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水行周-第8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见着女婿来送行,尉迟顺将自己和夫人写给两个女儿的亲笔信交到对方手上,随后说道:“三娘、四娘,今后就只能依靠你了。”
面对岳父的托付,宇文温郑重点头,小心收好信,给尉迟顺带来了最新的消息:“杞王上陈情表,云故蜀王匡扶社稷,力挽狂澜劳苦功高,身后之事,与故蜀王无关。“
“天子深以为然,下诏以三百户守蜀王陵。。。所以,其他的事,往后再说吧。”
听到这里,尉迟顺再无挂念,用力拍了拍女婿的肩膀,点点头,随后上马。
宇文温定定站着,目送岳父一家离去,直到队伍消失在视野里才离开,他骑在马上,即将扬鞭时,抬头看着天空,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个时代落幕了,新的时代就要拉开帷幕,那么在“天下”这个舞台,他的表现会如何呢?
第一章 新的开始
春雨绵绵,大江之上一片迷蒙,数艘官船顺流而下,新任鄂州刺史、唐国公李渊,看着窗外那壮观的江景不由觉得心旷神怡。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去年,李渊随军平定益州,表现出色,如今,天子拜其为鄂州刺史,李渊便拖家带口赶赴鄂州上任,此时可谓满面春风。
鄂州的户数为四万三千户,因为户数超过三万,故而为正八命州,身为鄂州刺史的李渊,为正八命刺史,品秩为刺史之中的上品。
当然,鄂州这个正八命州,和中原那些户数动辄数万甚至近十万的正八命州不能比,然而对于李渊来说,在鄂州当刺史,却要比在河南、河北当刺史轻松些。
因为鄂州没有世家门阀,也没有武断乡曲的豪强,虽然临江,但水利设施完备,劝课农桑相对轻松,更重要的是,若想要做出政绩,比别的地方容易些。
“大冶城,如今住户逾二万,其中大部分人和驻军,都没有计入州簿户口,这一点可不比其他州郡,叔德可要记着。”
“大冶监有新式炼铁炉数座,每日里监内炉火不断,又要打造大量铁器,装上车时甚至还没凉透。。。。”许绍放下资料,继续对李渊说:
“如今不止山南荆襄,还有潭州总管府、洪州总管府各地,都等着铁制农具,铁制品有多少要多少,叔德可不能让大冶监出纰漏,否则会被几位总管告到长安的。”
潭州总管府,管辖洞庭湖地区,洪州总管府,管辖彭蠡湖地区,这两处都是长江以南重要的粮食产区,李渊知道这一点,看着手中资料,只觉责任很重。
许绍继续说着,虽然手中没有资料,但实际上他对各项内容熟记于心,所以信手拈来:“不仅如此,如今淮西各地大规模开荒,铁制品需求量很大,不能断。”
“还有铁锅,这可是紧俏的货物,无论官民,对铁锅的需求量都很大,所以大冶监的炉火,一日都不能停。”
“但这都是次要的,如今朝廷已经同意,允许修筑光黄铁路,工期很紧,绝不容有误,所以大冶监真的不能出纰漏。”
“当然,大冶监只需要按时按质按量提供铁料,至于铁路的修建,叔德无需头痛。”
听到这里,李渊又拿起另一叠资料,只是翻看了一下,就被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以及示意图震撼得说不出话。
他看着许绍,好奇的问:“这条光黄铁路,真的能收回成本吗?”
“此是自然,不然那场廷辩可过不了关。”
说到这里,许绍颇为自豪,前不久,他和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赶赴长安,在太极殿内,天子及朝堂诸公面前,就建设黄州西阳至光州光城的“铁路”,与反对者展开廷辩。
两人拿着厚厚一沓资料,和同样拿着厚厚一沓资料的大臣们唇枪舌剑,辩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才让这一惊世骇俗的建设方案获得通过。
这就意味着,一旦“光黄铁路”建成,黄州与光州之间的物资、人员流通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
黄州作坊生产出来的各类制品,能以更低的运输成本运过大别山,然后借助水运进入淮水流域,这条铁路对于黄州的制造业来说,将是一条财富之路。
铁路,是在黄州、鄂州出现的新颖事物,由两条“铁轨”组成的“铁路”上,跑着有轨马车,有轨马车的载货量比寻常马车多很多,而且行进速度快,能稳定保持每个时辰四十里的移动速度。
全长大概四百余里的光黄铁路一旦建成,意味着从西阳出发的马车,在适当更换马匹的情况下,最快可以于第三日抵达光城,而现在,运输同样重量的货物从西阳去光城,需要至少七天时间。
如此一条铁路修成,意味着黄州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光黄铁路的前景美好,但困难不是没有,铁路的修建,对于黄州总管府来说要求很高,但黄州的官员们有信心把这件头等大事做好。
