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师1879-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可以顺畅运转的系统
拆分、重组,还有出售
明面上是为了应对英法的抵制和战后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约翰为了筹集大量的现金,亨特拉尔财团开始出售自己的优质资产,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电梯公司、日用品公司等,都在出售之列。而更多的无形资产,也就是专利和技术也被约翰卖了出去
在美国的历史上,1922年被称为奇迹之年
这一年年初,亨特拉尔石油公司宣布在德克萨斯发现了大油田,一个超级大油田这个消息立刻便轰动了全美,而就在第二天亨特拉尔财团与洛克菲勒财团发表声明,两大巨头将会合作开发德克萨斯大油田,并且大批亨特拉尔安保公司的人员将会前往德克萨斯州,保卫亨特拉尔财团的神圣财产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这些装备精良的保安们将会严厉打击盗油者
与此同时,洛克菲勒财团旗下六家石油公司派出了精干人马,数千人进驻德克萨斯,开始紧锣密鼓的开采油井,赚取这些液体黄金。1922年4月,第一口油井出油,1922年9月,七家石油公司的日开采量超过三万捅;1922年12月,亨特拉尔安保公司与盗油者发生冲突,七名盗油者被击毙,十四人受伤。1923年3月,安保公司与盗油者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洛克菲勒财团决定介入,同时国民警卫队宣布派遣四千人进入产油区;1923年7月,在十余次冲突中死亡一百二十余人之后,盗油者开始减少;1923年10月,日开采量超过二十万桶,美国油价大跌,政府开始出手干预,亨特拉尔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发表联合声明,将会有计划开采德克萨斯州的石油资源,维持油价稳定
这一年,为时两年的经济危机终于过去,美国迎来了十几年的黄金时代;这一年,亨特拉尔财团卖出了大批专利和技术,催生出了未来数十家伟大的公司比如说摩根财团筹建的哈斯门汽车公司,比如说麦吉尔飞机公司,比如说未来继续发展的耐克、阿迪达斯和德克斯电梯公司等等。有专人进行过统计,到了2010年的时候,光是在1922年从亨特拉尔财团分离出来的公司中,名列世界五百强的就多达六家,而因为亨特拉尔财团转让专利或以专利入股诞生的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数量更是高达十九家
第二十八章 投资
1922年年底,亨特拉尔财团彻底完成了重组。〃blank〃》
卖掉了所有非核心的公司,转让了大批的专利技术之后,约翰收获了多达八亿美元的现金。加上这些年尤其是一战中的收获,他手头上的现金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十亿美元这些现金全部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庞大的数字,震惊了美国政府
虽然因为没有上市的缘故,具体的金额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作为联邦体系下的银行,亨特拉尔银行必须要受到监管。因此当美国政府当然也是极少数人知道了约翰的财富数字之后,总统肯特先生立刻便来到了纽约,拜访他的幕后大金主
三十亿美元,几乎是美国gdp的二十分之一
在与总统先生经过了一番详谈之后,亨特拉尔银行开始大规模的调动这些资金,把它们送往远东和欧洲截止到1925年年底,二十二亿美元流入中国,还有六亿美元流入了德国
而早在1922年,中国政府就开始了他们的十年计划
利用亨特拉尔财团的这些资金,中国政府开始在基础建设上面大规模投资,一方面改善国内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战后的经济萧条。为此约翰甚至放弃了继续大规模资助留美学生们回国创业,除了保证出版和教育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发展之外,其他事项都只能在亨特拉尔银行远东分行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了。
庞大的计划,自然需要庞大的资金。
按照中国政府和亨特拉尔财团顾问们的计划,从1923年到1933年,中国计划修建最少两万公里铁路,十万公里公路,钢铁产量要提高到五百万吨以上,煤炭产量超过一亿吨,发电量超过三百亿千瓦时,汽车产量超过五万辆,飞机超过五百架,轮船三十万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
历史上到了1933年的时候,因为发展中的失误,中国的钢铁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煤炭产量虽然有两千多万吨,但是只有日本的一半;铁路每年只有一百多公里建成,汽车、飞机什么的更是想都别想。但是这个世界因为约翰的出现,钢铁、汽车、飞机和轮船什么的已经有很多留学生专家,只要有了资金和设备就能生产,煤炭、电力等产量也比历史同期至少高五倍
如果能够完成的话,1933年的中国钢铁和煤炭产量将会达到美国19世纪末的水平,发电量和汽车产量达到美国1914年的水平。至于说铁路和公路的话差距有些大,不太好比较,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能完成这些计划,中国再也不用顾忌自己东边的那个国家了
这样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日本。
