,落入到苏军手中的俘虏们的待遇可不比。。。。。。你懂的。

    至此,日本关东军心脏地区的大门被彻底打开。

    战争结束,在回国前。

    科金认识了一个能讲得一口流利俄语的中国姑娘。

    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科金在临行前曾和那个姑娘合影留念,只可惜那张照片在他回国的途中丢失了,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其实我已经记不清她长什么样了,只记得她笑起来很甜、很美。”

    王亮:“有些人永远不会老,而有些人却从未年轻过。老兵们的青春燃烧在战场上,他们永远年轻。”

    科金看似讲得随意,但时隔七十多年,他仍然能够记得如此清晰。

    看得出来,那段记忆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曾经的那个中国姑娘或许已经嫁人,或许没能熬得过战争岁月。。。。。。

    但可以肯定的是科金永远也不会见到她了。。。。。。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难忘的事情或是难忘的人。

    退休后的科金积极参与筹建和组织太平洋舰队老兵委员会。

    他经常探访中小学,讲述战争故事,传播老兵精神,还时常和委员会的老兵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发挥老兵委员会的社会功能。

    “我叫陶格夫匹尔斯的克拉夫迪娅?德米特里耶夫娜?捷列霍娃,来自拉脱维亚。”

    另一个讲述者是一位老太太,她向大家展示了下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

    尽管是黑白照片,但丝毫掩饰不住她年轻时候有多漂亮。

    而现如今,物是人非。

    十九岁的时候,捷列霍娃结束了医学院的学习并获得了医师的证书,而就在这个时间,她被送往上战场。

    捷列霍娃亲历了在顿巴斯和北高加索地区的战斗,强渡第聂伯河并解放罗马尼亚。

    一九四五年五月,她所在的战地医院驻扎在了保加利亚。

    直到一九四七年底的时候,她才得以回到祖国拉脱维亚。

    她回忆道:“曾经有过很多次危急时刻,发生过非常惨烈的斗争。最另我感觉到惊心动魄的一次是我们的军队横渡第聂伯河的时候,敌人疯狂地轰炸和射击木筏、船只。那些成功渡河并守住战略要地的士兵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击退德军后,我们的医院驻扎在了右岸,但仍然不时传来敌人对河面的轰炸声。当时每一次爆炸声响起,我都感觉心惊胆战,因为你不知道敌人的炮弹会落到哪里。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解放保加利亚的全过程。我们攻击十分迅速,一切都好像历历在目。当地居民把我们当成是真正的解放者,用鲜花夹道欢迎我们,用苹果热情款待我们。”

    捷列霍娃被授予了伟大卫国战争二等勋章、红星勋章、保卫高加索奖章。

    王亮:“感谢你为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一切。”

    “我叫维拉?伊利尼奇娜?特瓦里什维利,来自格鲁吉亚。”

    特瓦里什维利是一九四二年应招入伍,经过很短暂的训练,她被分配到了斯大林格勒的炮兵团。

    至今她记得那些炮弹的重量,沉甸甸的,“每一枚炮弹都重达十六公斤。上级命令我们这些姑娘们,必须把它们从炮弹箱里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大炮。一整天都是干这些事情。”

    “炮兵阵地是敌人袭击的重点,周围不断发生爆炸,碎片飞溅。我们在年底转移到了库尔斯克,也就是在那里经历最为惨烈的一次轰炸。近四百架敌机向我们疯狂地投掷炸弹。整个土地都被翻了一遍,我真没想到自己最后还能活下来。”

    战争末期,特瓦里什维利被调派到第268荣誉红旗勋章航空团。

    在那里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飞行员的丈夫相遇。

    她的丈夫,早已经去世。

    特瓦里什维利被授予了伟大卫国战争二等勋章、红星勋章、勇气勋章。。。。。。

    评论区。

    “反法西斯老兵没有国界,他们理应被全世界接受与尊敬!”

