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兵不死-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整整十周年,新中国每年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
1950年,国庆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驾驭一千九百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1年,国庆阅兵出现了民兵大队,他们都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代表。
1952年,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本次阅兵最具有特点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作战武器。
摩托化步兵方队乘坐的并不是汽车,而是一百六十辆摩托车,霸气侧漏。
“1952年的阅兵仪式我没能参加,因为当时的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朝鲜战场上同美军作战。这一年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与地面部队形成了强大的立体阅兵阵容,展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其为抗击外来侵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王亮道。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王亮感慨。
属于一代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青春不在喽!
一直到1953年的国庆大阅兵,朱德一直担任检阅式的最高执行首长。
1953年,国庆阅兵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还是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可谓是大放异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喀秋莎火箭炮装备给了我们志愿军的炮兵,先后有八个喀秋莎火箭炮团在志愿军兵第21师的统一指挥下参战,喀秋莎,多么美丽的一个名字啊,她给美帝及其走狗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沉重的打击。”
说喀秋莎,王亮忍不住想要多讲几句。
“记得那是1952年10月30日的黄昏。。。。。。”
上甘岭,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
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当时进行了相当惨烈的拉锯战,双方的炮火几乎把整个村庄夷平,成为一片废墟。
战役之前当地的居民全数离开,使该小村落本身对战斗没有价值。
暮色苍茫,寒风袭人。
由于志愿军常常选择在黄昏发起进攻,所以南朝鲜军便把每天下午五点到八点这个时间段称作为噩梦。
八点一过,风平浪静,那基本上可以代表终于可以下班好好休息一下了。
那天也不例外,南朝鲜军官掐着表,当秒表针划过十二的时候,他不由得笑道:“又是一个平安夜。”
南朝鲜军士兵们纷纷钻到地堡里取暖,又是惬意的时光,总有一些消遣的方式。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副师长唐万成正站在一个炮兵指挥所里,等待着反击的开始。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了。
联系着整个前沿的所有电话总机、分机和步话机一下子都安静了。
九点整。
唐万成副师长拿起通往各炮群的通话器,大声喊道:“开炮!”
“开炮!”
“开炮!”
“开炮!”
“……”
几秒内,唐万成师长的命令下达到百名各级炮兵指挥员。
倏然,志愿军第15军一百零四门喀秋莎火炮突然发出怒吼,炮弹像下雨一样飞向597。9高地和敌炮兵阵地。
强大的炮火把敌人的地堡掀开,用来构筑工事的小铁轨、钢板,夹着敌人的尸体抛向半空,又狠狠地砸在半死不活的敌人头上。
十分钟猛烈火力急袭后,志愿军炮兵实施火力延伸。
在地堡里躲避弹雨的南朝鲜军士兵慌乱地钻出来,踉踉跄跄,已然是溃不成军。
南朝鲜军官吼着:“不要慌!不要慌!准备阻击敌人冲锋。”
隐蔽在反斜面那边的南朝鲜士兵们也纷纷爬上山来进行支援。
而就在这时,志愿军已经延伸了的火力又掉转回来,对原压制目标实施了十分钟的火力急袭。
回到阵地上的南朝鲜士兵们当场就被炸得灰飞烟灭。
原来志愿军炮兵实施的是假火力延伸,阵地上的南朝鲜军完全被覆盖,大部分防御工事也被摧毁。
在火力急袭中,志愿军火箭炮第209团实施了两次全团一次性齐放。
瞬时间,无数拖着红色尾巴的喀秋莎火箭弹,带着呼啸声掠空而过。
就像追逐的闪电,整个上甘岭上空的云层被映得通红,比朝霞还要鲜艳。
“到了1954年的国庆阅兵,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伞兵部队并没有跳伞。1954年,那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最后一次接受检阅,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王亮怀念道。