有了这样的基础和实力,到了1929年的时候,中国才有一定的能力应对大萧条的冲击,甚至借机迎来自己的崛起良机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美国一道,成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除了远东中国,还有六亿美元被约翰投向德国。
1923年年初,约翰亨特拉尔亲自前往欧洲,与德国政府签订了庞大的投资计划。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亨特拉尔财团将以低价提供矿产资源、机器设备等物资,帮助德国重建工业体系;与此同时,亨特拉尔财团将以低价向德国提供粮食等农产品以及各种日用品,帮助德国人回复正常生活。但是作为回报,德国必须提供先进的机械、光学仪器、化工等技术,并允许亨特拉尔财团招聘大量的教师和技术工人前往远东工作。
在亨特拉尔财团的帮助下,德国开始恢复元气了。
原本就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人才,有了资金和资源之后,德国人趁机更新了那些被协约国抢走的机器设备,提高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反而大幅度增加了竞争力。而且通过与亨特拉尔财团的交流,德国人也得到了他们迫切需要的技术,比如汽车、无线电、飞机等等,生产出的产品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尤其是那些原本属于同盟的国家
当然在得到的同时,德国人也付出了许多。
长期以来积累的各项技术、专利,迅速弥补了亨特拉尔财团的短板,并被他们同时送往中国的分公司。同时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和薪水,在亨特拉尔财团高昂薪水的诱惑下,大约四万名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德国人离开了祖国,少部分前往北美,加入亨特拉尔财团,大部分则前往远东。优秀的教师们成为各个高校、中小学和技工学校的老师,开始至少五年的教学生涯;而数量更多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则加入建设大军,奔波在铁路、发电厂、钢铁厂、煤矿等工地上
所有这些,都是明面上的。
在暗地里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至少三千名顶尖人才奔赴远东,他们加入了中国人开办的武器制造公司、坦克工厂、飞机工厂,还有规模最大的五大造船厂。在中国公司工作,指导中国学生们学习的同时,这些人也和中国人一起合作,开始研究下一代的飞机、坦克和战舰,试图利用中国人的资金为将来的德国服务
德国人的加入,立刻解了中国的燃眉之急。
20世纪初的德国,无疑拥有着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如果不是约翰的先知先觉,想要在飞机、坦克等领域领先德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虽然有了过去二十年中大量的留学生人才,但是对于庞大的中国和同样庞大的十年计划来说,这些人才还是太少了。超过三万名德国人才的加盟,毫无疑问大大缓解了这种困境。中国所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每人每年一千多美元的薪水而已这些钱甚至不需要中国政府给,而是由亨特拉尔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发放。
数字虽然很庞大,但是在约翰看来是绝对值得的。
五年的时间,这些德国人给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同样是这五年的时间,德国人挣到了上亿美元的薪水送回德国,养活家人的同时也给德国补充了一些元气,同时一些精英们也维持住了自己的水平,帮助中国人发展造船、军工的同时,也避开了战后对德备的制裁,让他们挽回了许多时间
第二十九章 大萧条
从1922到1930,全世界都是一片繁荣。〃blank〃》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让全世界迎来海军假日时代。从军备竞赛中脱身出来,除了英国经济一直没什么起色之外,其他各国都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就连战后受到了制裁的德国也不例外。
美国、中国和德国,成为了这十年的胜利者。
中国从1922年开始了大规模建设,从钢铁到水利,从电力到造船,从遍地开花的轻工业到精工制造的军工业,一如历史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样,艰辛而快速的发展着。凭借着亨特拉尔财团的帮助和中国人的辛勤劳动,1930年的时候他们就完成了十年计划的目标,创造了另一个美国奇迹
美国人自不必说,战争收益和信贷消费让他们飞上了天空,而充满活力的发明创造让他们不断增强,甩开欧洲越来越远了。
法国人靠着战争赔款做起了高利贷的生意,加上他们在世界各地广阔的殖民地,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就连战败的德国人,也成为了赢家。更新换代的设备和技术,让他们的产品充满了竞争力,慢慢在英法的重压下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国家的力量在不断的恢复、增长,民间的科技水平也没有随着战争失败而落后,反而在某些人的刺激下不断前行。
列强中比较失意的,是日不落帝国和大日本帝国。
