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山的老人和妇孺是先期,只要离开的人群多半是以家庭形式,他们家族中的男子会在最后批次离开,否则这些妇孺老人到山海关和永平一带时,家里没有壮劳力,就算分给荒地也没有能力开垦,这些地方连要饭逃荒也很困难,把人救出来再饿死,朝廷脸上也难看。好在山上只要留下少数精壮固守就可以,只要时间允许,会把多数家庭的壮年男子也都放出来。

    如果家中一个成年男子也没有的家庭,那就不如留在山上了。

    广宁失陷时是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大量的难民涌向山海关内,一直到永平和遵化乃至京师一带。

    就象沈阳和辽阳失陷时,大量的人逃往南四卫,南四卫失陷时,更多的人涌向海边,大量的人在逃难途中病死或饿死,也被后金追兵杀死,侥幸逃脱的要么被毛文龙收容,要么逃往朝鲜,还有相当的难民逃到了登莱一带。

    充斥在各地的辽民大量死去,死亡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妇孺,男子们也会死于各种原因,不过多半能存活下来。

    如果一群妇孺和老人中有壮年男子的亲人,存活的机会就大的多,反之就很可能是最早一批倒下的。

    生活在后世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正常的拥有朝廷和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国度,为什么容许自己的百姓死于战乱和逃亡的饥荒及疾病,可大明就是这样的国度,行政能力低下到可以忽略不计,不要说战乱带来的大量百姓死亡,就算是承平时节,一场瘟疫或是地震也能夺去大量百姓的生命,洪水,地震,瘟疫,大明朝廷对这些不仅是毫无办法,也根本没有解决这些灾难的**。

    从这一点来说,明朝扫荡了蒙元,但并没有解决这个落后文明入侵后带来的侵害,行政能力来说,大明不仅比不上前宋,比起隋唐时都差的很远。

    难民们开始互相搀扶着离开,往后的路程对他们来说就十分困难和艰辛了。

    最开始下车的老者突然转回头,对一个辎兵道:“军爷,多谢了。”

    “多谢军爷一路的照应。”

    “咱身上还有干粮,也是军爷们的恩典。”

    “听说和山上的成爷杨爷都是一家?等咱们安顿下来,给你们的东主张大人立长生牌位。”

    “在山上也受你们和裕升的照应,这才活了下来……咱没钱没地,也只能替张大人多抄些佛经,多念几声佛。”

    众人说着赞颂和感激的话语,渐渐离开。

    所有的辎兵心中的不满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沉默的看着这些离开的百姓,心中都有一种极为庆幸的感觉。

    ……

    一个时辰之后,有几十个骑兵策马在各处废村和镇子之间穿梭着。

    有一些村落和镇子已经有少量的居民出没,他们在这里以采摘野果和打猎为生,另外就是开垦了少量的荒地。

    宁远那里有更好的地和更安全的环境,不过相比较而言,很多辽民宁愿在锦州到广宁一带自己垦荒。

    这些人也成为几年后明军修复城池后入住城池的居民,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并没有死去,也没有成为建虏的俘虏变成奴隶。

    只是在宁锦之役之后,他们彻底断绝了希望,不再反抗,剃光头发留了辫子,变成了顺民。

    劫后余生的滋味使他们变得异常谨慎小心,除了少数人外,多半人看到车队和官兵的时候都选择了躲避。

    骑兵们四处奔走着,敲响手中的铜锣,开始呼喊这些村民出来帮助搬运粮食。

    骑兵们叫道:“搬十包粮给一升,搬百包粮给一石!”

    “绝不食言,我们不是朝廷,是和裕升商行的人。”

    由于十三山的事,还有和裕升在辽东广宁等处的经营,商行的名声要比朝廷响亮的多。最少有一点,百姓绝对会选择相信商行,而不是朝廷。

    在骑兵们不倦的努力下,天黑之前,方圆十来里的地方走出来好几千残留隐藏的居民。

 第七百八十三章 隘口

    明军把总闻讯赶来,制止道:“朝廷运粮是给十三山的军粮,和裕升不能擅自动用。”

    张春牛解释道:“我们用的粮食是自己车队携带的行粮,非是军粮。”

    “这怎么分的清楚?”把总摇头道:“恕下官不能同意。”

    张春牛没吭声,只是把手一挥。

    几十个铳手立刻将火铳对准了把总。

    把总和身边的明军立刻冒出冷汗,和裕升铳手的实力他们清楚的很。

    张春牛道:“退后!”

    所有明军立刻退的干干净净,把总勉强道:“此事既然这样,就得和裕升担这个责任。”

    张春牛冷笑一声,说道:“这是自然。”

    四周的百姓看的很清楚,待明军退后之后,所有人都涌进了粮储区,开始搬抬粮食。

    粮食是所有人活下去的希望,有了粮食的诱惑,比什么鼓动都强的多!

    这也是李平之早就盘算好的事,借此机会,不仅解决了劳力的问题,还可以借机扩大和裕升在辽西一带的影响力,一箭双雕!

    李平之对张春牛没有多谈这里的事,他道:“我们即刻押运粮队,往十三山行进。”

    ……

    运粮的大车队十分壮观!

