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谦虚了,你说的很好,很实在,但你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庄见明向来不耐烦那些客套话,直接单刀直入地问道。
刘好好犹豫了一下,抬起头望着庄见明,眼神不闪不躲,轻声而坚定地说,“要想消除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当下能够做到,又最急需做到的有两项,一是破除成分论,二是恢复高考。”
餐厅瞬间安静了下来,尽管这一屋子的庄家人能听得明白刘好好刚才所说的那番话的人并不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她刚才所说的那几个字。
这可是伟大领袖定下来的事情,她一个村姑竟然想要推翻?好大的胆子!她以为她是谁?
就算是庄见明都没有胆子提出这么大胆的想法。
无论是宋晓悦、庄小理,还是苏素云、庄立红,抑或是庄家的其他几个孩子,他们的眼神都是幸灾乐祸的,他们就等着庄见明怒气冲冲地驳斥刘好好,狠狠地下她的面子。
庄南生难掩一脸不赞同,当然更多的是担忧,刘好好的确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有些太聪明过头了,说出这些话可能会有大麻烦的。
庄立军却不觉得她的话有什么不妥,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和她聊过很多,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教育,他对她的观点深以为然,她所说的也正是他所想的。
高考是他们能想到最公平的竞争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有序的竞争,才能真正为国家选送人才,同时激发全社会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尊重。
刘好好对庄立军笑了笑,半点也不焦躁担忧。
她很笃定自己的话非但不会激怒庄见明,还会对他有所触动,但是在这样被所有人质疑的时候,有一个人能够坚定不移地支持着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和鼓励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尤其是庄立军并不知道将来的大势发展,却能这样信任自己,所谓知己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恢复高考?是因为你上回没被推荐上大学?”庄见明的脸上没有怒气,问出的问题却很犀利,他的目光灼灼,给人以很大的压力,刘好好却半点不惧。
“不是,现在大学的学制短,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不扎实,还一会儿学工,一会儿学农,一会儿学兵,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久?还有不少大学的好教授都被下放到农村去了,现在的大学生能学到多少真本领?这样的大学上不上于我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刘好好傲然道,这段话再次啪啪啪打了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庄立红的脸。
庄立红气得都快把手里的筷子给折断了,这个刘好好分明就是故意的!自己上不了大学,还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真是太卑鄙恶劣了!
“刚才赵老师也说了,我的学生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那个孩子才上小学六年级,已经能跟着被下放到农村的大学教授解微积分和大学的物理化学了,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都是十分罕见的,这样的孩子如果用心培养,今后说不定能成为大科学家为国家做出贡献。可是他前一段时间却和我说他不想继续读书了,因为他成分不好,他是地主家的后代,按照现有的推荐制度,他这种成分是不可能上大学的,注定是要在农村种一辈子田的,既然都是种田他为什么还要学习?您要问我为什么会提出要破除成分论,恢复高考,我只能告诉您,是因为我的学生给我带来的触动,因为他我才会去思考,怎么样改变现状,给所有的孩子们一个公平的机会,给我们的国家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刘好好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是每个字都很清晰,明明是个瘦弱的女孩子,全身上下却充满了一股百折不弯的骨气和坦荡磊落的傲气。
庄立军望着她,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也许她不会知道现在的她有多么动人,多么让他心折。
“说的好!”赵兰舟击节赞叹道,他长期在南省,这些年起起落落,也看了不少人事沧桑,知道刘好好说的十分在理,毫不犹豫地站在她那一侧,“老首长,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有希望啊!”
宋晓悦皱眉,这个刘好好太可怕了,在南省的时候,就不声不响地收复了赵兰舟,今后要让她嫁进庄家,这个庄家恐怕都要落入她的掌控之中了。
而最让她担心的还是庄见明的态度,刘好好说出了这么离经叛道的话,他竟然没有生气,只是若有所思地沉默着。
领先十步那是傻子疯子,领先一步却是聪明人,刘好好不会在这个时候神经发作大谈市场经济的好处,却选了教育这个主题。
第二百二十二章 报告
(全本小说网,HTTPS://。)
除了高考和她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之外,更重要的是几个月后,恢复高考的决定就下来了,在此之前呼吁恢复高考的呼声也十分强烈,别人听不见,庄见明一定能听见,所以她看上去胆大,其实就是来凑凑热闹,给他加深一下印象而已。
“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好,你的胆量不小啊。”庄见明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地说道,“你身为一个小学老师,想得这么深这么远,不容易,但是很多事情要做起来恐怕没这么容易……”
话虽如此,可任谁都看出来庄见明的态度暧昧不清,他并不认为刘好好的话有多么大逆不道,很显然这就是一个信号。
可惜在座的明白人不多,就算是宋晓悦也只能算是半个明白人,更不用说小里小气的苏素云和那几个孩子了。
庄南生和赵兰舟眸光微闪,从庄见明的话中读到了一些另外的深意。
庄立红嫉恨地瞪着刘好好,觉得这个女人实在太可恶了,说这些话不仅哗众取宠抢风头,还踩着她的脸上位,可是她又说不过她,除了暗恨于心,什么都做不了。
“好好这段时间在金花公社工作,跑遍了全公社所有的农村,写了一篇调查报告,我觉得很有意义。”庄立军和庄立红却不是一条心,他一门心思都在刘好好身上,不遗余力地向长辈推荐她的好处。
“看来你已经看过了?”赵兰舟有些郁闷地看着刘好好,“我也在南省,怎么不知道你写这个调查报告的事情?”
