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9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便是最反战的人,也再也说不出反战的话了。

    因为,汉军如今不仅仅是替天行道,拔除无道,驱逐夷狄。

    更是拯救那些被暴政和苛政残暴统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手足同胞的义举。

    所以,汉军北伐,那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正义之师。

    是世界的救星,给广大塞上草原各部族带来希望和生命以及自由的解放者。

    更将这些可怜的人们,重新收纳到中国天子的仁慈怀抱,使他们也能享受到天子雨露恩泽的正义之举。

    对此,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刘彻和他的大臣、将军纷纷表示:哥是确信无疑的。

    而刘彻和汉室的这个行为,却出奇的没有引来包括北匈奴在内的其他当事人的反对。

    无论是北匈奴还是西匈奴,都默认了刘彻和汉室的观点。

    至于夏义,更是逢人就介绍:“吾乃夏启之苗,淳维之后,大禹子嗣,天子钦封匈奴归义单于……”

    就差没在自己额头上刻上:我祖宗是大禹!这六个字了。

    至于为什么?

    夏义的行为很好解释,精神中国人,没什么稀奇的。

    在这个西元前的世界和之后漫长的两千年历史上,有的是这样的例子,何况夏义现在完全仰赖于汉室的支撑和扶持。

    而西匈奴和北匈奴的行为,就很有意思了。

    刘彻自然知道,他们为何如此?

    答案很简单,预留后路罢了!

    刘彻打蛇随棍上,借着匈奴人承认自己是大禹子嗣的机会,将汉匈战争变成内战。

    那对于匈奴人来说,特别是高层的匈奴王族而言。

    这其实就是一个机会!

    想想看,倘若汉匈的战争是内战。

    那么,最终,假如匈奴败亡,汉军全面胜利。

    作为胜利者,汉室不大可能清算他们。

    甚至说不定,还得以礼相待,册封他们爵位,给与他们土地和财富。

    若在败亡前,及时投降,说不定还能混一个什么归义王、安乐侯的地位。

    而假如,汉匈之间是国战的话……

    作为胜利者的汉军,极有可能会选择斩草除根。

    整个匈奴王族和其贵族,全部都会被连根拔起。

    换了你是匈奴人,你怎么抉择?

    尤其是,如今的北匈奴和西匈奴的高层,基本都是汉朝通。

    那且渠且雕难,甚至还是刘彻的乌孙候呢!

    于是,现在的东北亚的画风,在元德六年之后就忽然大变了。

    本来,汉匈两国,一个喊着‘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誓要将匈奴连根拔起,斩草除根。

    连尹稚斜的脑袋,都挂到了长安北阙的城楼上去吹风了。

    而另一个则喊着‘抢钱抢粮抢娘们’,虎视眈眈,做梦都想要入寇长城。

    但,当燕蓟之战落下帷幕。

    匈奴人确信,自己哪怕开挂,怕也打不赢汉军。

    于是选择了远走幕北,同时,西匈奴建立,归义单于被册封,匈奴正式三分。

    这时候,汉匈相互看了看对方,然后悄悄的放下了兵器,对着对方大喊:我们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啊。

    这样滑稽的画风,在整个地球上,也只能出现在东北亚。

    而由此带来的影响,则毫无疑问的改变了整个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格局。

    当国战变成内战,草原上的非匈奴部族,纷纷一副日了x的模样。

    于是,一些原本不愿意承认夏义地位的部族,也不得不考虑,承认这个归义单于,承认归义单于的主子是天单于。

    而另外一些人,则生出了其他心思。

    这些人觉得——麻痹的,你们匈奴人和汉人打生打死几十年,搞到最后,特么是亲戚啊!

    x你大爷!

    劳资不跟你们玩了,劳资要独立!