    “他们一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在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老战士,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啊?看着这些我就感到心酸。”

    “苏联军人和平民在二战的英勇事迹有很多,由于受到冷战政治与冷战文化的影响之下,多年来被西方世界刻意忽视,使得苏联对抗法西斯的英勇事迹鲜为人知。这些参加过卫国战争活下来的老兵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老兵凋零,精神不死!”

    王亮长叹了口气:“时间过去太久远了,我至今还记得这样几副画面,身穿前苏联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坐在公园长凳上,寻找亦或是等待着他的战友。这位老兵,从二战结束以后每年都会前往莫斯科高尔基公园的相同地点,与战友相聚,这是他们曾经的约定。他没有缺席任何一届阅兵,但每一年赴约的,只有他一个人。”

    “一名老兵走在游行路上,没有警察去阻拦他,因为他的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勋章。只见他手上拿着鲜花和气球,周围是观看阅兵的群众。但形单影只的他,只能以手抹泪,哭得很委屈。我知道他为了什么哭泣,已经全部逝去的战友们。”

    “老兵们,仍然坚持着战场上的乐观精神,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老兵不死,只会砥砺前行。”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0124 二百八十枚炮弹把日本基地炸得稀巴烂

    0124 二百八十枚炮弹把日本基地炸得稀巴烂

    轮到雷恰戈夫分享他的故事了。

    只看他笑着摇摇头,对王亮道:“将军,还是你来吧,打鬼子的事情,还是由你来讲更合适。”

    “好,那就我来吧。”王亮也不客气,直接答应了。

    他不会偏向哪一边,只会客观公正的把原原本本的历史讲述出来。

    “那应该是抗日战争进行到一九三七年年底的时候,中国空军几乎是消耗殆尽,已经无力阻止日本鬼子的飞机对中国城市的狂轰滥炸,与此同时日本宣布封锁中国海岸。。。。。。”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苏联空军的支援对于孤立无援的中国军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一年底,苏联以空军志愿队名义,总共派遣了三千六百多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飞行员一千余人以及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航空辅助人员两千人。

    到一九四零年初,以苏联空军志愿队为主力的中国空军,共击落、炸毁日本鬼子的战机九百八十六架,毁伤日本鬼子舰船一百二十余艘。

    南市沦陷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山城,但是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和一些机关仍然留在武汉。

    日本人狂妄啊!

    猪狗不如的它们在占领南京之后当即又拟制了进一步溯长江西进攻占武市三镇的作战计划。

    中国军人能干吗?

    中苏空军联合作战,给气焰嚣张的鬼子致命一击!

    在一九三八之前,苏联志愿飞行员都是独立作战的。

    中国飞行员在新省伊犁艾林巴克航校和兰市、成市等飞行学校中接受培训后,中苏军方开始尝试混编作战。

    为了能有效地对抗鬼子空军的轰炸,国民政府决定中国飞行员加入苏联志愿飞行大队一同作战。

    当然,也有让中国指挥员领导中苏混合轰炸机飞行员编队的意思。

    中国空军,崛起!

    从这时起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开始驾驶苏制歼击机并肩战斗,在南昌中苏联合重组第四空军大队。

    这是中国空军的迅速成长的一个契机。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鬼子开始对武汉进行大规模的空中袭击。

    中午十二时,鬼子海军出动十二架轰炸机,在二十六架新型战斗机的掩护下,分别从南市、芜市两地的机场起飞,在徽省和江省的交界处会合之后后,摆着长蛇阵大摇大摆地扑向武市。

    中尉:“长官,我们这样岂不是太嚣张了?”

    金子隆司狂妄地回道:“中尉,现在咱们飞在一个没有领空权的国家上空,这个国家甚至连能够形成战斗力的空军部队都没有,有什么忌惮的?”

    中尉:“嗨!”