好歹他们也通过几次信,这丫头竟然半点风声不透。
“兰舟,好好可是立军没过门的媳妇,先给他看不是很正常?这就叫做亲疏有别。”庄南生立刻站出来为庄立军撑腰,他对刘好好这个儿媳妇满意得不得了,不仅聪明识大体顾大局,而且懂进退,今后和庄立军不愁没话可说。
他自己娶了苏素云有些后悔,夫妻这么多年,两人怎么样都说不到一块儿去,苏素云成天就是家长里短,斤斤计较,他不耐烦听这些,苏素云也不爱听他的忧国忧民,两人一直都处在一种相对无言,相敬如宾的状态中,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找媳妇该找个能谈得来的,不然怎么有一句话叫“谈恋爱”呢?不谈,哪里来的恋和爱。
“这儿媳妇还没过门呢,不谈什么亲疏有别。”赵兰舟觉得有趣,庄南生自己娶媳妇没什么眼光,倒是给儿子找了个好媳妇,看样子他对刘好好这个儿媳妇是很满意的了。
其实别说是庄南生了,他自己也很中意刘好好,可惜他没这个运气生这么个聪明的女儿,儿子年纪又太小,不然他说什么也要想办法把刘好好拐到自己家里去。
“那份调查报告有带过来吗?”庄见明对他们说的调查报告很感兴趣,他在南省多年,尤其是对大目生产队,乃至金花公社很有感情,这些年离得远了,但还是很关注这里的发展变化,不管这份报告写的如何,应该都能透过这份报告了解到那里的情况。
“先吃饭吧,有什么话不能吃完饭说?饭菜都凉了,等到吃完饭再看,吃饭的时候看这些伤胃。”宋晓悦贤惠地劝道,心里恨得不行,她还没见庄见明对外头哪个后生晚辈这么上心过,这个刘好好今天的风头出得还不够吗?
“拿来给我看看。”庄见明没有理会宋晓悦,径自朝刘好好伸手。
庄见明才是一家之主,他说要看那就得马上给他看,宋晓悦只有建议权,却做不了他的主。
她无法拒绝这位很有气场的一家之主,只好从背包里拿出三本写满了字的笔记本交给老人。
笔记本很薄,每一页都被她写得满满当当的,但是字体工整大气,无论是字号还是行间距都让人读起来很舒适,可见她在落笔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阅读者的感受,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就是特地呈到京城来的。
庄见明一时倒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虽然需要借助老花镜,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
这份名为《金花公社经济社会情况调查研究》的报告很长,刘好好分成上中下三篇,用了整整三个笔记本才写完。
庄见明在翻开的一瞬间就被吸引住了,文章开头没有太多废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金花公社和下属生产队的简要情况。
庄见明对金花公社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所以一眼就看出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绝不是过去他看到的大吹大擂,什么亩产千斤大卫星什么的。
“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是我这段时间走访农村得到的第一手数据,没有经过任何注水和夸大,我写这份调查研究本意是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份备忘,没有想着要外传出去……”她有些尴尬,这些内容要是传出去就意味着揭穿金花公社造假,对整个公社的影响都不好,所以暗示庄见明能够为她保密。
“你不要有顾虑,到处都一样,历史问题就暂时不要追究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掌握真实的数据,如果不真实,那会造成对形势的误判,影响整个决策,你做的对。”庄见明点点头,将另外两本交给赵兰舟和庄南生,“你们也看看。”
“先让人家好好吃完饭再看,你们光顾着看了,待会儿肚子饿可不怨我。”宋晓悦半开玩笑道。
“怨不着你,好文章正好下饭。”庄见明一下子就把她顶回去了,但他心情正好,也难得开起了玩笑。
“是,还可以下酒,我今天可要和老首长好好喝两杯。”赵兰舟比庄见明还高兴,刘好好的这篇报告出来的太是时候了,正是他最需要的。
宋晓悦的脸色很不好看,这还吃什么饭,桌上说话能算数的男人全都在专心致志地看着刘好好写的什么报告,他们这些人就好像是餐桌上的布景,压根就没人理会。
她之前还想着拿庄家人的气势压得这个刘好好喘不过气来,现在倒好,她一个人就把他们全家给压住了,这到底是什么怪胎,刘大力那种人竟然真能养出这样可怕的孙女?
