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日母女几人仍一大早就起来到田里去了,杜锦宁吃过早饭,便继续写她的话本。
因为心里有了某种想法,她没多写,只写了一千字左右就停住了,然后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把昨天和早上写的三千字誊抄了一遍,到陈氏那边找来针线,把那些写好的纸张全摞在一起,装订成册。
看看天色已是中午了,外面也没人,她爬出窗外,从草丛里把昨天藏在那里的银子和铜钱找了出来,再将小册子往怀里一揣,开了门出去。
杜辰生听到响声,看到她出门,本想叫她到上房来,把昨日给那本《孝经》背一背、讲一讲,可杜锦宁跟兔子似的,跑得飞快,还没等他张嘴就不见了踪影。他只得作罢。
那日从县里回来,杜锦宁就听陈氏说了,郑仲春和郑桃儿的父亲郑林,就是专门赶车的,每日往返于县城和村里。
桃花村和另一个叫大林村的挨得很近,中间就隔了一条小河。两个村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少,有人就像章鸿文一样要去县里上学,有人则像杜云年一样要挑菜去县里卖,还有走亲戚买东西的,每日去县里的人倒也不少。
7
第45章 去书院
第45章 去书院
郑林家里没有田地,但他有一把子力气,又跟人学了几手功夫,年轻时便在县里镖局做事,后来在运镖的过程中受了伤,差点去了半条命,伤好了后也留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左手也有些不便,不能干农活。全本小说网https://。他便用镖局送来的银两买了一辆骡车,专门往来运载,赚几个辛苦钱糊口。
郑林收钱公道,每人往县里去的只收五文钱车钱,所以生意也还过得去。
杜锦宁依着原主的记忆,去了村西的桥头旁边,果然看到有一辆骡车停在那里,不过郑林却不在。
她也不急,直接去了旁边那座用泥墙围起来的院子前,大声喊道:“郑叔,在家么?”
门被打开,郑桃儿的脸从里面伸了出来。看到杜锦宁,她颇为意外,笑着问道:“宁哥儿,你找我爹做什么?”
“我有事要去县里一趟,想劳烦郑叔跑一趟。”
郑桃儿就更意外了。
她跟杜家姐妹最是要好,小三房是个什么光景,她哪里会不知道?那是想吃一文钱的盐,都得陈氏去给人扛木头辛苦赚回来的,平日里兜里比什么都干净,哪里会有余钱坐车?
而且,杜锦宁去县里做什么?
她正想问呢,郑林端着一碗玉米糊糊打开了另一扇门,对杜锦宁笑道:“宁哥儿要去县里呀?稍等我一会儿,我把这几口糊糊喝完。”说着,直接拿着碗就往嘴里倒。
“郑叔你慢吃,不着急。”
其实杜锦宁还是挺着急的,只是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她可不好催人家吃饭的人。
好在郑林做事干脆,几口就把玉米糊糊吃完了,剩下块咸菜在嘴里咬得“咯吱”响,把碗往郑桃儿手里一递,用手抹了一下嘴,出门道:“走。”
杜锦宁在现代时就是个不差钱的主儿,一向为人大方;即便穿到了古代,成为了一穷二白的乡村假小子,兜没几个钱,也没变得扣扣索索的。郑林没说多少钱,也没说要再等几个人再走,她自然也没说。
郑林解了骡子的绳索,套上车,自己坐到车辕上,便吆喝了一句:“上车。”看着杜锦宁上了骡车,便甩了个马绳,“驾。”骡车缓缓启动,朝县城方向奔去。
杜锦宁担心郑林会问她为什么去县城,早在心里就想好了借口。可郑林似乎挺有职业操守,并不问这种有关隐私的事,而是问问她的身体情况,便道:“天冷风又大,你坐好了,我要赶快车了。”说着,便闭嘴不再闲聊,倒是把骡车赶得飞快。
正因如此,这次进城倒比那次杜锦宁和陈氏雇车回来时还快,没过多久就进了城。
杜锦宁道:“郑叔,你知道博阅书院在哪儿不?知道的话,你直接把车赶到书院门口,我给你钱。”
“知道。没事,不远,不用加钱。”郑林笑道。因着城里人多,他有意放慢了些车速。
不一会儿,骡车就在书院门口停了下来。
杜锦宁跳下车,问郑林:“多少钱?”
“五文。”
杜锦宁抬起了眼,看向脸上还有一道刀疤显得有些凶恶的郑林:“郑叔,我有钱,你该收多少就多少。否则下回我就不好意思坐你的车了。”
“没收少。正好我也要往县里来的,捎你一路收你五文钱我还是赚了,否则就是空着车白跑一趟。”郑林笑道。
杜锦宁却是知道郑林是照顾了她的。因着人少太亏,他总得等上三五个人方才往县城跑一趟。如果人少,那就得花上六文、七文钱。像她这样一个人坐,又是直接送到城里指定地点的,没有十文钱肯定不行。
她心里生暖,却也没有推辞郑林这番好意,从怀里掏出五文钱递给他,道:“谢谢郑叔。”
郑林没说什么,朝她笑了笑,赶着骡车往回走。
杜锦宁这才抬起头来,朝博阅书院的大门看去。
这个博阅书院建在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坡上,大门也是依坡而立,跟杜锦宁在后世看的牌坊似的,极为高大,十分有气势,上书“博阅书院”几个大字。
此时书院大门紧闭,便是两边侧门也紧紧关着。那扇侧门旁边还有一间小屋,想来是守门人所呆的地方。
杜锦宁走了过去,敲了敲小屋的房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他上下打量了杜锦宁几眼,问道:“有何事?”
