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借口右贤王袭杀汉吏,侵略汉地。发动河南战役,彻底将匈奴在长城内的势力和跟匈奴眉来眼去的那些家伙连根拔起。

    从此,汉匈之间的地盘基本划定,至今没有改变。

    目前来说,汉室大约控制了河套地区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地盘,其中大部分在长城内或者在长城要塞的保护之中。

    但也有些突出部,暴露在辽阔的草原上。

    譬如马邑城,就是一个在秦长城范围之外的城市。

    历史上,小猪选择在马邑设伏,军臣最终识破。原因也在于此。

    看着挂在甘泉宫的寝殿墙壁上的那几幅巨大的木制地图,刘彻也是忍不住的吞了吞口水。

    自赵武灵王以来,河套,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牧大军和蒙恬大军,先后代表诸夏,统治着当地,威慑着草原上的蛮族,使之不敢南下牧马,更别说侵袭和骚扰汉地了。

    可惜,秦王朝崩溃后。河套地区就被匈奴人所夺。

    平城之战后,借助当时对匈奴的有利形势,汉军在匈奴的嘴里,强行夺回了云中郡。仅此一点,汝阴文候夏侯婴就足以名留青史。

    可以想象,当年夏侯婴,若是稍微怂一点,或者胆怯一点,不敢当着匈奴人的眼皮子底下。对陈烯和卢绾叛军下死手。

    今天的汉室,就将要面临无比庞大的外部威胁。

    没有云中郡的掩护,整个长城防线,就要退后一百里,重新构筑新的防线。

    甚至晋阳和太原,都可能成为前线。

    所以,民间亲切的尊称夏侯婴为滕公,在广大的北方地区,至今仍然有许多的滕公祀,香火祭祀,终汉不绝。

    有夏侯婴榜样在前,朝中大臣、将军,自然做梦都想要跟夏侯婴一样,名留青史,受万世香火祭祀。

    更何况,收复河套,意义重大。

    铁定能给家族和自身带来无穷的利益。

    保守估计,只要收复河套,汉室起码就要诞生十几位新列侯,同时还有更多的老牌列侯能借助此战的功绩,增加自己的封邑,权柄和地位。

    更能福及子孙。

    好处这么多,难怪朝臣和将军们群情激奋。

    主和派和绥靖派,几乎溃不成军。

    若换一个人,说不定,就会被朝臣和舆论的意见绑架,发动河套收复战役了。

    好在刘彻很清楚的知道。

    拿下河套,只会造成一个战术胜利和一定的战略优势以及先手。

    但却一定会激怒匈奴,使之同仇敌忾,掉头南下,汉匈大战,不可避免,一定会全面爆发。

    从新化到河套,在右北平到代北,整条长城,都会烽烟四起。

    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但问题就在于,目前的汉室和汉军,还不具备能跟匈奴决战,并且可以战而胜之的能力。

    所以,贸然发动河套战役,只会造成一个结果:汉匈战争,肯定会跟历史上一样,打成一个消耗战,持久战,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拉锯,根本分不出胜负。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汉军,会丧命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之中。

    而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汉室的经济和财政以及民生,肯定要被拖累。

    至于匈奴服软?

    呵呵……

    历史上,从马邑之谋后,匈奴经历了军臣、伊稚斜、乌维、儿单于、呴湖犁等九代单于,有过投降的吗?

    哪怕是在乌维死后,匈奴五年内换了三个单于的危险之时,匈奴人也依然选择继续作战。

    刘彻清楚的记得,历史上,在那个困难时期,匈奴人表现出了比中国儒家所说的忠贞之义还要团结的君臣关系——儿单于即位后,小猪派了两拨使者前去匈奴,一拨去给单于吊唁,一拨去给右贤王吊唁,企图离间匈奴君臣。

    但,当时的那位匈奴右贤王,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他将所有的汉使,全部送去给儿单于。

    这在以背叛和弑君作为传统的匈奴,是很难想象和极为特殊的例子。

    在那个时期的匈奴人,表现出了极高的团结和忠诚。

    面对一个这样的敌人,刘彻知道,要嘛不打,要打就必须速战速决。

    一战就打掉匈奴的脊梁骨,第二战就要上演漠北决战,第三战就要西进,断绝匈奴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然后收紧绳索,把匈奴人饿死在幕北。

    不能做到三战就灭匈奴,刘彻不会轻易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零七节 定策(1)

    然而,很多事情,刘彻都没办法跟自己的臣子说的太过仔细。

    就算说出去,估计信的人也没几个。

    就在刘彻伤脑筋的时候,来自新化城的报喜捷书,终于抵达了刘彻的御前。

    “一网获鱼近百石?”新化城的捷报,让刘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汉制,一石四钧,一钧三十斤,一石合一百二十汉斤。

    汉代的一斤,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半斤左右。

    换句话说,一石等于差不多后世的三十公斤左右。

    一百石,就差不多是三吨了!

