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6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零一十三节 卫道的法家(1)

    未央宫。

    刘彻手里拿着一份刚刚从兰台转来的紧急奏疏。

    这份奏疏是两位《论语》博士以及几个长安的地方名流,以公车上书的行事,通过公车署传递的。

    这种奏疏,按照制度,必须直达君前,而且要第一时间呈递到皇帝面前。

    刘彻登基后更是强化了这个制度,规定,除此之外,地方三老以及特进元老、致仕两千石以上官吏的奏疏,也要依此办理,并且,兰台不得私自查阅,违者,以大不敬论罪!

    这个政策实施以来,广受好评。

    地方名流和士绅纷纷点赞,都说这是圣王之治,是广开言路的好事情。

    只是……

    刘彻拿着这个代表着‘人民的呼声’的奏疏,嘴角冷笑了两声。

    “蠢货!猪一样的队友!”然后,刘彻将这奏疏丢在自己案前:“不过,朕要感谢你们啊,没有你们,这御史们恐怕就要暴走了!”

    绣衣卫曝光后,刘彻就知道,肯定会引发士绅和官僚们的抗议和不满。

    甚至,会有无数文人士大夫,用各种手段抹黑和诋毁绣衣卫。

    这也是他过去一直藏着绣衣卫的原因。

    怕的就是御史们暴走。

    这次也是趁着大战之前的机会,才冒险让绣衣卫现世。

    毕竟,一个没几个人知道的强力部门,是没有什么威慑力的。

    明朝的锦衣卫为什么牛逼?

    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是皇帝的亲卫,宰了皇帝要震怒的。

    而绣衣卫,倘若没有人知道。

    那么,以后派他们出去办事,绣衣卫本身就要有危险了。

    这年头,死在荒郊野外的人,加起来,没有一万也没有八千。

    绣衣卫成立至今,已经有将近一百位优秀的探子,永久的失踪了。

    绣衣卫用尽了一切办法追查,却连他们的踪迹也找不到。

    这证明,有人将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抹杀掉了。

    至于是什么人?

    绣衣卫也没有头绪。

    毕竟,汉家在二三十年前,可是连关中都不安全,坐在县衙里办公的县令,也得小心自己的小命的危险时代。

    以至于,刘彻的祖父不得不调动军队,强力维持治安。

    杀了一个人头滚滚,才稳住了治安。

    即使如此,背地里的治安也依旧不是那么好。

    历史上,袁盎和数位两千石,在长安城里,被刺客刺杀,就很好的证明了——汉家的治安,远没有表面那么好。

    甚至,可能比想象中还要糟一些。

    旁的不说,若按照正常轨迹。

    此刻义纵还在河东郡当着‘绿林好汉’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呢!

    但绣衣卫要是一直这么下去,不明不白,还承担着高风险。

    绣衣卫估计要没什么士气了。

    更何况,特务机构,怎么可以藏着捏着呢?

    fbi、cia、克格勃、军情七处,这可都是声名赫赫,让人尿裤子的恐怖存在。

    特务的威力,有一半来自于其的震慑力。

    而绣衣卫一旦登台,反应最大的,必然是御史们。

    同行是冤家嘛!

    不怼个你死我活,御史们大概是不会罢休!

    但是……

    好在……

    所谓中日友好靠棒子,中棒友好靠霓虹。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事情或者人,能让原本是生死大仇的两个人或者势力,一下子就变成盟友。

    譬如,现在摆在刘彻案头的这份奏疏。

    写它的人,自以为政治正确。

    殊不知,它一定会激怒御史们,并且让御史们放下对准绣衣卫的枪口,转头来瞄准他们开火。

    “自秦世以来,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奸以待下,惧宰臣之不修,立监郡以董之……监察相思,人怀异心,上下殊务……今陛下又立绣衣卫,使人心失淳而相忌,臣等窃以为,大不妥!望陛下三思之!”

    刘彻念着这封奏疏里的内容,哈哈大笑。

    当然,奏疏里的话,自然是没有说错的——站在写这封奏疏的立场上来看,肯定是这样的。

    皇帝居然设置监督和监视机构来监察我们这些君子?

    皇帝居然怀疑我等君子也有私心?

    皇帝你要不要脸呢?我们这么纯洁可爱善良。

    我们的道德max,品行也是max好不好。

    皇帝你应该提倡大家都学习我们的道德和品行嘛。

    只要人民群众都变得跟我们一样,那法律啊刑罚啊,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声音,也都有这样的评论。

    反正,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士大夫官员,道德好,品行佳,不可能犯法和渎职的,假如犯法、渎职了,那他就肯定不是君子。

    因为君子不可能犯法、渎职!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测不准原理:一个自称君子的人犯法或者渎职前,我们无法确定他是真小人还是伪君子。这也被称为薛定谔的君子。

    自然,这个世界上也总会有几个真正的君子出现。

    然后这些‘君子’就会拿着那几个真君子当旗帜和榜样,继续忽悠人。

    可惜,这一套,刘彻根本不吃!

