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血刃-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上好的官银,五十两为一锭。两箱,每箱六十枚,共六千两!”银色面具男子道:“这只是定金,事成之后,自会有人送过来另外一半!”
……
浍州城,宋金刚望着城外的唐军士兵,唐军士兵又境兵了。随着范珺璋兵败神池,被陈应麾下大将郁孤尼生擒,苇泽关外,尉迟恭与寻相向唐军投降。事实上,尉迟恭和寻相并没有想陈应投降。
因为有平阳公主在苇泽关,傻子都知道何去何从。局势一朝急转而下,这是宋金刚没有预料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刘武周拥有三万精兵,还有雁门关之险,阻挡陈应在雁门关别说半年,就算是三个月,陈应师老兵疲,肯定会撤退,现在倒好,随着陈应拿下雁门关,楼烦关,兵围太原,刘武周已经穷途末路了。
宋金刚对刘武周非常不满。
别说三万精兵在兵甲不缺的情况下防御雁门关,就算是放三万头猪在雁门关,陈应也没有办法在短短一天之内破关而出。
也不知道刘武周是怎么想的,他连雁门关都守不住,还居然想着守太原,这未免太天真了。
此时,唐军增兵越来越多。
事实上,随着陈应在丰、胜、朔、雁门关接连取得大胜,突厥远遁,李渊已经有信心收拾河东了,唯一和历史上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次河东之战,不是李世民主导,而是李建成。
“报!”传讯哨骑拖着长腔纵马从侧后驰过来,“西十八里外,现大股唐军步骑,数量不明,最多拖延半个时辰接近浍州……”
“撤吧,大王。”宋金刚的把兄弟,副将张铁虎艰难的向宋金刚建议道。
此时,唐军在兵力上已经超过天兴军。尽管刘武周兵败的消息,被宋金刚封锁住了。可是这个消息绝对瞒不了太久。城中的兵马一旦得知刘武周兵败雁门关,朔州丢失,全军将士恐怕士气全无,到时候就任人宰割了。
“咱们能往哪里撤?太原已经是绝地,就算退往太原,也不过早一会死,晚一会死的区别!”宋金刚朝着张铁虎大吼。
他知道留给他做决定的时间不多,要么坚决派兵拦截唐军的援军,要么就坚决后撤,不然等唐军两路合作一处。围城而战,他们完全不占据任何的优势。
他们不知道从西面赶来的唐军的援军有多少兵马,也不知道是谁领兵而来,更不知道需要派多少兵力去拦截才能有效。兵力多寡还是其次,关键是就算赢了这一仗,对于大局,没有半点益处。
战略上的被动,这才是最致命的。
“向东走,投靠窦建德吧!”张铁虎道:“咱们还有将近两万兵马,就算到了窦建德那边,窦建德也不会亏待大王!”
宋金刚道:“可是宋佳?”
宋佳是宋金刚的儿子,现在不足周岁。
“佳儿已经保不住了!”张铁虎咬咬牙齿道:“如今太原已经成了绝地,大王就算领兵去太原,又能改变什么?大丈夫何患无妻?妻子没了再娶,儿子没了再生,怕啥!”
宋金刚心动了,是啊大丈夫何患无妻?
在这个年代,有兵有将那就是草头王。不过现在唐军势大,他没有半点机会争夺天下,可是一旦投靠窦建德,河北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尽管宋金刚因为知道痛失妻儿老小,心疼得滴血。可是作为枭雄,当断则断的魄力,他还是有的。
宋金刚道:“今天子夜时分,我从东城门向东撤退,铁虎你留下断后,我给你三千兵马,向城南发动佯攻夜袭,只要坚持半个时辰就立即撤回城中,天亮之后,伺机撤退。”
然而,此时城外唐军阵中却出阵阵欢呼之声。
“大唐威武,大唐万胜!”
“大唐威武,大唐万胜!”
原来,陈应大破雁门关,赶在尉迟恭攻破苇泽关之前,将平阳公主李秀宁救下来,这个消息让李建成松了口气。
李建成拿着捷报,通报三军。同时,对魏征道:“这下浍州可以缓缓图之了!”
“只怕宋金刚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缓缓图之!”魏征和徐世绩几乎同时道。
李建成大为惊讶。
魏征解释道:“刘武周大败,宋金刚绝对不会坚守浍州!”
