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天天和刘向上在去公社的路上叽叽喳喳,活跃得如刚刚被放出笼子的云雀,影响了一直忧郁沉默的刘学习,她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了几分笑模样。
刘好好今天主要是来收拾屋子的,带着他们去收购站把东西换成钱之后,就领着他们到了自己的新家。
刘天天好奇地打量着这间黑洞洞的房间,刘向上则一动不动地盯着头顶的电灯看,电灯在农村可是个很稀罕的东西,他伸手不停地拉着绳子,一开一关一开一关,玩得十分入神。
“你快别拉了,再拉把灯给拉坏了,今后怎么住?”刘好好只能无奈地将灯绳拯救出来。
而那一头刘学习已经打了一盆水,不停地擦拭着屋子里的新“家具”。
小王的效率很高,昨天就已经帮她把床搭好了,说是床,其实就是几块木板架在几把破椅子上,睡觉的时候如果动作幅度太大,这床分分钟会散架。
床边还有一块大木板,承担了书桌、床头柜、餐桌各种功能。
“大姐,这里也太黑了点儿,大白天的不点灯都看不清楚。”刘天天看着墙上那小小的高窗,这种小窗户最多只能起到通气的作用,根本透不进多少光来。
“这窗户小,而且还关不上,平时的时候屋子里闷得不透气,要是到了台风下雨的时候,雨都得往里头灌。”刘学习摇摇头,这小木窗用几根木材钉死,密封不了,能够勉强防贼,但是防不住风雨。
“这里本来就不是住人的地方,是用小仓库整出来的,勉强住着吧。”刘好好倒是挺无所谓的,“走,去供销社买点过日子的东西。”
刘好好本来想买个煤油炉子的,放在屋子里既可以做饭,又能烧水,可是无论是煤油还是炉子实在不便宜,最终还是没有狠下心来。
反正公社有食堂,也有开水房,虽然条件简陋了点儿,但这成本摊下来还是在公社食堂里吃划算一些,公社的职工基本也都是在公社食堂解决肚子的问题。
所以她最后也就是买了席子、暖瓶、枕头、脸盆、水杯这些常用的东西,一下子花去了十几块钱,惹得她肉痛不已,“过日子可真花钱啊。”
“如果能买个煤油炉子就好了,在这里生火做饭也方便一些,还能烧水热饭。”刘学习做了这么多年的饭,已经不习惯依靠食堂了。
“算了,今后就咱们俩在这里过日子,也别那么讲究了,克服克服。”刘好好劝道,自从在这个年代的农村重生后,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了。
“大姐,我也好想和你们一起住……”刘天天扁着嘴。
“那得等过几年了。”刘好好笑道,“我和你二姐今后住到公社来了,不能天天回家,你和向上可不能放松自己。”
刘天天还没来得及答应,好奇宝宝刘向上从外头溜达了一圈回来,一脸兴奋地嚷道,“大姐,我看到外头有人烧那种铁皮炉子,里头就是些柴火树叶的,这些咱们家不是多了去吗,只要搞个铁皮炉子回来,都不用煤油就能烧火了。”
“铁皮炉子?”刘好好没什么概念。
“我看那铁皮炉子挺简单的,像是自己钉的,只要找块铁皮圈一圈,拿几根钉子钉上就行,一点都不费事。”
因为物资贫乏,这年代的人们动手能力都很强,能自己做的绝不出去买,能修的绝不会扔,相比之下,刘好好的动手能力就差得多了,听刘向上连比带画了半天,虽然心里有了大概的影响,但却绝对做不出来。
唯一能指望的刘向上年纪实在太小,能够把大致结构说清楚就已经很不错了,指望他动手做一个显然是不现实的。
“算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铁皮,等找到合适的材料了,我就托人帮忙做一个。”这一时半会儿的也只能先勉强安顿下来,其他的事情只能等着日后慢慢完善了。
“大姐,你一个人住在这儿怕不怕啊?”刘天天觉得这间屋子阴得很,这么热的天气,他们呆在屋子里都不觉得热,让她想起了阿公刘大力常年住的那间空房间,自带一股阴森的气场。
“有什么好怕的,楼上就是公社办公室,对面就是宿舍楼,大家住得这么近,有什么事儿吼一嗓子都能听得见。”刘好好心大地说,“再过段时间学习来和我作伴,就更不怕了。”
把屋子收拾了一遍,算是勉强能够住人了,反正大家都穷,就算搬个家也没多少东西,十几平方的屋子显得空空荡荡的。
“走吧,咱们先去吃个午饭,然后下午到公社那儿把学习丢录取通知书的手续办一下。”刘好好伸了个懒腰,坐在自己的床上,挺有归属感的。
“还要办手续?不是直接就能去读吗?”三个孩子都一脸懵。
“哦,那是我胡诌的,也就是骗骗阿爹阿妈,该办的手续还是要办,而且还挺复杂的,不过别担心,我会办好的。”刘好好一脸无所谓地笑道,“吃什么?”