英国人的工业实力一直在衰落,有了殖民地的庞大市场,资本家们不愿意更新设备和技术,而战后各方面的庞大压力也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日本人在失去了大陆市场之后,同样也被大陆庞大的陆军力量所惊吓,一度拼命的发展他们的飞机和坦克,直到1925年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只不过这个时候一战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而因为发展军备失去的时间已经再也无法找回,随着中国十年计划的推进,他们在工业力量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唯一占据优势的海军,也在大量的德国人抵达中国之后,差距变得没有那么惊人了
不过表现最为出色的,依然是庞大无匹的亨特拉尔财团
1926年,亨特拉尔广播公司第一台商用七英寸电视机研制成功,1929年成本降低到四百美元一台,发布后立刻轰动全美;1930年10,第一个电视广播系统在纽约建成,一千四百名亨特拉尔财团的员工们观赏了第一个新闻节目、第一个音乐节目,第一个超短电视剧,第一个谈话类财经节目,第一个商业广告
1925年,亨特拉尔化工研制出氟利昂,新式冰箱的发明水到渠成。1926年,亨特拉尔实验室发明磁带录音机和复印机,1927年,亨特拉尔电器公司成立,从此电视机、电冰箱和汽车一样,成为美国富裕阶级的标配。
1930年2月,亨特拉尔化工发明尼龙。同年4月的纽约街头,五名模特向世人展示了尼龙制成的丝袜,再次引发轰动。短短一年之后,亨特拉尔化工生产的尼龙丝袜遍及美国,并且远销欧洲和远东,为他们带来了庞大无比的利润
无数足以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从亨特拉尔的实验室走向工厂,然后成为千家万户的一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亨特拉尔财团再一次像战争发生前那样的爆发了,他们拼命地扩大生产,满足着无数人的需要。
这些是广为人知,还有很多是普通人不知晓的。
鉴于亨特拉尔财团武器公司在战争中的惊人表现,美国政府加大了对他们的监管。无论连任的肯特还是1929年上台的另外一位总统阿肯斯特先生,都不允许他们游离在军队的监管之外。所以当亨特拉尔系列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一再突破极限,当他们的新型坦克在试验场奔驰,当第一艘排水量超过六万吨,可以容纳超过一百架飞机的航空母舰完成设计,却碍于条约无法生产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一战中威名赫赫的亨特拉尔财团依然处于世界军备的巅峰
在世界一片喧闹声中,1930年到了。
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萧条迟到了,但是它没有打算缺席这个世界,于是在1930年的5月,它最终还是迈着坚定的脚步来了。
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崩盘了。
所有的银行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挤兑风潮,绝大多数银行都遭到了重击在一战结束后的十年中,美国依靠每年十几亿美元的对外贷款和投资维持着繁荣的景象,而过度贷款是这个时代美国银行的普遍特征。唯有亨特拉尔银行在约翰的命令下,一直持着稳重的政策,并且从两三年前就开始收缩、收回贷款,储备了巨量的现金
一直保持稳健政策的亨特拉尔银行和亨特拉尔保险公司,成为了危机中唯一的亮点。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亨特拉尔财团旗下的其他公司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包括亨特拉尔汽车、亨特拉尔化工等超级明星企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原本畅销的产品开始积压,部分已经卖出去的货物无法收回货款,同时还有更多下了订单的客户宁愿支付违约金也要取消订单
到了1931年春天,亨特拉尔财团旗下各家公司开始大规模减产。
尤其是那些生产汽车、冰箱、电视和录音机等“奢侈品”的工厂,更是除了少部分工人之外,其他大部分都被勒令开始休长假。只不过和其他工厂相比,亨特拉尔财团的工厂更加有人情味一些,即使对于这些休长假的工人,工厂也会给一些微薄的收入,再加上从1924年开始实施的强制储蓄和保险政策,保证他们可以用最低的生活水准度过这艰难的五年。这种极具人情味的行为,被其他工厂工人们深深羡慕的同时,也让亨特拉尔财团成为了最佳雇主的代表。
随后在1931年夏天,亨特拉尔财团开始在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救济行动。
无数原本要被农场主们烧掉、扔掉的农产品,被亨特拉尔财团低价购买,然后运到城市中,数以千计的救济站被他们建起来,向那些乞讨者、破产者们进行施舍。短短一年的时间,亨特拉尔财团就在这项工作上投入了两千三百万美元
庞大的救济行动,当然也给亨特拉尔财团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因为亨特拉尔财团在一战中的巨大获利招致了许多敌人,同时民众们也多有不满,因此舆论和民间都时常抨击,即使战争过去了十几年也没有彻底消停下来。但是这次亨特拉尔财团在危机中的表现却让很多人扭转了态度,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原本就已经处在巅峰的声望条,瞬间又加长了不少
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除了计划体制下的苏联之外,从日本到英国,从法国到德国,1930年和1931年都先后进入到了危机状态并不断深入。不同的国家受到的伤害不同,英法因为有庞大的殖民地还好,但是像德国、奥地利和日本这样的国家,瞬间便被扔进了地狱之中。
从一战时起,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