    就是匈奴的本部,各氏族之间,也一度非常混乱。

    正是为安抚氏族,北匈奴的句犁湖,甚至宣布,将来要入主中国,夺回属于匈奴人的王位——天子之位。

    北匈奴人怎么想,刘彻现在不想管,也管不着。

    但这幕南地区,他却是不得不管,也必须去管。

    他拉着夏义的手,对他道:“卿就国之后,请代朕,为匈奴先王,举行祭祀之礼!”

    刘彻拍拍手,一直侍立在左右的一个尚书郎,立刻就捧着一份帛书,站到夏义面前,打开来,宣读道:“天子诏,单于夏义接诏!”

    夏义立刻跪下来,三叩九拜,顿首道:“臣归义单于夏义恭听圣命!”

    “朕闻之,诗云:夷狄是膺,荆舒是惩。匈奴之先,夏后氏也。夏桀无道失国,汤乃放之于南巢,其子嗣四散。淳维奔外,是为匈奴之先!今荆舒已中国之土也,夫匈奴岂不为臣乎?匈奴先王,冒顿、老上,不识天数,顽抗王师,不敬中国天子,诚有大罪也!然,朕既为天下王,作百姓民父母,悯其久在夷狄之中,不识礼乐教化,其赦冒顿、老上之罪!

    封冒顿为汉无义单于,封老上为汉失道单于,命归义单于祭之,告于天地鬼神:此皆禹王之遗泽也!”

    诏书宣读完毕,夏义立刻就顿首拜道:“陛下嘉大惠,臣谨待匈奴上下,谢陛下之隆恩!”

    这当然是隆恩!

    而且是天大的恩典!

    你想,如今龙城已经在汉室控制之下。

    老上和冒顿甚至是头曼等数位匈奴单于的陵寝和其妃嫔的坟墓,都已经在汉室的掌握之中。

    在这个情况下,哪怕汉军将之掘墓鞭尸,挫骨扬灰,也是完全合理的。

    现在,刘彻却赦免了这些匈奴先王的罪过,还让夏义去祭祀和告诉天地鬼神:这些人都是禹的子孙,请看在禹王和朕的面子上,宽恕他们。

    以刘彻如今的地位,这几乎等于是给这些人的陵寝和尸骨上了个保护符。

    更可以令夏义受益无穷,令他可以从冒顿和老上身上借到权力,稳固和坐实他的地位。

    夏义自然很清楚这一点。

    至于,诏书中那些侮辱性的封号。

    什么无义单于,失道单于什么的,虽然听起来不好听。

    但总比尸骨被拔出来挫骨扬灰好多了。

    且有了这封号,这两位单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祭祀和血食。

    说起来,当初,刘彻曾经设想过,在占领龙城后,就指使别人,将冒顿、老上等人的棺椁挖出来,挫骨扬灰。

    但,现在的汉室,已经不需要这么low的手段来宣扬自己的厉害,震慑其他人了。

    且,这样做,在如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掘了冒顿和老上的坟墓,不过是出一口气罢了。

    但代价,却是会激怒整个匈奴。

    别管冒顿和老上在中国的名声如何,但在草原上,这两人的地位,就如同汉高帝和汉太宗一般。

    受他们恩惠和好处的部族,多如牛毛。

    当然了,若只是一味的去讨好和拉拢匈奴人,譬如说给老上和冒顿换个顺眼点,好听点的封号,还给予礼遇、厚待,甚至如同中国帝王一般的规格。

    那就是扯淡了!

    刘彻很清楚,如今,虽然汉匈都互相声称:我们是亲戚啊!

    但实则,汉匈就是两个民族。

    无论文化、信仰、制度、饮食还是外貌甚至是基因,都是各不相同的。

    指望怀柔的手段,就可以让他们臣服,这无疑就是在做梦!

    夷狄,从来畏威而不怀德。

    形象的说就是,又要打又要拉,人家才会服气,才会真正的认可和尊重你。

    就像现在,一方面,尊重了冒顿和老上的地位,给与一定的优待,另一方面又是一巴掌抽在他们脸上,让匈奴人知道——哥虽然觉得咱们是亲戚,但你们也是坏亲戚,没有学好前,哥打人可是不会留情的!

