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师1879-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不用了”
听到约翰这番话后伍连德顿时一惊,连忙慌乱的摆起了双手。
第一次见面,伍连德本来就对拜访这位世界最顶级的医师有些忐忑,此时哪敢去要人家送茶叶
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显赫了
这次应邀来见约翰之前,伍连德可是从颜福庆那里好好了解了一下亨特拉尔先生的情况。他是1879年生人,但是据颜福庆所说,自己出生后不久亨特拉尔先生就发明了自行车和蓄电池,然后前往柏林留学,再然后就是改良外科消毒技术,完善阑尾切除术,进而发明阿司匹林和磺胺,发现维生素,然后回纽约创办亨特拉尔综合医院和医学院,发现x光等等。捎带脚的,亨特拉尔先生还发明了汽车、无线电、交流电和飞机等等
原谅颜福庆吧,他把这些功劳全都堆到了自己老师身上。
这辉煌的履历曾经一度让伍连德认为自己是在听神话故事,但是短暂的震惊过后,他就明白这一切都是真的。毕竟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伍连德很清楚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都是真实存在的,亨特拉尔银行、洋行和出版社在国内也是大名鼎鼎,风头极盛
因此对于亨特拉尔邀请自己前来的目的,伍连德一直都有些忐忑不安。
这种不安反应到身上,就是进门后浑身僵直,心跳如鼓,典型的去见大人物之前的反应。不过这会儿伍连德忍不住看了看颜福庆,心中泛起了一种怪异的感觉。他当然知道颜福庆曾经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学生,但是这位比自己还小了三岁的家伙竟然敢直接开口要老师的茶叶,是不是说明这位亨特拉尔先生是位脾气很好的洋人呢,应该会不太难打交道吧
“哈哈,放心吧星联兄”
冲着伍连德眨了眨眼睛,颜福庆哈哈笑道:“这东西虽然价格不菲,但是对老师来说还真是算不了什么你就放心的拿吧”
虽然依然是连声不敢,但是莫名其妙的,伍连德原本紧张的心情突然放松了不少。
“嘿嘿”
颜福庆当然也发现了伍连德表情的变化,心中顿时忍不住得意的一笑。他知道这位老师一项平易近人,尤其是对待医师同行和中国人,更是从来都不会端什么架子。只不过可惜这一点伍连德不知道,因此为了缓和自己同胞紧张的情绪,颜福庆这才特意开了个小玩笑,找约翰讨要茶叶,现在看看效果似乎还不错
对于眼前的情形,约翰当然是非常满意。
在他对于未来的很多计划里,无论颜福庆还是伍连德,都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他不希望伍连德把自己当成什么大人物,一直抱着敬畏的心态来相处,这样才方便双方进行交流沟通
想到这里约翰微微一笑,站起身冲着方便的一角招了招手,一个早就等候着的年轻白人立刻迈步走了过来。
“伍先生,克卿,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个人”
等那个年轻白人走到了身边之后,约翰微微一笑道:“这位是爱因海尔亨特先生,上海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即将上任的总经理,也是你们未来的亲密伙伴”
1912年1月9日,伍连德从东北抵达了上海。
本来在东北筹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及附属医院的伍连德,是没有时间和心情前来上海的。但是当他知道邀请者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之后,立刻便抛下手中的一切事物,兴冲冲的来到了上海,拜会这位世界公认的医学大师。
到火车站接他的,是湘雅的颜福庆颜克卿。
关于颜福庆这个人伍连德当然也听说过,毕竟这个时代中国的西医圈子就那么大,聊聊百八十名医师,稍有点能力的自然都相互知晓。颜福庆毕业于亨特拉尔大学,又在亨特拉尔综合医院工作了三年,期间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在外科学界也算是小有声望,伍连德自然是听说过的。
两人一见,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随后在拜访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时候,颜福庆和伍连德两人又见到了一位三十六岁的年轻白人爱因海尔亨特先生以前纽约亨特拉尔制药的一名高级主管,即将成立的上海亨特拉尔制药公司总经理。
此时此刻两人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次会面的重要性
事实上在场的四人当中,唯有约翰亨特拉尔一人明白,自己在中国医学领域布局的三位重要人物全都到了。只不过他同样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三个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人,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将会给中国医学的发展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
第三十八章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老师”
看着一脸笑容的约翰,颜福庆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儿不够用了,不解的问道:“我有点儿不太明白,您让我从香港一直跟到了上海,一直等到星联兄从东北赶来这里,又突然告诉我们会在上海成立一家制药公司,由这位亨特先生担任总经理您到底是在计划着什么”
听了颜福庆这句问题,伍连德和年轻白人的目光同时看了过去。〃blank〃》
