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呆的这家茶馆,角落的这个窗户正对着祁家巷口。只要有人从巷子进出,这里都能看得到。
“咦,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张贵忽然竖起了耳朵。
流云立刻凝神细听。旋即他飞快地站了起来,抬脚就跑了出去。
“哎,茶钱。”张贵冲着他的背影喊道。
“这次你结,下次我请。”流云丢下一句,人却已跑到门口了。
张贵骂了一声娘,自认倒霉地去结了茶钱,跟着也出了门。
他得瞧热闹去。
不一会儿,张贵就到了祁府门口,就见一群衙役在那里吹吹打打,一个头目模样的人正说着吉祥话,给祁家少爷贺喜。祁家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张贵四处看了看,没看到流云的影子。此时衙役们也被祁家门房迎进去了,但门前的众人也没散去。
依惯例,每个考上秀才的人,衙役上门报喜后,都会拿簸箩装了铜钱出来撒。刚才张贵可是帮流云付了十文的茶钱,可心疼坏他了。这会子打算多捡几个铜板,也算补偿一点。
可大热的天,大家晒着太阳在门口等了许久,直到衙役们出来,祁府的人竟然都没有撒钱。祁家管家还跑出来赶人:“都散了都散了,走走走,别围在这里。”
有人喊道:“你家少爷不是考上秀才了吗?怎的连钱都不撒,这么小气?”
祁管家却像是没听到一般,吩咐门房:“看好门户。”便转身进去了。
来报喜的衙役此时正从大门里出来,见了这番动静,朝众人喊了一声:“这祁府忒小气了,大热的天跑过来道喜,人家连份茶钱都没给。你们就别想了,赶紧回去凉快凉快吧。”
走在他身边的衙役一个个沉着脸,都满脸不高兴。
院试榜上前几名,他们最熟悉的就是祁思煜了。这可是祁元道老先生的孙子。祁府是什么人家?世家大族,书香门第,家里有钱得紧。大家都觉得这是份肥差,争相着要来祁家报喜。没曾想祁家少爷竟然连面都没露,大老远跑来连茶也没让他们吃一盏,直接给了个一百文钱的红封就把他们打发了。
他们这吹吹打打的班子再加上报喜的两个,一共六七个人。一百文钱好做什么?好点的茶馆连杯茶都喝不上。
这祁家也忒小气了。
要说祁思煜考得不好,所以打发的红封少,他们是不信的。一千名考生,祁思煜考上第四名,还有什么可不高兴的?即便不高兴,也不能连个辛苦钱也不给他们不是?
这些人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把祁府骂了个半死,诅咒的话都不知说了多少。
7
第415章 训话
第415章 训话
祁府里,祁府管家看着跪在大太阳底下的一溜儿的小厮下人,再看看被砸了一地的碎瓷片,心里直发苦。(全本小说网,https://。)
这小祖宗怎么就养成了这么个坏毛病呢?这些可都是汝窑出产的好瓷器,这么一砸又不知道损失多少银两。虽说再损失也不是他的,但这么看着也心疼得紧。
所以祁思煜气头上说赏那些衙役几十文钱,他便也照办了。他好歹还给添了点呢,给了一百文的红封。至于这事对祁家的名声有没有影响,那他就管不着了。反正是主子吩咐的,他只管照办。
今天祁元道有事出城了,心里掂记着孙子的情况,急急赶了回来,一进门就听到祁思煜考了第四名,正在屋子里发脾气的事。
他赶紧去了祁思煜的院子。
此时一屋子的碎瓷片已被收拾干净了。
见得祁元道进来,祁思煜眼眶一红,委曲地唤了一声:“祖父。”
祁元道沉着脸走到椅子上坐了下来。
孙子不用说案首了,连前三都没进去,他也很不高兴。他是大儒,培养出许多出色的弟子,可自己精心培养的孙子考成这样,他十分没面子。
“祖父,赵良也太不给您面子了。我初试的时候是第三的,覆试我也考得不错,为什么要把我从第三挪到第四?他这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就把人往泥里踩么?”祁思煜心里恨赵良,忍不住要给他上眼药。
“初试的时候杜哲彦坐在那位案首杜锦宁对面;覆试的时候我又坐在他对面。他初试的文章再好有我好吗?覆试时我明明看到他做题做得十分不顺,为什么他却稳住第一名?这赵良是故意这样的吧?这样做他既然讨好了关家、齐家和梁家,又获得了好名声。可他眼里却没有了您老人家。”
祁元道虽也觉得赵良做事不够地道,但有些话,祁思煜能说,他是不能说的。
他道:“别瞎说。阅卷评卷明明是陆九渊的事,跟赵良没关系。”
“陆九渊还是不是赵良邀请来的?他还不得照着赵良的意思办事?”