杜锦宁作揖行了一礼,道:“书院里的关七少爷约了我,让我来找他。”
“哦?”老头儿挑了挑眉。
要是找别人,他或许不会通报。毕竟眼前这孩子年纪不大,穿得也破破烂烂的,根本不像关家的家人或下人,怕是哪儿来找秋风的穷亲戚,因为关家不许上门,就找到这儿来了。
但事关关嘉泽,他就不敢怠慢。这家书院可是是关家筹建的,山长也是关家人。要是这小孩儿真是关七少爷叫过来的,那他不通报,这个守门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横竖书院正是午休时间,关七少爷又向来不歇晌,通报一声,也不过是跑个腿的事,不算什么。
他道:“你且等着。”说着把自己这间小屋的门锁了,开了角门进去,又顺手把角门给关上了。
杜锦宁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等在外头。
想来书院比较大,走进去再走出来需要时间,隔了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老头儿才开了门,不过他没有马上出来,而是笑着恭敬地对里面示意了一下,关嘉泽穿着一身石青色细布棉袍,从里面走了出来。
杜锦宁忙小跑了过去。
“咦,是你?”关嘉泽显然还记得杜锦宁,看到她,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就高兴起来,“有新话本?”
杜锦宁从怀里掏出那本话本,递给关嘉泽。
关嘉泽接过来就打算翻看,不过看看杜锦宁,又改变了主意,问她道:“多少钱?”
“那个……这话本篇幅有点长,大概有三本这样的长度,我现在只写出了一部分,就是你手上拿的这些。你看看要不要买。”杜锦宁道。
7
第46章 关嘉泽
第46章 关嘉泽
关嘉泽诧异了一下,皱起眉头,将书翻开来,打算看上几行。(全本小说网,https://。)如果真的不错,再叫这孩子把余下两册写好的拿给他就是。
不过书刚打开,他手上一顿,抬起头来惊讶地望着杜锦宁:“你说什么?这话本……”他扬了扬手中的书册,“是你自己写的?”
杜锦宁点点头,笑容里带着些小羞涩:“上次我怕那些掌柜的不要我的话本,所以才说是我伯祖父写的。”
这一回关嘉泽是确确实实吃惊了。
他上下打量了杜锦宁几眼,问她道:“你几岁了?”
“十岁。”杜锦宁道。
古代都是讲虚岁,即把怀在娘胎里的那十个月都算进去的了。按照现代的算法,她现在只有九岁。
杜锦宁瘦瘦小小,比她的年龄看着还要显小,她报的“十岁”倒没让关嘉泽感觉意外,但这两个字却触动了他,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十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似乎每日在学三百千和练字,再看看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孩子,他沉默了。
杜锦宁今天来,是有目的的。她看到关嘉泽这表情,赶紧又道:“你要是不信,可以问问你们书院的章鸿文,他是我们村的。上次卖书的时候我还不认识他,后来在别人家遇上,才知道他竟然跟我同村。”
“章鸿文?”关嘉泽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这个名字,依稀有点印象。
不过眼前这个小孩儿会写话本,这事虽然让他吃惊,但还不到让他十分关注的程度。这事是不是真的,跟他没半文钱关系。
他挥了挥手里的书:“这话本多少钱?”
看在这小孩子年纪小小就会写话本的份上,他就不在乎这本书值不值二两银子了。
杜锦宁见他并没有问自己更多的情况,似乎对自己不感兴趣的样子,她也没沮丧,依然十分平静地道:“一两五钱银子。”
关嘉泽讶意地挑了挑眉:“不卖二两银子了?”
杜锦宁摇了摇头:“这本书是三册,你买了第一册,必然会买第二册、第三册。三册一起四两五钱银子,算是给你优惠价了。别人买东西多了总得便宜些不是?”