刘学习懵了,刘天天也傻住了,还能这样骗的?这么大的事情足以压垮她们,可是在刘好好眼里压根就不算事。
“我想吃面条!”只有刘向上没心没肺地不住吞着口水。
南方人不以面食为主食,面食在他们这儿是很奢侈的东西,平时刘好好带个馒头回去都算是改善伙食了,面条类的食物他们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次,光是想象,刘向上就馋得不行。
“行,那就去吃面条。”刘好好豪气地挥挥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工作
(全本小说网,HTTPS://。)
公社自己有办食堂,但是因为人少,每天炒的也就那固定的几样菜,打完就没了,刘好好他们想吃的面条公社也没有,所以他们只能到一旁的饮食服务部,用和人换来的粮票要了四碗清汤面。
清澈的面汤中飘着碧绿的葱花,白面的香味让饥饿的四姐弟食指大动,刘好好还没顾得上招呼他们,他们就已经埋头窸窸窣窣地吃了起来。
正值夏天,天气本来就热,这一碗热热的清汤面吃下去,四人都满脸通红,出了一身热汗。
刘向上第一个吃完,摸着自己平平的肚皮,还是一脸意犹未尽,但是懂事的他完全没有再叫一碗吃的念头。
刘好好停了下来,将自己碗里的面拨了一些给他。
他看着碗里的面条馋得不行,但还是以绝对的自制力推拒道,“我吃饱了,这是大姐的面,我不要。”
“我吃不完,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儿。”刘好好坚决地说,这年头食物里没有什么油水,就算一顿吃半斤粮,人人都也只能吃个半饱,她就权当保持身材了,刘向上这样的半大小子就不一样了,成天上蹿下跳的,能量消耗得也厉害,肚子就像个无底洞一样怎么也填不饱。
刘学习也停下来,往刘天天的碗里挟了两筷子面。
“大姐二姐,你们就别推来推去了,我知道你们也没吃饱。”刘天天无奈地说,将刘学习的面又挟了一些给刘好好和刘学习,“这些面咱们一起吃。”
“行。”刘好好笑了,她就知道这俩孩子不是那种不知感恩,将别人对他们的好当做理所当然的人。
“要是以后日子好了,咱们再来这里吃面,我请客,我们一人叫上两碗面,保证能让你们都吃饱!”刘向上发下了宏愿。
“要是有钱了,咱们也不吃清汤面了,吃五毛钱一碗的牛肉面。”刘天天的愿望也十分美好,“让他们多加牛肉。”
刘好好忍俊不禁,“会的会的,要不了几年,咱们都能吃得起牛肉面了,到时候就怕你们连一碗面都吃不完。”
她前面几句话让几人频频点头,但是后面说他们连一碗面都吃不完,那也太不可思议了,一碗面才半斤面条呢,就这么点儿,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怎么可能吃不完?
三个孩子吃过午饭都回家去了,刘好好一个人住在自己的新宿舍里,觉得世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但也很享受这份孤独和安静。
公社里没有什么书,但是档案室里存的资料、报纸比生产队要丰富得多,她将这些旧报纸借回宿舍,一下子就扎了进去,通过这些陈年旧报纸的新闻线索,她将这几年从上到下的发展脉络事无巨细地整理了一遍,当然这么大的工程量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整理完的。
这年头治安环境好,尤其她住在公社办公室楼下,根本不用担心有坏人的问题,索性敞着门通风透气,门口还烧着干艾草驱蚊虫,房间里用的是电灯,虽然光线略昏暗,但比起光线昏暗不定,还熏眼睛的油灯和蜡烛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最重要的是用的是公社的电,不用自己掏钱,她很满足地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夏天的晚上,街面上到处都是纳凉的人,人们的夜生活也就是搬张竹椅、竹床坐在街面上侃大山,有的孩子玩困了,索性就睡在外头,外头喧闹的人声和青蛙夏虫的鸣叫声汇成一曲很有生活气息的乐章。
她揉了揉自己的肩颈,抬起头来微勾唇角,无论是什么年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现在这样热闹的画面在几十年后就算想再见都见不着了。
她这次是借调到公社,并不算是正式的国家干部,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临时工,公社一共十来个人,有正式编制的也就那么五六个领导,可以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工,没有正式编制不仅意味着没有城镇户口,不能享受到市民的各种票待遇,工资还比正式职工要少。
刘好好这次是以工作组的名义被借调上来的,每天一元补贴,一个月就是三十块钱,比她做小学老师赚的钱要多,还有一些公社的福利她也能分到,不过在公社上头的开销也不小。
就以食堂为例吧,她吃的饭是自家分到的口粮,放在饭盒里请食堂统一代蒸的,这钱就省下来了,但菜就要自己掏钱买了,一份青菜五分钱,一份带鱼一毛五分钱,一碗肉片汤两毛钱……
她掰着手指算了算,每餐基本上只能买一份青菜,一周偶尔吃上一份带鱼,吃一次肉片汤改善一下伙食,才能勉强省下钱来,好在她每天干的都是文书工作,不是体力劳动者,消耗的能量有限,只要吃饱了米饭,也不至于饿晕。
刘好好是个勤快的人,又深谙官场套路,无论是每天一早就起来打扫办公室,打开水这种生活细节,还是文书报告这种让人头疼的材料,她都办得妥妥帖帖。
无论在哪里,无论她之前和他们混得有多熟,但是老人“欺负”初来乍到的新人,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种“欺负”并不表现在言语、动作侮辱上,而是体现在给她增加大量工作量上,无论什么人,无论大事小事,都把自己的工作往她身上推。
