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收复地区缺粮。
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先从东京的粮仓中分出去三百万石粮食应急。
紧接着,李衍又亲自点将,任命陈康伯为都转运使、胡世将为都转运副使,动用大中目前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从高丽、日本、台湾、甚至是中南,往中原运粮,赈济灾民。
而所有事情当中,最让李衍头疼的就是黄河。
不夸张的说,金朝和元朝的灭亡,其实都与黄河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就连北宋的灭亡,也与黄河有一定的关系。
考虑到这些,又听了一众大臣的分析和主张之后,李衍拍板做了三手准备,一手是出资一亿元(贯)顺水势清理黄河河道(李衍可不干北宋君臣干的那种傻事,非得要改变黄河的流向),第二手是迁民,将容易受灾地区的民众迁走,最后一手是从现在开始就做赈济黄河两岸百姓的准备。
至于中南半岛之事,李衍则大手一挥,全部都交给王伦等人处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首先,那里太远了,远到朝廷真有点鞭长莫及。
其次,中原的事太多了,多到李衍也有些顾及不上中南半岛上的诸郡和朱罗郡。
所以,李衍才将那里的事,全都交给王伦等人处理。
至于西夏遣使一事,对大中而言,是一件好事——目前,大中可以说是腹背受敌,能暂时稳住西夏,当然是好事。
至于将来收复西夏,随便找点理由就可以撕毁现在签的任何条约,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嘛。
……
第七百二十章 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求订阅!)
…
下朝了之后,石秀照例来到李衍身边,汇报道:“官家,南宋那边出了点事。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李衍问:“甚么事?”
没等石秀答话,也来到李衍身边的柴进,就抢先一步答道:“李纲被免职了。”
随着发展,大中的三支情报部门,难免产生一些交集,甚至是产生了竞争。
这其中,交集比较密集的、竞争比较激烈的,就属军情部和政情部。
当初,大中还没入主中原的时候,军情部的情报力量有些不足,无法在所有敌占区建立完整的情报网,因此,天眼和政情部的人也被派到敌人内部去打探消息。
天眼和政情部的人进入敌占区后,各自发展,如今也具备了很强的收集情报的能力,现在如果将之撤回或是废除,无异于自废武功。
除非是脑子有问题,否则谁又会干这自废武功之事?
反正,李衍是不会干这种傻事。
所以,天眼和政情部进入敌占区发展的情报人员和他们所发展的情报网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而李衍既然允许天眼和政情部将手伸进军情部的盘子中,那自然也得允许军情部将手伸进天眼和政情部的盘子中。
慢慢的,这三支情报部门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
其实,李衍坐视这三支情报部门这么发展,除了上面所说原因以外,也是因为,对李衍而言,这是有好处的——这样的话,李衍可以让这三方相互监视,免得这三支情报部门不受李衍控制,李衍甚至都准备等战争结束了之后将军情部改建成为另一个锦衣卫。
这也就导致,柴进和石秀争得更厉害了,现在他们就连老兄弟那点情分都有些不顾了——其实,这也跟柴进和石秀的性格有关,这两个人,一个原来根本无法为官,一个原来极为渴望出人头地,换而言之,两人的仕途之心都极重,如今两人又都摸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试问,他们又怎么会不怕争输了而失去目前的权势?进而又怎么能不争?
李衍看向柴进,道:“哦?李纲被免职了?为甚么?”
柴进禀报道:“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南宋伪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康王所接受,可他主张坚决抵抗咱们大中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所不容,现在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求与咱们大中议和,想要与咱们大中划江而治。”
李衍听言,道:“这个消息准确吗?”
石秀道:“千真万确,不久前宋康王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于前日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河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部署,迫使李纲辞职。”
柴进看了石秀一眼,接过话道:“昨日南宋伪朝廷早朝,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宋康王罢李纲观文殿大学士等职,任汪伯彦为宰相、黄潜善为副相,目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划将李纲彻底赶出南宋伪朝廷。”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李纲在南宋的仕途应该是彻底完了。”
至于赵构选择议和,李衍一点都不意外。
首先,目前南宋小朝廷的局势非常不好,不提中军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江去灭了南宋,就是南宋内部,现在都是矛盾重重。
目前阶段,大部分宋军对于赵构这个南宋皇帝的命令都是听调而不听宣,甚至就连宗泽部都有这样的情况。
可以说,武将现在成了南宋最大的隐患,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
其次,国家要想稳定,要想发展,没有钱怎么能行?