关嘉泽对杜锦宁的兴奋大了几分,笑道:“你这小孩儿,倒是有点意思,小小年纪就这么会算账。”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递给杜锦宁,道:“行了,你再写出下一册,记得拿来找我。”说着,便进了书院。
杜锦宁拿着手上那块差不多有二两重的银子,望了望消失在侧门处的背影,笑了笑,转身一步一步地下了坡,离开了书院。
好不容易来一次县里,她自然不会这么快就回家。随意寻了一条路,她就开始逛起县城来。
这县城倒比她相象中的还要大,倒跟后世那种大县差不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有一条繁华的大街,城里大部分的买卖铺面都在这两条街上。
她花了大半个时辰把这两条街走完,发现除了原先那叫书香阁和博雅阁的书铺外,另一条街上还有三家书铺,其中两家跟书香阁差不多大;另外一家规模比这四家都大得多,叫做如玉斋,店名大概出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
杜锦宁进了如玉斋。这个店的小二倒没有书香阁里的小二那般势利,没有阻拦,只是在她进去后暗地里十分“关照”,生怕她盗了书或是盗了别的客人的银子。
衣冠取人是常情,杜锦宁也懒得理会这些人,径自在屋里四处看了看,便指着一本书对柜台里的掌柜道:“劳烦,把那本《簪花记》拿给我看看。”
小二和掌柜都很意外她竟然识得字,把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掌柜将书拿过来递给她。
杜锦宁翻了翻,便把书递了回去,摇了摇头:“谢谢。”
掌柜又挑了挑眉。
说实在的,这古代可不像现代那般,打小就要求人人都讲究文明礼貌,“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这些话时刻挂在嘴上,都成了一种语言习惯。
古代人中,那些家里有念书人,教养好一些的,可能讲究这个,会教孩子;更多的整日为糊口而奔波,能不粗话连篇就已不错了,文明礼貌是什么?能当饭吃么?
所以遇上杜锦宁这么个有礼貌且能识字的,掌柜对她的印象大为改观,笑道:“这本话本,是我们店卖得最好的了,小公子不卖回去看看?”
“不好看。”杜锦宁道。
掌柜也不跟她争辩,将书又放了回去。
这本《簪花记》讲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面前这个小孩儿看起来也就八九岁的样子,对这种情情爱爱的话本不感兴趣也很正常。
这个书铺的书都是明码标价的,也省了杜锦宁问价。她在书铺里转了一圈,并没找到什么感兴趣的书,最后指着一迭纸道:“这个来半刀。”
这店里的纸也分成好几等,有那雪白的质量好的,也有发黄粗糙价钱便宜的。杜锦宁选了一种中间偏下价钱的。除外之外,她又要了两支毛笔,两块墨条。
她在现代用惯了好东西,那些实在粗劣的她看不上眼,后面这两样也是中间偏下价钱的。但这么一算下来,她还是一下子花了五钱银子。
看来读书还真是费钱。
掌柜和小二见她付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心里大呼看走眼了。他们实在没想到这么个面黄肌瘦、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的小子,竟然能掏出这么多钱买纸笔。
“还有砚台,小公子要不要?我们便宜些卖给你。”小二殷勤地问道。
杜锦宁摇摇头:“砚台有了,不用买。”说着拿起小二给她包好的东西,扬长而去。
“也不知是哪家的小公子。”小二向掌柜笑着闲话道,“真是完全看不出来。”
“这孩子虽然穿着破烂,但举止从容、进退有度、彬彬有礼,不是一般人家出来的。”掌柜摇头道,又教导小二,“看人不能看表面。”
小二表示受教。
杜锦宁出来,找了个僻静的巷子,把外面那层薄棉袄脱了,将半刀纸围一圈绑在身上,这才将棉袄穿上。毛笔和墨条则揣在怀里。
ps:谢谢nancy、~哎呀~、凤阳郡主、书友20171005220554401的打赏,么么哒~
另外,本书十一月一号上架,上架后保底都是双更,有推荐会加更,大家耐烦一点哈。因为是新书期,得等推荐,不好更太快,只是在有客户端推荐的时候会加更,更得慢,老让大家失望,我也很不好受,实在抱歉。我看好些作者是一千字一章,然后早晚各一更,也叫双更,要不咱们也这样做?少吃多餐,这也蛮养生的哈。
7
第47章 巧遇
第47章 巧遇
她本就瘦弱,这破棉袄又是杜方蕙穿剩下的,平时穿着还有些空荡。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现如今把纸往腰肚上一围,穿上棉袄倒正合适,一点也看不出臃肿来。
她这才往回走,顺道在路边买了一个肉包子,边走边吃。
今天早上陈氏还是在牛棚里做的早饭,她只吃了一碗白米粥和几块咸菜,这时候早已肌肠辘辘了。在现代时习惯了一日三餐,穿到古代每日就早晚两碗稀粥,她还真不大受得了。
这肉包子,她倒想给陈氏和三个姐姐每人买一个,但这目标太大,让牛氏发现了可不是玩儿的。而且她卖话本的事,陈氏担心杜方苓和杜方蕙嘴不严,叮嘱她不要跟姐姐们说,因此这买包子的钱打哪儿来,解释起来也费劲,干脆她就不买了。
反正在她的谋划下,分家应该不远,以后好日子有的是,吃好东西也不争这一时。
一个肉包子快吃完时,她已走到接近城门口的地方了。
“咦。”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杜锦宁一愣之下,迅速地闪身进了巷子,再伸出头来朝外面张望。
要是搁前几日,看到杜云年她还不怎么认得。虽说原主的记忆里有这么个人,但平时打照面的时间少,记忆也模糊。
但昨晚她还跟杜云年吃了一顿饭,她自然一眼就把杜云年认出来了。
此时杜云年的模样有些狼狈:平时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