1955年,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经历战火考验的军人们佩戴着军衔走过天门广场。
1956年,那是历届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从在大雨中进行的。
那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王亮感慨地回忆道:“1956年的10月1日,那天因为下了一场暴雨,上级考虑到安全的因素,人民群众们迫切渴望见到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没能如愿参加检阅,这由此也成了当年最大的一个遗憾。”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0315 好久不见,甚至怀念。
0315 好久不见,甚至怀念。
王亮忽然想起些什么来,不由得补充道:“从1954年的国庆阅兵开始,由国防部长执行阅兵的检阅式。在当年的阅兵仪式上,负责检阅部队的是彭老总。敢在百万军中横刀立马的彭总,这位开国元勋在朝鲜战争中达到了军事生涯的巅峰。直到1958年的国庆阅兵,彭老总都是以国防部长的身份执行阅兵的检阅式的。”
有些历史,众所周知,心知肚明,已经不需要王亮在做赘述了。
“1957年,1956年那场暴雨留下的遗憾终于得到了弥补,在那一年的国庆大阅兵中,国产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其中,有的战机还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过赫赫战功。”
往事浮现在王亮的脑海里,那画面,好似就在昨天,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熟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周年,盛大的阅兵仪式和五十万人民群众的大游行。
那天,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天安门广场五彩缤纷。
天安门城楼正中挂着主席巨幅画像,广场正南竖立着先总理的画像,它的东西两侧红墙前竖立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
广场前一万名工人以红花作底、用黄花组成了“国庆”两个大字。
年代的味道浓浓。
广场的东面排列着准备接受检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再东边及附近街道上排列的是参加节日游行的五十万人的群众队伍,浩浩汤汤。
上午九点五十分,首长们登上天安门城楼,这时,全场的群众们挥动千万支花束,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欢呼致敬。
“1957年的国庆阅兵,还有一个相当大的特色,那便是外宾有很多。三千多名国外来宾汇聚在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缅甸。。。。。。当中有很多是来帮助新中国建设的专家,真的谢谢他们啊!”王亮道。
也许会有人说,当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都撤走了,感谢他们个劳什子啊。
王亮笑了,也不责怪说这话的人。
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
一般人接触到的历史,无非就是教科书上的那几行文字,再加上老师主观上的灌输。
可历史不是由几行文字构成的啊,她的构成是每一分每一秒,形形色色的人,精彩纷呈的故事。
这也是历史最大的魅力所在。
王亮继续道:“1958年,由工人、农民、学生组成的众多民兵方队出现在受阅队伍中。基干民兵方队由来自太行山和白洋淀等革命根据地的民兵战斗英雄组成,他们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打击过敌人,他们仅仅训练了二十天就参加了国庆阅兵。”
“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他们走在最前列。”
1958年,第九次国庆阅兵。
那一年,战争的火药味十分浓厚。
因为在当年的一份月美国协防台省司令窦亦乐就放出了狠话:“必要时将用导弹攻击中国大陆。”
中苏关系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三月份,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在陇省创建。
王亮仍然记得当年的指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
“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寸步难行。”
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国情,不变的是那一颗赤诚的心。
岁月啊,就这样让我一天天地老去。
我的青春,我的芳华,我的年代。
或许王亮真的是老了,老人喜欢去怀念,去追忆往事。
在快节奏的现代背景下,人们忙于生计,忙,说不出来的忙。
鲜有人真的能够扑下身子去研究过往,从一件小事起,从过去的一分一秒。
那将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也会收获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不应该活在过去,但应该了解过去。
是啊,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致力于这份事业呢?
