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是记名弟子,人家都不乐意!

    因而,对王道来说,现在,再没有比他儿子入学这个事情更让他着急的了!

    看到王道停步,韩颓当连忙接着道:“不瞒王公,这个……鄙人与黄老先生有些交情在,若王公信得过鄙人,贵公子又心向黄老,那此事。就包在鄙人身上了!”

    王道闻言,黄老先生?

    当世黄老学的巨擘,姓黄的足有三五人之多。

    但在长安的,却只有两位。

    一位是东宫太皇太后的座上宾。朝廷的道德经博士黄丞。

    这位老先生年已八十,身份高贵,名望颇重,而且早就不收弟子了。

    剩下的就是这位黄老先生的师弟黄迁了。

    这位老先生虽然身份没有他师兄那么显耀,但也是当世黄老学公认的巨擘之一,更关键的是。这位老先生还是开门收徒的!

    只是……

    王道看着韩颓当,有些不太相信,道:“君侯这话当真?”

    韩颓当这时候是骑虎难下。

    还好,当年,朝野闹得沸沸扬扬的张释之去职案中,他卖过一个人情给那位黄老先生。

    再加上俪寄也还有些情分在,厚着脸皮去恳求,应该还是能搞定的。

    于是,韩颓当重重的点了点头。

    王道见了,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君侯就等着咱家的好消息罢!”

    天子生气了吗?

    以王道看来,其实并没有,至少没生韩颓当的气。

    因此,这个事情,他连嘴巴都不需要动一下,只要保持沉默,就能达到目标。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韩颓当闻言却是大喜,忙不迭的拍着胸膛道:“还请王公,多多美言!请王公转告陛下,臣颓当誓为陛下效死,粉身碎骨,以报汉家厚遇!这次臣自吴楚归来,特地为陛下选了数位东南佳丽,陛下若是有空,不妨再来臣府上坐坐……”

    在汉室,献美女给皇帝,确实是臣子进步的最快途径!

    所以,才有了幸臣这么个称呼。

    韩颓当想得清楚,身为匈奴降人,祖上还是跟高祖正面干过的叛臣后代,这辈子,他注定是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朝堂的九卿序列。

    只有拼命拍马屁,逢迎才有那么一点可能!

    …………………………………………

    刘彻回到宫中,不多时,俪寄的谢表就递了进来。

    刘彻翻着看了两眼,心中基本确定了,俪寄就是通过韩颓当来做的试探。

    将俪寄的奏疏隔到一边,刘彻知道,现在,俪寄刚刚立了大功,责罚都不好责罚。

    因此,只能拿自己的那帮外戚出气了。

    刘彻思量了一会,这一次,只怕是只能给粟家封个候,打发掉他们了。

    再拖下去,难保这帮逗比,又玩出什么花样来。

    找个借口,封个列侯,把他们打发得远远地,眼不见心为净,让地方官去头疼好了!

    于是,刘彻对王道吩咐道:“王道,你去长乐宫面见太皇太后,就说,朕欲封粟氏为列侯,请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商量商量,看看封个什么候比较好,朕,觉得清远候,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这就差直白的说,老子想把这帮逗比送到齐国去了。

    清远县,在齐国与胶东国的交接处。

    地方挺大,就是穷了点。

    “诺!”王道连忙恭身答应。

    正欲离开,却听天子又道:“你等会回来,替朕去趟石渠阁,将历代天子乡饮大秿的诏命,给朕找来!”

    所谓乡饮大秿,其实就是周代的乡饮酒礼的进化版本。

    马上就要举行考举了,这乡饮大秿礼,作为嘉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诺!”

    ps:  抱歉了~我这身体真差劲,一感冒就必然会引起支气管咳嗽,一咳起来就没玩没了,今天咳一整天,人都咳煞笔了~擦~在熬中药,明天应该不会这么咳了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

    乡饮酒礼,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

    最早能追溯到夏商时代,但有明确记载和制度仪式的乡饮酒制度,始于西周。

    《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乡饮酒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这里的所谓豆,并非指的豆子,而是西周的一种用于盛放肉酱与腌菜的器物,造型类似高足盘,中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简而易之,乡饮酒礼最初可能是我们的先人庆祝一年丰收,犒劳一年辛苦的原始礼仪。

    至西周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礼仪。

    《礼记:王制》中就说的很明白——(乡饮酒礼)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同样是礼记中的另一个篇章《地官》中的《党正》篇中说的更为详细: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说白了,乡饮酒礼在周室属于统治者借此强化自己统治地位,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礼仪。

    就跟后世天朝的党校,年年都要强调学习xx同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xx精神,为了xx目标而努力奋斗,但其实与会众人大都只是来嗨皮的……

    但是,时代在变化,礼仪也相应的开始了变化。

    经历了春秋战国后,到秦代,乡饮酒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秦作为一个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政权,痛恨一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秦律无所从不包,连老百姓吃饭睡觉喝酒交朋友都想管!