    除了李平之等人设法在各处搜罗来的劳力,在山海关到宁远一线,到处都有大股的运粮车队和搬抬粮食的劳力。

    如果按朝廷的办法,要从京师搬粮上车,然后慢慢一路送到十三山,这种办法当然送不了几石粮食。

    在关外各处设立粮库,然后车队络绎不绝的运粮上车,前队送至返回就近的粮库再运,一部份运粮车不在前方,而是在后方不停的把后方粮库的粮食送往前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

    在送粮近十天后,十三山的军民已经出来一万多老弱妇孺,还有几千有家属的壮丁也随着家属下山。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果,孙承宗对此十分满意。

    对和裕升擅动军粮的事,孙承宗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毕竟距离十三山越近,调动人手前去也很困难,要额外支出很多费用不说,在动员上也很困难。

    百姓都是从各处逃出来的,几百里的路程看似不远,但荒芜片片,到处是废墟,白骨处处可见,这样的环境容易叫人失去平常心,容易草木皆兵。

    一直躲藏在这些地方的人,胆子反而大很多。

    孙承宗在幕僚们的簇拥下观看着十三山驿官道上的情形,他看到数千百姓不停的搬抬粮包和各种物资,经过这些天的好吃好喝,这些人比此前已经健壮了很多,脸上有一些红润之色,搬抬物品时也绝不惜力。

    他们每日都能得到好几十斤粮食的报酬,和裕升还供给饭食来恢复他们的体力,每个人都不惜力的做事,甚至有时候要和裕升的人安排他们休息。

    孙承宗若有所思的看着眼前的情形,捋着自己的大胡子,说道:“那个李平之能想到这样的办法,非凡俗之辈。”

    被孙承宗请过来为军前赞画的鹿善继笑着道:“阁部必定是动了爱才之念,学生也见过那李平之,果然少年不凡。可惜,学生试探过,想叫他留在辽西效力,已经被他断然拒绝。”

    鹿善继是孙承宗很重视的幕僚,果然事事走在前头。

    孙承宗心中不悦,他确实起了爱才之念,和裕升的人真是个个都是顶尖的人才,不过孙承宗不会用那些正经的商人和军人,倒是李平之听说是从学校里才出来,虽然没有功名,不过只要愿意上进,稍加历练和提点,功名不过寻常事,就算没有功名,茅元仪不也是一样做到了军前赞画?

    谁知那小子居然不识好歹,大好前程,自己轻轻放弃了。

    “也罢了。”孙承宗道:“告诉他们最新的军情了吗?”

    “已经说了。”一脸风霜色的祖大寿接话道:“已经有确切的消息,代善和阿敏就在回师途中,估计五六日后抵达义州卫至广宁。”

    孙承宗有些不安的道:“看来最多再运四五日粮便差不多了。”

    “阁部大人说的是。”满桂也道:“末将已经只留少数哨骑在外围,多半兵马开始回撤了。”

    “做的很对。”孙承宗肯定道:“方今不是与虏硬拼的时候,既然已经撤出近两万人,还送了大量粮食上山,诸位将军已经做的很好了。”

    历史上十三山只撤出六千人,孙承宗因此对王在晋等辽西的文武官员十分不满,天启皇帝心中也大为气愤,现在撤出两万人,又运上了大批粮食和物资,想来十三山又能坚守最少一年,明年再相机而定,是否继续援助。

    以孙承宗对东虏能力的了解,围困十三山的兵马断然无法久驻,一年之后,可能十三山之围自解。

    对上对下,也就完全可以交代了!

    “知会和裕升的人没有?”孙承宗又问道:“还有,他们已经运了多少粮食上去?”

    身形黑瘦,穿着的官袍也有些空旷的袁崇焕道:“下官此前问过,每日有三百余车直抵山下,大约是八千石到一万石粮运到山脚,近日听说堆积了一些,毕竟山道难行,山上人手虽足,但往返需要时间。目前来说,已经运了两万多石上山,尚有近两万石堆在山下。如果再运数日,最多再运一万石也就差不多了,否则堆在山脚,凭白便宜了东虏。”

    “五万石!”孙承宗面露满意之色,四周的人都一起微笑起来。

    有这五万石粮,再加上一些军需物资,山上听说还开垦了一些坡地,春夏时还有野菜干果一类补充,秋天可以打猎,看来两年内不必担心饥荒导致十三山失守了。

    “总是阁部大人运筹帷幄,”一个官员赞道:“上慰天子,下拯数万百姓的性命,有阁部大人督师蓟辽,真是我大明的幸事。”

    孙承宗没有出声,调转马头直接走了。

    那个官员愕然,众人都跟着一起往前,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有人才对那官员道:“老兄真是马屁拍到马脚上了,阁部大人对十三山之事毫无办法,还是和裕升的人做好了这件事,你老兄这么奉迎,岂不是当面揭短,真是不知所谓啊。”