    金子隆司:“帝国的勇士们,让我们来一场痛快的自由猎杀吧,让武市像南市一样,变成一片废墟!哈哈哈哈。”

    “呦西!”

    猖狂的鬼子空军来了。

    鬼子不知道的是中苏飞行员已经完成混编,就等着牛刀小试。

    日军来袭的消息传到汉市机场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指挥所。

    十九架架伊…15和十架伊…16驱逐机分别从汉市和孝市机场升空拦截。

    这是中苏混编后的第一次空战尝试。

    起飞后,苏联飞行员看到地面情报指出的日军袭击的方向,飞了十分钟之后猛地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很快就发现在低于自己两千米的高度上有三个日本轰炸机密集编队。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云彩里的鬼子歼击机也出现了。

    一发现苏联飞机,鬼子歼击机便立刻开始俯冲。

    此时日机居高临下,占据了主动。

    苏联飞行员杜申遭到三架鬼子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攻击。

    但他并不示弱,轮番向三架战斗机射击,击落了一架敌机。

    另外两架鬼子歼击机不依不挠,继续夹击杜申。

    在危急时刻,布拉戈维申斯基驾驶的伊…16及时赶来支援,杜申和布拉戈维申斯基两人合理,成功地击落了这两架敌歼击机。

    整场空战历时十二分钟,出动的第四大队共击落鬼子战机十二架。

    最后的战果是那个不可一世叫嚷着要讲武市变成一片废墟的日本空袭编队指挥官金子隆司被击落炸得尸骨无存。

    中国空军也损失五架战机,大队长李桂丹在掩护队友攻击日机时,不幸被一架从后面飞过来的日机击中,当场阵亡。

    中队长吕基淳和飞行员巴清正、王怡、李鹏翔四人也血洒长空,壮烈牺牲。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三日,苏联红军建军的二十周年。

    为了以实际行动庆祝节日,中、苏空中勇士决定奔袭台湾,目标是摧毁日本海军台北松山机场。

    “因为当时我在苏联学习,所以我也申请了参加那次的行动,那是我和雷恰戈夫同志共同执行的第一个任务。”王亮道。

    出击任务由时任中队长的雷恰戈夫全权负责。

    两个编队:一队是驻在南昌的十二架轰炸机,是中苏混合编队;另一队是驻在汉口的二十五架轰炸机,清一色苏联飞行员。

    两个编队的飞机均是图波列夫sb轰炸机。

    从汉市到台市,直线距离超过一千公里,当时很多战斗机无法飞那么远,只有图波列夫sb轰炸机可以做到,它的最远航程有一千二百公里。

    为了省油,苏军轰炸机在四千米至四千八百米之间的高空飞行,飞行员忍受着缺氧和低温的折磨。

    到达台海峡,机群降至两千米的高度,飞行员们这才得以畅快的呼吸。

    逼近台市,为防止鬼子的防空炮火袭扰,机群又拉回到了四千米的高空。

    为了迷惑鬼子,机群先向台省以北方向飞行,随后急速转弯,降低高度,直逼松山机场。

    对于松山机场会遭到中苏空军的袭击,日本鬼子是始料未及的,他们甚至连一点防备都没有。

    既没有驱逐机升空拦截,也没有高射炮火阻挡,中苏空军共投掷炮弹二百八十枚,松山机场瞬间被淹没在火海当中。

    此次出击共炸毁敌机四十余架、营房十余栋、机库三座,还焚毁了鬼子可使用三年的航空油料及飞机装备,使松山机场彻底陷入瘫痪。

    当然,日本鬼子也被烧死不少!

    这次壮举创造了世界上远程轰炸的新纪录,第二天,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举办了庆功宴,为苏军送上了大蛋糕,上面写着一行红字:“向工农红军志愿飞行员致敬”。

    评论区。

    “向不怕流血牺牲的苏联援华抗日飞行英雄致敬!”

    “向帮助中国抗战的苏联志愿航空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