“而且齐家、关家和梁家的少爷都参加了院试,要讨好为什么不在他们之中挑一个?非得去讨好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祁元道道。
祁思煜眼珠子转了转,急中生智地找了个理由:“讨好了齐家就得罪了关家、梁家,反之亦然。所以他才挑了个跟三家渊源颇深的人。”这么说着,他就深信不疑了,用力地点了一下头表示一定是这样。
祁元道没作声了。
末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安慰祁思煜道:“算了算了,不过是多考一道科试,没什么的。凭你的才学,科试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这件事已了了,你抱怨也没用,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看看书。”
说着,他严厉地望着祁思煜:“这段时间你哪儿都不许去,好好地把《宋刑统》给我背下来。这事也怪不得赵良,你要是把律法和算学都做对,赵良就算再想要名声也不好把你拉下来。”
祁思煜听得这话,简直是晴天霹雳。为了院试,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苦读。还打算院试之后好好放松放松,玩上一阵呢,没想到竟然被祖父惩罚背律法。
“祖父……”他可怜巴巴的正想求情,就见祁元道摆了摆手,问道,“那个一直跟你走得比较近的杜家小子呢?这次考了多少名?”
一想起杜哲彦,祁思煜就十分同情;“那小子倒霉,初试的时候抽到臭号,考了个五十名开外。本想靠着覆试冲进来的,却不想覆试还是没考好,只得了五十四名,名落孙山。”
“所以,只有平时多加努力,考试的时候才会不慌……”祁元道趁机给孙子上思想教育课。
祁思煜只得站起来听训。
……
杜哲彦这边,可就没有祁思煜那般舒坦了,还能得到祖父的安慰。
此时他正跪在堂屋里,听着杜老太爷的训斥。而在杜老太爷身边,还站着他平生最讨厌的大房堂兄杜哲新。
杜哲新对堂弟一脸同情,还时不时地劝杜老太爷几句。可他那话哪里是劝慰?明明是火上浇油。杜老太爷本想训上几句就算了,毕竟杜哲彦平时也还算用功,去年还给杜家挣了大脸,竟然把他老子弄进衙门里去做官去了。区区一个举人,要是没有门路可做不了官。可见这小子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可被杜哲新说几句,他心头的火就又冒了出来,最后越训越火大,直接道:“去廊下给我跪上半个时辰,不到吃饭的时候别起来。”
“是,祖父。”杜哲彦低着头应了,老老实实地去廊下跪着,
看着杜哲彦出去了,杜哲新伸手给杜老太爷捶背,一边劝道:“祖父您也别太生气。虽说咱们家是书香门第,您也希望家里出个进士,可三弟他这不是运气不好吗?考了个五十四名,唉。要是能多写对一题律法题或算学题,他这院试没准就能过了。倒是叔祖父家的韵哥儿运气好,比三弟还小一岁呢,这次竟然考了三十四名,他这是连磕巴都不打,连续过了县试、府试、院试呢。唉,运气真是太好了。”
杜老太爷一听就更气了:“这科考,讲的是运气吗?自己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要是那律法书平时多看几眼,或是算学学精一点,这院试就能一次过了,还能被韵哥儿比下去?这么一蹉跎,又是两年。院试就要考四年,乡试再几年,估计都年龄老大了还考不上个举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跪在廊下的杜哲彦听得屋里的对话,面无表情。
反正他们大房与二房不和,整日地斗争不休,今天他给大堂兄挖个坑,明天大堂兄给他挖个坑,大家都斗得不亦乐乎。现在他吃了亏,这个亏迟早是要还回去的。因为院试没过,他心里正窝着一团火呢,堂兄还来招惹他,这纯粹是找死。
7
第416章 打算
第416章 打算
屋里杜老太爷又在“忆往昔”:“想当初,你太祖父,可不就是比他那位继兄能干,会读书,这才让他那位继兄没脸在家里呆着,自己跑了出去,这才继承了杜家的全部家业?要不然你们这些人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不说远的,就说近的,咱们家还能安安稳稳地在这里呆着,隔壁通判大人家的老太爷能对咱们笑脸相迎,相交甚密,还不是因为咱们是书香世家,门庭不比他低,没准哪时咱们家就出个进士,跟他们平起平坐了?所以你们得多努力,好好读书,别整日想那些有的没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努力考上举人,再中个进士,就什么都有了。别眼睛只盯着那点子祖产,没出息。”
杜家名下有好几处酒楼,还有一些田地、铺面,虽不至于十分富贵,却也比一般人家殷实,至少能供一家老小男人们读书和锦衣玉食。杜老太爷膝下就得两个儿子,这两房人为了这点祖产,一直都是明争暗斗,杜老太爷心里跟个明镜似的。可他并不阻止,有时候两边斗得累了打算先偃旗熄鼓歇息一阵,他还会在中间放一把火,重新挑起战斗。
他觉得家境富贵了,就容易出败家子:一家老小反正不愁吃穿,就不想奋斗了,老想着躺在祖产上混死等死。有安逸日子过,谁愿意去吃苦受累呢?所以他就挑着两房人斗。两房人比着看谁读书厉害,又比谁更能赚钱。就跟那酒楼里的厨子似的,有人觊觎他的位置,他才会更积极的做事,想出新菜品。而他的法子也挺有效果,这不,跟他弟弟家比,他们这一房的子弟就都挺上进,有读书天份的就拼命读书,没读书天份的就管酒楼,大家还各种钻营。总之就没一人是闲着的,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力争上游。
而二房为了压过大房,杜哲彦巴结上了祁家少爷,竟然给他爹弄了个县衙主簿的位置。虽说这官不入流,连九品都不是,但好歹是混了个官身,说出去都倍有面子。这大半年时间来,杜老太爷可在他弟弟炫耀风光了个够。
当然,杜老太爷这法子凑效是挺凑效,就是有些负作用。他名下的两个儿子,连同两房儿媳妇和孙子、孙女,整日就跟那乌鸡眼儿似的,不是你捣鬼弄我一下,就是我捣鬼弄你一下,反正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什么兄弟情谊就不说了,那简直是仇人。
可杜老太爷不在乎这个。下面两个儿子不团结,想在以后的财产分割上占个便宜,才会一个个来巴结讨好他。要是他们都一团和气,谁也不把他这个老头子放在眼里,他活得还有什么意思?