而南宋现在真就没钱。
上一世的赵构和南宋,之所以能一直苦苦支撑,那是因为有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赵构和南宋,而这一世,李衍早就切断了南宋的海上贸易,以至于南宋根本就没财源。
现在,南宋小朝廷连军饷都发不下去,这也是导致宋军大多将士听调不听宣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当初赵佶在位时,在南方大肆搜刮花石纲,搞得南方人对宋朝怨声载道,最后甚至爆发了方腊起义,后来,北宋朝廷派军去征剿方腊,又在南方为害不小,以至南宋在南边的群众基础极差,换而言之,南方人民不愿意接受南宋的统治。
最后,综上种种,南宋境内现在出现了两股非常大的反抗组织。
其中一股是以李成为首的义军。
李成原来是试弓手,后来累次迁升至淮南招捉使,再后来聚众为盗,活动在荆楚一带。
不久之前,李成这伙寇匪被杨沂中击败,然后逃过长江,在江南钞掠,现在已经壮大到了十万之众,严重威胁到了南宋的统治。
另一股是以钟相为首的义军。
钟相,原来就是在洞庭湖地区活动的一支农民起义的首领——这支义军其实也是明教的一支。
北宋末,钟相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也就是“乡社”的农民,都要交一点钱粮,社内实行互助共济,因此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
钟相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这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
钟相因此深受群众拥护,被称为“老爷”或“天大圣”,周围数百里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
不久前,钟相组织民兵三百人,命其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
这支队伍还未与中军接触,就被刚即位的赵构命令遣返。
钟相因此大怒,便以这支队伍为基础起义了。
宋朝在南方本就不得人心。
另外,南宋朝廷因为没法征收商税,只能搜刮南方人民。
南宋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烦赋重,以至于南方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钟相一伙这一揭竿而起,鼎、澧、潭、岳、辰(后世湖南澧县、长沙、岳阳、沅陵)等州十九县民立即跳起来响应。
钟相趁势,建立大楚,自称楚王,立子钟子昂为太子,设立官属。
钟相起义军,焚官府、城市、寺观、神庙及豪右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并占据地主的土地归为己有。
钟相起义军把杀官吏等称为“行法”,把平分这些人的财产称为“均平”,斥宋朝国法为“邪法”,对于“执耒之夫”和“渔樵之人”,则加以保护。
而凡是参加钟相起义军的,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约束。
钟相的这些主张和行动受到南方人民的热烈拥护,
短短数月之间,钟相起义军就膨胀到了数万。
钟相起义军这爆炸势的发展吓坏了赵构等人,认为钟相将成为方腊第二。
这种情况下,南宋哪还敢跟强大的大中为敌?自然是要跟大中议和的。
再者说,中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和谈基础的。
首先,大中目前最大的敌人是大金不是南宋——中军和金军在辽东、河东、燕地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如果中宋能够和谈成功,那么大中就可以全力以赴的跟大金一决雌雄,决定至关重要的燕云和平州的归属。
其次,大中也需要兵力和时间彻底收复长江以北的疆土。
再次,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既然是亲戚,两人怎么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
第七百二十一章 食色性也(求订阅!)
…
听完柴进和石秀汇报的情报之后,李衍又听了朱贵汇总的天下情报。(全本小说网,https://。)
可以说,有了这三支情报系统,李衍虽然人在皇宫之中,但也知道天下之事。
为此,李衍每年都要支付一千多万的情报网维护和发展费用。
要知道,大中如今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将将两亿(不算劫掠它国的外捞),单单是情报费用就用去了大中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李衍在情报方面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可李衍觉得,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他可不想便成瞎子、聋子、甚至是傻子。
听完了最新的情报之后,李衍问柴进:“燕青回来了吗?”
柴进答道:“今天应该就能回来。”
听柴进说燕青今天才能回来,李衍略微有些迟疑。
见此,柴进道:“官家应该是想让燕青去招降李纲吧?”