    ……

    代善回师的事,其实还是十三山的人通知了明军将领。否则的话,以明军的情报水准,恐怕要东虏十分接近了才会看到踪迹。

    数日之后,新的消息传来,果然代善等人已经十分接近,在草原上的路程已经接近义州卫了。

    “代善还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赵立德汇报了最新的情报后,忍不住讥讽了一句。

    众人都是点头……代善这一次真是大赢家。

    十三山是皇太极坚持要打,结果不如人意。而代善父子叔侄几个直接打跨了内喀尔喀五部,同时威逼了阿鲁科尔沁各部和科尔沁各部,还有巴林,敖汉,奈曼等部前来会盟。

    这些部落,原本对林丹汗的忠心就十分有限了,而林丹汗倒行逆施,在炒花战败之后不仅不伸手援手,还趁机兼并了不少内喀尔喀五部的牧民,此事过后,各部对林丹汗更加失望,离心力更强,加上代善等人率领强兵在侧,这一次的会盟,声势更大,而林丹汗完全无力阻止各部与后金会盟。

    搞定了炒花,又在草原上武装游行和会盟,耽搁了近两个月时间后,代善等人终于率出征兵马分批返回。

    杨二拿铁夹子夹起一块烧红的木炭,将嘴里的烟管点燃烧,问道:“代善知不知道十三山的事?”

    看到他熟练的动作,和裕升的一群不抽烟的齐涮涮摇头……

    成方答道:“不太清楚,不过我心里总是有些怀疑,代善的动作不紧不慢的,完全不象是心急来驰援的感觉。”

    “不管怎样,他的大军不能飞过来。”李平之第一次参加这种高层会议,不过他神采飞扬,丝毫不怯场。当下接话道:“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尽可能的多运粮食上山。”

    “李兄弟这话说的很对。”成方表示赞同。

    杨二喷了口烟,他对李平之这种读书出来的小白脸总有骨子里的轻视和怀疑。他淡淡的道:“我们山上的人不论战兵辅兵,全部下来搬运粮食,戒备防御西隘口的责任,就由辎兵来负责吧。”

    “敢不从命。”张春牛拱手一礼,将责任接了下来。

    ……

    “轰隆隆……”

    天空响起了炸雷声,接着银蛇翻舞,地面上狂风大作,一股泥腥气扑面而来。

    张春牛和几个副手在十三山人员的带领下,在原本的女真人的阵地上重新修筑防御阵地。

    这里是十三山的山脚,左右两侧俱有官道,一条通往沙岭和西平堡等处,一直抵达三叉河的边河的各种军堡和驿传。

    另一条就直达广宁城,再转向锦州等处,是连接各驿传直达辽西的大道。

    这里当然是必争之地,除了辎兵大队的七百多人外,还有一个中队的战兵铳手也被划给张春牛指挥,八百一十多人,加上五十多辆大车和车上的一些轻型火器来做守备。

    在两个中队的辎兵的协助下,辎兵们构筑了一条涵盖官道两侧的防御阵线,利用后金兵挖掘出来的壕沟,放上一些拒马和鹿角,设立了几个箭楼,木栅,一条简单的防线就建立了起来。

    在修筑过程中,大量的车马还是源源不断的赶过来,山上的人手全部动员,一部份卸车,一部份搬运。

    ………………………………

    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这个月的全勤啊。

    带小儿子到医院挂水,这个点才回来,明天早七点还得起来送老大上学,当人家爸爸,容易吗?

 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

    张春牛喝水的时候,看到山道上蜿蜒向上的人群,山上缺乏必要的工具,连独轮小车也只有几十辆,大量的粮包和其余的物资都是用人力搬抬上去。

    也幸亏山上别的都缺,就是不差人手。

    半山腰处,有人起头开始唱起号子,古朴悠扬的号子声渐渐引起了众人的应和,整条山道上都是激昂又舒缓的和声。

    十三山上所有人的心气毫无疑问的十分高昂,士气很高。

    如果不是士气高昂,在老弱下山时会有相当大的麻烦。

    在壮丁们搬抬粮食上山时,还有老弱在陆续下山。山道很窄,而且容易下山的在西隘口只有这么一条,要从东口下山,还得绕道十来里,路也不好走,不如就在西隘口这里挤。

    可能在后世这里没准修了盘山公路,汽车上下都很快捷,但在这个时候,官道只能容纳一辆大车的宽度,四周全是深涧密林,山道蜿蜒曲折,九曲十八弯,还有一些坡口十分陡峭,在这种接近原始生态的大山里,谈不上生活质量,完全就是生存。

    下山的路崎岖难行,也使得十天下来才走了不到两万人,如果是平原大道,山上这十万人一下子能跑的精光,十天时间,最少也能跑出几百里路了。

    原本的山民就是迫不得已才上山的,不然的话底下有大片的平原可住,何必上山受这种苦。

    老弱们互相搀扶着下山,等汇集到千人左右的时候,会有运人的大车将他们带走,一路到十三山驿西边,叫这些人少走些路。

    在那里他们还会和家人中的男丁汇合,大家再一起继续往辽西走。

    张春牛原本对这些辽东人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什么都是明国人或是华夏一族,这个是谈不上的,只有谈同乡之谊,还分大同乡和小同乡,外地人死就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