    三吨鱼是什么概念?

    在后世的2013年,天朝年人均肉食消耗62公斤,其中鱼类消耗二十六公斤。

    目前汉室人口大约在四千万到五千万之间。

    平均人年肉食消耗可能不足一公斤。

    换句话说,假如新化城没有撒谎,那么,刘彻只要撒个两万次网,就能满足目前的全国肉食需求!

    要是能撒上十万次网,那就立刻能赶英超美,跑步进入三代之治。

    怎么想,都觉得,这个一网获鱼近百石,都不那么靠谱。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消息还是暂时转移了一下朝臣的注意力。

    毕竟,新化城那边,刘彻早就放过风了。

    那个地方的许多地区,都将作为列侯们的额外食邑之地。

    原本,很多列侯的印象中,新化那样的化外荒服,蛮夷之地,能有什么好东西?

    也就一个人参跟皮毛让人有些印象。

    但,天寒地冻的,谁愿意去?

    许多列侯都是准备把不受宠的儿子什么的往那边一扔,当个备胎和后手。

    但此刻,听说了新化城居然一网就从河里面捞上来差不多一百石鲜鱼。

    无数人都只觉得自己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直跳。

    肉这个东西,无论是什么肉。都是值钱的。

    哪怕是最粗鄙的猪肉,也要十钱一斤。渭河中的鲜鱼,在集市上,一斤至少五钱起。那还是杂鱼,若遇上特别适合做脍的大鱼,起码十五钱一斤起。

    再怎么样,那河里的鱼,晒干了卖到长安来。一斤鱼干也能卖个十钱吧?

    如今,粟米一石才五十多钱。

    一亩地一岁产出不过一百余钱,加上大豆、秸秆和干草什么的,收入撑死了也就两百钱。

    换句话说,若是自己家的封地毗邻那条产鱼的河流。

    一年下来,只要从河里扒拉上个千把石鱼,晒成鱼干,卖到内陆,一岁起码进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这可比得上一个食邑万户的大国岁入了!

    更别说。当地的山林中,还有人参、皮毛这样的特产,土地里也好歹能有些产出,林子里的木材,据说百年,千年的巨木,都很常见。

    这帐一算下来,许多列侯,都是喉咙猛咽口水。

    受此影响,对河套问题的关注。就开始下降了。

    满长安都在议论新化和那条一网就能捕鱼近百石的黑水河。

    但这个消息也就只能分散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墙头草和纯粹自私自利,只想捞好处的列侯和大臣。

    对于那些野心勃勃或者说,感觉自己身负使命的人来说,就算新化城那里发现一个储量百万吨的金矿。那又如何?

    后世的天朝,有将军说:宁可弯弯不长草,也要拿回弯弯岛。

    在如今,也有很多人,深深的明白,河套对于中国。对于汉室的重要性。

    后世的弯弯岛重要,那是因为它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扼住天朝挺进大洋的咽喉要地。

    而此时的河套,却比后世的弯弯,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意义更大。

    因为,长安到云中郡,走直道只要三天。

    换句话说,河套一天不收复,长安就一天还在匈奴骑兵的威胁之下,只要河套依然在匈奴手中,汉室就只能被动防守,没有主动攻击的能力。

    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或者统帅,敢冒着长安有失的风险,去草原上跟匈奴人刚正面。

    这从汉室的兵力部署上就能看出来。

    整个长城防线的重兵集群和预备队,几乎全部部署在云中、代北和陇右。

    历次战争与冲突的经验,也告诉汉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安和关中的安全。

    因此,新化的消息,只是让那些墙头草跟随大流的家伙稍微分心了。

    但以老丞相申屠嘉,曲周候俪寄、俞候栾布为首的主战派老将们,却依然不依不饶的继续来甘泉宫游说。

    尤其是申屠嘉,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又中过一次风,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

    可能是两三年,也可能明天就醒不过来了。

    这位十七岁就跟着高皇帝刘邦打天下,几乎参与了汉室立国以来的全部对匈奴战争的老将军,做梦都想着看到河套重回中国怀抱。

    用申屠嘉自己的话说是:朝闻王师复河,昔死可矣!

    对申屠嘉来说,只要亲眼看到,河套收复,那么就算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面对态度坚决的老将们还有群情激奋的将军们,刘彻没有办法。

    只能召开一次御前会议,来统一思想。

    于是,刘彻在七月十三日,于甘泉宫的北殿,召开了这次注定影响深远的军事会议。

    与会者,除了申屠嘉、俪寄、韩颓当等主战派外。

    还包括了主和派和绥靖派的大臣代表。

    以及,南北两军的校尉以上军官、丞相周亚夫为首的文职将军们。

    另外,羽林卫都尉义纵也被从云中郡调回,同时还有奉命回长安述职的云中郡郡守魏尚、陇右郡郡守张赫等数位边郡主官。

    同时,还有宗室的几位长者。

    一时间,甘泉宫中将星璀璨,名将如云。

    许多后世威名赫赫的大将、名将,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在人群里当个打酱油的路人甲乙丙丁。