第二百二十三章 问题
(全本小说网,HTTPS://。)
苏素云心里更不舒服了,平时庄南生和庄立军同她话都说不上两句,现在两人却拉着刘好好问个没完,哪里像是锯嘴葫芦,分明就是个话痨。
偏偏他们的话题,她半句话都插不上,又不肯自降身价强行插话,心里暗恨这个刘好好实在太会来事了,一个村姑鼓捣什么农村调查研究,连大学都没上过,还把自己当成大学教授了吗。
可惜无论他们怎么闷闷不乐,埋首于笔记中的男人们都无心关注他们的情绪,甚至就连食不下咽的苏素云带着庄立红怒气冲冲地离开,庄小理他们几个孩子上学去了都没有注意到,在饭桌上一边喝着酒,一边读着文章,时不时地热烈讨论上几句。
这篇报告是刘好好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数易其稿精心写就的,无论是数据,还是事例都生动翔实,逻辑和文笔更是无可挑剔,远胜过刚才她那番即兴发言。
十九岁的小姑娘写出这样深刻写实的社会调查报告实在是让人不敢置信,可以被人称之为“天才”了。
但事实上,这篇文章是以她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写就的,等于是开了一个强大的作弊器,自己是占了重生的便宜,这一点她从来就没有忘记,所以她的心里很平静,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地方。
她重生一遭,不为扬名立万,不为家财万贯,只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至于别人怎么评价她,她并不十分放在心上。
她相信金花公社的情况是无数个农村,尤其是南方沿海农村的缩影,环境恶劣,不适宜发展传统农业,却很适合发展现代商业,只要政策对了,很快就能够一飞冲天,但如果走了弯路,农民们穷则思变,便会产生不少社会问题。
她之前和弟弟妹妹讲过下南洋的故事,南省人的血脉中流淌着冒险的基因,土地太贫瘠了,他们不甘心被束缚在这个穷苦的地方,祖祖辈辈穷下去等死。
所以当年才会有那么多南省人冒着生命危险下南洋,这些年他们其实也一直在蠢蠢欲动,待社会风气稍宽松之后,就会有大量南省人不管不顾,用尽一切办法离开祖国,外出闯荡,没有合法的途径,就偷…渡,不知道有多少人命都填在了海上。
前世她认识的一个老太太,生了五个儿子,倾家荡产送了四个儿子偷…渡出国,在路上死了两个,靠着成功出去的两个孩子在国外打工,不仅还清了欠债,还让国内的家人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二十几年后一家人都成功拿到了绿卡,传为“美谈”,两条人命的事情也成了轻飘飘的谈资,人们只看着钱,命还不如钱重要。
于是偷…渡的人越来越多,穷到了极致,也就不把命当一回事了。
这股风气对沿海农村影响极大,在她小时候那几年h市的农村几乎是十室九空,青壮年几乎都坐上了渡海的船,屡禁不绝,屡抓不止。
父亲有一阵子也去协助抓这些渡船,据说那场面惨不忍睹,不少人就活活闷死、病死在船舱里,活人要么和尸体朝夕相处,要么就直接把死人抛到海里喂鲨鱼。
后来国家强大了,这种情况自然渐渐就少了,贫穷地方的劳动力向富裕地方转移,这是社会规律,单靠禁绝很难根本解决问题。
现在这一切尚未发生,她不能把话说得太白,但是如果再不改变现状,问题一旦出现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扭转挽救的,而现在只需要让南省的农民们看到希望,相信会有很多人不会再铤而走险的。
庄见明看得很入神,但毕竟上了年纪,阅读速度不如更熟悉南省情况的赵兰舟,赵兰舟将手里的小册子匆匆读完,又急不可耐地凑过去看庄南生手里的那一本。
如果说刘好好写的这份报告对庄见明有启发意义的话,那么对接下来主政南省的他来说则是有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有了这份深刻的报告,对很多南省的农村问题就不再是那么一头雾水了。
“老庄,下午开会的时间快到了。”宋晓悦来催了几次,脸上的笑容已经挂不住了,“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唔,好。”庄见明站起身来,毫不客气地将庄南生和赵兰舟手上的小册子收了回来,准备带到路上看。
“哎,庄老,我还没看完呢!”赵兰舟急了。
“你急什么,先等我看完再说。”庄见明瞪了他一眼。
“可我下午就要回南省去啊。”赵兰舟无比郁闷,他比他们更需要这份报告。
“那就等我看完再寄给你。”庄见明头也不回地开会去了。
“这叫什么事儿啊!”赵兰舟懊恼地看着刘好好,“丫头,之前怎么没听你提起要写这份调查报告?”
“是我调到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