李衍也没隐瞒,道:“李纲的性格虽然有些缺陷,但他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此大才不能为我大中所用,不仅是我大中的损失,也是天下的损失,所以朕还是想再争取一下李纲,而唯一有机会办成此事的,恐怕也只有燕青了……可这些年来,燕青一直天南地北不停的跑,始终都没有休息过……”
柴进道:“官家此言差异,我等臣子,有机会为官家、为大中效力,就已经是官家对我等的恩赐了,我等怎能嫌辛苦?再者,如今正是我大中崛起的关键时期,进,官家则将成为千古一帝,我等也能随官家名留史册,退,咱们十数年的努力有可能就会化为东流,此正是我等该效死力之时,我等怎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衍听言,感慨道:“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兄弟辅佐,朕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朱贵听言,道:“官家万不可再以兄弟相称,如果被御史们听说了此事,定要弹劾我等逾越。”
石秀接过话头道:“我等并不怕御史弹劾,只是不想官家受御史烦扰。”
柴进随后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官家如今乃帝王,不可带头枉视礼法啊。”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心道:“看来,我真成孤家寡人了!”
不过——
李衍很快就收起了这没必要的多愁善感。
是的。
没必要。
因为这条路是李衍自己选的。
而且,荣华富贵,美女如云,李衍都已经享了,难道连这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吗?
那也太不会取舍了。
李衍冲传旨内侍吩咐道:“传朕命令,赏燕青真珠五棵,美玉五块,珊瑚半斤,玛瑙一斤,琉璃五斤,水晶五斤,花犀十斤,象牙一座,金作子一副,花犀带一副,金五斤,银五十斤,彩绢五十匹,美人五名……再令燕青休息三日,然后南下招降李纲。”
朱贵、柴进、石秀齐道:“官家圣明!”
……
朱贵和柴进下去了之后,石秀才又禀报道:“官家,李大家那亲戚是废宋御史中丞秦桧,也就是官家您进汴梁城那天劝官家您还政赵氏被官家您当众呵斥的那个人。”
李衍差异道:“李清照跟秦桧是亲戚?”
石秀道:“他们两人之间的亲戚关系,还要从哲宗宰相王珪说起。王珪四子,名叫王仲岏,他生的女儿嫁给了秦桧,所以说秦桧的夫人王氏应该管王珪叫爷爷。而王珪的长女嫁给了元佑党人李格非,而李大家就是李格非的女儿,所以说李大家应该管王珪叫外公。换而言之,李大家和秦桧的夫人王氏是表姐妹,而秦桧也就成了李大家的表妹夫……秦桧担任密州教授一职时,李大家夫妇在青州隐居,那时,两家走动得很是频繁,所以两家的私交很好。”
李衍听了,这才明了,道:“真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迟疑了一下,石秀又道:“官家,有一事,臣想,得跟您说一声,免得影响您决断。”
李衍问:“何事?”
石秀道:“那日秦桧被抄家了之后,臣见秦桧之妻也就是李大家之妹颇有几分姿色,遂将她荐到礼部教坊司,然后暗示王大人走选秀渠道将她送入宫中……官家放心,此事臣已经在礼部备过案,并嘱咐礼部跟宫中备案,因此宫中是知道王氏的身份的。”
“王氏在我宫中?”李衍很是差异!
石秀照实说道:“那日官家说起王氏,欲言又止,所以,臣就自作主张把她送进宫中,臣想,官家若是喜欢她,最好,不喜欢,宫中也不差她一人。”
李衍听言,一下子就想起了那日的情形,心道:“我那是在想要不要连这毒妇一块收拾了,并不是看上了这毒妇。”
可这话李衍不能说。
再者,李衍也明白,石秀这么做,也是为了讨好自己。
更重要的是,后宫女人那么多,多到李衍觉得自己都没见到过王氏,这事也应该没有甚么影响。
所以,李衍选择淡化此事,道:“下次你如果再做这样的事,要及时跟朕说一声。”
石秀道:“诺!”
李衍迟疑了一下,又道:“李大家在干甚么?”
石秀道:“早起之后,她就在打听秦桧一家的事。”
李衍道:“她对秦桧一家很上心嘛,也不知她会不会求到朕的头上。”
这种话,石秀哪里敢接?
所以,石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丹田,仿佛入定一般。
过了一会,李衍又问道:“赵明诚现在是个甚么情况?”
石秀道:“那赵明诚因奔母丧而南下金陵,不久前任伪宋江宁知府。”
李衍又问道:“此人如何?”
石秀道:“道貌岸然之辈罢了,其刚刚于不久前又纳了两房小妾,美其名曰,奉母亲之命,为赵家留后。”
李衍道:“食色性也,不能因此而断一个人的品行。”
李衍不高兴了,男人不色,纯属虚设,这怎么能成为评价一个男人品行的标准?
石秀这才想起,自己的官家最是好色,他刚才的话有点映射的嫌疑,旋即赶忙补救道:“不是因为此事臣才说那赵明诚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不久前,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