徐世绩点点头道:“逃跑才是宋金刚唯一的出路。
第八十三章美丽的误会
+f????zko?8h^;o????r?}
?…t#k?f?s?)? ??y????a?is??lw??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血腥。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宋金刚的理想是非常丰满的,可是现实太过残酷了。
他想逃跑的意图,已经被徐世绩和魏征窥破,所以他命张铁虎率领三千军队去佯攻,就成了一个笑话。
阴谋,在没有发觉的时候,威胁很大。可是一旦看穿了,那么就很容易应对。比如在《三国演义》里,表面看来是黄盖和主将周瑜产生了矛盾,黄盖要带兵投降。其实黄盖是要接近曹军水师放火。如果曹操事先看穿此计,就根本不可能发现火烧连营的事情。
同样是阴谋,宋金刚想跑的意图已经被徐世绩和魏征看穿,当张铁虎佯攻的时候,徐世绩就将计就计,派出精兵埋伏在浍州东部的佛爷山。
结果,自以为得计的宋金刚一头撞进徐世绩的包围圈中,宋金刚两万大军被歼灭三千余,投降一万三,不过宋金刚却带着四千余精锐部队意外突破竹裕谷,从竹裕谷逃脱。
不过,浍州被攻下,晋南咽喉,平阳门户已经落手唐军之手。李建成也亦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命元宝藏率领三千兵马兵临绛城,却意外接到了王行本的投降。王行本见刘武周势大,一箭未发投降刘武周,现在唐军势大,王行本又要投降。
李建成本想接受王行本投降,魏征却道:“如此三姓家奴,反复无常的小人,留着也是遗祸无穷。”
李建成感觉也是如此,随即下令拒绝接受王行本投降。王行本走头远无路,却被部下所杀,将其首级送到李建成大营。
与宋金刚截然不同的是,李秀宁主持太原战役,采取的却是阳谋,和曹操攻荆州一样,写信告诉你,我要打你,曹军大张旗鼓,连绵数十里,荆州直接跪了。
李秀宁同样也是如此,以灵武右军、灵武左军分别包围太原北和太原东,自己将中军帅帐立于太原城西,围三缺一,唯留太原南城。
朔州军这支由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李秀宁却拿着这支部队当成宝贝,从天兴军手中缴获的甲胄和兵刃,将朔州军换装一新,同时汇合成了天兴军降卒,组成了新的并州军。
陈应没有操心太原战役,不过他却向平阳公主李秀宁要了足足将近两千人手。就是先委任的灵州将作营、像葛通、魏猛、郭准、严师虎等全部收了回来。李秀宁一看陈应挑出来的人,大都在四十岁开外,青壮年不足两成,以为陈应是为保证朔州军的战斗力,裁撤老弱,直接大笔一挥,让这些人放行。
陈应给这两千余工匠开出符验(古代身份证)和凭信,让他们举家迁往灵州。陈应给他们的待遇非常优厚,三岁以上小儿都算上,人均六十亩地,众匠户看着墨迹未干的凭信,生怕陈应反悔,急忙拖家带口朝着灵州进发。
不过这些人倒不用太过辛苦,可以乘坐羊皮筏子去灵州。
这些工匠中也有例外,那就是将作营副都监葛通和赵无伤等十几名徒弟留在了苇泽关。因为陈应从李秀宁口中得知,李渊已经派出了宣慰使,召他入京接受册封。
这一次他可以晋升为县公,现在是大唐唯一一个不是世袭弱冠县公,具体封号李秀宁也不知道,自然没有人说。
陈应别说身上有伤,哪怕他没有伤,坐这个时代的马车,才会颠簸出病来。所以陈应留下葛通准备打造一辆新型的马车,装备滚动轴承,加装减震设置,四轮导向马车。
按照大唐的制度,陈应可以出入坐四驾马车,以四匹马的拉力,完全可以拉动四轮重型马车。
“哎,还是不行。”
葛通都快绝望了,试验了无数次,废掉的钢铁已经超过千斤,如今连负责辎重的军需官看着葛通的眼神都像狼一样,想吃了葛通。
一千多斤铁,足足上百把横刀,数十套甲,就这样被葛通浪费了,他不生气才怪。
自从成了官身以后,葛通就喜欢跟人家比官大官小。军需官是从七品,发现对方没有自己的官大之后,葛通的腰杆挺得笔直,朗声道:“甭废话,三百斤。”
事实上,官职的大小,不是全部要看品阶,要看实际权力。堂堂一部尚书,正三品大员,被一个侍御史或御史弹劾的时候,只能摘下乌纱冠,跪地自辩。内侍省常侍,不过正六品,就算是副相,谁敢不给他面子?
不过葛通与军需官都不是掌印官,可自负责一摊子实务,双方不是一个系统,谁也奈何不了谁。别说从七品军需官,就算是从八品掌固,要想不给葛通这个从六品的副都监面子,葛通一点办法都没有。
更何况这个军需官,反而可以在验货的环节,鸡蛋里挑骨头,为难葛通。但是葛通却不知道,态度强硬。
“三百斤!”军需官的脸都抽搐起来了:“你怎么不去抢?”