他们也有些不明白约翰的意思,尤其是这位爱因海尔亨特先生,在纽约的工作本来好好地,正做着几年后掌控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美梦,突然被一个命令调来了远东,而且在上面的强烈要求之下,甚至把妻儿都带了过来
说心里不失落,那绝对是扯淡啊
“先生们”
在六道灼热的目光注视下,约翰微微一笑道:“不要着急,先坐下喝杯茶,我们今天有的是时间慢慢谈”
上茶,喝茶,寒暄。
半个小时之后,三个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相互间也熟悉了。颜福庆是1882年生人,今年30岁,伍连德是1879年生人,今年33岁,爱因海尔亨特1876年生人,今年36岁,而且三人都有着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经历,有着共同话题,在约翰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下,很快就对其他两人产生了好感。
“呵呵,不错”
看着爱因海尔和颜福庆两人笑谈甚欢的样子,约翰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初挑选人来东方的时候,约翰就特意交代过一定要选对中国人没有偏见的,在他看来能力高低还在其次,关键是一定要能够在中国长久的干下去,所以对人品和性格更为重要。现在看起来,挑选的这个人还真是不错
谈天说地,不知不觉就是中午了。
于是在苏力的操持之下,一桌热气腾腾的中华美食被摆上了餐桌。亨特拉尔先生待客,自然是丰盛异常,尤其是苏力的手艺更是让颜福庆等三人赞不绝口。
“呵呵,这其中味精的功劳很大。”
享受完了午餐之后,约翰擦了擦嘴笑道:“一种从海带中被发现,然后从植物中提出来的物质,可以大幅度提高食物的鲜味很神奇,不是吗虽然我很少吃这种东西,但是在东亚味精现在是畅销品,就像阿司匹林和磺胺一样,可以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嗯。”
听到约翰的话之后,三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原本的历史上德国人发现了谷氨酸,然后日本人把它们应用到食物上,开创了味之素的辉煌。后来中国人吴蕴初改良了生产方法,并且授权国内所有的工厂免费使用专利,最终趁着反日的东风将味之素彻底打压了下去。但是在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日本人什么事儿了,亨特拉尔化工早早就发现了谷氨酸,并且大规模生产,如今基本上已经独霸了整个市场,尤其是在东亚更是他们的地盘
仅此一项,约翰每年就可进账数十万美元之多。
要不然你以为约翰怎么在中国能投资这么多距离1914年可不远了,他在美国的产业都在急速的扩张之中,每年能投到中国来的闲钱可不多,所以前几年日俄战争和橡胶股票风波,后来的辛亥革命打捞一笔,再加上味精之类的新奇发明以及中国建成的那些产业,才撑得起如此庞大的投资
一直到客厅里坐下,三人都在细细琢磨着约翰的话。
他们知道亨特拉尔先生的话恐怕不是随随便便说的,因为无论语气还是表情,明显就是让他们去思考的意思。只不过除了颜福庆隐隐有些想法之外,另外两人还是摸不着什么头绪。
不久之后,又一壶刚泡好的茶送了上来。
不过这一次约翰没有再招呼三人喝茶,而是双眼一眯,脸上的表情变得郑重了起来:“先生们,我想你们都知道,我在中国有很庞大的产业,有着最大的银行和洋行,还有最大的出版社我想你们同样也应该知道,我在中国建起了三所大学,二十多索技工学校和上百所中小学,同时还每年资助数百名幼童留美,以及上千名学生出国留学”
三个人都知道,亨特拉尔先生说的都是事实。
对此爱因海尔和颜福庆当然是最清楚的,就连伍连德也不陌生,毕竟他在东北的时间不短,最清楚亨特拉尔银行在那里的影响力了。从当年的日俄战争开始,东北的老百姓就对亨特拉尔银行感恩戴德,后来鼠疫大爆发的时候,亨特拉尔财团援助的物资更是救了上万人的性命
“或许有人会怀疑,一个美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稍稍停顿了一下,约翰动容的说道:“这一切,都因为我曾经在这个国家生活过当年在我母亲最艰难的时刻,这个国家收留了她,并给了她和我生存下去的机会所以当我成功了之后,无数次的问自己应该如何回报这个国家和帮助过我的中国人”
说起这些话的时候,约翰眼睛都没眨一下
收留啊,帮助啊什么,当然都是在瞎扯淡。当年伊丽莎白在中国的时候永远都是深居简出,几乎从未和国人接触过;而且一个白种女人带着一个孩子生活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会把她们当成怪物一样远离,这一点约翰的记忆是不会错的。
但是
看着三人了然的表情,约翰对自己的演技非常的满意。
反正对他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理由而已。就像洛克菲勒掏出了对外最大的援助金额,投资了协和医学院一样,谁去管他的初衷是什么约翰只要自己承认自己中国人的灵魂,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个国家就足够了。
所以
“所以我决定,在我最擅长的领域帮助这个国家”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面色郑重的沉声道:“因此在未来的十年间,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力量,帮助这个国家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医师组织,建成一家制药厂,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至少十家医学院,和至少一百家医院,全力以赴帮助他们建立现代的医学教育体系”
昨天晚上太困了,现在补一下。