杜哲新心里对祖父这些老生常谈甚是腻歪,可脸上半点不耐烦都不显,很是受教地认真听着,时不时还附和几句,表示自己不光听进去了,还有一些心得体会。一时间祖孙俩都聊得十分热闹。
……
杜锦宁可不知道祁家和杜哲彦家发生的事,她对此也不感兴趣。她把近期手头上的事都整理了一下,打算趁这段时间把事情处理了。隔了一个时辰,眼看着到傍晚了,她才去了齐府,才知道齐伯昆不光请了她,连带着关嘉泽、梁先宽、许成源都被请来了。
大家都顺利通过了院试,取得的名次也还不错,自然十分高兴。
“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齐伯昆问道。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关嘉泽摆摆手:“大家都不用看我,我反正只能去京城。”
“我打算留在府城。”杜锦宁隐约猜到齐伯昆问这话的意思,便把话说得仔细一些,“先打听一下府学如何;不如人意的话,再打听一下南麓书院。”
这个架空的大宋在学制上虽然没有小学、中学、大学的明确划分,但各书院的教学对象也是有侧重的。比如一般的私塾收的都是蒙童;启蒙三五年识得字,并把四书通读一遍过后,有条件、有意向的人家就会送孩子到各书院去读书,目标就是童生或秀才。
考上了秀才,说明你四书五经都读透理解透了,三观已经按要求塑造完成,文化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者们便认为,这时候学子目光不应该再放在书本,而应该转到了民生、社会上,否则就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也因此,乡试时写的文章就要求有对民生、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涉及到四书五经,也不再考查背诵和理解,而应该是更深层次的独特见解,最好能跟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这也要求考上了秀才的学子们不能一味的死读书,而是多走走看看,深入生活,关注社会。这个时候并不一定需要进书院去读书,自己读书或游学也是可以的。关乐和先前收的那个弟子,这些年就一直在外面游学,杜锦宁拜师两年都没有见过这位大师兄。
虽说自己读书或游学也可以,但漫无目的地走走看看,没人引导你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收获也并不大。所以府学、县学,高层次的书院就成了秀才们最理想的去处。
这些书院,也不要求学子必须得坐在那里听先生讲课。他们会定期开办一些讲座,引导大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展开争论,得出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也会几个书院间互相交流,举办学术辩论赛,拓展大家的视野。如果有先生对你另眼相看,也会专门对你进行指导。
“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有这些名师做引导,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已跟以前大不一样,视野更加开阔,想问题也更深入。
所以,名书院、名师的引导,在这个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锦宁作为一个学霸,对这时代的各级书院都很感兴趣,有机会自然要进去念书看看,了解一番。
“我跟杜锦宁一样。”梁先宽道。
7
第417章 领悟
第417章 领悟
许成源见大家都看向他,顿时紧张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他还没跟齐伯昆这种二品大员坐在一起过呢。
“我也跟锦宁一样。”说着,许成源觉得自己口气太大了,忙解释道,“我是进不了府学的,我想去南麓书院看看。如果他们不要我,我再去找找别的书院。”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我本来是打算就留在县里的,毕竟依我的家境,不可能到府学这边来求学。但锦宁劝我,说老呆在一个小地方人会废掉的,就如同那井底之蛙。到府城来才能接触得更多更广,眼界才能更开阔。”
齐伯昆听了这话,对杜锦宁越发的赞赏,点头道:“这话是对的。锦宁年纪最小,但看问题的透彻是你们这些人所比不了的。他的话,便是我都要听取几分。你们万不能因为他年纪小就对他的话不在意。”
大家都点了点头。
这是大家都深有体会的,不说远,当说覆试前的提点,就让他们的名次或多或少的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