    譬如秦律规定:无故三人以上群饮者,罚金四两!

    在这样的局面下,周代的乡饮酒礼,在秦短暂的统治时期内,只办过一次,连马甲都换了,变成了所谓的大酺。

    所谓酺,通布。大酺的意思,就是王者布德于天下而令吏民合聚饮食之令。

    这样一来,乡饮酒礼就彻底的从之前的民间行为变成了国家的政治活动。

    汉承秦制,所谓汉律其实就是把秦律改了个名字换个记录的木头规格和行文方式。其他在最初大体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

    因而,实际上,最初的那十几年,刘邦与吕后的执政时期,对民间的私自聚会饮酒。是实现极为严格的管控制度的。

    即使到了今天,刘彻上台后,许多地方,对于民众私自聚会,依然十分敏感,动辄就是出动郡兵予以抓捕、处罚,基本上就跟后世的派出所抓赌抓嫖一样,在汉室,抓小老百姓小地主阶级私自聚会饮酒,也是大多数地方官府的创收项目之一。

    刘彻前世在河间为王。对这个现状是很了解的。

    要说普通百姓最痛恨的律法是那一条?

    这条禁饮令至少可以列入前三甲!

    当然,汉室天子不是秦代的那些榆木脑壳,不懂变通。

    有秦一代,总共只实行过一次大酺——那还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统一天下的那一年秦始皇下令为了庆祝统一四海而特许民间大酺。

    除此之外,一次也无。

    而汉室,则是每有嘉庆。

    譬如说皇帝登基,千秋,立后、立太子、太后寿,都会下令民间大酺。与君同庆。

    现在,摆在刘彻的面前,就是这些历代天子下令天下大酺的诏令和法令。

    从这些藏在石渠阁中的诏令和法令上就能看出来,汉室实现的大酺的传统。源自刘彻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即位的那一年。

    当年,这位从代王变成天子的新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在政治上开始展示他的声音。

    这道‘大酺令’可以算是这位天子早期政治举措的典范。

    刘彻审视着这道记载在竹简上的诏命。

    边看边点头,对他这样的新皇帝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学习素材。

    将这些诏书看完,刘彻就对王道吩咐:“去。请丞相、御史大夫入宫议政!”

    汉室实现的制度跟后世略有不同。

    后世,尤其是宋明的皇帝,几乎天天要上朝,但汉室的皇帝不用如此。

    一般来说,假如没有突发的重要事故,是五日一常朝,每逢朔月一大朝。

    剩下的时间,皇帝可以充分利用,游山玩水也好,嬉戏也罢,没人会有意见。

    前两天刚刚开过常朝会议,因此,今天并非上朝日,大臣们基本都在官衙处理政务。

    “诺!”

    王道领命离开后,刘彻就命人拿来一张纸,在其上草拟起了诏书,一边写,他还一边看自己祖父的那道诏命,进行参考。

    半个时辰后,当周亚夫与晁错出现在刘彻面前时,刘彻差不多将诏令的内容琢磨好了,初步写出了个条程。

    “陛下!”周亚夫与晁错联袂鞠躬,然后问道:“不知陛下唤臣等入宫有何差遣?”

    刘彻将手中的白纸命人递给周亚夫和晁错,道:“两位爱卿先看看朕的这道诏书草稿!”

    周亚夫与晁错恭敬的跪着接过递来的纸张,作为丞相周亚夫先看了一遍,然后递给晁错。

    花了大概一刻钟时间后,这两人才算看完。

    周亚夫与晁错对视一眼,然后两人都拜道:“陛下倡导孝梯,赤子之心,感人肺腑,臣亚夫等伏维顿首,为天下谢!”

    这封诏命,刘彻基本上就是对着他祖父当年的那封诏书,稍微变动后的产物。

    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刘彻点点头笑道:“吾汉家向来以孝治天下,既然丞相与御史大夫都称善,那这大酺诏书就这样了!”

    “来人!”刘彻命令道:“录诏!”

    一直站立在刘彻御阶上的几位尚书连忙走下台阶,匍匐在地,叩首道:“臣等在,请陛下喻示!”

