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帆-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议已定,郑居中等人神情沮丧,蔡京等人则满面红光、摩拳擦掌,小声议论着接下来的准备事宜。这时,张邦昌又站出来奏道:
“臣还有一事要启奏陛下,便是有关年号之事。臣以为‘重和’固然寓意甚好,可臣查检史书,发现这个年号契丹人曾经用过。我大宋与辽国世为死敌,不久之后即将再次开战,而且辽国乃夷狄之邦,我朝泱泱大国而履其后,实为不详之兆!”
此言一出,在座的大臣都是一惊,有的便开始议论:
“辽国与本朝年代相仿,没记得有‘重和’这个年号啊。”
“我记得契丹曾用过‘重熙’这个年号”
“张右丞应该不会空穴来风的。”
张邦昌接着道:“说得好,问题便出在这‘重熙’二字上,当今辽国皇帝名为耶律延禧,‘熙’与‘禧’谐音,故而他便下旨:今后凡提到‘重熙’这个年号,一律避讳,改为‘重和’。现在,我朝正与金国联合讨伐耶律延禧,岂能再用他改过的年号?”
赵佶听闻此言,有些为难起来。因为‘重和’乃是道教所提议的年号,取天、地、人三重之和的美意,若是改了,岂不是要违背了天意?
赵佶将此意简略一说,张邦昌再次奏道:“臣以为避开契丹之称才是实实在在的选择,至于天意,相信天帝若是知道其中内情,也会谅解陛下的。”
赵佶环视群臣,见没人反对,便道:“张右丞说此年号须改,朕意亦然。今日各位重臣均在,正好广纳贤言。众爱卿,你们可有话说?”
王黼第一个出位道:“臣以为新年号首先要与‘重和’意义相符,那个‘和’字无须改动。大宋从神宗熙宁之后,君臣失和,天人失和,官民失和,才落得国力大减。陛下即位以来,广召和气,以至天地人神无不熙熙而乐,故臣坚持一个‘和’字。”
张邦昌接着道:“臣对王左丞的提议甚为赞成,以为改为‘宣和’可矣。宣和者,宣扬天地人和,比‘重和’所含之义更为广泛。”
“宣和。。。。。。”众人细细思考着这二字的意思,小声交流着。而杨帆听到这两个字,也悚然一惊,心道:末世终于开始倒计时了。他清楚地记得,金国攻宋,是在宣和七年,之后两年,北宋灭亡。。。。。。
“各位爱卿对‘宣和’这个年号有何异议?”赵佶见众人只是议论并无出位反对者,便道。
王黼、张邦昌都是赵佶的信臣,刚才两人一唱一和,显然是早有算计,再说改个年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于众人并无干系,所以没有谁提出异议。
于是,改元‘宣和’之事,便这么定下来了,众臣纷纷庆贺,唯有老态龙钟的邓洵武一直摇头,轻轻自语道:
“宣和,不祥之兆啊。‘宣’字拆开,乃是‘一旦宋亡’;和字拆开,乃是‘和入他口’,大宋会走到这一步吗?”
只是,他这半仙一般的拆字算命,自己却没有看到它应验的一天。此次小朝会后没过几天,他便一命呜呼。而另一位反对“联金灭辽”之策的重臣郑居中,也心灰意冷,不久之后便上书乞骸,不再过问朝堂政事。
两件事情议定,赵佶伸了个懒腰,见此情形众人不敢再进奏其他事情。赵佶见无人再站出奏事,便下令退朝。(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九十三章 献策
(全本小说网,。)
一众大臣退出睿思殿的时候,约是巳时时分,离午时用餐尚有一段时间,众人便各回府衙办理公事。
枢密院虽号称“西府”,却是在宫城之东,童贯、杨帆在宫门处与其他人告别之后,便径直向东,回到枢密院。今日枢密院共三人参加这次的小朝会,不过邓洵武此时年老体衰,又加心灰意冷,所以散朝之后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直接回家——其实,便是不回家,枢密院的诸多事务,他最多也就是参与意见,真正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童贯手里。
今日“联金灭辽”之策终于正式敲定,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童贯很是高兴。一回到枢密院,他便令人通知几个承旨、知事,去大堂议事,一来通报今日朝会的消息,二来安排接下来“灭辽”的准备事宜。
“子航,今日朝会不曾见你说话,可是对这“联金灭辽”之策有什么意见?”大堂之上,其他中层官员尚未到来,童贯问杨帆道。
“那倒不是。”杨帆摇摇头道,“从眼下的形势看,辽国正趋灭亡,值此时机,若不能收复燕云,那便真如蔡太师所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了。只是,属下担心两点:一是我大宋多年以来并无大的战事,军队尚能战否?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辽国在垂死之时,未必易与,我大宋官兵能否顺利拿下燕云诸州,属下心里没底。二是金国突起,属下担心金人狼子野心,辽亡之后便会与我大宋兵戈相见。前几日听马政、呼延庆言,金人剽悍异常,若是真的与我们为敌,一般的军队怕是难以抵挡。”
“哈哈哈哈!”童贯见杨帆并不反对联金灭辽之策,便放下心来,笑道:“子航所虑甚是!这两点老夫也曾想到。其一,大宋百年承平,河北、京师等地的禁军确实缺少历练,让这些军队去收复燕云,自然不会让人放心。所以,老夫打算,这次攻辽,用西军作为主力。这些年,西军与西夏之间不曾止戈,近几年更是拓疆开边,将西夏打得落花流水。用他们作为主力,便不用担心作战经验不足的问题。而且,子航莫忘了,有你的火炮助战,大宋军队便如虎添翼,介时定能马到成功。呃,对了,如今灭辽之策即定,子航,你那军器监的运作也须加快,莫要误了事情——”
杨帆应诺一声,童贯继续道:“至于第二点,金人剽悍,与之为邻,少不得要被它打些草谷。介时许它些钱粮锦帛便是,不必担心。”
杨帆无奈地点点头,此时其他几个官员陆续进来,杨帆便道:“如此,属下便放心了。关于攻辽的准备事宜,属下也有一点建议,待会再与众同僚共同商议罢。”
童贯赞许地点点头。
不多时,枢密院的中层官职到齐。听说联金灭辽之策正式敲定,他们多数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倒吸一口冷气——出兵攻辽,收复燕云,不是一场小打小闹的战斗,枢密院各监、各房需要准备的事情不计其数,接下来,怕是有忙、有得累了!