刘好好倒是好脾气,笑呵呵傻乎乎的全都照单全收,只是在不了解来龙去脉的时候,会找他们详细问清楚。
这些推到她头上的工作,在他们眼里是“欺负”“刁难”,对她来说,却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通过大量的工作学习,她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上手,这也是她前世琢磨出来的心得,对一个在事业上有追求的人来说,忙得脚不沾地,绝对比天天坐在桌前无所事事要有前途。
刚开始还有人想要看她笑话,可是几天下来,一个个全都惊呆了,交给她的每一件工作全都按时完成,而且做得十分漂亮,她一个人就顶了四五个人,整个公社所有人的工作量都骤减了一半以上。
第一百五十九章 能力
(全本小说网,HTTPS://。)
公社张书记看着手里字体笔迹一模一样的几份报告,简直是目瞪口呆,自从刘好好上来之后,公社所有的文字材料,无论大大小小全都出自她的手。
这个刘好好上手未免也太快了吧?他们想到的,没想到的,她都想到了做到了,看着她交上来的材料,他就算是有心想改一个字都难。
他读着刘好好写的工作方案,越读就越心惊,不仅考虑周全,文笔还十分漂亮,每一段都能紧扣伟大领袖的语录,句句都能抓住县委和市委的精神,却又半点不突兀,就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
他过去就知道刘好好文笔好,没想到好到这个地步,他都可以想象这个方案交到县委之后,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赞赏,他们金花公社该有多么的有脸面。
当初自己的老乡兼老领导赵兰舟意味深长地和自己提过刘好好,说她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那时候他还颇有些不以为然,刘好好聪明伶俐是不假,文笔好口才好也不假,可是公社干部每天要做的不仅是上传下达,还需要落实到每一件繁琐细碎的事情上,在将这些小事归纳汇总,再拔高成一篇漂亮的报告交上去,任何一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他工作的起步很高,一开始就在省委做过文书,也常常接触各类材料文稿,可就算如此,他刚调到金花公社做书记的时候,也为手忙脚乱过一段时间,毕竟大机关和基层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现在一年之后才渐渐上手。
而现在的刘好好……
他摁了摁太阳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怎么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种人,一个之前没有任何体制内工作经验的人,竟然可以无师自通?
刘好好当然不可能是无师自通,在这种琐碎而具体的工作面前,没有人可以无师自通,几天内上手,她所仰仗的不过是前世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已。
前世她虽然因为自己的高学历,被称为学者型干部,但是她却是实打实从基层做起的。
她入职的第一年就是在街道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那时候的确也是两眼一抹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下了一番苦功,才全面了解了这些工作,期间她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走破了好几双鞋,查了不知道多少资料,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员都打过交道,到刑满释放人员家里家访,为家暴妇女申诉取证,到征地现场维稳,安抚几十个情绪激动的老人,在台风前夜劝阻转移住在危房里的人员……
后来她到了乡镇里,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后来一步步往上走开始接触综合材料,历练为人处世,正是这些复杂的工作经历才造就了现在的她。
虽然公社是乡镇的前身,但是现在社情民意和几十年后相比,不知道要简单多少倍,单看公社所在地萧条的样子就很明显了,整个公社十来个人就能运转自如,而后来乡镇的工作人员都快有这个数的十倍了。
刘好好在那样复杂的地方历练过,时间虽然不长,可也算是老吏能吏了,再来看现在的公社工作,以她的能力实在有些过于简单了,在别人看来毫无头绪的事情,她一下子就能抓到重点,给出领导想要的答案,而那些工作方案,已经是她前世做的那些大大小小工作方案的简单粗糙版了,但是在现在的张书记看来已经是不得了的详尽周全了。
张书记坐不住了,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看看这个无师自通的天才平时是怎么工作的。
他没在她的办公室里找到她,倒是在第二天动员会的会场找到她了,她正专心致志地写着会标横幅,其他几个工作人员则在一边嘻嘻哈哈地闲聊着,没有一个人有要上去帮忙的意思。
张书记气不打一处来,既然刘好好一个人就能把活全干了,还白养着这些人做什么?还不如把他们都赶回家去,给她多加点工资。
当然这也只能是想想,念头刚一闪过,他就知道不现实,背着手沉着脸干咳了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