而虽然轨道运输的运转方式和寻常道路运输不一样,但这对于黄州总管府来说,同样不是问题。
西阳城内的有轨马车,以及鄂州大冶经武昌至夏口的铁路都已经运营了不短的时间,培养了大量技术娴熟的“从业人员”,而这两条铁路就连天子都坐过,所以实际上朝堂诸公对于铁路并不算太陌生。
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要开建的新铁路耗资巨万,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所以许多人担心修建光黄铁路会不会透支民力,甚至因此激发民变。
对此,管理过铁路、负责大宗物资陆路运转的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以及熟知长江水运、港务并擅长收税的江州刺史许绍,用翔实的数据,各种密密麻麻的成本核算,让天子和朝廷诸公相信,这条铁路是当代“郑国渠”。
战国时,秦国盘踞关中国力蒸蒸日上,韩国为了削弱秦国国力,使出“疲秦之计”,派治水能手郑国入秦,说动秦王,在关中修建一条长约三百余里的水渠。
这条水渠要引泾水东注洛水,修成之后可灌溉数万顷良田。
韩国希望秦国国力被这条水渠拖住,无法对韩国用兵,而秦国却真的动工开挖这条水渠,在修渠过程中,郑国的身份暴露,却再次说服了秦王,使得秦国最终完成了这项水利工程。
这条水渠,以郑国为名,是为“郑国渠”,非但没有削弱秦国,反倒让关中之地成为沃野,极大增强了秦国国力。
而如今,许绍和郝吴伯,成功说服天子和朝堂诸公,让朝廷认为光黄铁路将是当代“郑国渠”。
这条光黄铁路,是沿着现有的光黄步道建设,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前期数年的认真勘察,没有无法克服的“技术难关”,但建成后需要饲养大量的驮马,以保证铁路顺利运转。
眼下,修建题录最大的问题就是耗铁量之大闻所未闻,如果没有大冶监撑着,根本就无法动工,更别说完工,所以许绍反复交代好友,大冶监千万不能出纰漏。
李渊翻了翻资料,只觉得肩上责任越来越重,当然,这是他就任前便知道的事情,所以如今干劲十足。
如今在山南东道地区,鄂州是耀眼程度仅次于黄州的正八命州,夏口、武昌、大冶监,都是人口急剧增长的地方,鄂州不光有铁路运输,还有长江航运,这都让鄂州收上来的商税呈现“爆发式”增长。
能到这样的正八命州做刺史,可是刷政绩、名声的绝佳机会,而唐国公李渊之所以能获此机会,当然和他的一番运作有关。
首先,李渊祖父李虎,为当年西魏八柱国之一,天子要收拢人心,提携李渊是不错的办法,加上李渊表现确实不错,所以他才有机会成为人选之一。
其次,许绍为李渊在某人面前疏通了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一番运作,都是李渊靠着自己的“人脉”(许绍)来进行,根本就没有借助家族的力量,所以事成之后,李渊在族亲面前,腰都直了许多。
对于李渊来说,这是新的开始,他要让大家都看看,“唐国公李渊”不是酒囊饭袋!
此次他带着家人上任,正好和返回江州的许绍同行,而黄州总管长史郝吴伯,已经提前赶回黄州西阳,因为如今黄州总管一职,即将出现变动。
去年年底,官军收复邺城,伪朝廷穷途末路,虽然如今官军尚在河北、河东清剿尉迟氏余党,但在河南,官军已收复青齐之地。
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需要重臣留守以恢复民生、稳定局势,所以天子下诏,以宗室藩王宇文温坐镇河南。
先前的西阳(郡)王,如今进位国王爵,故而坐镇河南的这位宗室藩王,应该称为“豳王温”。
第二章 新的开始(续)
黄州西阳,私第内,洗去风尘的唐国公夫人窦氏,正与太夫人独孤氏交谈,儿子在一边玩耍,小家伙今年不到一岁,刚学会走路,只是走起来摇摇晃晃,样子看上去让人忍俊不禁。(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是窦氏为李渊所生儿子,小名毗沙门,大名李建成。
“建成”二字,有“建功成业”的意思,包含着李渊夫妇对儿子的期待,以及对自家往后生活的憧憬,而千里跋涉的婆媳俩,如今有些疲倦,但精神不错。
脚步声起,一人转入房中,那是见客归来的李渊。
他刚和黄州总管府派来的吏员结束交谈,立刻到后院看看家人,抱起咿咿呀呀说话的儿子,坐在榻上和母亲、夫人交谈,一家人其乐融融。
此次李渊到鄂州上任,把妻儿以及母亲都带来了,但他不打算把家安置在鄂州州治夏口,而是让家人住在黄州西阳,两年前住过的私第。
带母亲到黄州西阳,此举一来是为了共叙天伦,二来出于诸多考虑,最主要的原因,是独孤氏觉得在西阳住倒也不错,因为两年前,李渊一家就在西阳住过。
从那以后,李渊在西阳就有了私第,还安排了管家、仆人打理,所以此次李渊刚到西阳,就能在准备就绪的私第入住。
在西阳寓居的日子里,持家有道的窦氏发现城里商机无限,从那时起唐国公府就在西阳有了小小的产业,这两年为府里增加了不少收入,所以窦氏觉得在西阳住方便打理产业,也方便照顾独孤氏。