议事开始,童贯先是搬出皇帝,给众人打气一番,然后便让众人就自己掌管的情况事情,提些建议。其实众人所做之事,均有章程在先,所提建议,也无非是“要钱”、“要人”、“要物”等,并没有多少新意。只有杨帆所提的两个建议,并无章程可循,甚至是颠覆了原来的章程。可惜,这两个建议并没有完全得到认同。
杨帆这两个建议主要是针对大宋底层军士素质过于低下而提。
其一是练兵之法。大宋禁军的低层军士,多是在灾荒之时从流民、社会闲杂人中招募。这些人的精神属性太差,平时训练懒散,以至于养成遇到剽悍凶残的敌人时便一哄而散的尿性。对此,杨帆结合后世军队训练、甚至是特种兵训练的方法,提议加强军队的操练。主要是在现有兵器使用技巧为主的训练之上,再增加队列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内容。
杨帆将这些想法说出之后,众人先是一阵沉默,继而有人摇头:
“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
“卯时起床,背负五十斤重物跑十里地?那这天他们还能做别的事情么?”
“每月一次生存训练,带三天的粮食在山里生存七天?只怕会出人命啊!”
“这些队列训练倒是轻松,只是于杀敌一道,没有什么帮助。”
最后的结论是:这样的训练方法决不会被各营将官接受的,更不能强制推行,否则极有可能引发炸营!大宋历史上,因军官训练苛刻而导致手下士兵叛乱的事件,屡见不鲜。
好吧!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自己这套东西,显然还不是很符合当前大宋军中实际,只得慢慢地推行,急不得。不过,曾头市那边,倒可以让周侗、卢进义等人招募一批庄丁,练出一支特种部队。他奶奶的,朝庭干不了,老子自己干!
第二个建议是将潘训班扩大为军事学院。“攻辽”战略,情报先行,下一步需要向辽地派出的间谍会成倍的增加,枢密院统计局的特务培训班也需要扩大至几百人的规模。另外,对于一些军队将领的素质,杨帆也信不过,所以希望可以将他们轮流培训一遍,不管效果如何,自己至少可以为他们点出历史上攻辽作战时他们所犯的错误,让他们引以为戒。如果这样的话,潘镇那个小院子显然达不到培训班的硬件要求,寻找新的培训地点势在必行。
杨帆将目光瞄向了梁山。
梁山山势不高,方圆六七里,四面环水,周围无半点闲杂人等,极其适合几百人封闭训练。宋江等人先前在上面搭建了许多屋舍,还开垦出一块用来练武演兵的校场,在此基础上修建培训班的硬件设施也会省下很多工夫。而且,那儿离自己的硅谷不远,公事私事方便一起照顾。
这个建议倒是得到不少的响应。不过对于轮训各军将领这条,却也被否决掉。原因是枢密院中并没有资历、威望够格担任教官的人选。杨帆虽然自信以自己上下五千年的见识,完全能胜任此职,可问题是,现在没有人再拿他当“活神仙”,在别人眼里他不过是个靠着讨好皇帝而上位的宠臣而已。
杨帆明白过此点来,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不过,未来的一些抗金名将现在可尽是些半大小子或者新兵蛋子,培训他们老子总有资格吧,到手的已有岳飞、王贵几个,改天再派人去户部查查韩世忠、吴玠、牛皋、杨再兴等人的下落,介时将他们一并罗入麾下——杨帆心里发狠道。
梁山军校的事情便如此定下。童贯等人当然不会料到,这个初期只是培训间谍的“讲武堂”,以后会出现多少闪耀战场的将星。
“一定要让它成为大宋的‘黄浦军校!’”杨帆想着。
。。。。。。
“联金灭辽”之策确定之后,赵佶接见了李善庆、散都、勃达三人,并赐给他们大宋的官职、俸禄。之后几天,便有鸿胪寺的官员试图按照赵佶、蔡京、童贯等人拟定的合作条件与三人谈判。不过李善庆三人此次却只是作为使者对大宋使金进行回访,对于具体的联合事宜,作不得半点主。于是,赵佶也只好决定再派使者与他们一同前去金国,商议联合攻辽的具体事宜。
金使三人在开封逗留了一个月,期间大部分时间是留在宝相寺,偶尔也有鸿胪寺的官员领着他们去观赏一下皇家园林、游玩一下青楼瓦肆,让他们领略领略京城的繁华风貌。杨帆对此腹诽不已:这不是向强盗炫耀自己钱多、向虎狼炫耀自己肉厚么?照我说,应该向他们展示一下大宋的雄厚军力才是——哪怕只是作戏。