付出同收入不成正比啊,要吃饭,要讨媳妇,要社会地位。。。。。。
王亮感慨,伤感。
好想回到过去,永远生活在过去。
网友们感觉到了老首长的那种伤感,能够理解,纷纷报以鼓励和支持。
王亮笑着点头,继续道:“1959年的国庆大阅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受阅轻重武器装备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国产化,一批国产武器装备登台亮相。装甲兵方队,装备了中国制造的59式中型坦克,这是我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飞过广场上空的战机,是由中国制造的歼5型飞机组成的梯队。那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9年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最多,达七十万人。
1959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王亮记得,那是最后一次由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员或国防部长执行检阅式的大阅兵。
在战争年代里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们在天安门广场身穿军服检阅部队的场景自此结束。
王亮记得,那是最后一次官兵们齐声喊“万岁”的大阅兵。
此前的阅兵,检阅式执行者会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等口号,而受阅部队则会回应三声“万岁”。
而这一场面此后再未出现,永远消失了。
回望新中国成立的那十年的阅兵,检阅式执行者最后都要回到天安门城楼上讲话。
讲话的内容都是以军令为主,涉及革命战争未来的战略、军队建设和军民关系。
军事色彩浓厚,凸显出建国初期军队的主角地位及浓重的军事文化氛围。
在介绍中,当年的场景画面都在王亮的眼前过了一遍,良久,他说了一句:“好久不见,甚至怀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0316 请记住这一年:1959
0316 请记住这一年:1959
“1959年,1959年,1959年。”王亮连续重复了三次。
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1959年是一道巨大的分水岭。
一切的一切,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王亮是一名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
类似于古代的武士、骑士。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
政治,与军人无关。
1959年10月1日,北平上午十点整。
随着北平市市长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国庆典礼开始!”
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
受阅官兵身着在五五式服装基础又加以改进的新式服装,显得更加威武精神。
分列式开始。
英雄的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以雄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引导着军事院校的队伍。
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由军事学院学员组成的方队。
学员们身着海蓝色陆军校官礼服,佩带着金黄色肩章,翻领上绣着军兵种图案,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他们排成二十四路纵队,精神抖擞,齐步前进。
步兵学校、炮兵学校、工程兵学校、坦克学校、铁道兵学校、空军学校、海军学校的学员方队,紧跟在军事学院方队之后通过。
他们队形整齐,步伐有力,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受阅部队装备了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和歼击机,这都是由我国新近制造出来的。
向着工业化飞跃迈进的伟大祖国,装备了人民解放军各种现代化武器。
祖国万里海疆的保卫者海军军官和水兵们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水兵方队的指战员,身着白色水兵服,佩带肩章,头戴黑色飘带水兵帽,手持国产半自动步枪,刺刀闪闪发光,特别引人注目。
人民海军已经是一支拥有大量水面舰艇、水下潜艇和海军航空兵、海岸炮兵等各兵种组成的坚强的海防力量。
“从那时起,中国有海无防、列强凭借几门大炮就可以的轰开国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王亮道。
水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后是六个步兵方队。
指战员们头上戴着钢盔,手持自动步枪,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威风凛凛,显示出他们高水平的训练。
徒步方队每个排面二十四人,十个排面,另有两人领队,每个方队共有二百四十二名军人。
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和空降兵等机械化部队组成的方队,由七十二辆解放牌卡车载运,在马达轰鸣声中以强大阵容循序通过金水桥前。
摩托化步兵方队的乘员手持冲锋枪或自动步枪,威武地站立在卡车上。
空降兵方队的乘员,胸前斜挂冲锋枪,身背降落伞包,站立在卡车上接受检阅。
“拖着大炮的五九式履带牵引车和坦克,它们组成的钢铁巨流,发着隆隆的巨响,驶进天安门广场受阅。由一百四十四门各种口径火炮组成的七个炮兵方队,一波接一波的通过天安门广场。”
那是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强大,王亮继续道:“炮兵驱车牵引着各种口径的远射程大炮前进,在六种型号的火炮中,有五种型号是中国制造的,其中有威力强大的自动化高射炮。”
受阅的炮兵部队中,有一支是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中建军最早的部队,在辽沈战役中,他们大显神威,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痛击敌舰。
到1959年的时候,这支炮兵部队已经装备了新式国产的大口径加农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