    “朕闻之,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朕承先帝遗命,获保宗庙,至今以半岁有余,不时使人存问长老。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粥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俱为令!”刘彻早已打好腹稿。此刻慢慢道出,台下尚书连忙跪着用刀笔,将这诏命刻在竹简上。

    汉制,皇帝诏书或策书,都是一式三份。

    一份交给丞相、御史大夫。一份留存在石渠阁档案馆,作为备案,还有一份,则是交给受诏人或者执行该命令的官员、贵族、有关部门。

    任何诏书,假如,在石渠阁中没有备案。

    那么,就算是真的,那也是假的,不具备合法性。

    是以汉室对皇帝诏书的保管和存档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和制度。

    基本上每一份诏书,制定完成后都有专人保管、审查。

    为了防止万一。每个月,尚书台的尚书都会按照目录,逐一核查保管的诏书。

    这样的制度确保了没有人能伪造任何皇帝的诏命。

    同样,在这样的制度中,汉室不可能有什么密诏之类的玩意——即使有,只要石渠阁里没有备案的副诏,按照制度,就算是真的,就算皇帝也知道,那也是假的。

    前世。窦婴就是死于一封没有经过备案的诏书……

    不过话又说回来,老刘家用没有备案的诏书来忽悠臣子甚至捅臣子刀子这样的事情,做的很熟练。

    譬如枳候薄昭……

    谁又能证明,薄昭当初到底是矫诏呢?还是真有其诏?

    反正他人都死了。死无对证!

    尚书们录诏的速度比较慢,毕竟,用刀笔在竹简上以隶书刻录,有些困难。

    刘彻等了一会,等他们写完,才继续接着道:“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更赐帛人两锭,絮三斤!赐物及当禀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廧夫、令吏致!两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

    刘彻的这道诏书,在汉室,是政治正确再不过的命令了!

    以孝治天下,从皇帝到黎庶,人人都要以身作则,尊老养老。

    尤其是刘彻最后的那一段诏令,他这个皇帝亲自下令部署,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下达任务和命令。

    向所有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八十岁以上老人送温暖。

    这个温暖礼包的重量,可不轻!

    每人每月都是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若九十岁老人,额外增加帛布两匹,絮三斤,作为御寒衣物的原料。

    这样的赏赐不可谓不大手笔!

    就是后世天朝boss下基层送温暖也不过如此了!

    千万不要怀疑汉室官僚系统的效率和他们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力。

    不要忘了,汉室是在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整个汉室的民间行政机构和单位,基本就是照抄的秦代制度。

    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秦政权,将他的触角前所未有的深入到了民间村一级的行政单位,甚至直接具体到了户主本人。

    汉室也差不多,编户齐民的政策之下,没有人能逃脱官府的管控。

    因而,汉室政府实际上,已经能直接与地方最基层的村一级进行对话。

    譬如刘邦、太宗孝文皇帝,都曾经亲自召见民间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三老。

    一个基本的数据就能说明,汉室的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强了!

    刘彻手上有一册丞相府统计的天下人口数据,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天下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七百人,年七十以上受杖者两千八百二十三人’

    精确到个位数的受杖人,足以保证,汉室的行政控制能力,能超越除秦以为的所有中国封建王朝。

    因为,这些所谓的‘受杖人’,就是史书上的三老群体。

    这些人相当于汉室的人大代表,他们见官不拜,可以出入官衙,行走驰道不需忌讳,列市贾肆,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在汉室,唯一能与这帮人比特权的除了列侯阶级就是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定居关中的山东老兄弟了。

    到今天,列侯们半死不活,当初跟随刘邦入关从龙的山东老兄弟也死的死,病的病。

    在政治上,这些三老,就成了汉室政权的中坚力量。

    因为,这些受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按照刘邦定下的律法,想当三老,享受朝廷特权,得满足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

    在封建社会,这个条件其实就是限定了三老人选必须是地方宗族的族长或者比族长还牛逼的地方名望之士。

    这样的人基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熟知社会现实,不是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的军官,就是当过官,任过至少八百石以上实职的致仕官员。

    他们不是官员,但却属于官僚系统的一员!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汉室,其实,在骨子里依然是秦代的那个军国主义政体,只是温和了一些,隐晦了一些。

    但换汤不换药。

    历史上,一直要等昭宣之后,汉室才慢慢的变成了那个儒法为核心的政权,元成以后又堕落成官僚与地主的共同体。

    清楚了这些,就能明白,刘彻这道诏书的用意了。

    正如贾山当年所言:天子之尊,四海之内,其义莫不为臣。然养三老于大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饐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故以天子之尊,尊养三老,视孝也!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要统治稳固,就要收买这些三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