独孤氏的脾气有些差,也只有儿媳妇窦氏能伺候得来,若独孤氏留在长安,怕是没人能伺候得顺心,所以婆媳以及世子同住西阳,至于李渊。。。
那就独自在夏口刺史官邸住,李渊如今还没纳妾,独住的话总会孤枕难眠,但夏口和西阳交通很方便,窦氏时不时到夏口小住都很方便。
更别说如今李渊正是新官上任、要施展抱负的时候,独自在夏口独住,正好方便“加班加点”。
“加班加点”这个词,是在西阳流行起来的,各工坊有时为了赶工,需要作坊里的工人们“加班、加点”,说多之后这个词就流行开来,为时刻关注西阳情况的窦氏所熟知,影响了夫君。
窦氏操持家务,生财有道,眼光也不错,黄州这两年商业愈发兴盛,窦氏让唐国公府的产业搭上了顺风船,每年的收益都是暴增,李渊有了这个贤内助帮忙,手头愈发阔绰起来。
当然,窦氏也没忘了娘家人,如今她在西阳长住,也有为娘家指点指点、开设产业的意思在里面。
独孤氏年老,李建成年幼,两人很快就精神不济,陆续休息去了,李渊夫妇便转到寝室,说起悄悄话来。
李渊是新任鄂州刺史,但路过州治夏口而不入,径直抵达黄州西阳,除了有安置家人的考虑,还要到西阳拜见上级、新任黄州总管,但最重要的是,拜见卸任黄州总管的豳王宇文温。
豳王宇文温,前不久从亳州前往长安,又从长安赶回亳州,中途回西阳暂住一段时间,此时正好就在西阳,李渊自然要登门拜访。
今日他刚在西阳上岸,就派人到豳王府送拜帖,之所以如此行事,是因为李渊能当上鄂州刺史多亏了宇文温,而接下来若是没有宇文温指点一二,他在鄂州会一事无成。
根据许绍的介绍,以及李渊自己在西阳居住时的所见所闻,他知道鄂州武昌、大冶能有如今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都是豳王宇文温大力经营的结果。
鄂州没有武断乡曲的豪强,却有财大气粗、靠山一个比一个高的豪商,这些豪商经营的各种产业,是鄂州的“缴税大户”,因为各自的关系都能直达长安,所以对于父母官来说,这些人难对付。
能完全镇住这帮豪商的人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杞王,半个是杞王世子,但杞王和世子无需为这种俗务劳心,另一个就是豳王。
所以李渊要想做好鄂州的父母官,想要做出像样的政绩,就得请豳王“指点一二”,说白了就是请豳王说几句“公道话”,让夏口、武昌的豪商们继续守规矩,不要“欺负新人”。
说着说着,李渊将一份请帖拿出来:“方才豳王府来人,说时间定了,后日下午三点。”
“三郎,莫要忘了拜见新任总管。”
“知道,明日一早,我便到府署述职。”
见着夫君分寸把握得很好,窦氏放了心,如今朝廷即将剿灭逆贼,河北、河南各地州郡都有新官上任,李渊好不容易得个好职务,如果因此掉以轻心、得罪人而不自知,那可不妙。
新任黄州总管荣建绪,性亮直,窦氏先前还担心夫君先拜见豳王再见上级,会让这位新任黄州总管认为李渊是阿谀奉承之辈。
上官若对下官有了成见,下官做起事来总是会遇到一些麻烦。
至于豳王会不会介意李渊不先去王府拜访,窦氏觉得宇文温应该不是这种人,因为李渊之所以能当上鄂州刺史,说白了是豳王主动给的机会。
许绍是李渊的好友,倒是真心想帮忙,但如果没有豳王首肯,许绍也无法做到这一步。
对于如此好运,李渊有些不解,当然他不会像起初那样,误会宇文温是“垂涎”窦氏,所以才特地和他来往。
对于豳王的动机,窦氏琢磨了一阵子,如今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豳王如今正试图独立于杞王之外,编织自己的关系网。
她通过总总迹象有了判断,认为豳王最近行事一旦需要中枢决策时,已经开始求助长公主,而不是一上来就寻求杞王的帮助。
当然,这不代表豳王和杞王关系开始生疏。
窦氏觉得豳王是个聪明人,所以。。。。
夫君重振李家的机会来了,若把握得好,前途一片光明。
想到这里,窦氏很高兴,当然,她高兴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豳王似乎很喜欢用同龄人,或者说是喜欢用年轻人。
许绍,郝吴伯就不说了,据说豳王府的佐官,大多都是年轻人,而豳王征战河南时,司马阴世师的事迹,窦氏也有所耳闻,所以她认为,既然豳王打算编织自己的关系网,那么肯定会想办法拉拢一些青年才俊。
这对于窦家来说,是一个好机会,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三章 放榜
早上,西阳城内,街市里的邸店陆续开门,伙计们取下门板、洒扫内外,准备迎接纷至沓来的客人,钱家杂货铺的伙计们亦是如此。全本小说网,HTTPS://。.COm;
钱家杂货铺,经营各类日用杂货,因为东家有门路,所以能够拿到不少针织品,故而生意愈发兴隆,人手开始不足,正在琢磨招工。
与此同时,还要给伙计们加工钱,所以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