    他微微笑着,拿起一支笔,在这封奏疏上写下自己的意见:下御史!

    这很显然,就是要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了。

    论战斗力和喷人的功底,秦汉御史怕过谁?

    更别提,还有汉室当前头号大喷子晁错坐镇!

    刘彻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晁错火力全开,将这些家伙喷的妈妈都不认识了。

    更妙的是,经此一事,御史大夫衙门,立刻就成为了绣衣卫的保姆。

    想喷绣衣卫,先弄死御史大夫衙门的御史们再说!

    …………………………

    果不其然,刘彻批示‘下御史’,并将那封奏疏果真通过兰台,移交给御史大夫衙门,但却不发表任何意见后。

    整个御史大夫衙门上上下下,立刻就同仇敌忾了起来。

    “这些儒生,乃欲掘我等之根!”无数的御史气的头皮发麻。

    以至于,连绣衣卫有可能抢自己饭碗这种事情也先搁到一边。

    毕竟,绣衣卫只是想抢碗饭吃,而这些儒生和他们背后的官僚,是要来砸大家的饭碗的!

    于是,毫无意外的,当天晚上,晁错就奏疏以及御史中丞、御史丞和御史监等,纷纷上书。

    然后,廷尉赵禹以及廷尉诸曹也激动了起来。

    在法家眼里,这已经一场卫道之战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零一十四节 切割

    法家的反应,是如此的强烈而迅速。

    以至于当第二天,刘彻起床时,他的案前,就已经摆满了法家大臣的奏疏。

    上到御史大夫晁错,下至廷尉诸司曹的丞令。

    大凡有资格上书的,都上书了。

    甚至,法家的巨头们。

    如《商君书》博士张恢等,十几个博士官,也都通过公车署上书。

    刘彻翻了翻这些奏疏,然后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法家的战斗力,现在可以说是bug级别的。

    更别提,还有晁错坐镇。

    晁错的喷人功底,可是公认的强大!

    刘彻从案上找到晁错写的那篇奏疏,拿起来,看了好多次。

    每看一次,刘彻都忍不住笑一次。

    实在是——晁错的奏疏,写的太像后世的公知作文了。

    他在奏疏里说——那两个儒家博士,以及地方的名流,之所以上书给刘彻,是因为啊——彼等与狄山,皆友人也,乃欲围绣救狄!其心可诛!

    刘彻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到那些儒生脸上的表情了。

    因为,自由心证,或者说通过否定一个人的道德,进而否定此人的思想,再否定他的朋友们。

    这个套路,是儒家先发明的。

    儒家曾经用过这个套路,攻击过无数人。

    现在,被人拿着这个套路,反作用于己身。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也不知道儒生们会怎么应对?

    而且,围绣救狄,这个词语用的好!

    真是太形象了!

    狄山被捕的事情,也因此进入了刘彻的视线之中。

    想起这个狄山,刘彻就冷笑着道:“假如儒家都是狄贼这样的人,那儒家就没有必要留在这个世界上了!”

    刚刚好,刘彻的这句话,被趴在殿中的汲黯和颜异听了个正着。

    汲黯听了,是冷汗直冒。

    心中无比庆幸,黄老派这次没有人卷入‘阴与匈奴相通’的大案子里。

    不然的话……

    而颜异则是吓的赶紧叩首,拜道:“陛下,狄贼所为,非儒者之为也,其非真儒,乃诈儒!望陛下明察之!”

    好吧,一句话,就将狄山开除出了儒家的行列。

    以颜异现在的地位,他说的话,很大程度上,也能代表整个儒家的立场了。

    只是……

    “早干嘛去了?”刘彻在心里冷笑着。

    狄山的冒出,很难让刘彻不去想起儒生们在历朝历代的表演。

    在宋朝,他们各种拉后腿,各种给抗击外侮的军人和英雄抹黑。

    尤其是,文彦博和欧阳修,简直就是绝了。

    为了政争,将国家命运和生存当筹码。

    甚至于游戏!

    而两宋灭亡前夕,这些渣渣的表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明朝的东林党,更是让人捧腹。

    一个水太凉的典故,足以让刘彻对儒家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产生怀疑。

    当然,儒生里,也不乏真的英雄和勇士。

    无论是投笔从戎的班定远,还是坦然赴死的文天祥,都为儒生有所加分。

    只是,猪队友太多了!

    旁的不说,刘彻敢保证,在儒家内部,类似狄山这样的人,肯定是一抓一大把。

    这是儒家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天下士子,十人之中,有七人是儒生。

    人一多,不仅仅派系也多了起来。

    各种牛鬼蛇神也自然会跟着多起来。

    几十万儒生之中,出几百上千个败类,完全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刘彻一直觉得,中国的事情,只要管好了儒生,教育好了儒家,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大半。

    于是,刘彻决定,给儒家再加点压力。

    他站起身来,道:“果真如此吗?不见得吧!”