当然这样的想法他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并没有将它付诸行动的意思。然而二月二十七这日,自己却无意间达到了这个目的。虽然不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军事表演,但也足以让李善庆三人感叹宋人的神乎其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九十四章 千年的狐狸(上)
(全本小说网,。)
宣和元年二月底,经过商议,宋庭决定派遣朝议大夫直秘阁赵有开、忠翊郎王瑰,会同马政、呼延庆,带上诏书、礼物,和李善庆等人渡海去金国,商定灭辽事宜。听闻此次出使仍然在列,且所用仍是诏书,马政呼延庆暗暗叫苦。上次出使,两人可以看出,金人对于结盟之事并不热衷,他们在乎的是大宋对他们的尊重,阿骨打已然警告,若再用诏书便是对他们的侮辱,侮辱他们的结果便是像调戏猛虎一样被咬断脖子——以如今金人的强势,他们决不会为了结盟而放下尊严,此次出使简直是有去无回。
更要命的是,此次的正使赵有开,是个目高于顶的腐儒,他也像郑居中等人那样认为:“女真之酋,止节度使,也受契丹封爵,常慕中朝,不得臣属”。这样的人去了,根本不可能和金人谈到一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马政、呼延庆这几日里便决别般地见见亲友、安排安排后事——他们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或是苏武牧羊的准备。
使团准备就绪,不日便会出发,联金灭辽之事算是告一个段落,朝堂之上对于此事的关注度正在渐渐降低,金国使团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就在此时,杨帆却收到一封请谏,让他不得不将目光再拉回到李善庆三人身上。
二月二十七日清早,鸿胪寺的一个衙差送到杨府一封请谏,说是金国使者今晚在状元楼设宴,有些生意上的事情要与杨大人商谈,请杨大人务必赏光。
杨帆有些纳闷:自己的生意什么时候做到金国去了?难道是他们这几天用了神工楼的产品,觉得不错,想带回一些送人?如此也好,说不定经他们这一宣传,便可打通一条金国商路,如果这样的话,赚钱倒在其次,关键是派往金地的间谍,可以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如此,便答应下来。
傍晚下班,杨帆回家换了便衣,带上鲁智深,向状元楼赴宴而去。要说这三个金使,这些日子,杨帆也只是远远的观望过几次,并未直接接触。今晚他们却请自己这个不相识之人,杨帆总觉得生意之外肯定还有其他事情,不过什么事情,杨帆却一时参详不透。
来到状元楼的时候,便见一队卫兵正分散在酒楼四周。这种架势一般是有重要人物在此,想来应该是李善庆三人到了。状元楼也是京城之中有名的正店,每日里人来人往,生意甚是红火。此时楼上的大厅之内已是乐声悠悠、人影绰绰:簪花别扇的公子、高谈阔论的书生、行色匆匆的商贾、埋头吃饭的武人。。。。。。三教九流,热闹非凡。
杨帆进门,说了来意,便有小厮的引领着,穿过大门左侧的一条走廊,拾梯而上,来到二楼的一个雅间。
李善庆、散都、勃达果然等在那儿。虽然双方不曾认识,但只看三人的打扮,杨帆也知没有走错房间。
简单的见礼之后,杨帆被让到上座。此时细细打量三人,却见散都与勃达头带狐皮帽,身穿窄袖长袍,散都年纪稍大留了两撇鼠须,勃达明显正值壮年,身材高大,脸上须发茂盛;李善庆穿了一身汉人服饰,不过头发则按金人的习俗,扎了两束发辫,却又不是金人那种金钱鼠辫,而是类似后世的马尾一般系在两耳之后,也算是汉金结合了。
令杨帆惊奇的是,散都、勃达的汉语说得也不错,看样子其族落之地有不少的汉人杂居。
三人坐定,杨帆开门见山,问道:“三位贵使说是有生意上的事情与杨某商议,却不知指的是什么生意?”
李善庆抬头看看杨帆身后的鲁智深,似有犹豫,杨帆笑道:“无妨,但说就是。”
“好!”李善庆与散都、勃达对望一眼,“我等临行之时,受粘罕大人嘱咐,此次出使大宋,除了表达同意与大宋联合灭辽之外,还希望征得大宋同意,在一些民间生意上能够给予照顾。。。。。。呵呵,原先我们与你们大宋山东之地的曾头市有些生意上的来往,可能有些货物不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