    就像现在,夏义不就感激涕零了吗?

    至于,那北匈奴和西匈奴知道后有什么想法?

    那与刘彻何干?

    他们又没有跪下来!

    或许,等再过两三百年,当匈奴人彻底融入了中国之后,子孙后代,可能会重新给冒顿和老上做一个历史定位。

    但绝不是现在。

    现在,匈奴是汉室的敌人,冒顿和老上也是汉室大敌!

    对于敌人,必须冷酷无情,必须羞辱和打击!

    夏义却是高高兴兴的捧着刘彻的诏书回家去准备就国的事情。

    望着这货的背影,刘彻轻轻一笑,然后问道:“西匈奴来嫁的阏氏,如今已经到了那里了?”

    “回禀陛下,据说已经过了高阙,正在前往云中的路上……”一旁的宦官连忙报告。

    刘彻点点头。

    西匈奴这次送来的阏氏,据说貌美如花,有沉鱼落雁之姿。

    但这无所谓,刘彻真正的关注的是,这位阏氏嫁过来的时候,还带来了皋兰山!

    是的,按照刘彻与西匈奴的协议,皋兰山地域,应当在这位阏氏嫁来的同时,交割给汉室!

    皋兰山在哪里?

    打开地图,你就能看到。

    这是扼守着进出河西咽喉要道的战略重地!

    历史上,霍去病曾经在这里与匈奴展开了血战,据说战斗打的非常惨烈,打到最后,汉匈双方的士兵白刃相接,鲜血汇聚成血河,灌满了整个峡谷!

    而如今,这个战略要地,没费中国一兵一卒,匈奴人甚至搭上了一个妹子。

    这买卖值不值?

    对汉室来说是值的。

    对西匈奴来说也是值的。

    唯有北匈奴破口大骂,说且渠且雕难‘弃祖宗之地,奴颜婢膝,诚为贼奴也!’

    但且渠且雕难却非常满意。

    因为,这个地区,不过百余里,而且在西匈奴也算不得什么经济命脉和生死之地——现在假若汉军要攻击西匈奴,哪怕皋兰山再险要一百倍,也是白搭,连高阙都被汉军硬攻了下来,没有坚城依凭的皋兰山怎么挡得住汉军的攻势?

    而将此地作为和亲的礼物,送给汉室后,且渠且雕难换到了刘彻承诺加大供应‘逍遥散’以及准许西匈奴于汉室在边境榷市的许可。

    这无疑是救命的承诺!

    有了这个承诺,西匈奴的小政权,总算可以喘一口气,且渠且雕难也不需要再担心半夜被人割了脑袋了。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皋兰山,不是后世的那个皋兰山。

    后世的皋兰山在宁夏的兰州城外。

    而如今的皋兰山,则在甘肃境内,后世称之为合黎山,海拔约在一千三百米左右,是中国进出河西的咽喉要道,历史上张骞出塞,最先翻越的就是这座山,他也是在这里被匈奴人俘虏的。

    而汉室得到皋兰山的控制后,等于将领土向河西方向延伸了两三百里,直至历史上的张掖郡附近。

    再向前数百里,就可以见到浩瀚的居延泽了。

    西匈奴的这个决定,与战国时期,魏国对秦国割让河西地区是一样的性质。

    等而言之,实际上,现在汉军已经拿到了控制和宰割河西走廊的门票。

    刘彻已经计划好了,在当地建城、移民,同时封镇两位宗室和几个列侯,为将来全有河西做准备。

    至于且渠且雕难和他的西匈奴小政权,就姑且让他再逍遥几年好了。

    反正,刘彻一时半会,也不急于去拯救和解救自己的小舅子于单。

    想了想,刘彻就吩咐左右:“传朕的命令,遣宗正前往太原,迎接来嫁之公主,封其安义夫人!”