    “昔者晏子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荀子入秦,昭王也曰:儒者无益于人之国也!”

    “及朕之皇祖高皇帝,宁肯用高阳酒、徒,也不愿与儒者分说!”刘彻痛心疾首的道:“以往,朕不甚了了此中之因,今日才算明白了!此盖儒者皆严于律人,而属于律己,己身不修,何以齐家、治国,佐朕匡天下?”

    颜异听得冷汗直冒,几乎就要魂飞魄散!

    离开了皇帝信任和支持的学派,是个什么下场?

    旁的不用去看,就看看杨朱学派的尸体,还有现在几乎消踪匿迹的杂家,就知道厉害关系了。

    儒家诚然是很牛逼,生命力也顽强无比。

    但是……

    颜异自问,若当今天子真的要尽罢儒生。

    那么,不出二十年,儒家就要跟杨朱学派一样消亡了。

    “陛下!”颜异立刻叩首拜道:“臣愚以为陛下所言,或有些以偏概全……”

    “臣与臣之所奉之儒家之学,盖自仲尼以降,孜孜不倦,所求者,上佐君父,下安黎庶,致道三代也!儒,柔也,以柔济刚,而刚柔并济,是故法先王,隆礼仪,谨乎臣子而贵之于上,人主用之,则宣明大义,理顺阴阳!故仲尼曰: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今陛下以一狄山而不用儒家,岂非楚人买其珠于郑?”

    刘彻听了,呵呵一笑。

    所谓楚人买其珠于郑,这是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

    也是后世成语买椟还珠的来源。

    只是,你一个儒生,拿着法家的寓意来说事,也是绝了。

    不过,考虑到,现在诸子百家的交融之势,刘彻也就不在意。

    现在的儒生,不仅仅会应用法家的理论和学说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他们连黄老派和墨家的东西,也可以拿来用。

    而且,这个趋势,是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其实,现在的诸子百家的巨头们,谁要没在本业之余,兼修几门诸子之学,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

    譬如胡毋生,他除了《春秋》外,还兼修了《商君书》《韩非子》。

    董仲舒则还是大名鼎鼎的《道德经》《管子》等典籍方面的专家。

    至于胡毋生的弟子公孙弘,若刘彻没记错,他在拜入胡毋生门下前,是吕不韦的推崇者,他自学过《吕氏春秋》。

    基本上,曾经活跃于史书上的巨头们,人人都曾在本业外,兼修了他学。

    无论儒法,都是兼容并蓄。

    以他山之石,来攻我之玉!

    所以,在事实上,历史上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与其说是一次思想革命,不如说是一次政治斗争和清洗异己和不同意见的学术倾轧。

    不同意当政者的,统统被清洗掉了。

    “卿之言固然有理,但朕喜欢,听其言而观其行!”刘彻淡淡的道:“儒者,是朕之臣,诸夏之学,还是匈奴之臣,夷狄之学,朕还是要再看看的!华夷之辨,夷夏之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抓紧,谁不抓紧,谁就是天下之大敌,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诺!”颜异立刻叩首。

    然后,刘彻就走下台阶,道:“朕还要去石渠阁,与将军列侯,商议军国之事,卿等就先退下吧!”

    “诺!”汲黯与颜异都是大礼一拜。

    ………………………………

    当皇帝劳资公开喊话:你是想当朕的臣子还是匈奴的臣子之后。

    儒家各派,都是菊花一痒,脖子一凉。

    然后,他们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近日,吾有所闻,有巨鹿郡狄山者,诈称儒生,妖言惑众,鼓噪舆论,实可谓之贼也!”太学之中,胡毋生再次开炮,猛烈抨击狄山这个他见都没见过的儒生,并且毫不犹豫的将他开除出儒生的行列。

    “贼子自古以诈,伪做君子,徒行非法之事,其口称圣王,实则心无诸夏,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一个儒生,倘若连华夷之辨,夷夏之别,都不知道,何以谓之儒?”

    “彼谷梁,言必称贵义,却教出了狄山这样的贼臣,谷梁之诈伪,可见一斑!”

    胡毋生自是毫无压力的。

    因为那狄山是谷梁派的人,跟他公羊派本就是仇家。

    而且,对公羊派来说,主战和雪耻,是公羊派现在能兴盛发达的根本所在。

    自然,喷起来,胡毋生是神清气爽。

    就连素来不喜欢开喷的董仲舒,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明立场。

    董仲舒特意选了一个时机,在其前往某位列侯家赴宴时,在宴会上,公然宣称:“彼狄山,何以称儒?儒者,君之臣也。君臣父子,大义所在,其背主叛上,阴与匈奴交通,倒卖铁器、圣贤之书,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