“这是大将军要的,你看着办!”葛通既不解释,也不理会,带着赵无伤长扬而去。
军需官自然不惧怕葛通,可是陈应的要求,他不能不满足。尽管牢骚满腹,还是按照葛通的意思,将三百斤钢铁送到了葛通的匠作坊里。
事实上,陈应虽然了解弹簧钢的性质参数,比如要加入锰、硅、铬等原素,但是这些原因陈应还真不知道怎么去找来,加入多少,陈应也不清楚。
只能让葛通带着慢慢摸索。
弹簧钢不仅可以制造弹簧和马车减震,事实上用弹簧钢打造出来的钢弩,威力更大,更加轻便紧凑,用来人手一只弹簧钢打击的蝎子弩,利用滑轮快速上弦,只要箭矢不绝,就可以一直保持弩箭压制,这样的弩机一旦打造出来,将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另外的话,就是一旦冷扎出来铁丝,铁丝网对于防止骑兵突袭,也是犀利的武器,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快速制造出防线,将骑兵围在铁丝网中。
就在葛通和赵无伤等废寝忘食制造弹簧钢的时候,陈应却优哉游哉的教导着武元庆和武元爽识字,事实上武元庆识点,已经读了完了千字文和几篇论语。武元爽稍差,也识几百字。不过陈应却在教导武氏兄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武元庆和武元爽跟着陈应默默朗诵着:“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刚刚陈应还没有感觉什么,等武元庆和武爽朗诵的时候,陈应这才感觉不对劲,这个窦燕山,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窦禹钧,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幸好武元庆和武元爽二人没有问及,否则这就是一个大乌龙。
然而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突然听到门外响起:“家祖建昌孝公有五子,皆名扬天下,不知家祖何时有了一个窦燕山的称号?”
陈应心中诧异的望着门外,一名慈眉善目的老者捻须而笑。
这名老者脚登玄色鹿皮靴,戴着黑色乌纱冠,身披一袭紫色具服。
从这名老者的穿着打扮,陈应就推断这应该是一名三品大员。陈应施礼道:“恕陈应伤重,不能行全礼,不知足下是!”
“老夫窦琮!”
陈应哑然失笑,还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第八十四章无事献殷勤
??‘?iip??'”?????j?:d??u?sh??m???p;??????期没有五个儿子的窦名人叫燕山,然而却有一个有五个儿子的窦略。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窦琮听到陈应教导武元庆、武元爽朗诵:“窦燕山,有义方,教子五,俱名扬。”,很自然的联想到了他的曾祖父窦略。
窦略有五子,分别是窦兴、窦拔、窦岳、窦善、窦炽。每一个都有非常大的名气。窦岳任北魏清河、广平二郡太守,英年早逝。窦善北魏中军大都督、南城公从魏孝武帝西迁,仕至太仆、卫尉卿、汾北华瀛三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富县公。窦炽为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窦兴为大宗伯(注:《周礼》谓春官之长为大宗伯,掌礼制,爵为卿。是相当于隋唐时期的礼部尚书。窦拔为北魏殷州刺史(今河北隆尧东)。
事实上窦略的五个儿子,最次的做到了两郡太守(正四品上),最高的做到太傅,可谓之人臣的巅峰。这个时期的窦氏,一门五子,三公一侯一伯。特别是窦岳、窦善、窦炽三个人,成了窦氏三房始祖。
陈应绝对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巧合,要说窦略教子无方?恐怕窦燕山活着也不会自认为,他比窦略强。
可是那么问题来了,窦略跟窦燕山并没有半点关系?陈应如此编窦氏,一旦把这个谎言弥补不好,就很可能惹祸上身。当然,圆好了这个谎,好处自然也不会少。毕竟窦琮也算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堂舅。
陈应还算有点急智,这个时代的所谓辩才无双,其实无非是博览群书,头脑灵活,偷换概念,想了一圈,陈应讪然的笑道:“窦氏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
窦琮点点头道:“不错!”
“纥豆陵氏世居燕山左近?”
“然也!”
“那武昌孝公谓之窦燕山有何不可?”陈应笑眯眯的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
窦琮满意的点点头道:“自然可以。”
说着,窦琮疑惑的望着武元庆和武元爽。
陈应此时对于窦琮的到来也是充满疑惑,突然转念一想,恐怕窦琮身怀着李渊的重大使命。所以陈应不敢怠慢,陈应指着武元庆和武元爽道:“这二位是义原郡公的大郎元庆、二郎元爽!”
武元庆甚是乖巧,拉了一下弟弟武元爽,齐齐向窦琮拜道:“元庆,元爽,拜见窦公!”
窦琮因为是在李渊起兵之前投靠了李渊,况且他又是李渊岳父窦毅的堂弟,李渊便为窦琮为右统军大都督李世民麾下的统军之一,他曾跟随刘文静攻打屈突通,后来李渊登基为帝,窦琮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为扶风郡公,左屯卫将军。
窦琮点点头拿起陈应书写的两张纸,两张纸上其实只有区区四十八个字:“人之初,牲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芶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俱名扬。”
窦琮疑惑的望着陈应道:“陈大将军,你这是?”
“哦,这是义原郡公夫人委托在下教导二人识文弄墨!”
陈应刚刚起了一个头,窦琮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武士彟喜欢在向满朝勋贵大散其财,结交朋友,真正的贵族,谁也不拿武士彟当回事。想来陈应此时还没有认祖归宗,一旦弄清楚他是侯莫陈氏之后,估计也会与武士彟划清界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