    “再遣大鸿胪及太常有司,前往皋兰山,代朕祭皋兰山山神……”刘彻又补充道。

    皋兰山既然已经是汉室疆域,那么,自然要按照传统去祭祀当地的山神。

    这是一种古老的仪式和习惯,从三王五帝开始,祭祀天下名川大泽就是统治者标识自己的领土的方式。

    “不知何时可祀昆仑啊……”刘彻悠悠的长叹一声。

    对帝王而言,毫无疑问,最高的荣誉,就是亲自封禅泰山和拜祭昆仑。

    封禅泰山是为了向天地表功,而拜祭昆仑,则是为了与三王五帝争辉。

    传说,三王五帝,都曾经踏足昆仑。

    神话之中,昆仑山更有着西王母的传说。

    假如封禅泰山,那是劳民伤财的话,那么拜祭昆仑,则毫无疑问是刘彻对全世界宣告,自己已经恢复了三王五帝威权的象征!

    更是寓意汉室登顶世界霸主,主宰地球的象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节 行动力爆表的商贾(1)

    归义单于夏义于元德七年春二月乙卯(十四日)受诏从长安出发,前往龙城。

    在经过了一个半月的跋涉后,这位归义单于在两千汉骑的保护下,进入了龙城。

    夏义的阵势非常庞大而威严。

    整个就国队伍,除了有两千骑兵之外,还有五千步卒,其中包括了三千陌刀兵。

    一路上寒光凌厉,军容鼎盛。

    沿途各部,闻者变色,见者惊心。

    纷纷心悦诚服的跪到草原两侧,恭迎伟大的单于入主他忠诚的龙城。

    一进入龙城,夏义首先就进驻了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单于宫。

    所谓单于宫,乃是汉军占领了龙城后,将原先龙城之内的中央建筑群(旧匈奴的祭天台和年老贵族赡养的穹庐群)改造为接近中原诸侯王王宫的宫殿。

    当然,这个宫殿现在还简陋的很。

    拢共就那么三五百间屋舍,没有花园,也没有画室、藏书阁和档案馆。

    整个单于宫,也没有什么人。

    除了几十个汉军从龙城找到的曾经服侍匈奴贵族的侍女外,连个宦官也无。

    可谓是一穷二白。

    但夏义却依然兴奋不已的将整个单于宫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然后坐在为他设计好的单于宝座上,眯着眼睛,幸福的呻吟起来。

    他抓着自己腰间,那颗象征着他身份与地位的单于印绶,重重的拍在案几上,模仿着中国诸侯王的模样,端坐己身,抬头挺胸,清了清嗓子,然后道:“寡人受命于天子,都此龙城,幸甚至哉!”

    “不过,龙城之名,颇患中国忌讳,寡人以为不妥,当更之……”

    一个中年文士模样打扮的男子拜道:“单于既有此意,臣以为,不若单于上书天子,请天子赐城名!”

    这人姓张名常,乃是夏义在长安混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挖到的谋士之一。

    也是夏义现在最重视的幕僚——此人曾经担任过汉室睢阳令,后来卷入了一件贪腐案,丢官弃职,只能回家种田。

    但他不甘心如此,于是跑去长安,想找个贵人投靠,从食客起步,想要卷土重来。

    但问题是——如今汉室的贵族士大夫们,武贵文贱。

    只爱那大丈夫,真英雄真豪杰。

    纵然是想培养谋士和幕僚,人家也希望是小鲜肉,这样更容易培养成为下一代的近臣。

    况且,这张常屁股不干净,即使有人动心,却也不愿意用他。

    答案很简单——三条腿蛤蟆或许不怎么好找,但两条腿的文人士大夫,却满大街都是。

    现在又不是战国之时,你读上几本书,就可以去什么平原君、孟尝君府上混吃等死了。

    如今是煌煌大汉,时人赞之曰:维天之命,於乎不显的大汉帝国,是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汉之命的伟大时代。

    在如此的伟大时代之中,文人已经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