    譬如李广只能坐在末席,当个背景。

    程不识,甚至连个位置都没有,只能跟着一帮校尉,站在殿中的两侧,充当酱油,若无意外,他连发言的机会都不会有。

    倒是,太史公司马迁,跟着他的老爹,坐在殿中的一块屏风后面。

    司马迁今年已经快六岁了,按照太史公家的传统,已经够资格,能跟随父亲,感受一下汉家威仪,为将来接班做准备。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零八节 定策(2)

    踏着台阶,刘彻一步步走到御座前。

    甘泉宫在本质上来说,只是皇室的度假避暑行宫。

    兼之,甘泉宫是在秦代的林光宫和甘泉前殿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重要的是,当时重修甘泉宫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汉室闹经济危机,关中斗米三千钱,丞相上朝都是坐牛车。

    所以,甘泉宫在重建时,基本上是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尽量利用秦代的完整宫殿设计以及材料。

    于是,甘泉宫就成为了汉室最随意的一个宫殿群。

    随意到什么程度?

    就在甘泉山的山脚下和旁边的山谷里,有一堆的列侯别苑。

    皇帝夏季来甘泉宫避暑,这些家伙也跟着跑过来泡温泉。

    前世,窦婴那个家伙就在刘荣自杀后,跑到甘泉山这里的别苑,闭门不出,号称要做隐士。

    但问题是——你要做隐士,去终南山啊,跑甘泉山做咩?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的额头上写了一行大字:我就是要让皇帝知道,他错了!

    然后,醒悟到这一点的窦婴,立刻就屁滚尿流的重新出来做事了。

    而具体到甘泉宫本身的设计布置,也同样随意的很。

    就拿皇帝的御座来说吧。

    北殿这里的御座,已经算是甘泉宫里最高的一个了。

    但也只有五五二十五阶的台阶。

    这对一个野心勃勃,想要彰显自己高大上的皇帝,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甘泉宫在历史上,在小猪时期,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

    山脚下跟山谷里的列侯们的违章建筑,基本全部被强拆。

    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明光宫、居室、通灵台以及皇家植物园——木园,也就是后世俗称的仙草园。

    但刘彻就无所谓了。

    他甚至觉得,甘泉宫这样的设计很好。

    能让皇帝与国家的统治阶级列侯们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也能随时随地的。在列侯们的中间掺沙子,保持皇帝对贵族们的控制。

    作为皇帝,可以远离群众,不知民间疾苦。但绝对不能远离大臣和贵族。

    一屁股坐到御座上,刘彻抬起头,看着满殿的武将列侯,对自己行礼参拜:“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免礼。平身,赐座!”刘彻淡淡的道,等到大臣们都坐好或者按着次序站好。

    刘彻才道:“近日以来,朕闻之,朝野多有舆论,谓之曰:匈奴即暴且虐,天必予大罚齑之,今匈奴西征,王师当出云中,复故秦赵之九原。上应天命,下合黎庶,朕今日命众卿前来,就是想听听,卿等的意见……”

    众臣闻言都是临襟正坐。

    自汉室立国以来,针对匈奴问题,召开过三次重要的御前军事会议。

    从战绩上来说,目前主战派以二比一的优势,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唯一输掉的那一次,还是在吕后时期。

    但。在实际上来说,主和派在过去三十年,才是朝野的主流。

    甚至就连天生狂热的喜好战争的列侯阶级们,也有许多坚定的反对对匈奴作战。

    在经历了平成之战后。汉军的缺点暴露无遗。

    庞大的笨重的步兵集群,机动性太差,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远远跟不上以骑兵为主的匈奴人。

    内线作战,还能依托城市和要塞,一旦出去跟匈奴人刚正面。就是送菜。

    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将军,都不会去打一场必输的战争。

    是以当初,在冒顿粗暴无理的挑衅和侮辱的时候,一向是大老粗的灌婴,强行给吕后泼冷水,打消了吕后的战争意图。

    那么问题来了,主战派到底是怎么赢下来另外两次的?

    答案很简单,皇帝亲自下场拉偏架,力排众议,以皇帝的威权,强行通过了战争决议。

    太宗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甚至穿上甲胄,配上天子剑,亲临军营,慰问士卒,鼓舞士气。

    能让皇帝做到这个地步,主和派的势力之强,可想而知。

    但如今的局势,却已经反转过来了。

    通过太宗和仁宗皇帝两代人三十年的积累。

    尤其是刘彻上台后这两年,不断的武装军队,加强军队的作战能力,扩建骑兵部队,广修马场。

    到现在为止,汉军已经拥有一支八万人的装备了马镫、马鞍以及马蹄铁的新式骑兵。

    尤其是夏胭脂嫁过来后,陪嫁来的奴隶和骑兵,教会了汉军几支主力,如何在草原上寻找水源,辨识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