第三十九章 计划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命题。〃blank〃》
哪怕对于1912年的美国来说,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只是改进本国的医学教育体系都很难,否则的话,佛来克斯纳报告出台之后,美国人也无需花费数十年的努力,投入无可计数的金钱来实现它。
而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面,所谓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在听了约翰的这番话之后,颜福庆和伍连德两人心潮翻涌,脸上露出了欣喜、兴奋和激动的神色,而爱因海尔则是瞪大了双眼,就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事实上,约翰这番话确实让他无法相信
爱因海尔本人对中国并没有太深的偏见,否则也不会被选中来中国担任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总经理。但是作为一个明白人,他很清楚如果要做到约翰所说的话,所需的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投入,无数人才的培养,以及面临数之不尽的困难
一时间,爱因海尔有些被吓到了。
“先生们,我知道这很艰难”
微微一笑,约翰淡然道:“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我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医学教育体系甚至会更加容易,至少要比美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更加容易一张白纸好作画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吧”
“不错”
听到这里的时候,颜福庆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虽然这两年在长沙筹备医学院的时候,颜福庆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可以说辛苦非常,但是现在回头想一想的话,就像亨特拉尔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他有了足够的资金和人才,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筹备中的琐事和漫长的等待罢了。而且将来学校建成之后,颜福庆想要全面推行亨特拉尔体系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容易,一方面因为投资的缘故他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另外一方面像爱德华胡美这些耶鲁的毕业生们也不会成为阻碍,毕竟耶鲁大学医学院现在也是亨特拉尔体系的一员。
但是在美国,肯定会更加的艰难。
颜福庆毕业于亨特拉尔医学院,他很清楚在美国哪怕有了约翰、总统、国会和各大基金会的支持,佛来克斯纳报告所提的建议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实现的。因为除了东北十校之外,大多数医学院并没有任何这套理念,尤其是那些小型的死人医学院,想要让他们放弃赚钱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办学标准实在是太困难了。
但是这所有的困难,在中国根本就不是事儿
刚刚从封建统治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现阶段根本就无所谓什么医学教育体系。除了传统师徒制的传统医学之外,全国也只有寥寥几所医学院,近代史上很多医学院都还没有出现,甚至还没有筹备。因此在这个时候,谁出钱建学校谁就有资格制定规矩,如果亨特拉尔先生真像刚才所说的那样,能尽快的建起十所医学院和一百所医院的话
掌控如此多的医学院和医院,基本上就掌控了中国医学教育的话语权了
爱因海尔此时明显也想到了这些,皱了皱眉头说道:“先生,我大致明白您的意思了,但是筹建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比较容易,毕竟那是赚钱的买卖,只要有足够的熟练工人就可以尽快建起了,而且未来也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但是筹建如此多的医学院和医院,需要的可是一笔极为庞大的资金”
由不得爱因海尔质疑,实在是这笔钱太过庞大了
如果想要贯彻亨特拉尔体系的教育理念,一所保证规模的医学院投入巨大,哪怕中国的地皮和建设成本再低,但是教学仪器不能省,学校的硬件投入不能省,优秀的教师不能省,这些投入也要百万美元,十所学校就是上千万美元一座医院的话,规模不大的医院就按十万美元计算,一百所也要上千万美元,如果再加上医师、护士以及各类辅助人员的开销,以及未来维持这些医学院和医院运营的开销,保守估计,十年内需要的投资不会低于五千万美元十年后哪怕所有的医学院和医院全部落成,并且医院能够自负盈亏的话,十五所医学院的运营费用也不会低于两百万美元
如果约翰听到爱因海尔计算的数字,肯定会立刻嗤之以鼻。
这家伙以为自己计算出来的数字很吓人,实际上约翰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有多么艰巨在未来的四十年间,洛克菲勒基金会光在协和一家的总投资就高达五六千万美元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并且协和也位于亚洲顶级,但是也充分说明了医学教育的巨大投入,更何况约翰从来就没考虑过要比协和差,他希望自己体系内的每一所学校都能和协和一样的强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